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作主觉验光的步骤

合集下载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主觉验光【⽬的】:根据病⼈的主观反应或判断,确定病⼈的眼屈光状况。

【设备】:1、标准的综合验光仪;2、投影视⼒表;3、试镜架和镜⽚箱【准备】1、让病⼈安坐检查椅上,如原戴眼镜,则取下眼镜;2、调整坐椅的⾼度,使病⼈座姿舒适,眼位⾼度与验配医师的眼位⾼度相等;3、将综合验光仪与病⼈相接触的部位⽤酒精消毒;4、将综合验光头放在病⼈眼前,其瞳距将与病⼈的瞳距相⼀致,调整综合验光头的⾼度,使病⼈双眼位于视孔中⼼;5、调整验光头⽔平调节旋钮,使验光头保持⽔平;6、旋转额托旋钮,调整病⼈镜眼距离;7、将病⼈起始屈光度数调整到验光头仪上,包括球镜和散光度数;8、先测量右眼,后测量左眼,单眼检测时将⾮检测眼遮盖。

【检查⽅法】1.单眼远距主观验光单眼主观验光法分为三个阶段:a.找到初步有效的球性矫正度数,称为:“初步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 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佳视⼒);b.⽤交叉柱镜JCC精确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初步柱镜读数已通过⾓膜曲率计和检影验光获得);c.确定最后球镜读数,称为“再次MPMVA”。

2.初步MPMVA【⽬的】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佳视⼒)意为对病⼈使⽤尽可能⾼的正度数镜⽚或尽可能低的负度数镜⽚⽽⼜使病⼈获得最佳视⼒。

单眼MPMVA的主要⽬的就是控制病⼈的调节,最常⽤的⽅法是将视⼒“雾视”。

“雾视”的作⽤实际是利⽤“过多的正度数”。

⽐较理想的雾视度数为+0.50D~+2.00D(依病⼈的具体度数⽽定)。

【步骤】1 、雾视:在被检眼前起始屈光度上加正镜⽚(减负镜⽚),⼀般为+0.75D~+1.0 0D,通过雾视镜继续检查被检眼视⼒;a.如果被检眼视⼒超过0.5,说明雾视不⾜,需要继续增加正镜⽚的度数(减少负镜⽚度数)b.如果被检眼视⼒范围在0.3~0.5之间,则说明雾视已合适2、在被检眼前逐渐减少正镜⽚的度数(增加负镜⽚度数),按照每次减少+0.25D 的频率;3、每减少⼀个+0.25D(增加⼀个-0.25D),检查病⼈的视⼒,确保病⼈视⼒会提⾼⼀⾏;4、视⼒逐渐增加,直到病⼈获得清晰的视⼒为⽌,即减少正镜⽚度数(增加负镜⽚度数)已不能提⾼视⼒;5、⽤初步双⾊视标结束初步MPMVA。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二、主觉验光1.仪器的调整a.数据回零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b.调整座椅高度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c.调整水平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d.调整光心距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e.调整顶点距离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2.置入数据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3.雾视法检查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视标;b. 双眼以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视标模糊为止;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d.如又能看清视标则继续加+,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表检查a.遮盖左眼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右眼看清视标c.投射散光表视标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e.以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5.红绿视标检查a.投射~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看清视标b.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a.投射斑点状视标b.将交叉柱镜置于右眼视孔前c.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手轮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d.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e.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f.若一样清晰证实轴向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轴向有误g.明确清晰的一面,柱镜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散轴红点方向调整h.重复d-g,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7.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a.投射斑点状视标,b.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交叉柱镜红点或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c.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d. 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e. 若一样清晰证实散光度数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散光度数有误f. 明确清晰的一面,若交叉柱镜近散轴向红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增加,若交叉柱镜远散轴向白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减低,如柱镜度数需增加降低,球镜应先降低增加g. 重复c-f,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a. 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b.若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若绿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减远视递加+,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9.确认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度a.找出最佳矫正视力b.近视降低远视增加+ DS,检查视力是否降低,如视力降低则不用降低增加+ DSc.如视力不变则近视应降低远视应增加+ DS,重复直至出现视力降低10.双眼平衡检查a.同样的方法确定左眼的最佳视力b.用棱镜法或偏振片法调整双眼平衡棱镜法a 投放斑点状视标b将双侧旋转棱镜转到视孔位, 旋动底向刻度盘,将0位置于水平向;c旋动双侧棱镜底位手轮,使右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下方2格,左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上方2格d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斑点状视标,注意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e诉上方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f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g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h移去两侧旋转棱镜i投放—视标j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偏振片法a 投放偏振平衡偏振红绿视标b将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右眼135,左眼45c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注意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绿9红6与绿3红8的清晰度d诉上方绿9红6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绿3红8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e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f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g移去两侧偏光滤片h投放—视标i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在眼镜行业,多数验光师习惯采用传统的验光法进行验光,即先用电脑验光仪查出顾客的大概屈光度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插片,使视力矫正到1.0即可。

