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对比方法

合集下载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
(常规系列包括感应、4m、微电极等曲线)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1)地层标准层: 在整套旋回沉积中,哪些岩性稳定具有
特殊标志,易于鉴别的单层或岩性组和明显的层段。
同时性、稳定性、特殊性
标准层根据其稳定程度及可控制范围可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层: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使用。稳定程度大 于70%。
这表明地层对比不是新技术,但要掌握对比的方法、干活要仔细,否则要出错。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主要包括: 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化石)、 岩石地层学(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等) 地层记录的地球物理响应:(地震与电测) 层序地层学(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 重矿物、稳定同位素、古地磁、事件地层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4)、根据综合 录井图、取心图 及相应的资料划 出各层段的沉积 相及沉积微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沉积 相模式,其对比 模式是不同的。
桩74-9-2
滨浅湖 扇三角洲
近岸湖底 扇
-2050 -2100 -2150 -2200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2550 -2600 -2650 -2700 -2750 -2800 -2850 -2900 -2950 -3000 -3050 -3100 -3150 -3200 -3250 -3300 -33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Z52-2
Z52-2Z074-7-6Z74-8-6ZZ7744--1100--G6Z674-12-6 Z74-14-6

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比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地层对比方法。

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就好像咱挑水果,得看看这个甜不甜,那个新不新鲜一样。

地层对比啊,首先咱得有个标准,就跟比赛得有个规则似的。

咱可以根据岩性特征来比,比如说这块地层是砂岩,那块也是砂岩,嘿,这不就有点像了嘛。

但光看这个可不行,就像光看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好坏一样。

还得看看地层里的化石呢!这化石就像是地层的身份证,每个地层的化石都有它独特的地方。

就好比说,这个地层有恐龙化石,那个地层没有,那它们肯定不一样呀。

然后呢,地层的厚度也是个重要指标。

想象一下,同样的地层,一个厚得像本大字典,一个薄得像张纸,那能一样吗?还有啊,地层的沉积旋回也能帮忙对比。

就好像音乐的节奏一样,一段一段的,有规律可循。

通过这个节奏,咱就能找出相似的地层来。

再说说古地磁吧,这可神奇了。

就像地球有自己的磁场标记一样,地层也会留下这种特殊的印记。

通过研究这些印记,咱也能把地层给对上号。

有时候啊,咱还得结合地质构造来对比地层。

好比说,这边地层是倾斜的,那边是水平的,那肯定有区别呀。

总之呢,地层对比就像是给地层找朋友,得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去分析。

咱不能马虎,得像侦探一样细心,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本事,得靠咱不断地学习、实践。

咱可别小瞧了地层对比,这对地质研究那可是相当重要啊!通过地层对比,咱能了解地球的历史,知道过去发生了啥事儿。

就好像读一本厚厚的史书,每一页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所以啊,大家可得好好对待地层对比这个事儿。

别觉得它难就退缩了,只要咱用心,肯定能把它玩转。

咱要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在地层的世界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宝藏!这就是地层对比方法,大家明白了不?。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划分是基于地球上不同地层的形成和变化。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层的比较和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这种方法是地质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地层对比法地层对比法是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地层的比较和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地层对比法的基本思路是,如果两个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化石,那么它们的年代就是相同的。

这是因为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所以同一种化石只会出现在特定的年代中。

地层对比法的具体操作是,首先对不同地层进行采样,然后将采样的样品进行化石鉴定和测年,最后将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它只能确定地层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无法确定具体的年代。

2. 地层叠置法地层叠置法是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叠置关系进行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地层叠置法的基本思路是,如果一个地层覆盖在另一个地层之上,那么它的年代就比下面的地层年轻。

地层叠置法的具体操作是,首先对不同地层进行采样,然后将采样的样品进行化石鉴定和测年,最后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叠置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而且可以确定地层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3. 化石演化法化石演化法是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化石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化石演化法的基本思路是,如果一个化石的演化程度比另一个化石高,那么它的年代就比另一个化石年轻。

化石演化法的具体操作是,首先对不同地层进行采样,然后将采样的样品进行化石鉴定和测年,最后通过对不同化石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化石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但它的局限性比较大,因为不同化石的演化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

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比方法地层划分对比是所有油气藏工作的基础。

对地层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对比,对油气勘探而言,地层研究以野外露头、井下和地面的古生物资料、地震勘探成果以及测井曲线为主要资料,有条件时辅以绝对年龄测定资料。

以界、系、统、组、段为研究对象,是油气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研究的重要程序,是描述储层形态和储层参数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前提,对于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

