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

合集下载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使⽤综合验光仪,顾名思义乃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验光设备,在科技先进的国家流⾏使⽤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进更新,已形成较为完善统⼀的模式。

我国的视光技术发展滞缓,从⼈⼯插⽚发展到视⽹膜检影或电脑⾃动验光结合⼈⼯插⽚,已经历了漫长的时⽇。

随着国外先进的视光产品涌⼊市场,综合验光仪也顺理成章地被我国的视光产品经销商所接受。

然⽽多数验光师却认为该设备使⽤⿇烦耗时,坚持使⽤者往往也仅开发其插⽚功能。

仔细推敲,综合验光仪并⽆突破性的功能,仅将通常使⽤的验光⼿段集⽽合之,取其⽅便规⽽已。

初学者感到使⽤不便,盖因对其认识不⾜,未遑熟能⽣巧。

有鉴于此,本⽂将该设备常⽤功能的原理和操作⽅法分次介绍,以报读者。

⽬前综合验光仪的类型虽多种多样,但⽤于验光之功能,⼤致如本⽂所述。

第⼀讲基本认识(上)1.验光盘验光盘,俗称“⽜眼”“猪肺”,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如图1所⽰。

图1(1)顶架⽤于悬吊验光盘。

(2)固定⼿轮⽤于调节并固定验光盘位置。

(3)旋转调节⼿轮⽤于调整验光盘平⾯与被检者⾯部的相对位置。

(4)⽔平⼿轮⽤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平相位置。

(5)⽔平标记显⽰验光盘⽔平倾斜状态。

(6)瞳距刻度测定瞳孔间距,以mm为单位。

(7)瞳距⼿轮⽤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瞳孔的相对位置。

(8)旋转棱镜⽤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9)旋转棱镜⼿轮⽤于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

(10)辅⽚⼿轮⽤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11)球镜焦度读窗显⽰球⾯镜⽚顶焦度。

(12)细焦度轮盘⽤于增减O.25D球⾯焦度。

(13)粗焦度⼿轮⽤于增减 3.OOD球⾯焦度。

(14)柱镜焦度读窗显⽰圆柱透镜焦度。

(15)柱镜⼿轮⽤于增减⼀O.25D圆柱透镜焦度。

(16)柱镜轴位⼿轮⽤于调整圆柱透镜轴位。

(17)柱镜轴位刻度显⽰圆柱透镜的轴⽅位⾓度。

(18)交叉圆柱透镜⽤于精调散光的轴位和焦度。

(19)翻转⼿轮⽤于变换交叉圆柱透镜的轴⽅位。

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一、步骤: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NRA/PRA)测量精确调整老视附加最后确定老视附加1、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在完成远距离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近瞳距,双眼放置±0.50D交叉柱镜,40厘米处放置方格视标,合适照明。

询问被测试者哪条线更亮更清晰,如有老视存在,被测试者会报告水平线比垂直线清晰,以每次+0.25D在双眼前同步逐渐增加正镜,直到被测试者诉水平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近增加度数为老视的初步老视附加量2、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NRA/PRA)、测量精确调整老视附加NRA/PRA测量的目的是检查被测试者在总的辐辏需求固定双眼视的情况下增加和降低调节的能力。

如老视附加适当NRA/PRA的绝对值应当相等。

NRA/PRA测量是在获得老视初步附加的基础上进行,双眼处于“O”位,近视力表置于40厘米处,注视对最好近视力上一到两行的视标,先测NRA:同时加正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

第一次持续性的模糊是指最初看到的清晰视标不再那么清晰,但可能还是可以阅读,记录总的加光量,回到初始值,重新确定视标是清晰的。

测PRA加负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记录总的加光量。

老视的附加精确调整:(NRA+PRA)/2+老视初步附加=老视附加量最后确定老视附加:根据被测试者的习惯距离进行±0.25D的调整,并进行试镜架试戴即可完成老视的验配。

综合验光仪作视功能检测一、隐斜的测定:Von Grafe技术测定水平隐斜和垂直隐斜步骤:1、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为与“O”位,右眼前放置12个棱镜度底朝内;左眼前放置6个棱镜度底朝上。