由于此法操作非常简单,为多数从业者所接受。

但传统验光法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光轴向和度数也只能依赖于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故对于调节力较强的顾客常会得到错误的矫正结果。

要想准确地检查出顾客的屈光不正度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

随着综合验光仪在验光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就如何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有效规范的验光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验光师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1 客观验光通常在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客观验光法主要包括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

通过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得出被检者初步的验光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验光。

2 主观验光因客观验光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影响,故客观验光结束后还要进行一系列主观验光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地查出患者真正的屈光不正度数。

2.1 置入客观验光结果将电脑或检影验光所得双眼的客观验光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中。

因目前多数电脑验光的结果可能略有偏高,故若使用电脑验光进行客观检查,可将所得验光结果的数值减低-0.50D球镜再置入。

2.2 雾视因被检者在客观验光过程中可能有调节存在,故为了让其充分放松调节,减少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在客观验光结果的基础上要首先进行雾视检查。

2.2.1 雾视法的原理雾视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正球镜(近视眼也可以减少负球镜)的方法让进入被检眼内光线的焦点会聚在视网膜的近前方,使其处于人工近视状态(如图1所示),达到放松调节的目的。

雾视的状态下,患者如果再使用调节,焦点便会更远离视网膜,物像会变得更加模糊,故其不会再使用调节。

而若其想看清远处视标,自然会迫使自己放松调节,因只有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焦点才会离视网膜更近,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综合验光仪的主觉验光

综合验光仪的主觉验光

综合验光仪的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的主觉验光一:准备工作1、问诊;2、准备客观验光资料;3、对接触位消毒。

4、调整综合验光仪使被测者处于舒适的置。

二:步骤:初次单眼最大正镜最佳视力MPMVA。

初次单眼红绿平衡。

交叉柱镜确定散光轴向和度数再次单眼最大正镜最佳视力MPMVA双眼平衡双眼最大正镜最佳视力MPMVA最后进行试镜架试戴,得出最终处方三:操作步骤:1、初次单眼最大正镜最佳视力MPMVA按电脑验光处方或检影验光数据作为初始数据。

先右后左。

右为“O”位,左为“OC”位充分雾视在右眼前加+1.00D,使视力只能看到0.5~0.6的视标,逐步增加度数使视力不断提高,每次增加-0.25D,使被测者达到最小度数的最佳视力,要鼓励被测者阅读更小视标,询问被测者是否更清晰,而不是看起来更好。

2、初次单眼红绿平衡精确调整球镜度数(红绿平衡)用初次MPMVA的最好视力的上一到两行视标,在加上红绿滤色片,先看绿色视标,然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是否同样清晰。

如果红色视标比绿色视标清晰加-0.25D,(欠矫)如果绿色视标比红色视标清晰减去-0.25D(过矫)。

重复到最小负镜或最大正镜红绿视标同样清晰。

3、叉柱镜确定散光轴和散光度数步骤:1)显示蜂窝视标。

2)散光轴向调整:手轮与柱镜轴向一致,翻转交叉柱镜,询问两面同样清晰吗还是哪面视标更清晰,如果不一样则向清晰的一面红点方向调整轴向,初次调整10度,再次以5度微调,(进十退5;进5退2)重复到两面同样清晰为止。