流程图【2】地震剖面探井分层意见测井资料岩心露头实验室资料↓岩心观察↓选定并分析基干剖面↓确定标志层和小层细分方案↓逐井对比↓剖面检查↓建立数据表↓编制图幅(一)地层对比方法常见地层对比方法有: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岩石学方法、地层物理方法等。

南梁-华池地区自上而下依次钻遇了第四系、白垩系、华池组、洛河宜君组、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延长组(未穿)。

该区长4+5地层厚度达90-100m左右,地层内部缺乏标志层,对比难度较大。

本次研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标志层控制由于该区内部标志层很难确定,前人所用的标准层有两个:安定组泥灰岩和张家滩页岩,前者在研究区属未测井段,后者研究区大部分未钻穿,地层对比时难以使用。

经过反复地追踪对比,发现延9顶部煤层在该区相对稳定,平面上有一定的可追踪对比性,是研究区最好的对比标志层。

延9顶煤标志层大多由2层煤组成,单层厚1.2m,电性特征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高阻、高声速、低自然伽玛,易于识别和追踪。

对比中认为:本区声速、井径、电阻在地层对比中用得最多,可代表等时,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形成的一套岩石应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反映在声速、井径曲线相同。

(2)邻井追踪不同沉积相带分布有一定的范围,各种相带在平面上组合和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进行邻井追踪以保证地层对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地层厚度基本相近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地壳运动以整体的垂直升降作用为主,盆地地层厚度基本保持一致,变化相对稳定,研究区的这一特点,为采用“等厚法”的地层对比方法创造了先决条件。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的目的主要是统一不同地区地层的划分,在区域上取得统一的地层分层数据,并通过从点到面、由近而远对各个相应地层层位的对比,掌握其岩性、厚度以及生储盏组合在区域上纵横向变化的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各种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地层对比也叫钻井剖面对比,指的是钻井过程中钻遇的地层与邻井或邻区的地层对比。

其目的要达到本井与邻井、邻区统一地层的划分,也可为钻井工作优质快速地完成钻探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录井过程中,对采取的钻时和岩屑等资料,都要及时与邻井对比,了解相同层位地层的变化,从而作出地层预告,以便卡准取心层位,确定完钻深度,以及修正设计等。

因此地层对比工作,不但是研究区域地质的基础,而且也是做好录井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地层对比前准备工作1.收集区域及邻井的地层、古生物、岩矿等资料。

2.收集工区构造井位图、地震测线位置图、地震剖面图、地震标准反射层构造图。

二、标准剖面的建立1.标准剖面一个地区用以认识地层层序,地层特征,作为分层对比标准的一个井剖面叫做“标准剖面"。

标准剖面应具备以下条件:1)地层完整无缺,没有断缺或剥蚀。

2)能反映这一地区地层的一般特点。

3)各项分析化验资料和录井资料较齐全。

4)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有代表性。

在一个新地区找油,开始由于缺少地层资料,往往只有根据地面露头或基准井(或参数井)所揭示的地层剖面,建立盆地内部的标准剖面。

但是,随着打井和钻井资料不断增多,对盆地内部地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就可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井剖面作为标准剖面。

当地层横向变化大时,可以根据地层变化的规律,分相带、分地区建立各自的标准剖面,作为分区对比的依据或标准。

然后,各地区之间再用它们的共性对比连接起来。

2.地层划分欲进行地层对比,了解井与井之间地层的关系,必须首先进行单井剖面分析,把各井所钻穿的地层剖面特点搞清楚。

利用各项资料,把一个剖面在纵向上分成若干特征有明显区别的段落,并寻找组、段划分的依据,合理地划出地层界限,这就是地层划分。

标准地层对比法

标准地层对比法

标准地层对比法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地层对比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测区内已知的标准地层剖面与测区内未知的地层剖面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未知地层的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标准地层通常是指已知的地层,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已经经过详细研究和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

在进行标准地层对比时,需要选取与未知地层相似或相同的标准地层剖面进行对比,通常选择的标准地层剖面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标准地层对比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收集测区内已知的标准地层剖面,并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和测定,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2.在测区内选择与已知地层相似或相同的标准地层剖面,并进行详细研究和测定,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3.将测区内未知地层的岩芯或露头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4.将测区内未知地层的特征与已知地层进行对比,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5.对对比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未知地层的地质意义和勘探方向。

