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 《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之东亚音乐
一、教材分析: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由于课程内容大,分为2-3个学时完成。
本课主要围绕东亚音乐进行欣赏和探索。
从而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四岁《四岁的红鬃马》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认识东亚音乐的概况和特点
(三)、认识音乐的多元化,提高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认识蒙古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了解东亚音乐的多元化和音乐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东亚风景文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以蒙古音乐作为代表认识东亚音乐,播放《四岁的红鬃马》引入蒙古的马头琴和呼麦两种音乐形式。
3、介绍马头琴和呼麦。
4、通过提问:乐曲可以分为几段,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引入长调和短调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区分两者不同,介绍乐曲风格特点。
5、播放几个音乐片段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区分长调和短调。
6、欣赏东亚其他地区音乐文化图片。
7、以中国《茉莉花》和日本《樱花》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音阶构成有何不同,并认识中国和日本民族音阶的构成。
8、用两种音阶进行编创乐曲,加深认识和对比风格特点。
9、概括东亚音乐风格特点。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10节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10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5例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背景音乐是《梭罗河》)一、组织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
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二、导入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三、新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教材分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节的内容。
本课是此内容。
本课通过对东南亚音乐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并感受东南亚音乐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概括与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情感更加丰富,并逐步稳定。
虽然高中生对东南亚音乐知识了解较少,但是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意识,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欣赏越南、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国家音乐,初步了解东南亚音乐以及“克隆宗”音乐风格特点,学习并演唱歌曲,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和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体验“克隆宗”音乐风格特点,并进行演唱。
2、通过互动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掌握东南亚音乐的知识。
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了解东南亚音乐丰富多彩、独特神秘的魅力基础上增进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千手观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越南、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国家音乐,掌握“克隆宗”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对亚洲音乐喜爱的兴趣。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形式向你们问好,泰语:沙瓦迪卡,表示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来回敬,一起说:“沙瓦迪卡”。
请坐下。
(二)欣赏导入出示课件马来西亚风光图片,教师表演马来西亚歌舞《RASA SAYANG》。
师:同学们,请你们伸出热情的双手配合老师拍打着节奏,我们一起走进魅力东南亚音乐之旅。
师:非常感谢大家,同学们能猜出刚才老师所表演的舞蹈是亚洲哪个国家的舞蹈吗?或是那个地域的舞蹈?生:马来西亚师:很好,那么这个舞蹈,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善于运用身体哪个部位表现情感?生:手上师:马来西亚的舞蹈多采用这种变化无穷的舞蹈手语动作来向大家展现他们非常丰富多彩,独特神秘的歌舞音乐,这种独特的手语动作也是东南亚国家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刚才我们师生问好所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生:泰国师:它地属于哪个地区?生:东南亚师:没错,马来西亚和泰国地属于东南亚,而他们的音乐属于东南亚音乐区。
人音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课件】

亚洲可分为哪 几个音乐文化 区?
中亚和西亚 南亚
东亚 东南亚
蒙古国
呼麦
13
思考:
1、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乐曲用舒缓悠长的旋律表达了蒙古人民对马 的热爱
2、这首歌曲属于蒙古的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长调:字少腔多 短调:字多腔少
3、这首歌人声演唱有什么特点?
一人同时发出两个声音
关于呼麦
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 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 唱两个声部,人的声带发出低沉的 基音,而口腔发出高亮的泛音。这 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 握.“呼麦”蒙古语原意为:喉, 所以也称喉音唱法。
a.持重柔和、抒情含蓄 b.欢快活泼、热烈奔放
17
拓展与探究
认一认
你能说出这些乐器的名字吗?
萨朗吉
小提琴
二胡
卡曼贾
马头琴
东不拉
热瓦普
大提琴
返回
按照亚洲区域 图总结各个音 乐文化区的代 表曲目和风格 特点(连线题).