2、用0.6到0.8的单个视标。

3、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4、如果被测试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超出视野范围,5、如果视标超出视野范围,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资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资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doc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单眼屈光检查一、测量瞳距(一)。

瞳距尺法:测量单眼远用瞳距,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两人相距约40CM。

2.将瞳距尺放在被检者鼻梁上,使瞳距尺水平线与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检查者将笔灯放在自己左眼正下方,正面照射被检者右眼,避免直照被检者瞳孔,同样避免被检者注视笔灯。

4.让被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与瞳距尺上刻度对齐。

5.读出读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单眼远用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远用瞳距。

(二)自动瞳距仪:测量单眼远用和近用瞳距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

2.保持自动瞳距仪与被检者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将测量距离设置为所要测定的距离。

4.被检者右眼注视自动瞳距仪内置视标,检查者左眼观察。

5.检查者推动瞳距刻度线到被检者角膜中心,刻度盘显示数据为右眼单眼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瞳距。

二、客观检影1.让被检者前额靠在综合验光仪检眼头的额顶上,按照被检者的实际瞳距调整瞳距钮和镜眼距。

2.调整集合挚,置于看远位置,球柱镜归零。

3.调整水平仪旋钮,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4.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目的是双眼在检影时所用的调节最小),将功能片置于R镜片上。

5. 用视标定位仪调整视标,使视标与被检者视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6.让被检者注视0.1的C字视标。

7.使用点状光检影镜或带状光检影镜对双眼分别进行67cm检影。

8.用透镜和柱镜分别中和影动。

9.右眼检影结束后,进行左眼检影。

10.双眼检影结束后打开右眼,遮盖左眼,进行主观验光。

三、主观验光(一)。

检查客观验光的视力情况,并记录。

1.如果V A≥1.0做红、绿终点检查。

2.如果V A<1.0,调整球镜度数。

(二)。

第一次红、绿双色检查。

1.红绿测试原理:利用眼屈光系统的色象差及单色光在眼内的折射角度不同,当被检者辩色力正常,视力最佳时,黄色光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后方,绿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前方. a.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的原理:绿色光先聚焦后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光线分散较暗。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全本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全本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目的】:根据病人的主观反应或判断,确定病人的眼屈光状况。

【设备】:1、标准的综合验光仪;2、投影视力表;3、试镜架和镜片箱【准备】1、让病人安坐检查椅上,如原戴眼镜,则取下眼镜;2、调整坐椅的高度,使病人座姿舒适,眼位高度与验配医师的眼位高度相等;3、将综合验光仪与病人相接触的部位用酒精消毒;4、将综合验光头放在病人眼前,其瞳距将与病人的瞳距相一致,调整综合验光头的高度,使病人双眼位于视孔中心;5、调整验光头水平调节旋钮,使验光头保持水平;6、旋转额托旋钮,调整病人镜眼距离;7、将病人起始屈光度数调整到验光头仪上,包括球镜和散光度数;8、先测量右眼,后测量左眼,单眼检测时将非检测眼遮盖。

【检查方法】1.单眼远距主观验光单眼主观验光法分为三个阶段:a.找到初步有效的球性矫正度数,称为:“初步MPMV 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佳视力);b.用交叉柱镜JCC精确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初步柱镜读数已通过角膜曲率计和检影验光获得);c.确定最后球镜读数,称为“再次MPMV A”。

2.初步MPMVA【目的】MPMV 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佳视力)意为对病人使用尽可能高的正度数镜片或尽可能低的负度数镜片而又使病人获得最佳视力。

单眼MPMV A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病人的调节,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视力“雾视”。