3)散光度数的调整:红点或白点与散光轴向一致(p点与轴向一致),翻转交叉柱镜,询问两面同样清晰吗还是哪面视标更清晰,如果红点与轴向一致时较清晰则加0.25D柱镜;如果白点与轴向一致时较清晰则减0.25D柱镜(红加白减)。

柱镜每增减0.50D,则球镜就增减0.25D,保持球镜等值不变,重复到两面同样清晰。

4、再次单眼MPMVA终点判断、红绿平衡、更小更黑。

如果再次单眼MPMVA加0.25D后,视标有变小变黑,则说明有过矫,应减去0.25D到终点1.0的视力。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设备,可以对眼球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眼位、眼球运动等多个方面。

它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视觉问题,并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验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患者登记,患者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填写一份问卷,详细描述自己的视觉问题和身体健康情况。

第二步是进行视力检查,医生会让患者逐个眼睛遮住,然后读出视力表上的字母或符号。

这个步骤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

第三步是进行屈光度检查,这是综合验光仪的重要功能之一。

医生会让患者看着一张图表,通过调节光线的形式,确定患者的近视度数、远视度数和散光度数。

这个步骤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配眼镜或隐形眼镜。

第四步是进行眼位检查,这个步骤主要是用来检查眼球的位置和眼肌的功能。

医生会使用一个特殊的灯泡,照射到患者的眼睛上方,观察眼球的移动情况和肌肉的协调性。

第五步是进行眼球运动检查,这个步骤主要是检查患者的眼睑活动、眼球运动的平稳性以及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医生会让患者追踪移动的物体,观察眼球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第六步是进行眼底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名为“验光灯”的仪器,通过瞳孔观察患者的眼底情况。

这个步骤可以检查视神经、视网膜和血管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眼科病变。

最后一步是医生结论和建议,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然后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这可能包括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视力训练、进行手术治疗等。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一般可以在20到30分钟内完成,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和安全。

通过综合验光仪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眼球情况,帮助患者解决视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进行验光检查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步骤之一。

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常规验光流程(验光技术课件)

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常规验光流程(验光技术课件)

《验光技术》情境二 主观验光 任务3综合验光流程
8
■ 准1备、: 单眼主觉验光(先右眼, 后左眼) 1. 首先必须通过检影验光、角膜曲率计测量或者镜片测度仪测量,得
出病人屈光状态的起点数据。 2. 病人摘去其原来的眼镜和隐形眼镜。 3. 调整病人的坐高,使他的视线与视力表的1.0视标高度相等。 4. 给病人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病人的瞳距相等。 5. 把检影验光得到的纯检影验光度数插到试镜架上,作为主觉验光的
5.
3~5秒钟后, 翻转JCC, 告诉病人: 这次是第二面。问: 哪一面看时, 视标比较清楚?
6.
两面同样清楚, 提示柱镜的轴是在正确的位置上。进一步做JCC散光度数的验证。
7.
两面不一样清楚, 矫正柱镜的轴应该向着使病人看得清楚的那一面的JCC负轴方向转动15度。
8.
转动JCC的手柄, 使它重新与矫正柱镜的轴重合。
4.
如果红色半视标更清楚或者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标同样清楚, 再增加-0.25D; 如果绿色半视标清楚, 则去掉-0.25DS。
5.
反复上述3~4两个步骤, 直到: 一个-0.25D就使病人的绿色半视标变清楚了 (one into green)。
6.
去掉红绿滤光片, 重新检测病人的视力。
《验光技术》情境二 主观验光 任务3综合验光流程
(二)终结阶段 2、双眼平衡 1) 平衡双眼
2) 精确球镜
雾视到0.3~0.5 MPMVA 度数确定
用+0.75D雾视到20/25或更差 棱镜分离双眼 使双眼清晰度或模糊度一致 双眼MPMVA 双眼度数确定
《验光技术》情境二 主观验光 任务3综合验光流程
16
2)精确散光——JCC (jackson cross cylinder) 交 ■ 目叉的园:柱精确镜散检光查轴、度数。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13.75mm。

