中宁县现代农业枸杞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年修改)

合集下载

宁夏省中宁县枸杞产业经营模式的探讨

宁夏省中宁县枸杞产业经营模式的探讨

宁夏省中宁县枸杞产业经营模式的探讨农林经济管理杨帆前言:宁夏省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具有600多年的枸杞人工栽培历史。

中宁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产品中心,其枸杞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十年来,中宁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枸杞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实施枸杞特色经济带动战略,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振兴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经济产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枸杞产业产——供——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对宁夏省中宁县枸杞产业现有的主要四种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在总结其经营利弊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合作社构想。

并且联系当地实际,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企业走访等多种调查手段,对适合当地枸杞产业发展的股份合作制经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枸杞产业经营模式的比较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中宁县枸杞产业基本情况第一,生产方面。

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

枸杞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基地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已形成了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有机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为突破的新的枸杞标准化基地生产格局。

第二,供应及销售方面。

自去年中国枸杞商城改造工程的竣工投产以来,中宁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产品中心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2006年我县已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建设“中宁枸杞专卖店”15l家,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销售渠道和网点,枸杞干果及其加工产品远销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4500余吨、创汇1400余万美元。

预计今年中宁枸杞专卖店总数将达到180家,出口国家和地区将突破30个,出口枸杞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总量将突破6000吨,创汇总额将突破2000万美元。

县内己形成了8000余人的枸杞营销队伍和以市场为依托、营销大户为龙头、小户为补充、外销网点及专卖店建设为重点的枸杞营销体系。

枸杞二次烘干设施及机械拣选设备在营销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枸杞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及能力明显提高。

中宁县现代农业枸杞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年修改)

中宁县现代农业枸杞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年修改)
流通企业10-15家,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为实现《意见》目 标,自治区林业厅下发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提升规划
(2013-2017)》,指导全区枸杞产业发展。2014年,为进一步加 强枸杞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和市场开拓,推进枸杞产业现代化进程, 自治区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加强宁夏枸杞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及市场 规范的指导意见》(宁政办发[2014]57号)。以上一系列政策的 出台颁布,进一步确立了枸杞在宁夏优势特色产业中的战略性主导 地位,同时也为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
1.2中宁是宁夏枸杞产业的核心产区
中宁是宁夏枸杞产品生产与文化聚集的核心区,是全国枸杞产 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中宁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农业发展方 式转变的有利时机,成立了推进中宁枸杞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规划 工作领导小组,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枸杞产业发展的规划和 部署,汇各方之力,集各方之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发展, 系统描绘中宁枸杞产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从产业扶持政策的制 定、标准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细 化方案、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监督,把中宁枸杞产业放到宁夏乃至 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加快中宁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中宁枸杞 品牌价值,提升枸杞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引领中宁枸杞产业全面、 健康、快速发展。
1.1宁夏枸杞是我区优势特色战略性主导产业
按照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自治区〃两区建设〃的战略部 署,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发展壮大枸杞产业若干 意见》(宁政发[2013]117号)明确提出:力争到2017年,全
区枸杞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
上,产品出口率达到10%以上,枸杞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建立, 〃三品"认证率达到85%以上;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的枸杞加工

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创新与配套制度

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创新与配套制度

宁夏 中宁县枸 杞产 业发展创新 与配套制度
王 朝 良
(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银川 7 0 0 ) 50 2
摘要 : 枸杞产业是宁夏重要 的特色农业项 目之一 , 宁夏中宁县是其核心 区。 杞产业的特色包 含人文 、 枸 产地和产品三个方 面。中宁 县既把枸杞的传统特色作为一种 资产专有权加 以保护 , 同时也注重开发新 的特色和利用途径 。在产业发展管理上 有设立项 目区, 实行项 目管理 ; 推行无公 害生产 , 强化科技服务 ; 完善产业链 , 突破加工和销售“ 瓶颈” 等创新举措 , 这些措施推动着传统产业 的升 级。 相配套 的微观管理制度有产业 发展评价制度 、 企业整合制度和品牌管理制度 , 也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 从推动各种特色农 业健 康发展来看 , 中宁枸杞产业是一个可供借鉴和深入研究的实证案例 。 关键词 : 宁夏中宁; 枸杞产业 ; 色利用 ; 特 组织路径 ; 配套制度
收 稿 日期 :07 0 - 3 20 — 7 0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6 0 3) 7 4 30 作者简介 : 王朝 良(9 6 , , 1 4 一)男 宁夏大 学教授 , 从事区域经济与特色农业研究。
维普资讯
第 5期
中 图分 类 号 : 3 43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1 8 — 7 3 2 0 ) 5 0 7 — 4 F0. B 0 8 9 1( 0 70 — 6 0 0