“雾视”的作用实际是利用“过多的正度数”。

比较理想的雾视度数为+0.50D~+2.00D(依病人的具体度数而定)。

【步骤】1 、雾视:在被检眼前起始屈光度上加正镜片(减负镜片),一般为+0.75D~+1.00D,通过雾视镜继续检查被检眼视力;a.如果被检眼视力超过0.5,说明雾视不足,需要继续增加正镜片的度数(减少负镜片度数)b.如果被检眼视力范围在0.3~0.5之间,则说明雾视已合适2、在被检眼前逐渐减少正镜片的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按照每次减少+0.25D的频率;3、每减少一个+0.25D(增加一个-0.25D),检查病人的视力,确保病人视力会提高一行;4、视力逐渐增加,直到病人获得清晰的视力为止,即减少正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已不能提高视力;5、用初步双色视标结束初步MPMV A。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双眼视功能2016-05-20 17:52双眼测试:目的:了解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双眼视存在的情况,以及在自然条件下是否使用双眼视,了解在动态环境中,双眼融合和分开的能力,双眼代偿复视的能力。

1,隐斜的检查:使用柱状视标,相当于6/9的视力,戴CAMP 眼镜,双眼同时观察,一般情况下,右眼前加底向内(外)的三棱镜12,左眼前加底向上(下)的三棱镜6-9,破坏病人的融合,在双眼分视的情况下,检查其隐斜程度。

加三棱镜后,柱状视标变成上下左右两个部分,先检查病人水平隐斜,旋转底向内(外)三棱镜,将左右的视标逐渐靠拢,成为一个等号,病人抵抗底向内(外)三棱镜的能力就是水平隐斜。

同样旋转底向上(下)三棱镜,使分离的等号变成一个减号,重新回到双眼单视状态,病人抵抗底向上(下)三棱镜的能力就是垂直隐斜。

远近检查方法相同。

2,融合功能的检查:分为远处,近处,水平,垂直,不同方位的辐辏和分开功能检查。

① 水平负融合(NRC)也称为远处的融合性辐辏,5米远,戴CAMP 眼镜,柱状视标,相当于1.0的视力,或病人的最好视力,双眼同时加BI三棱镜,适合的速度为4Δ/秒,三棱镜的速度太慢,病人会产生过强的三棱镜耐受,太快,病人又可能调节不过来。

尽量使鼓励病人保持视标单一,出现复视为破裂点,并保持5秒以上,由复视回退到重新变为单视为恢复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负水平融合没有模糊点出现,如果有模糊点出现,说明屈光矫正不佳,远视欠矫,近视过矫。

正常的水平负融合为x/6/4。

(模糊点为X,破裂点6Δ,恢复点为4Δ)② 水平正融合(PRC)也称为远处的融合性分开,检查方法与水平负融合相同,只是双眼同时加BO三棱镜,而且有模糊点存在,正常的水平正融合为8-10/16-20/9-11(模糊点为8-10Δ,破裂点为16-20Δ,恢复点为9-11Δ)③ 垂直融合功能:垂直融合的检查与水平融合功能的检查大体相仿,但不需要双眼同时加三棱镜,一般情况下选择主导眼做注视眼,在非主导眼前分别加底向上和底向下三棱镜,记录其模糊/破裂/恢复三点,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图解)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图解)

