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化学苏教版高二选修四试题:专题3_第二单元_溶液的酸碱性_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

化学苏教版高二选修四试题:专题3_第二单元_溶液的酸碱性_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

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酸的水溶液中不存在OH-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C.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D.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解析:选C。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无论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都存在H+和OH-,A项错误;pH只能用来表示稀溶液的酸碱性,当pH=0时,c(H+) =1 mol·L-1,溶液酸性并不是太强,B项错误;水溶液的酸碱性由c(H+)和c(OH-)相对大小决定,若纯水中c(H+)=c(OH-)=2×10-7mol·L-1,该溶液呈中性,D项错误;在温度不变时,使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只能改变溶液中c(H+)或c(OH-),故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C项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B.pH试纸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润湿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2D.pH计能较准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解析:选D。

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A项错误;pH试纸使用前若用蒸馏水润湿,则相当于将待测溶液稀释,可能会引起误差,B项错误;用广范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都是整数,不可能是小数,C项错误;pH计是能较准确测定溶液pH的一种仪器,D项正确。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解析:选C。

95 ℃的水尽管pH<7,但因其电离出的c(H+)=c(OH-),故仍呈中性,A错;醋酸为弱酸,pH=3的醋酸稀释10倍时,促进其电离,故3<pH<4,B错;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时,醋酸过量,pH<7,D错。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一二章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必定陪伴有热量的变化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热数值也越大C.反响热的产生是因为生成物与反响物的总能量不一样D.放热反响是因为反响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2.有关化学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自觉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自觉反响都是熵增大的反响C.能自觉进行的吸热反响必定是熵增大的反响D.非自觉反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实现3.以下不属于自觉进行的变化是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消融成水C .石墨变为金刚石D.铁器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4.依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A.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犹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好是加入催化剂B.反响达到均衡时外界条件对均衡影响关系以下图,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 反响速率和反响条件变化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 D 均为气体5.在必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早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开端时的倍。

则NH3的转变率为A. 25% B .20%C. 10% D . 80%6.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焚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响D.煤的气化7.已知 C( 石墨, s) = C(金刚石,s)△H>0,P( 白磷, s) = P(红磷,s)△ H<0。