标准地层对比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反韵律
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2 生物地层学方法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鉴别 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不同地区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若相同→它们的地质时代 相同和大致相同。
一、常规地层对比方法
岩石地层学方法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地球物理学方法 层序地层学方法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1 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性法
标准层
特殊岩性
沉积旋回法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岩性法
标准层
特殊岩性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岩性对比法
岩性标准层法
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正韵律 反韵律
正韵律
根据沉积韵律对比地层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 岩性对比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 围,限制在一定的岩性、岩相范围内。
• 岩性对比大多数在测井曲线上完成的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沉积旋回法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1、编制地层柱状对比图编制地层岩性岩相、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柱状对比图,建立起编图区目的层位的等时地层格架。

编绘实测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编绘路线地质信手地层剖面或图切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2、岩石地层划分对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重要地层界面法:一些重要的地层界面,如角度不整合面,假整合面作为划分对比大级别地层单位如群、组的依据。

相比之下,岩性突变面、地层结构转换面则是划分对比次一级地层单位, 如段、层的重要标志。

(2) 标志层法:标志层在岩石地层中极为重要,通常代表了某一重要的地质事件,在区域分布上稳定,其特征的岩性野外也容易识别,区域对比性很好。

因此,多用来作为划分对比不同级别地层单位的标志。

如赣西北双桥山群中分布较稳定的一套变质砾岩、砾质砂岩,是最大海退期的沉积,也是该群中标志最醒目的一套地层,因此将其作为修水组和安乐林组的划分标志。

(3) 岩性法:岩性差异是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直接依据,很多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界线都是根据岩性的差异而划分的。

如华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为一套含煤的陆源碎屑沉积,而上覆的吴家坪组为典型的碳酸盐沉积,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岩性差异。

(4) 岩性组合法或地层结构法:某些岩石地层通常由2个或2个以上的岩石类型交替出现,组成旋回层,通过单纯的岩性差异很难将这些地层划分开。

要划分这类地层必须采用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岩石单层厚度及基本层序等标志。

此外,还要考虑到沉积构造及相应的沉积环境。

3、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化石法:通过地层中的标准化石进行地层对比的方法。

在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中,标准化石是最理想、最重要的生物标志。

标准化石演化快速,因而生存时间短,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时限短,便于较精确地进行地层划分和等时对比;标准化石扩散迁移速度快、地理分布广,因而有利于进行较大区域的等时性地层对比;标准化石在地层中数量众多、鉴定特征明确,易于在岩层中发现、识别和鉴定,有利于进行区域上的延伸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对比方法张纪易(2007-7-9)1、意义地层研究是一切地质工作最基础、最根本的研究工作。

其任务是查明地质剖面上各类岩石的先后层序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相对时代或绝对年代,从而进行地域间的对比。

对油气勘探而言,地层研究以野外露头、井下和地面的古生物资料、地震勘探成果以及测井曲线为主要资料,有条件时辅以绝对年龄测定资料。

以界、系、统、组、段为研究对象。

油气开发区的地层研究以勘探阶段地层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和少量取心资料为主要工具,结合地震、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研究。

目的是把开发层段中的砂体统一划分到实际可分的最小单元。

这种单元各油田叫法不同,有称为“单元”、“小层”、“细层”者。

每个最小单元的砂体在平面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当平面上被泥质岩分隔时)含油砂体,它是油田开发的最基本单元,称为“油砂体”。

当上下相邻油砂体之间缺乏明显隔层的范围占其中任一油砂体面积的70%时,理论上就认为两者不能细分,应属统一的油水运动系统,需合并为一个油砂体。

从宏观上讲,当开发工作做到了以油砂体为单元来研究注采关系、开发效果时,开发工作就算做到了相当细致的程度了。

目前,还很少油田能这样做。

近年来油藏研究中出现了“流动单元”一词,它是根据油砂体内部客观存在的非均质性按物性和含油性的差异作进一步的细分,这种细分和油砂体内沉积微相的差异密切相关。

油藏评价研究是介于油气勘探和油田开发两个阶段之间的过度环节,它的地层研究往往要涵盖勘探和开发两个阶段的任务。

既要了解勘探地层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又要遵从开发地层研究的方法和精度,在两者之间建立起的准确合理的过度关系。

因此油藏评价阶段的地层研究直接牵涉到评价目标的选择、储量计算的质量以及今后开发方针的制定。

由此可见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对于整个石油工业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2. 方法无论在教科书上或是在研究报告中,没有或者极少见到关于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介绍。

而且不同的地质工种、不同的地区其地层划分对比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不相同。

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应用中较为得心应手。

现将其流程图示如下并根据个人体会逐项作一简单介绍。

2.1流程图2.2 分项简述2.2.1.流程图中首项为基础资料,其中岩心是根本,每口井都有的测井曲线是分层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探井分层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它是从区域宏观角度并充分应用生物地层资料建立的时代地层单元框架(由于探井井距大,有时会对比失当,应用时也要慎重)。