综合验光仪的特点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先进 的眼科检查设备能够进 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验 光。
它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 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 检测患者的视力状况和 眼部健康状况。
综合验光仪具有多种功 能如自动对焦、自动调 整瞳距、自动测量角膜 曲率等能够满足不同患 者的需求。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能够 提高眼科检查和验光的 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眼科医疗服务。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测量结果不稳定:可能 是由于被测者头部晃动 或眨眼所致。解决方案: 要求被测者保持头部稳 定避免眨眼重新进行测 量。
测量结果偏差大:可能 是由于仪器长时间未校 准或被测者眼睛存在问 题所致。解决方案:定 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如被 测者有明显视力问题建 议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 查。
THNK YOU
汇报人:
调整和确认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验光参数
调整验光仪至合适位置确保 仪器稳定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仪器设置 确保准确度
确认验光结果记录并给予建 议
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光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确保电源线连接 良好避免触电危 险。
操作时应避免用 力过猛以免损坏 仪器。
仪器应放置在平 稳的台面上避免 倾倒。
使用前应检查仪 器是否正常工作 如有异常应及时 维修。
常见问题:仪器出现故障 解决方案:联系专业技术人 员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 解决方案: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
常见问题:患者不适应测量方式 解决方案:耐心向患 者解释测量过程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解决方案:耐心向患者解释测量过程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状态 下进行测量
常见问题三及解决方案
综合验光仪无法准确测 量视力:可能是由于仪 器故障或操作不当所致。 解决方案:检查仪器是 否正常工作确保操作步 骤正确如仍有问题请联 系专业维修人员。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二、主觉验光1.仪器的调整a.数据回零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b.调整座椅高度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c.调整水平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d.调整光心距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e.调整顶点距离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2.置入数据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3.雾视法检查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视标;b. 双眼以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视标模糊为止;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d.如又能看清视标则继续加+,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表检查a.遮盖左眼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右眼看清视标c.投射散光表视标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e.以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5.红绿视标检查a.投射~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看清视标b.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a.投射斑点状视标b.将交叉柱镜置于右眼视孔前c.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手轮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d.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e.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f.若一样清晰证实轴向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轴向有误g.明确清晰的一面,柱镜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散轴红点方向调整h.重复d-g,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7.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a.投射斑点状视标,b.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交叉柱镜红点或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c.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d. 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e. 若一样清晰证实散光度数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散光度数有误f. 明确清晰的一面,若交叉柱镜近散轴向红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增加,若交叉柱镜远散轴向白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减低,如柱镜度数需增加降低,球镜应先降低增加g. 重复c-f,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a. 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b.若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若绿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减远视递加+,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9.确认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度a.找出最佳矫正视力b.近视降低远视增加+ DS,检查视力是否降低,如视力降低则不用降低增加+ DSc.如视力不变则近视应降低远视应增加+ DS,重复直至出现视力降低10.双眼平衡检查a.同样的方法确定左眼的最佳视力b.用棱镜法或偏振片法调整双眼平衡棱镜法a 投放斑点状视标b将双侧旋转棱镜转到视孔位, 旋动底向刻度盘,将0位置于水平向;c旋动双侧棱镜底位手轮,使右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下方2格,左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上方2格d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斑点状视标,注意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e诉上方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f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g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h移去两侧旋转棱镜i投放—视标j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偏振片法a 投放偏振平衡偏振红绿视标b将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右眼135,左眼45c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注意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绿9红6与绿3红8的清晰度d诉上方绿9红6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绿3红8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e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f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g移去两侧偏光滤片h投放—视标i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综合验光仪是现代眼科诊疗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能够帮助眼科医生精确地测量患者眼部的各种参数,以便准确诊断和配镜。

本文将为您介绍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验光工作。

一、预备工作1. 检查综合验光仪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并确保设备已经校准。

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让患者移除隐形眼镜、解除眼部的化妆物等。

3. 准备好所需的验光配镜工具,如目镜、遮光镜、瞳孔测量器等。

二、正确认识综合验光仪的各项功能和参数1. 了解综合验光仪的基本功能,包括自动折射计、自动视力表、角膜曲率测量、瞳孔测量等。

2. 掌握综合验光仪的各项参数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如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瞳孔距离等。

三、验光步骤及注意事项1. 自动折射计测量a. 让患者坐到正确的位置,并调整好验光仪的座椅高度和角度,以确保患者的眼睛与测量仪器的视线平行。

b. 使用自动折射计进行自动屈光度测量,记录下所得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等数据。

c. 注意观察患者的配合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自动视力表测量a. 调节好验光仪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以确保患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字符。

b. 让患者轮流遮住一只眼睛,并让其望向视力表屏幕,记录下患者所能看到的最小字符以及对应的视力值。

c. 重复以上步骤,测试另一只眼的视力。

3. 角膜曲率测量a. 使用角膜曲率测量功能,将测量头正确地放置在患者的前眼段上,调整好仪器位置。

b. 启动仪器进行角膜曲率测量,记录下所得的转角度数和曲率半径。

c. 注意保持患者眼睛不移动和闭合,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 瞳孔测量a. 选择适当的瞳孔测量器进行测量。

b. 让患者注视前方,将瞳孔测量器正确放置在患者的眼部上。

c. 观察瞳孔的直径和形状,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通过综合验光仪所得的各项数据,可以对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2. 结合患者的主诉和病史,配合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配镜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
一、步骤:
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
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NRA/PRA)
测量精确调整老视附加
最后确定老视附加
1、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
在完成远距离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近瞳距,双眼放置±0.50D交叉柱镜,40厘米处放置方格视标,合适照明。