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2.1置入客观度数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

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

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②左眼步骤同右眼;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0.25D至要求;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2.2.2散光表:初步确定散光的轴位及光度雾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0.25DS,使视力提升至0.7。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裸眼视力标准如下:1.0.1-0.5视标,需要全部辨认。

2.0.6-0.9视标,允许错一个。

3.1.0-1.5视标,允许错两个。

处方原则如下:1.青少年单眼1.0,双眼1.2.2.成年人单眼0.8,双眼1.0.3.老年人(看远)单眼0.6-0.8,双眼0.8-1.0.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如下:1.电脑验光仪打出数据,先右后左,以下验光同样先右后左,测瞳距。

也可直接采用旧眼镜光度数据。

2.调整验光仪瞳距,置入低于验光仪50度的数据或高于原眼镜25度数据,双眼置于O位。

3.双眼雾视,投放0.3视标,双眼同时加+0.25至无法辨认。

4.单眼消雾视,左眼OC位,右眼O位,双眼去除散光度数,投放0.6视标,逐步加度数到能辨认0.6视标。

5.投放三行视标,询问顾客视标有无上弓下弯、歪斜、重影现象,上下再排视标间距是否一样,如有异常,需进一步排查散光。

6.投放射线散光视标,询问线条是否有深浅、粗细之分,颜色深的在几点钟方向X30就是大概轴位。

7.置入散光直至线条深浅粗细一样(散光度数不超过验光单度数)。

8.红绿视标平衡,(红加绿减),直至红绿等清。

9.投放圆点散光视标,精调散光轴位,手轮与轴位重合,翻转追红,进10退5,直到两面清晰度一样。

10.精调散光度数,P点和轴位重合,翻转两面比较清晰度,红加白减,散光+ - 50度球镜- + 25度,红加白减,散光+ - 50度球镜- + 25度,直至两面一样清晰或一样模糊为止。

11.相同方法检测左眼,将右眼置OC,左眼置O位测左眼。

12.双眼平衡测试:右眼置入135偏振片,左眼置入45偏振片,投放偏振视标,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清晰的眼降低度数至等清,如果无法等清,让主导眼略清楚一些(也可用棱镜分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验光仪的应用1.概述验光的光学目的是为了使位于无穷远的物体通过被检眼前的矫正镜片在视网膜上产生共轭点。

但验光是为人而验,而不是为了眼球而验,所以验光要达到三个目的:1)清晰的视力;2)舒适地用眼;3)持久阅读。

验光师要通过验光过程为患者找到合适的镜片,将三个验光的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常规的验光过程分为三阶段:1)初始阶段;2)精确阶段;3)终结阶段。

初始阶段:验光师收集患者眼部屈光状态的基本资料,并根据资料预测验光可能的结果。

这些资料包括:1)病史、常规眼部检查、全身一般情况、患者的阅读习惯的视功能要求等;2)角膜曲率计检查;3)检影或电脑验光;4)原有镜片的镜度计测量。

检影验光是该阶段的重点,综合验光仪在该阶段给验光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能迅速而便捷地调控镜片。

精确阶段:对初始阶段获得的资料进行检验,主要使用的设备为综合验光仪,该阶段强调患者对验光的细微变化的主观反应,又称主觉验光,只有综合验光仪使该阶段的工作成为可能。

终结阶段:包括双眼平衡和试镜架测试,总结阶段并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或测量技能,而是一种经验和科学的判断。

2.综合验光仪简介1)综合验光仪综合验光仪(phoropter)又称验光组合镜,是将各种试戴镜片组合在一起,使验光师操作时更方便。

Phoropter由两字组成:phoro+optometer,phoro的意思是肌肉测量,optometer的意思是验光,所以综合验光仪不仅能用于验光,还能用于隐斜等视功能的测量。