东南亚 《四岁的红鬃马》 中亚 《星星索》 东亚 《巴雅提木卡姆》 南亚情
阿塞拜疆
16
• 它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 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歌 舞套曲。
• 木卡姆常变化调式、节奏、装饰音等进 行即兴表演。
• 它是流行于阿赛尔拜疆的一首木卡姆。
1.欣赏两个音乐片段,判断巴雅提木卡姆和新疆十二木卡姆. 2.对比巴雅提木卡姆和新疆十二木卡姆的音乐风格.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材分析】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高中音乐鉴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音乐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的呼麦,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对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交融;《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创造的能力,有了一定追求美的愿望。
且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规范的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但类似亚洲传统音乐,学生接触少,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和了解。
因此,在课堂上应以欣赏为主,辅以模仿、学唱等音乐实践,以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和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和学习的同时,理解音乐的多元化,学会尊重音乐,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歌唱实践等,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思想内涵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亚洲部分地区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加深对呼麦、克隆宗、萨朗吉的音乐特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多媒体课件、钢琴【新课】(一)、导入: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二)、新课教授:亚洲音乐大致可以分为5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1、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聆听」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设疑」呼麦主要流传于哪些国家和地区?呼麦最主要的的特征是什么?「学生」蒙古和中国的内蒙古,一个人唱两个声部。
高中音乐人音版高一全一册必修1课件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共16张PPT)

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
谢谢欣赏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 之间1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故称 为“千岛之国”。青山绿水,四季皆 夏,故称为“赤道上的翡翠”。
欣赏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情歌, 他们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 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 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也由此得 名。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 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 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 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 之间的乐曲。
——【印度】泰戈尔
入 党 申 请 书 样本标 准版 1000字 _1 入 党 申 请 书 标准版 1000字 敬 爱 的 党 组 织:
我 志 愿 加 入 中国共 产党,拥 护党的 纲领,遵 守党的 章程,履 行党 的义务 ,执行党 的决定 , 严 守 党 的 纪 律,保守 党的秘 密,对党 忠诚,积 极工 作,随时 为党和 人民奉 献一切 ,永不叛
本 利 益 而 不 学懈习 奋网斗 。
党 是 中 国 社 会主义 的领导 核心中 国革命 实践证 明,没有 中国共 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没 有 中 国 共 产 党的领 导,中国 人民就 不弄摆 脱受奴 役的命 运,成为 国家的主人。尽管我 们 党 在 前 进 的道路 上遇到 过曲折 ,但党用 她自身 的力量 纠正了 错误。 改革开 放三十 年 来 ,在 中 国 共产党 的领导 下,我国 取得了 举世瞩 目的发 分 A 第二部分 B 第一部分的再现A’
印度尼西亚本土音乐和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 音乐相融合的产物。
风格特点
①旋律:缓慢、悠扬,略带哀伤色彩。 ②节奏:前紧后松。 ③演唱发声柔和、松弛。 ④内容歌颂爱情。
印度影片《燃烧的爱火》 很好地诠释了印度音乐的特点
高中音乐《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学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 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民间音乐作品,展现了蒙古人民的牧歌风情和独特的呼麦唱法。
呼麦是一种特有的蒙古民间唱法,指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歌曲。
人的声带发出低沉的基音,口腔则发出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
四岁的红鬃马以呼麦的方式演唱,让人们感受到蒙古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课堂练:1.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一首亚洲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并结合课上所学,分析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请同学们就亚洲音乐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进行探究和讨论。
3.请同学们就亚洲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进行思考和发言。
五.课堂总结: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亚洲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2.教师鼓励同学们多了解和欣赏亚洲传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
六.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在家中选择一首亚洲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并写一篇小结,分析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请同学们就亚洲音乐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短文。
四岁的红鬃马》展现了蒙古人对马的深厚感情,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蒙古音乐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作品,如《草原恋》和《万马奔腾》等。
蒙古民间音乐的特点包括:以民歌和说唱为主,基本上采用五声音阶,节奏清晰或不明显,常用马头琴、火不思、四胡和笛子等乐器。
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风格因地理、种族和历史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其中,甘美兰是一种以固定音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乐队,克隆宗则是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与葡萄牙民歌相结合的产物。
XXX则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手摇乐器,演奏时需要多人协作。
《星星索》是一首克隆宗风格的民歌,源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生活和文化。
这首歌曲的名字来源于巴达克人划船时用哼声作为船桨节奏的惯。
这是一首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
曲调徐缓、悠扬,带有哀伤色彩,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七、
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