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生理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病理生理学教案学科领域:医学课程类型:专业课课时安排:每章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疾病诊断能力。
教学内容:1.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疾病的发生机制。
3.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2. 案例分析:分析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疾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第一章: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分类。
教学内容: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3. 疾病的分类: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和系统性疾病。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临床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分类。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疾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第二章:疾病的发生机制教学目标:1. 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2. 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
教学内容:1. 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2.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细胞损伤、细胞死亡和细胞修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
2. 案例分析:分析临床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课件

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的学科。
本节课我们将介绍这两个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
3. 能够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难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疾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3. 示例:通过一些具体的疾病案例,解释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六、板书设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的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展过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请举例说明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疾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对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可能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可以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具体的案例来进一步讲解。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或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时间:36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1.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培养分析和诊断疾病的能力;4.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医疗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关系2.病理变化的层次结构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讲:细胞损伤与炎症1.细胞损伤的类型和机制2.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3.炎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三讲:组织修复与再生与肿瘤生成与发展1.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肿瘤生成与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3.肿瘤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四讲:循环系统疾病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血液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五讲:呼吸系统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六讲: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七讲: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1.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疾病的基本概念、病理生理学变化和病理变化;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病理切片观察,培养学生对疾病的分析和诊断能力;3.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病例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应用能力,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病理切片分析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090003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iogy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课总学时: 90学时理论课学时:72 学时实验课学时:18学时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简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教学中要求强调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是医学各学科的选修课和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是根据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病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和平主编)适用于我校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其他专业(护理、医学检验、药学等)参照。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目的和要求【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八章缺氧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八章缺氧。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八章缺氧1、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2、缺氧的原因和类型3、缺氧时器官功能和代谢变化(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概念: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1)概念: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O2产生的张力(血氧张力)。
(2)正常值:PaO2100 mmHgPvO240 mmHg(3)影响因素:①吸入气氧分压②呼吸功能:肺通气、肺换气、通气/血流比③动-静脉血分流。
2、血氧容量(1)概念: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温度38℃,在体外100ml血液内血红蛋白所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
血氧容量反映单位容积血液最大携氧量(2)正常值:20 ml/dl(3)影响因素:取决于血红蛋白(Hb)的质与量。
3、血氧含量(1)概念: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
(2)正常值:动脉血氧含量(CaO2)19 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14 ml/dl(3)影响因素:取决于氧分压与氧容量。
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1)概念:即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的摄氧能量。
(2)正常值:5ml/dl 。
(3)影响因素:①PaO2②细胞利用氧的能力③ Hb和氧的亲合力。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概念: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即血氧饱和度。
(2)正常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约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约70%~7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难点剖析3: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难点剖析4: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难点剖析5:缺氧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难点剖析6:学与病理生理学》重难点剖析8:休克
任务2:1-疾病概论之健康与疾病、病因学
2-疾病概论之发病学
3-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之水和电解质正常代谢和调节
4-水钠代谢紊乱之高渗性脱水
5-水钠代谢紊乱之低渗性脱水
6-水钠代谢紊乱之等渗性脱水
7-水钠代谢紊乱之水中毒
8-水钠代谢紊乱之水肿
9-钾代谢紊乱之正常钾代谢和功能
10-钾代谢紊乱之低钾血症
11-钾代谢紊乱之高钾血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难点剖析15: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任务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拓展阅读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拓展阅读4
28-呼吸衰竭时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29-给氧治疗的原则
30-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分类
31-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32-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33-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心力衰竭的防治
34-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
35-肝性脑病
36-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37-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1-发热的概念、机制、分期和热代谢特点
22-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及功能改变、发热的防治
2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4-休克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25-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
26-休克过程中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器官功能的变化、
休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1 教学目标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疾病的分类方法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2 教学内容疾病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方法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的常用检查方法掌握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理解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3.2 教学内容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概述切片技术染色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细胞与组织的损伤4.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类型与机制理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意义4.2 教学内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类型与机制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意义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理解程度第五章:修复与纤维化5.1 教学目标了解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掌握修复与纤维化的机制与类型理解修复与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意义5.2 教学内容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修复与纤维化的机制与类型修复与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意义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修复与纤维化的理解程度第六章:炎症6.1 教学目标理解炎症的基本概念掌握炎症的类型与机制了解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6.2 教学内容炎症的基本概念炎症的类型与机制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炎症的理解程度第七章:肿瘤7.1 教学目标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掌握肿瘤的分类与生长机制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诊断7.2 教学内容肿瘤的基本概念肿瘤的分类与生长机制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诊断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肿瘤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8.1 教学目标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8.2 教学内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9.1 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9.2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10.1 教学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10.2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10.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十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单位医学院
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授课对象临床1601-1603 班
授课教师蒋帅
职称助教
教材名称______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年2月19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
教学容
媒体选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2
教学过程
5分钟
多媒体课件挂图
85分钟
5分钟
2分钟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17-02-27、2017-02-28 授课学时 2
教学过程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4
教学过程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5
教学过程
5分钟
多媒体课件挂图
85分钟
5分钟
2分钟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6
教学过程
般慢性炎症
二、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granuloma ): 一类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
活楚的结节状病灶。
原因:病原体感染: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原因不明。
小结
总结本次课内容,再次强调教学目的与要求
作业
1、炎症有哪些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如何辩证地使用抗炎药物?
2、各种炎细胞分别出现丁哪些炎症?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7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
教学容
媒体选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_8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教学容
媒体选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9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教学容
媒体选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蒋帅NO: 10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教学容
媒体选择
组织教学
检查人数,记录考勤 导入新课
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阐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讲授新课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脱水和水中蠹 、脱水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
授课教师:蒋帅
3分钟
5分钟
模型 多媒体课件 NO: 11
课后分析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
教学容
媒体选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
3分钟
5分钟
挂图
标本
多媒体课件85分钟
5分钟
2分钟NO: 12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教学容
媒体选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
3分钟
5分钟
挂图
标本
多媒体课件
85分钟
5分钟
2分钟NO:J3
课后分析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和
教学容
媒体选择
组织教学
检查人数,记录考勤
导入新课
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阐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讲授新课
第八章缺氧
由丁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血氧分压(PO2):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CO2max):标准条件下,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3分钟
5分钟
挂图
标本
多媒体课件85分钟
血氧含量(CO2): 100ml血液的实际含氧量,(包括Hb结合的氧、极少量溶解的氧)
血氧饱和度(SO2):指血液中结合氧的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白分比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
吸入r中机分低
Alt*通%、痴能傍
虾JWt血分■人40山K
血幻齿臼泻M A
车it韬H;功德障钮
汗:御1 M V J fit*
M f+ M J Wt * 神M
ny(恤i rr Mi#总a
蚣秘伴M Hi
小结
总结本次课内容,再次强调教学目的与要求作业
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
2、简述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的特点5分钟2分钟
授课教师:蒋帅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NO: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