中 宁枸 杞 的特 色及 其 利 用 法 则
枸 杞产业 是 宁夏 自治 区 的六大 特色农业 之一 , 中宁县是 宁夏 枸杞产 业 的核心 区 ,中宁枸杞 ” “ 则是 宁夏 枸杞
正式注册; 第二 , 把枸杞产业做大做强 , 强化传统特色。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 占宁夏全区枸杞总面积的 3%以 0

中宁县农业农村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宁县农业农村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中宁县农业农村局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200-5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28.1%。500 万以上 大额项目 19 个。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2/21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中宁县农业农村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农业服务 工程监理服务 其他土木工程建 筑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35 个、12 个、6 个。其中农业服务 环境治理业 其他土木工程建筑项目 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19535.54 万元、2197.66 万元、1329.94 万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宁夏凯祥工程监理 有限公司
396.6 \ \ \ \ \
2022-02-21 2022-04-08 2022-03-18 2022-04-30 2022-06-16 2022-04-20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4/21
重点项目 段)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中宁县 2022 年白马乡白马村和
TOP7
三道湖村新植枸杞高标准农田建 中海景建设集团宁 设项目(高效节水)(监理一标 夏有限公司
\
段)
中宁县 2022 年白马乡白马村和
TOP8
三道湖村新植枸杞高标准农田建 中海景建设集团宁 设项目(高效节水)(监理二标 夏有限公司
\
段)
TOP9
中宁县 2022 年喊叫水乡石泉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建设工程 有限公司
1400.2 1334.5 1301.7 1175.9 1175.9 1171.6 1167.6 1167.6

中宁县枸杞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

中宁县枸杞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

宁夏林业近年来,在中央、自治区和中宁县一系列优势特色产业利好政策的指引下,我县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枸杞规模化发展,建设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取得了绿色、出口、有机、GAP等各类质量认证,枸杞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出口量逐年增加,极大地促进了中宁枸杞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

一、枸杞产业规模化发展情况、枸杞产业发展情况截止2015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规模化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6.9%,巩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分别达到10.41万亩和3万亩,建成全区首个国家认证枸杞中药材GAP基地2020亩,小盐池滩等片区枸杞干果400项农残检测指标全部优于出口标准,建成中杞、杞鑫苗木合作社2个自治区级枸杞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全县共培育枸杞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余家,其中有4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建标准化枸杞生产基地,规模达到2000亩以上的有6家,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2000亩以下的有9家,规模达到200亩以上1000亩以下的有30家。

按照经营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企业+基地+标准化”经营模式。

由枸杞龙头企业采取流转农民土地或租赁国有山荒地开发建设标准化枸杞基地,例如杞泰公司2014年流转恩和镇秦庄村1200亩农民土地建成集基地生产、培训研发、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国际市场拓展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大地公司自2013年租赁红梧山5900亩国有山荒地建成集枸杞育苗、新品种展示、枸杞GAP示范种植、加工、采摘体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枸杞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2、“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经营模式。

由枸杞专业合作社采取流转农民土地方式建设标准化枸杞基地,例如众合枸杞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恩和镇花寺村等村农民土地建设1000亩出口枸杞基地,流转后失地农民除了能领取土地承包费,还能到基地打工挣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合作社和农民利益双赢;2013年舟塔乡依托自治区枸杞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创新机制,成立9个村级枸杞专业合作社,采取流转农民土地方式将枸杞老产区逐步实施改造、进行品种更新,连片种植枸杞近万亩,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张秀萍参与,不但能领取土地承包费,还能分红,有空了还可以到合作社基地打工挣工资,促进农民增收。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