询问被测试者哪条线更亮更清晰,如有老视存在,被测试者会报告水平线比垂直线清晰,以每次+0.25D在双眼前同步逐渐增加正镜,直到被测试者诉水平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近增加度数为老视的初步老视附加量
2、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NRA/PRA)、测量精确调整老视附加
NRA/PRA测量的目的是检查被测试者在总的辐辏需求固定双眼视的情况下增加和降低调节的能力。

如老视附加适当NRA/PRA的绝对值应当相等。

NRA/PRA测量是在获得老视初步附加的基础上进行,双眼处于“O”位,
近视力表置于40厘米处,注视对最好近视力上一到两行的视标,先测NRA:同时加正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

第一次持续性的模糊是指最初看到的清晰视标不再那么清晰,但可能还是可以阅读,记录总的加光量,回到初始值,重新确定视标是清晰的。

测PRA加负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记录总的加光量。

老视的附加精确调整:
(NRA+PRA)/2+老视初步附加=老视附加量
最后确定老视附加:根据被测试者的习惯距离进行±0.25D的调整,并进行试镜架试戴即可完成老视的验配。

综合验光仪作视功能检测
一、隐斜的测定:
Von Grafe技术测定水平隐斜和垂直隐斜
步骤:1、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为与“O”位,右眼前放置12个棱镜度底朝;左眼前放置6个棱镜度底朝上。

2、用0.6到0.8的单个视标。

3、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4、如果被测试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超出视野围,
5、如果视标超出视野围,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6、如果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则增加底朝的棱镜度数,直至视标位于右上和左下。

A、测定水平隐斜:
指导被测试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被测试者同时注意上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上方的视标使其向下方的视标靠近,直至两个视标在垂直上对齐成直线。

以每秒两个棱镜度的速度往外移动底朝的棱镜,直到被测试者报告两个视标垂直成一直线,记住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

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直至被测试者报告视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垂直上重复对齐同直线记住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3个棱镜度取测量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如果相差大于3个棱镜度重复测量。

B、测量远垂直隐斜:
与测量水平隐斜的步骤相同步骤:
1、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为与“O”位,右眼前放置12
个棱镜度底朝;左眼前放置6个棱镜度底朝上。

2、用0.6到0.8的单个视标。

3、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4、如果被测试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超出视野围,
5、如果视标超出视野围,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6、如果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则增加底朝的棱镜度数,直至视标位于右上和左下。

指导被测试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被测试者同时注意下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下方的视标使其向上方的视标靠近,直至两个视标在水平上对齐成直线。

以每秒两个棱镜度的速度往下移动底朝上的棱镜,直到被测试者报告两个视标水平成一直线,记住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

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直至被测试者报告视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水平上重复对齐同直线记住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3个棱镜度取测量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如果相差大于3个棱镜度重复测量。

远隐斜的测量正常值:
远水平隐斜:1△XP(外隐斜)(±3△)
1△XP(隐斜)(±3△)
远垂直隐斜:0(正位)
二、 Von Grafe技术测定近水平隐斜和垂直隐斜(方法和远测量基本相同)
近瞳距,右眼前放置12个棱镜度底朝,左眼前放置6个棱镜度底朝上,近用视标放在40厘米处,用单行和单列视标。

近隐斜的测量正常值:近水平隐斜:3△XP(外隐斜)(±3△)
老视者:8△XP(隐斜)(±3△)
近垂直隐斜:0(正位)
隐斜的测定还可用马氏杆或交叉图表进行。

三、远水平性集合和发散功能检测
集合:为在底朝外棱镜刺激情况下,双眼向的能力。

发散:为在底朝棱镜刺激情况下,双眼向外的能力。

步骤:1、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为与“O”位,最佳远视力上一到两行的单列视标,在双眼前放置旋转棱镜,棱镜度为0。