2)综合验光仪的优缺点优点:患者的舒适度提高镜片有保护滑盖,不易变脏准确的柱镜轴向较小的额外误差缺点:无法用镜片测度计测量镜片的后顶点度患者的头位偏斜会引起柱镜轴位的偏斜3)综合验光仪的构造综合验光仪的调整部件:瞳距(远、近)水平调整顶点距离调整多镜倾斜调整镜片的调控:球镜(范围+20- -20D、粗调+/- 3.0D和微调+/- 0.25D)负柱镜(轴向50一档和度数0- -6.00D,0.25D一档)附属镜片:O (open);开放位,没有镜片OC (occluded):遮盖位R (retinoscopy lens aperture):检影用镜孔,含+1.50D或+2.00D镜片,抵消50或67厘米检影的工作距离。

±0.50D:±0.50D交叉圆柱镜PH (pinhole):针孔镜RL (red lens):红色滤光片GL (green lens):绿色滤光片RMH/VMH (Maddox rod):水平/垂直马氏杆P (polaroid):偏振片10I (10BI):10∆底朝内棱镜6U (6BU):6∆底朝上棱镜0.12 : 0.125DS镜片,用于微调辅助镜片:Jackson交叉圆柱镜:±0.25D,手轮、负柱镜和正柱镜的轴向互相垂直,可以翻转互换。

Risley旋转棱镜:底和度数的调整2.综合验光仪作主觉验光1)目的:最佳视力最舒适用眼最持久阅读2)设备综合验光仪投影视力表3)准备患者舒适的位置接触部位的消毒水平调整瞳距调整顶点距离调整多镜倾斜的调整视标4)步骤初次单眼MPMV A初次单眼红绿平衡交叉圆柱镜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再次单眼MPMV A双眼平衡双眼MPMV A初次单眼MPMVA初始度数的确定:电脑验光或检影(电脑验光)先右眼后左眼充分雾视(到视力在0.5-0.6左右,约加+1.00D)微调,一般增加-0.25D会提高一行视力鼓励患者阅读更小的视标“看起来更好”并不是充分的判断,“更清晰”初次单眼红绿平衡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红绿滤色片(显示红绿视标的调整)绿-红-绿,判断两边的视标是否同样清晰红>绿,加-0.25D;红<绿,加+0.25D(显示红绿的加和减镜片)重复至最低负镜或最高正镜红绿视标同等清晰*红绿平衡测试的原理从物体发出的白光能聚焦成不同颜色的像点,紫色光焦点在前,红色光焦点在后。

当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时,黄色光(555nm)聚焦于视网膜上,绿色光(500nm)和红色光(610nm)分别聚焦于视网膜前后,红颜色视标和绿颜色视标看起来同样清晰。

如果在眼前加一片+0.25D的镜片,焦点前移,红色光焦点位于视网膜上,红色视标看起来更清晰,表示要加负镜度数;在眼前加一片-0.25D镜片,焦点后移,绿色光焦点位于视网膜上,绿色视标看起来更清晰,表示要加正镜度数。

交叉圆柱镜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或蜂窝视标*交叉圆柱镜,黑色点(红点)代表负柱镜的轴位,白色点代表正柱镜的轴位。

翻转手轮能翻转正负柱镜的位置。

散光轴位的调整手轮和柱镜轴向一致翻转交叉柱镜询问哪边视标更清晰或同样清晰“跟着红点走”,向清晰的一边的红点调整轴向重复至翻转交叉柱镜两边视标同样清晰散光度数的调整红点或白点和散光轴向一致翻转交叉柱镜询问哪边视标更清晰或同样清晰红>白,加-0.25D柱镜;红<白,减-0.25D柱镜柱镜每加-0.50D,球镜加+0.25D重复至翻转交叉柱镜两边视标同样清晰再次单眼MPMVA雾视,加约+1.00D,视力约在0.5-0.6微调,逐步增加-0.25D球镜镜片,每加一次视力提高一行鼓励患者阅读下一行视标再次单眼MPMV A的终点判断红绿平衡更小更黑(如加-0.25D后视标有变小变黑,说明有过矫,减去-0.25D,至终点)20/20视力双眼平衡目的:双眼调节刺激的平衡,使双眼有清晰而舒适的视力;将调节反应降至零步骤:双眼去遮盖双眼雾视至双眼视力降至0.8或以下(加+0.75D)选择上一步骤所测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右眼前3个棱镜度BU棱镜,左眼前3个棱镜度BD棱镜告知患者他会看到两行视标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的清晰度,上(左)下(右)在较清晰的一行前加+0.25D重复使上下两行视标同样清晰,如不能达到上下行同样清晰,则支配眼保留最清晰的视力双眼MPMVA双眼雾视双眼同时逐步增加-0.25D球镜至终点终点的判断红绿平衡更小更黑20/20视力3.散光表的应用1)目的:初步判断散光的轴向和度数2)准备:充分雾视,确定两根焦线位于视网膜的前方,雾视量为估计散光的一半以上3)步骤:指导患者看时钟面型的放射状的散光表*散光表找出散光表中线条最黑的方向,说明与黑线垂直方向的子午线接近视网膜散光轴与黑线垂直:30*小钟点数(如1-7方向线最黑,轴向为1*30=30)图中12-6点向的线条最黑,散光轴为30*6=180逐步增加-0.25D散光至各方向线条均匀一致(显示各向线条一致的散光表)运用散光表初步判断散光后雾视行单眼MPMV A,然后行交叉柱镜检查,后步骤同前。