宁夏枸杞产业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因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特产优质的红枸杞。

枸杞具有十分可观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其经济价值。

然而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疲软,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从生产到加工、出售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发展已到瓶颈阶段,既有问题难以解决,产业发展难以实现突破。

通过对中宁县枸杞产量2005年——2010年变化趋势分析寻找枸杞产量保障的方法。

尝试对1吨枸杞深加工增值转换比率计算,为枸杞深加工商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理论依据。

对2005年——2010年来甲级枸杞价格变化趋势分析枸杞的需求趋势并开拓市场,提供有可行性的营销理念。

从而为枸杞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链的形成开辟新途径,提供可行性改革措施。

确定宁夏中宁县枸杞未来发展方向为立足国内市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以建设枸杞品牌形象为基础,走深加工化道路,促进枸杞产业集群,建设中宁县农业主导产业枸杞产业经济模式。

关键字:枸杞产业;既有问题;趋势分析;改革措施;中宁县1 引言中宁枸杞是宁夏特产,位居宁夏五宝之首。

是中宁县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地方特色。

中宁县是枸杞原产地,栽培枸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得益于宁夏地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和宁夏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使得宁夏枸杞品质远远胜过其它地区所产的枸杞。

1.1存在问题。

作为主导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初是稳步上升,目前发展进入艰难时期。

暴露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1.1缺乏技术,目前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

枸杞市场主要还是以枸杞干果这种原材料为主,开发出的新产品不多,枸杞的深加工不足,枸杞深加工企业全县仅有13家。

缺乏科研人才,全自治区只有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宁夏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等几个屈指可数的机构在研究枸杞产品开发。

目前研制出了枸杞酒、枸杞叶茶、枸杞籽油等。

研发出的部分新产品受技术限制难以规模生产以供应市场。

1.1.2产品恶性竞争,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

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关于推进枸杞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经济管理郝亚玮调查地点:宁夏中卫市中宁县调查时间:2007年7月11日——2007年7月17日宁夏中宁县是中国枸杞的原产地,具有600多年的枸杞人工栽培历史,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枸杞之乡”。

“中国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枸杞产业是中宁县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县城经济的壮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强大。

此次调查围绕枸杞产业的发展展开,通过对枸杞产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调查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一、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枸杞是中宁县的传统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纵深发展,枸杞也由过去药材部门的单一经销走向了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从而实现了枸杞由单一生产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在枸杞产业的稳步发展中,枸杞的生产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营销体系日趋完善,加工转化数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提升,其支柱产业地位也日趋显现。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近十多年来,中宁县发挥枸杞种植的传统优势,把枸杞产业确立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并进行强力推进。

枸杞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3229亩增至目前的13万亩,增长了40.2倍,平均每年以1.06万亩的速度增长。

并且自1995年以来,中宁县打破了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由政府统一规划、乡镇分种植区域组织农民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实行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目前从事枸杞种植的农户已由12年前的不足2000户增至4.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0%,参与的农民近20万人,形成了乡乡布点、村村开花、队队结果、户户收益的小群体、大规模、分户管理、群体产出的基地生产格局。

至今已在县内建成了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名牌枸杞基地,8个五千亩以上优质名牌枸杞基地乡,26个千亩以上枸杞科技示范村。

枸杞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由12年前的1.6%上升到目前的61%,可谓中宁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中宁县枸杞产业调研报告——中宁县枸杞产业调研报告