要求被测试者用双眼注视视标,应看到单独清晰的视标。

如果被测试者看到两个视标,则终止测试记录复视。

该检要求:被测试者注视视标并保持清晰同时能够说出:如:目标变模糊(模糊点)、目标变双(破裂点)、目标重新又变成一个(恢复点)。

先测发散功能:以每秒1个棱镜度的速度在双眼前逐渐增加底朝的棱镜,并记录被测者的主诉:目标变模糊(模糊点)、目标变双(破裂点)、目标重新又变成一个(恢复点)时双眼前放置的总的棱镜度数,以相同的方向或破裂点在稍增加棱镜度数,反方向逐渐减少棱镜度数,直至被测者报告目标变成一个(恢复点)此时记录双眼前放置的总棱镜度数
再测集合功能:在双眼前同时增加底朝外的棱镜,记录被测者的主诉:目标变模糊(模糊点)、目标变双(破裂点)、目标重新又变成一个(恢复点)时双眼前放置的总的棱镜度数,以相同的方向或破裂点在稍增加棱镜度数,反方向逐渐减少棱镜度数,直至被测者报告目标变成一个(恢复点)此时记录双眼前放置的总棱镜度数
远水平性集合和发散正常值
Morgan(临床成人):
BI(底朝):X/7/4 标准差:X/3/2
BO(底朝外):9/19/10 标准差:4/8/4
四、近水平性集合和发散功能检测:
步骤:1、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近用瞳距,双眼为与“O”位,近视力表为于40厘米处,在双眼前放置旋转棱镜,棱镜度为0。

要求被测试者用双眼注视视标,应看到单独清晰的视标。

如果被测试者看到两个视标,则终止测试记录复视。

先测发散功能:以每秒1个棱镜度的速度在双眼前逐渐增加底朝的棱镜,并记录被测者的主诉:目标变模糊(模糊点)、目标变双(破裂点)、目标重新又变成一个(恢复点)时双眼前放置的总的棱镜度数,以相同的方向或破裂点在稍增加棱镜度数,反方向逐渐减少棱镜度数,直至被测者报告目标变成一个(恢复点)此时记录双眼前放置的总棱镜度数
再测集合功能:在双眼前同时增加底朝外的棱镜,记录被测者的主诉:目标变模糊(模糊点)、目标变双(破裂点)、目标重新又变成一个(恢复点)时双眼前放置的总的棱镜度数,以相同的方向或破裂点在稍增加棱镜度数,反方向逐渐减少棱镜度数,直至被测者报告目标变成一个(恢复点)此时记录双眼前放置的总棱镜度数
Morgan(临床成人):
BI(底朝):13/21/13 标准差:4/4/5
BO(底朝外)17/21/11 标准差:5/6/7
五、立体视功能检测:
检测粗的立体功能:
步骤: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前放置偏振片“P”立体视标如
指导被测试者注视圆点,询问是否看到圆点上下各有1条竖线,以及竖线和圆点的
关系,有立体视者会看到如:图2的视标。

六、Worth 四点检查融合功能:
检测感觉融合功能
步骤: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右眼前放置红色滤光片“RL”
左眼前放置绿色滤光片“GL”。

显示视标(图3),询问被测试者看到几个视表,图3为正常融合。

七、像大小测定:
用于检测双眼屈光参差时双眼像的大小。

步骤: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前放置偏振片“P”
1、测水平像不等:显示视标图:
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一个中心有两个框,并比较两侧框的大小,每差一条线像就相差百分之3.5。

2、测垂直像不等
步骤: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前放置偏振片“P”
显示视标图:
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一个中心有两个框,并比较两侧框的大小,每差一条线像就相差百分之3.5。

如果双眼的像差大于百分之5,用框架就不是最好的选择方法了,可能要配戴隐形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