4.用Von Grafe 技术测隐斜1)V on Grafe 技术测定远水平隐斜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定远距的双眼相对的水平视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投影视力表,单个视标准备:远矫正处方远用瞳距视标:最好矫正视标的上1-2行右眼前12∆BI,为测量棱镜;左眼前6∆BU,为分离棱镜。

步骤:✧患者睁开双眼,询问患者看到几个视标,及视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如果患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标超出视野范围,如视标超出视野,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如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增加BI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为右上和左下。

✧患者注视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

告诉患者要注意到上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上方的视标,使其向下方的视标水平靠近直至两视标在垂直上对齐成直线。

✧以每秒2∆的速度移动BI棱镜(往BO的方向)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垂直成一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至患者报告视标位置变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垂直上重复对齐成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3∆,取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测量结果相差大于3∆,重复测量。

记录方法:DLP(远水平隐斜)ortho(正位)DLP 2∆exo正常值:1∆XP(外隐斜)(±3∆)1∆EP(内隐斜)(±3∆)2)V on Grafe 技术测定远垂直隐斜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定远距的双眼相对的垂直视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投影视力表,单个视标准备:远矫正处方远用瞳距视标:最好矫正视标的上1-2行右眼前12∆BI,为分离棱镜;左眼前6∆BU,为测量棱镜。

步骤:✧患者睁开双眼,询问患者看到几个视标,及视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如果患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标超出视野范围,如视标超出视野,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如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增加BI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为右上和左下。

✧患者注视右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

告诉患者要注意到左边的视标,你会移动左边的视标,使其向右边的视标垂直靠近直至两视标在水平上对齐成直线。

✧以每秒2∆的速度移动BU棱镜(往BD的方向)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水平成一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至患者报告视标位置变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水平方向上重复对齐成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2∆,取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测量结果相差大于2∆,重复测量。

记录方法:DVP(远垂直隐斜)ortho(正位)DVP 2∆右上隐斜正常值:正位3)V on Grafe 技术测定近水平隐斜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定近距的双眼相对的水平视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近视力杆近视力表,有20/30的横排和竖排视标准备:近矫正处方(非老视者用远用处方)近用瞳距视标:竖排视标,约20/30,良好照明,40厘米近距。

右眼前12∆BI,为测量棱镜;左眼前6∆BU,为分离棱镜。

调整棱镜时,嘱患者闭眼。

步骤:✧患者睁开双眼,询问患者看到几排视标,及视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应看到两排视标,一排位于右上,一排位于左下。

✧如果患者只看到一排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标超出视野范围,如视标超出视野,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如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增加BI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为右上和左下。

✧患者注视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

告诉患者要注意到上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上方的视标,使其向下方的视标水平靠近直至两排视标在垂直上对齐。

✧以每秒2∆的速度移动BI棱镜(往BO的方向)直至患者报告两排视标垂直对齐,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至患者报告视标位置变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排视标在垂直重复对齐,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3∆,取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测量结果相差大于3∆,重复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