依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前者为放热反响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固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8.关于某均衡系统,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高升温度B.使用催化剂C.改变系统压强D.改变各组分浓度9.必定条件下反响2AB(g)A2(g) + B2(g)达到均衡状态的标记是A. 2υ正 (AB)=υ逆(A2)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 B2共存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耗费n mol A 2,同时耗费2n mol AB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连续加热才能保持的化学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中和反响放热说明水和盐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C. C(s) + 1/2O 2 (g)= CO(g)△H =-kJ/mol,则石墨的焚烧热为kJ/molD. 1 mol/L醋酸和 1 mol/L NaOH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L 盐酸和 1 mol/L NaOH 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11.在四个同样的容器中,在不一样的温度下 ( 其余条件同样 ) 进行合成氨的反响,依据以下在同样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响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 v(NH 3 )= mol /(L ?min)B 、 v (H 2)= mol /(L ?min)C 、 v (N 2 )= mol /(L ?min)D、v (H 2)= mol /(L?min)12、以下方法中能够说明2HI(g)H 2(g)+I 2(g) 已达到均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 I 键断裂;③百分构成ω (HI)= ω (I ) ;2④反响速率υ (H )= υ (I 2)=1/2 υ (HI) 时;⑤ c(HI):c(H):c(I2)=2:1:1 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准时,22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某一世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必定,混淆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混淆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准时,混淆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相同温度下,反应A+B C与反应C A+B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反应2SO 2(g)+O2(g)2SO3(g) ΔH<0 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反应A(g)+B(g)2C(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C)/[c(A)·c(B)]2.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2SO 2(g)+O2(g)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A 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C.反应N 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D.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3.可逆反应a A(g)+b B(g)c 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v(A)正=bv(B)正B.bv(A)正=av(B)逆C.cv(C)正=av(A)逆D.av(A)正=bv(B)逆4.已知2SO 2(g)+O2(g)2SO3(g)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 20℃,5 mL硫酸,2 mL水B. 20℃,4 mL硫酸,3 mL水C. 30℃,4 mL硫酸,3 mL水D. 30℃,5 mL硫酸,2 mL水6.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 A(g)+n B(g)p 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7.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某些反应及其平衡常数数值如下:2NO(g)N 2(g)+O2(g)K1=1×10302H 2(g)+O2(g)2H2O(g)K2=2×10812CO 2(g)2CO(g)+O2(g)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 ℃),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CH 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9.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0.某温度下,2A(g)+B(g)3C(g)的平衡常数K=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任何条件下K均为一定值D.K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11.现有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A.只能为2B.只能为4C.可能为2,可能为4D.无法确定
5.钨(W)在高温下可缓慢升华。碘钨灯中封存的碘蒸气能发生反应:W(s) + I2(g) WI2(g),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对于该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工作时,在灯泡壁和灯丝上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A. v(NH3)=v(O2)B. v(O2)=v(H2O)C. v(NH3)=v(H2O)D. v(O2)=v(NO)
12.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
9.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D.由表中数据推测,
14.研究不同条件对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数据。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Cu2+与Fe3+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Cu2+催化效果更好
B.由Ⅰ与Ⅱ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时间越长,H2O2分解越彻底
C.由Ⅰ与Ⅲ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H2O2分解越快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第二章检测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第二章检测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第二章检测题时量: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潮汐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3、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0.4 mol / (L·s)B.υ(C)=0.5 mol / (L·s)C.υ(B)=0.6 mol / (L·s)D.υ(A)=0.15 mol / (L·s)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5、已知:(1)Zn(s)+1/2O2(g)==ZnO(s),ΔH = -348.3kJ/mol(2)2Ag(s)+1/2 O2(g)== Ag2O(s),ΔH = -31.0kJ/mol则Zn(s)+ Ag2O(s) == ZnO(s) + 2Ag(s) 的ΔH等于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6、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 = CO2(g)+3H2(g) △H = + 49. 0 kJ·mol-1②CH3OH(g)+1/2O2(g) = CO2(g)+2H2(g) △H =-192. 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 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 +1/2O2(g) = CO2(g) +2H2(g) △H >-192. 9kJ·mol-1 7、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3)、ν(O2)、ν(NO)、ν(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4ν(NH3)=5ν(O2) B.5ν(O2)=6ν(H2O)C.2ν(NH3)=3ν(H2O) D.4ν(O2)=5ν(NO)8、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 + B(气) 3C(气) + D(气)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W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L 的是A. 4molA+2molBB. 2molA+1molB+3molC+1molDC. 3molC+1molD+1molBD. 3molC+1molD9、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 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 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g )+ O 2(g )==== 2SO3(g )并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0、下图为可逆反应A(g)+2B(g)n C(g)(正反应放热)生成物 C 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n 值与压强P 1、P 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P 2>P 1,n <3 B. P 2>P 1,n >3 C. P 1>P 2,n <3D.P 1>P 2,n >311、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 2和3.0molH 2,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 3的物质的量为0.6mol 。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单元检测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2.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橙色-黄色实验①:向2mL -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实验②:向2mL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绿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B.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D.稀释 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3.氢气可用于烟气的脱氮、脱硫,反应为4H2(g)+2NO(g)+SO2(g)N2(g)+S(1)+4H2O(g),△<0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是NO,还原剂是H2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当v(H2)=v(H2O)时,反应达到平衡D.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 硫酸洗涤BaSO 4沉淀,后者损失的BaSO 4沉淀少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5.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φ(NO 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 >CB .A 、B 、C 、D 、E 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C .维持P 1不变,E→A 所需时间为x ;维持P 2不变,D→ 所需时间为y ,则x <yD .使E 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 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 1突然加压至P 2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向K 2Cr 2O 4溶液中滴入浓的NaOH 溶液后,溶液黄色加深B .高压比常压更有利于合成SO 3C .反应2SO 2+O 22SO 3 ΔH<0,工业上采取高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7.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 -1的Q 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M(g)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B.达到平衡时,H2(g)和I2(g)浓度不再变化C.若充入稀有气体,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变大D.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放热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B.在同一条件下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C.自发反应是指不需要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D.—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3.下列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在高温下有可能自发进行B.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熵减小的反应常温下都不会自发进行C.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D.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4.某温度下,H 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CO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5.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298 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Mg与F2反应的ΔS<0 B.MgF2(s)+Br2(l)MgBr2(s)+F2(g)ΔH=+600 kJ·mol-1 C.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D.化合物的热稳定顺序:MgI2>MgBr2>MgCl2>MgF2 6.c(H+)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己完全溶解,但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率:醋酸>盐酸 B.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C.参加反应的锌质量:盐酸>醋酸 D.开始,反应速率:盐酸>醋酸7.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9.下列描述中,一定可以证明,某个在恒容容器中进行的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己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几句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态②温度一定时,压强不再变化的状态③气体密度不再变化的状态④各组分的浓度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态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的状态⑥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⑦若为绝热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2句B.3句C.4句D.5句10.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平衡时,CO2浓度为原来的2倍B.增加CaCO3(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CO2的浓度增大C.将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表示常温下盐酸滴加到0.1 mol/L某强碱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B.图⇋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 2+O22SO3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C.图⇋表示某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在加入20 mL Ba(OH)2溶液时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D.图⇋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盐酸12.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2019-2020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四试题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四试题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Word版含答案

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关于如图所示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解析:选C。

由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即ΔH<0,ΔS<0。

2.下列关于自发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发反应是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B.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条件的自发反应是不存在的C.在通常状况下冰能自行融化,所以它是自发反应D.所有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自发反应解析:选B。

自发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如物质的燃烧是自发反应,但需要点燃的条件等,所以A、D项错误,B项正确。