地震资料因其分辨率的局限,只能在确定厚度变化趋势及不整合位置等关键问题时提供帮助。

实验室资料(如古生物、粘土矿物、重矿物等)在勘探、评价阶段应当尽量收集应用,在油藏研究阶段用得很少。

2.2.2. 岩心观察是小层划分对比必须首先进行、绝不能或缺的工作。

其目的首先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岩性特征,因为不同时代的地层在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岩石类型,只要是对本地区有一定了解的人,一看到岩心就可以大体确定它的大的时代归属。

其次是要形成岩性—电性相互关系的概念,即明了所划分地层的岩石类型及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最终达到基本上能用测井曲线判断岩性的程度。

同时根据岩性及其垂向变化,初步建立起沉积相的概念。

因为不同沉积相带形成的砂体在三维空间的产状不同,地层对比的方法和思路也不同。

除此之外,要注意各种特殊现象和岩性,它们往往是对比中的重要标志层或代表着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

为此可举一些例子:(1)沙南油田梧桐沟组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沙南油田,开发层系是上二叠统梧桐沟组(P3w),该组分上下两段,油层位于该组的下段,但是上段也有三角洲砂体广泛发育。

上下两段的砂体之间是厚约130m的湖相暗色纯泥岩,在电阻和自然伽玛曲线上无特征,密度曲线与声波时差曲线一般同相,但扩径时变化极大。

因此以往很难对上下两段进行正确合理的划分。

2002年4月,观察沙丘5井岩心时,在巨厚的深灰色水平层理湖相纯泥岩中,于井深2430m 处突然发现有1—2m棕褐色含石膏的泥岩并见有植物根系印痕,岩心破碎,明显是沉积后暴露地表或者是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陆地沉积。

追踪到另外两口测有FMI的井中,井下成像同样呈破碎的小碎块状。

再仔细分析综合测井图,发现声波时差十分特别:是整个梧桐沟组、至少是上下百余米井段内的最大值,十分醒目。

而且井井存在,层位和特征非常稳定。

它既有明显的电性特征,又有重要的地质涵义,并且后来证实在其南数十km的北三台地区同样存在。

由此解决了以往一直没有解决的梧桐沟组(P3w)上下两段的划分问题。

(2)陆梁油田的“头屯河组”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头屯组(J2t)是一个次要的含油层系,是石南油田的主要生产层位。

其岩性为棕灰、紫灰色砂砾岩与棕红、黄褐带灰绿色的花斑状不纯泥岩,两者组成具粗厚细薄二元结构的二至三个旋回,属典型的辫状河流环境沉积。

而陆梁油田的头屯河组是一套浅灰色中细砂岩,前人认为是三角洲前缘亚相,向上过渡为深灰、灰黑色湖相泥岩。

石南油田与陆9井区相距仅30km,且从沉积当时至今,陆梁始终处在比石南油田高的地理位置,这样就出现了古地理与沉积物之间的明显矛盾,成为勘探和开发地质研究的一个争论问题。

2002年10月观察陆101、陆102井的岩心发现:陆101井第6筒岩心(2112.20~2114.35m)为棕灰、紫灰色砂砾岩和棕红色为主的花斑状泥岩,砂砾岩仅厚1m左右。

陆102井第八筒岩心(2100.52~2106.85m)的中上部为4.01m浅灰色、灰色中细砂岩;下部为棕灰色、褐灰色泥岩,两者之间明显呈不整合接触。

从而证实陆梁地区确实曾有头屯河组沉积,只是后来遭受侵蚀。

在陆9井区范围内头屯河组的残余厚度为0m~17m,向围斜增厚,都是棕灰色、褐灰色泥岩,无砂层。

到东围斜边部的LU7215井,头屯河组残厚达34m,且保存了泥岩之上一个10m厚的砂层。

所以陆梁油田目前所称的头屯河组开发层系,实为白垩系清水河子组(K1q)的底砂岩。

现在,这一认识已经被大家接受。

(3)红山嘴油田0050井的分层此次(2007年)工作中,发现红18井块0050井克上、克下组的划分界线高出目前生产上应用分层30m以上。

为了查明真相,从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检查。

最后是邻近的红82井取心解决了问题,证实原分层把一套应该是克下组S6的灰色泥岩和细粉砂岩当成了克上组的S5,长期把两种岩性、物性完全不同的油层用同一套井网合层开采,其开发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岩心资料在地层对比中的重要性。