中宁县枸杞产业调研报告——中宁县枸杞产业调研报告
年茨龄 的枸杞果树 , 一茬 枸杞成熟后需要采摘 工 1 5人 片经营 的方式 , 将大面积基地划分 为若 干个作业 片区 , 方可一天 内摘尽 , 一年夏果 最少 按 6茬摘取 , 每 亩共 需 分片 区组织生产管理 , 切实解决企业 管理不到位 、 生产 劳力 9 0人次 ,如果全 县枸杞 种植面 积最多 按十万 亩 成本高 、 经济效益差 的实 际问题 ; 针对 目前茨农分散经 算, 所需摘果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0 0万人次 。 茨农 眼看着红红的果实挂 营 、 质 量无法有效 提升 实际 , 通过 创新管 理机制 , 由种 满枝头却苦恼找 不到摘 果工 , 一旦天公不做美 , 一茬枸 植大户带动辐射周边农户 ,变分散经 营为适度规模经 杞鲜果就会烂在果树上 。 营 。科学引导经营主体全面推行统 防统 治和工厂化制 四是摘 果工 工资上 涨厉 害 , 茨农 难 于承受 。据茨 干技术 , 切实解决农 残超标 、 二次 污染等 问题 , 全 面提 农反 映 ,农户雇用 的摘果工大 多是 我县周边各县 的妇 升 枸 杞 产 品 质量 。 女、 儿童 , 往年摘枸杞一斤 1 - 2 元左右 , 最高 1 - 3 元, 今年 2 强 化科技 创 新 , 着力提升 产业发展 水 平 摘一斤鲜果工资 1 . 7元以上 ,高峰期每斤 2 元也难于找 坚持把科技创 新作 为提 振枸杞 产业 的重要 支撑 。 到摘果工 , 今年 又出现了一种新 情况 , 外来摘果工都有 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 积极引进 、 实验 、 示范、 推广 位工头 , 茨农要想雇 用摘果工 , 除了按斤付工资外 , 还 枸杞新 品种 、 绿色有 机枸杞标 准化 生产 、 节 水滴灌 、 病 要 向工头付每位摘果工 7 元 的人头费 , 否则别想雇 到人 虫害统 防统 治 、 测土 配方施肥 、 机械 制干 、 机械拣选 等 工, 更是加大了茨农的种植成本。 大户用工从山东 、 河南 新技术 , 有力地促进科技创新来加速枸杞产业 的发展 。 省 引进 , 与摘果工签订用工合 同 , 枸杞 夏果摘完后付工 积极与各大专 院校科研机构联动 ,创新枸杞科 研成果 资, 因合 同制约还能稳定住劳力 , 农户就不幸运了。 来提升这一产业 的效益 。 五 是枸杞 加 工工 业延伸产 品 的开发缓 慢 。目 前, 3 . 突 出深加 工 , 着 力提 高产品 附加 值 我县枸 杞加工工 业开发 的产 品大多是枸 杞酒 系列 、 枸 坚持把 深加工作为提振枸杞 产业 的关键环节 。立 杞茶 、 枸杞芽菜 、 枸杞饮料等初级产 品。真正具有高 附 足市场需求 , 从政策环境 、 项 目建设 、 资金投入 、 人才支 加值产 品的龙头企业少 ,而且 精深加工产 品的研发滞 持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 积极研制开发科技含量 高 、 市 后, 科技研发 的费用投入 少 , 中宁枸 杞 内含营养成分 和 场竞 争力强 、 利润 回报相对较高的新产 品。 活性物质没有得 到深度 开发 , 其 营养 、 保健 、 美容 、 医药 4 . 狠 抓 市场流通 , 着 力提 升 产业 综合效益 等价值 尚未得 到充分发挥 ,枸杞 精深加工转化率不 到 坚持把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发展 多元 化营销作为 1 0 %。枸 杞 9 0 %以上 以干果的形式销售 , 附加值低 , 制 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的重要途径 。