自发反应讨论的是化学反应,而自发过程也包括物理过程,冰融化属自发过程,C项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ΔH不同B.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C.某反应低温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则高温条件下一定能够自发D.KNO3溶于水的过程熵值减小解析:选B。

同温同压下,反应的条件不会影响ΔH,A项错误;由ΔH-TΔS<0可知当ΔH<0,ΔS<0时,温度越高,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越小,C项错误;溶解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过程,D项错误。

4.设反应A===D+EΔH-TΔS=(-4500+11T)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A.高于409KB.低于136KC.高于136K而低于409KD.低于409K 解析:选A。

要防止反应发生需要ΔH-TΔS>0,解不等式得T>409K,故A正确。

5.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kJ·mol-1,|ΔH-TΔS|=17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ΔH>0,ΔH-TΔS<0B.ΔH<0,ΔH-TΔS>0C.ΔH>0,ΔH-TΔS>0D.ΔH<0,ΔH-TΔS<0解析: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1.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合物的污染。

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B.等物质的量的CH4在反应①、②中转移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CH4把NO2还原为N2(生成的水为气态),放出热量D.若用标准状况下CH4把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或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H2(g)+1/2O2(g)=H2O(g)ΔH=-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kJ·mol-1B.已知:S(g)+O2(g)=SO2(g)ΔH1=-Q1;S(s)+O2(g)=SO2(g)ΔH2=-Q2(Q1、Q2均正值),则Q1<Q2C.已知: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l)ΔH1;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ΔH2,则有|ΔH1|<|ΔH2|D.已知:Fe2O3(s)+3C(石墨,s)=2Fe(s)+3CO(g)ΔH=+kJ/mol;CO(g)+1/2O2(g)=CO2(g)ΔH=-kJ·mol-1;C(石墨,s)+O2(g)=CO2(g)ΔH=-kJ·mol-1,则4Fe(s)+3O2(g)=2Fe2O3(s)ΔH=-1641kJ·mol-13.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 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上述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mol/(L·min)D.反应吸收QkJ热量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4.已知常温下,N2(气)和H2(气)生成2molNH3(气)放出kJ热量。

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常温下: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

②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molN2和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2Q2=B.Q l>2Q2C.Q1<2Q2D.Q1=2Q2≠5.将1molA(g)和2molB(g)置于2L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C(g)+D(g),并达到平衡。

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Ⅰ中曲线b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均减小B.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C. 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可以使反应的过程按图Ⅰ中a曲线进行D. 反应在第4秒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以A表示的速率是v(A)=·L -1·s -16.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容器Ⅰ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D.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7.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2(g)+B2(g)nC(g)符合下列图1所示关系。

由此推断,对图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Y轴表示A2的转化率B.Y轴表示C的浓度C.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8.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的甲、乙两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达平衡时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1+α2>1 B.<a<C.若甲中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则2 min 内平均速率ν(O2)= mol·L -1·min-1D.甲平衡后再加入mol SO2、mol O2和mol SO3,平衡逆向移动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10.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11.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12.已知: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5 kJ/mol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400②平衡时,c(CH3OCH3)=mol/L③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总能量减少20 kJ④平衡时,再加入与起始等量的CH3OH,达新平衡后CH3OH转化率增大⑤此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mol·L-1A.①②④⑤B.②⑥C.②③④⑥D.②④⑥1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恒容)和Ⅱ(恒压)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2Y3Z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后,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小于t0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后,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D.达平衡后,若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14.下图表示反应X(g)+4Y(g) 5Z(g) Δ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Z是有色气体,只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则气体颜色不变B.若升高温度,则X的平衡转化率减小,v(逆)增大,v(正)减小C.若X和Y的平衡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时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若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5%,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1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N2O4(g),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B.X<YC.X=YD.不能确定16.将一定量A、B装入容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B(g)cC(g),1min时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xmol·L-1。

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1/2,重新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为x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的关系:b<cB.容器的容积减小后,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减小C.原容器中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1min内的速率为Cx/bmol·(L·min)-1D.若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氦气(不参与反应),平衡不发生移动17.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图像描述正确的是()A.图像A代表任何可逆反应中生成物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B.图像B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s)3X(g)+2Y(g)C.图像C代表在10L容器、850℃时反应,到4min时,反应放出kJ 的热量D.图像D代表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其在20~40min 之间的平衡常数不相等18.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SO3,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若开始时只充入了2molSO2和1mol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A.10%B.60%C.80%D.90%19.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molPCl3和mol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应大于而小于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会发生移动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难挥发性二硫化担(TaS2)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

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

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B.在提纯过程中,S2的量不断增加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I2的浓度成正比D.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石英管右端将得到纯净的TaS2参考答案1.A【解析】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变为CH4(g)+4NO2(g)=4NO(g)+CO2(g)+2H2O(l)时,水蒸气变为液态水要放热,所以,CH4(g)+4NO2(g)=4NO(g)+CO2(g)+2H2O(l)的反应热△H<-574kJ/mol,A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