由于一个地区的取心井本来不多,因此一定要认真消化这些第一性资料。

2.2.3. 基干剖面的研究基干剖面是对比工作开始是为了了解工区总的地质概貌而选择的由多井组成的剖面。

对地层对比来说,是从点(取心井)到线的拓展,对比的成败与之息息相关。

选择基干剖面的原则是:(1)穿越工区的主要部位,尽量连接较多的井,能通过一些重要取心井则最好。

(2)尽可能避开构造复杂地带。

(3)一般要选择两条,一条尽量垂直水流方向,一条平行流向。

垂直水流方向者较难对比,但更能反映地层的厚度、岩性(沉积相)变化。

基干剖面的分析研究(千万记住基干剖面是用来分析和研究的,不只是简单地用于划分对比)要解决以下问题:(1)寻找标志层对比标志层的发现和选择是地层对比中必须首先要做的工作,就象航海要寻找航标和灯塔一样。

选择的原则:A、层位稳定,出现在同一时间单元。

B、有明显的测井特征,在多条至少一条曲线上易于识别。

C、有明确的地质含义。

D、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一般选择湖相泥岩。

不整合面也往往是重要的标志层,但是它只能在较小的地域应用,而且只有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具有等时性。

当地域很大时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也不一定是同一时间的沉积。

标志层可能是一个厚度不大、特征鲜明的薄层,也可能是一个岩性和电性(测井)特征十分稳定的一个层段。

根据其分布的稳定性可分为区域的和局部的。

在岩性复杂地区应用局部性的标志层必须十分慎重,而且一定要和区域性标志层拉上关系。

在克拉玛依油田的西部(车排子—八区),中生界的三个系中常见的标志层有以下一些(表1):除了表中的标志层以外,还会有很多。

在各个地区的地层中标志层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数量的多少会有差异。

它们隐藏在整个地层剖面的测井曲线中,而且往往非常隐蔽。

关键是你能不能用心发现它们,把它们找出来为你所用,因此必须做细致的对比工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寻找标志层经常遇到的过程和乐趣。

寻找标志层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对比剖面的详细分析对比。

只有在多口井组成的对比剖面上才能发现那些分布广泛、特征明显、层位稳定的地层。

在基干剖面上发现以后再外推到更多的剖面和更多的井中。

标志层找到得越多,地层对比的精度就越高。

(2)掌握目的层段的岩性、电性、厚度,也就是宏观沉积特征在工区不同方向上的变化趋势,这是为了给下一步的后继研究工作提前建立起粗略的、轮廓的地质概念。

(3)油层的细分:在评价勘探阶段,要确定详细划分油层的方案,包括划分的方法和划分结果的命名。

确定细分方案的原则要符合沉积旋回(韵律)的变化。

在准噶尔盆地的不同区带目前已经有了不同开发层系的油层细分方案,除了有特殊需要外,即使现行方案存在缺陷和矛盾,也尽量不要作改动,以免牵一发而动全局。

但是对具体井层的划分则应当在服从现有方案的前提下统一起来。

(4)构造分析:根据测井曲线对比,了解是否存在诸如断层之类的复杂现象。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研究结果,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准噶尔盆地已发现油田的内部或边部,没有一个不存在断层。

通过基干剖面的分析研究,应该对工区的构造特征、复杂程度和复杂部位有所了解。

2.2.4. 对比原则在选定标志层并确定细分和命名方案后,就可以开始对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上的井进行逐井对比。

其原则就是“旋回对比、标志层控制、厚度约束”十二个字。

沉积岩的成层性和旋回性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重要特点之一。

沉积岩之所以可以进行地层的划分对比,就是因为它具备了成层性和旋回性的特点。

沉积旋回性在沉积岩中的主要表现就是沉积物性质(岩性、粗细等)的周期性变化。

大到沉积建造,小到韵律纹层都是沉积物旋回性的表现。

沉积物旋回性的形成受沉积当时的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以及搬运介质(水、风、冰)的周期性变化控制。

一般认为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控制大的旋回,搬运介质周期性变化影响小旋回。

其实,在盆地边缘的沉积物中可清楚地反映构造运动的脉动性,而搬运介质的变化从大的时间阶段来说都受着构造活动的控制。

地层对比就是利用井之间岩性(电性)周期变化的相似性。

由于自然界地层中岩性多变或存在构造变动等原因,沉积物的旋回性有时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得并不明显,尤其在搬运介质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次级旋回或韵律中更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