利用建成 的全国最大 约 了枸杞产业综 合效益 和可持续发展 。 的 中宁 国际枸杞交易 中心 , 向其他省市扩 张 , 形 成全 国 六是农 户加 工枸 杞 干果 工 艺落后 。 种植枸杞 由于 的中宁枸杞直销商业 网点 ,来保护 中宁枸 杞的商业 品 空气 中水份低 , 日照高温 下 , 不 采用农 药枸杞茨树容 易 牌 , 来提升 中宁枸杞及附加产 品的价格 , 从 而达到更高 起虫 , 就是采用低毒 、 低残 留 、 半 衰期短 的农药 , 大部分 的 经 济效 益 。 仍属较低档次的无公害产品。 枸杞干果仍存在不 同程度 5 . 实施 商标战 略 , 着力保护 品牌 声誉 的化学农 药残 留物 , 晾晒过程 中二次污染 问题也没有从 坚持把品牌保 护作为提振中宁枸杞产业的重要措 根本上解决 , 影响着产 品的质量。另外部分企业 产品质 施。逐步建立起“ 中宁枸杞” 中国驰名商标异地 维权打 量认证滞后 , 中宁枸杞的质量等级标准亟待规范。 击联合机制 , 坚持不懈地开展证 明商标维权 、 枸杞市场 七 是 品牌 保护 措施 力度 不 够强 硬 。中宁枸杞价 清理整顿活动 ,严 厉打击假 冒中宁枸杞 销售等不法行 格一 旦上涨 ,在 中宁交 易市场 和对外 贸易上 青海 、 新 为 ,全力抓 好 中宁枸杞包装物 、标识 的使 用管理等工 疆、 内蒙 、 甘肃 等地枸杞 就会大量涌入 , 以次充好 、 以假 作 , 维护 中宁枸杞产销市场经 营秩序 , 着 力提升商标 品 乱真 , 冒充 “ 中宁枸杞 ” 驰 名品牌 销售 的现象十分严重 , 牌核心竞争力 , 有效保护 中宁枸杞品牌声誉 。 不仅 侵犯 了“ 中宁枸杞 ” 驰名商标 的专用 权 , 而且严重 6 . 深入 宣传推 广 , 着力挖掘 产业 文化 内涵 损 害和欺骗 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 深入挖掘枸 杞历史 文化 、 医药 文化 、 饮食文 化 、 酒 四、 对策 建议 文化等方面 的资源优势 , 用枸杞文化提升 内涵 , 用枸杞 枸杞产业 的长足发展 ,成为 了中宁走 向世界 的一 文 化 塑 造新 中 宁形 象 。 张名 片 , 但要使这张名 片做得更 加靓丽 , 还需要在产业 7 . 加 大资金扶持 力度 , 确保 产 业发展 政策 、 财政支撑 、 科技创新 等方 面抓好 落实 , 才能让这 坚持加大 财政投入作 为推进 产业发 展 的基 础 , 以 名片成为 中宁人 的骄傲 。 全新 的方式提振 中宁枸杞产业 ,巩 固中宁枸杞产业 的 1 . 狠抓 产业 基地 建设 , 全力夯 实产 业基础 世界地位 , 设立枸杞产业专项资金 , 对农 户采取贴息 贷 坚持把 出口枸杞基地建设作为提振枸杞产业 的重 款 、 以奖代补等措施 , 重 点扶持 出 口基 地 、 龙 头深加 工 市场开拓 、 科技研发 、 技 术革新 、 产 品推介 和 要举措。采取政府 引导 、 政策扶持 、 科技支撑 、 企业参 与 企业培育 、 产 品检测 、 质量体 系认 证等 环节 , 着力解 决 等多种有效措施 , 力促枸杞基地建设 。 全县枸杞 种植面 品牌 宣传 、 积 已达 2 0万亩 , 着力提 升基地 生产效 益 , 加 强生产 管 枸杞采摘劳力等问题 , 共 同助推产业宏伟发展 。 ( 作 者单位 : 中宁县统 计局 ) 理, 对 于企业建成 的 出 口枸 杞基地 , 实行 统一 管理 、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宁县枸杞产业园建设规划中宁县人民政府2018年3月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1.项目背景枸杞是中宁的地域符号、特色产业、文化品牌。

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中宁枸杞”知名品牌已成为助推枸杞产业崛起的首要任务。

枸杞是中国“药食同源”功能型特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国药瑰宝”。

中宁是枸杞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也是世界枸杞的正宗原产地,“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中宁枸杞甲天下”。

千百年来中宁枸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甘美异于他乡”的特有品质,成为中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红色名片”,中宁已成为全国枸杞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引领区。

1.1枸杞是我区优势特色战略性主导产业按照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自治区“两区建设”的战略部署,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发展壮大枸杞产业若干意见》(宁政发【2013】117号)明确提出:力争到2017年,全区枸杞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上,产品出口率达到10%以上,枸杞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建立,“三品”认证率达到85%以上;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的枸杞加工流通企业10-15家,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

为实现《意见》目标,自治区林业厅下发了《枸杞产业发展提升规划(2013-2017)》,指导全区枸杞产业发展。

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枸杞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和市场开拓,推进枸杞产业现代化进程,自治区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加强枸杞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及市场规的指导意见》(宁政办发【2014】57号)。

以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颁布,进一步确立了枸杞在优势特色产业中的战略性主导地位,同时也为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

1.2中宁是枸杞产业的核心产区中宁是枸杞产品生产与文化聚集的核心区,是全国枸杞产业发展的龙头。

近年来,中宁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时机,成立了推进中宁枸杞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枸杞产业发展的规划和部署,汇各方之力,集各方之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发展,系统描绘中宁枸杞产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从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标准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细化方案、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监督,把中宁枸杞产业放到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加快中宁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中宁枸杞品牌价值,提升枸杞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引领中宁枸杞产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1.3 中宁枸杞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宁枸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有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有10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

中宁枸杞作为道地药材记载于多种医书中,神奇功效为历代医家和食疗学家所推崇,也是大多数家庭保健常用的滋补品。

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本经上品,清代《中卫县志》记:“各省入药枸杞皆宁产也”。

中宁枸杞是中华人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品种,是中华人民国药典收载的唯一药用枸杞来源。

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种植的正宗原产地,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明•弘治(1501年)年间首次将中宁枸杞列为“贡果”(《新志•物产》),被誉为“红宝”,作为历代“贡品”延续至今,已成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中宁县把枸杞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初步建成包括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生产加工、营销流通、文化旅游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催生了一批关心研究枸杞养生文化的创作队伍,成为全国枸杞文化展示窗口。

1.4 中宁枸杞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宁是全国枸杞的集散地,是全国枸杞价格的晴雨表。

建成的占地1300亩的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集枸杞交易、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发布、观光旅游、枸杞文化及黄河文化展示为一体,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枸杞干果达7万吨以上,市场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宁枸杞保健功能被进一步认可,枸杞保健品、药品得到深度研发,枸杞出口持续增长,需求量大增,中宁枸杞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章产业发展现状2.1 全国枸杞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枸杞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2017年全国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新疆、、、、、等省区,其中以、、、新疆、蒙等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形成了中宁枸杞核心区,枸杞辐射区,、、蒙等地枸杞带动区的产业布局。

2017年枸杞面积发展到90万亩,约44万亩、约35万亩,新疆约32万亩、约20万亩、约8万亩,其他地区约有6万亩。

全国干果产量约27万吨,年出口10000多吨,出口额为12000万美元,枸杞产值超过100亿元。

如图2-1 所示图2-1 2017年全国枸杞种植情况2.2 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我国枸杞最早的种植地区,生产规模、果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等均居全国前列。

2017年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的45%,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以北为重点的区域布局。

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8.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年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以枸杞干果、果汁、果酒、籽油、芽茶等产品为主的各类销售、加工企业达到200余家,其中规模加工流通企业超过60家,枸杞加工转化率15%,枸杞及产品出口量与出口额分别达到6500吨与7000万美元,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宁县枸杞收入占农民纯收入40%以上,一些产区规模乡镇及专业村农民收入占到了60%以上。

2.3 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20.3万亩,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10.41万亩,建成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区3万亩,有机枸杞基地5000亩,中药材GAP基地2020亩。

全县枸杞加工流通企业13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企业自建、联建基地的有33家,其中:基地面积在500亩以上的17家,500亩以下的16家。

全县共有枸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多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宁枸杞、红、百瑞源),著名商标11个,企业自主品牌34个。

开发生产枸杞果酒、籽油、花蜜、芽茶等六大类30多种加工产品,培育出了“红”、“早康”、“杞芽”、“杞皇”、“杞王”、“宁安堡”、“杞之龙”、“DDST”等34个自主品牌。

全县枸杞营销队伍超过1.2万人,年营销枸杞干果100吨以上的流通企业达72家,其中有16家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资格。

产品主要销往国一、二、三线城市,以及欧美、东南亚、日、中东等国家。

2.4 中宁枸杞产业园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县枸杞产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再造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安排部署和《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以六个中心、六个小产区、六个关键环节、六个全覆盖的“四个六”为载体,推动枸杞产业向着规模化种植、科技化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2017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0.3万亩,干果产量达4.7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32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3%,“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161.56亿元人民币,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前十强。

枸杞产业已成为中宁最具特色的一项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养生产业和文化产业。

在基地建设方面,全县规模化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6%,在基地建设上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六个全覆盖”技术,建成六个小产区标准化枸杞基地10.4万亩,创建国家级枸杞质量安全示区3万亩。

“中宁玺赞枸杞”获准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杞之龍”枸杞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优质果园”;百瑞源、源乡、杞泰、4家枸杞基地获得枸杞优质基地;舟塔、源乡、杞泰、早康、、中杞、百瑞源7家枸杞基地荣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示区”称号。

在科技支撑方面,加强与中科院、农科院、大学等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先后实施枸杞新品种培育与反季节高产栽培、新型制干与保鲜技术研发及示、枸杞活性物质提取与保健品研发等科技合作项目15个,破解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在枸杞加工方面,建成中国枸杞加工城、中宁县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2个枸杞加工园区,入园企业20家。

全县枸杞加工企业发展到5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出口企业17家,上市企业2家,开发生产枸杞果酒、籽油、花蜜、芽茶等七大类4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近10亿元,枸杞加工转化率达15%以上。

在市场流通方面,拥有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年交易量及交易额分别达12万吨、50亿元。

开通淘宝网中国特色馆中宁枸杞专区,渤海商品交易所枸杞交收运营服务中心落户中宁,建成中宁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和O2O线下体验馆,启动顺丰杞航枸杞鲜果营销,实施中宁枸杞“百城千店”计划,在、、建立3家“中宁枸杞馆”,“中宁枸杞生活馆”进驻、、等12个大中城市,并在多地建立50多个“中宁枸杞旗舰店”,在区建设枸杞专卖店35个,形成了实体营销、电商、微商多元化销售的现代新型营销体系。

在品牌保护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

加强“中宁枸杞”证明商标管理,实行中宁枸杞包装物备案制度,强化动态管理。

建立中宁枸杞质量检测体系、中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强化全程质量监管。

坚持不懈地开展证明商标维权、枸杞市场清理整顿、枸杞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严厉打击硫磺熏蒸枸杞及假冒中宁枸杞销售等不法行为,维护中宁枸杞产销市场经营秩序,有效保护了中宁枸杞的品牌和声誉。

第三章产业发展优势3.1资源优势中宁县地处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

正是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全国最优越的自然环境,素有“天下黄河富,中宁枸杞甲天下”和“甘美异于他乡”的美誉。

气候条件--中宁县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9℃,年日照时数达29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92.3mm,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1898.3mm,≥10℃的有效积温达3349℃,无霜期161天。

光照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为中宁枸杞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中宁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得益于黄河与清水河的交汇形成,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拥有532平方公里富硒土地,分布在黄河和清水河两岸,含量多在0.225-0.5mg/kg之间,土层厚度达40-50厘米,且硒元素含量适中,土壤偏碱性,有利于枸杞对土壤中硒元素的吸收利用。

水文条件--黄河居中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清水河自南向北与黄河交汇,旱能灌、涝能排,为中宁枸杞生产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