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教案标题: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概念,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元素,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作品。
3.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绘画纸2. 铅笔、橡皮擦3. 彩色铅笔、彩色粉笔或水彩颜料4. 范例图片或艺术作品展示5. 课堂展示区域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达这些概念。
探索绘画技巧和元素:3. 介绍一些常用的绘画技巧和元素,如透视、阴影、比例、线条等,这些技巧和元素有助于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4. 与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一些范例图片或艺术作品,探究其中使用的绘画技巧和元素,并讨论它们如何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绘画实践:5. 向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绘画任务,例如绘制一个立体的建筑物、景观或静物等。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元素来表达立体感和空间感,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风格。
7. 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作品分享和评价:8. 学生完成绘画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9.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作品中表达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10. 结束课堂时,再次展示一些范例图片或艺术作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事物,并用绘画表达出来。
- 组织一个小型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和评价。
- 探索更高级的绘画技巧和元素,如色彩运用、质感表达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绘画表现,以了解他们对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美术《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

五年级美术《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透视原理,了解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画作。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透视原理简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
2. 创作方法指导:如何运用透视规律绘制立体感、空间感强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透视原理,学会运用透视规律创作画作。
2. 难点:如何把握画面空间关系,使画作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透视原理、作品示例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铅笔、橡皮、画纸、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两幅画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另一幅缺乏立体感、空间感,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讲解:教师讲解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并展示相关示例。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画作,讲解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透视原理和教师的示范,自行绘制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画作。
5. 反馈:教师收取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所学透视知识,创作一幅立体感、空间感强的画作。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透视现象,如圆形的透视、斜视的透视等。
2. 介绍一些著名的立体派画家及其作品,如毕加索、布列松等,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了透视原理,了解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并学会了如何运用透视知识创作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画作。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得到了提高。
八、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透视原理的应用、画面空间关系的处理以及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七课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岭南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七课《画出立体感、空间感》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方法。
2. 岭南版美术作品的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如何将岭南特色融入美术作品中。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发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立体感和空间感吗?它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表现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它们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岭南版美术作品的创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岭南特色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引导学生观察岭南版美术作品,分析其创作技巧和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四、实践与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建议和鼓励。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反思自己在绘画中的不足之处。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方法,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
2.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更多的岭南版美术作品,深入了解岭南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了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概念。
2. 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元素来创造立体感和空间感。
3.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白板、白板笔和擦2. 绘画纸和铅笔3. 彩色铅笔、彩色画笔或彩色粉笔4. 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样本(可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现实生活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5分钟)通过使用一些具有立体和空间感的图片或实物样本,介绍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概念。
可以提问学生有哪些常见的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物体或景象,并引导他们描述这些物体或景象所具有的特点。
Step 2:引入绘画技巧和元素(1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能够创造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绘画技巧和元素,如透视、阴影、大小变化、遮挡等。
通过简单的示范和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技巧和元素如何实现立体感和空间感。
Step 3:示范绘画技巧和元素(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或白板上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元素创造立体感和空间感。
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其他物体,展示透视、阴影、大小变化等的应用。
同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效果。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4:练习创作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和元素,选择一个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场景或物体作为创作对象。
学生可以用铅笔先进行素描,再用彩色铅笔、画笔或粉笔进行上色。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图片或实物样本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个性与特点的作品。
Step 5:展示和评价作品(1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同学和教师,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反馈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Step 6:总结和延伸(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创作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关键技巧和元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元素创作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扩展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运用所学的技巧和元素,创作一个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精品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
学
要
点
1.重点: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难点: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
注意事项
教学透视法时力求浅显易懂。
技能要求
动手绘画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的过程
“学”的过程
1
课
堂
导
入
(一)从美术基本造型元素,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题过比较感受立体感和空间感。
2
课
堂
发
展
(二)欣赏探究
1、观察·发现:
(四)学生创作表现,师指导。
2、①通过玩一玩,体会多个面的连接可以组成体的过程,感受什么是立体感。
②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和空间感。
通过比一比,体会空间感的大小和立体感与空间感的联系和不同。
4通过找一找,反馈知识点。
3、①通过尝试探索,学习表现立体感、空间感的其它方法。
②在欣赏中,加强对物体立体感、空间感的认识和表现。
①玩一玩:利用数学用具,拼玩立方体
②察一察:通过图片动画,学习两个透视现象,并体会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欣赏作品,从中感悟物体立体感与空间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找一找:找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2、尝试·探索:
①学一学:
出示“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的范画,学习更多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的方法。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2、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3、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4、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绘画工具、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感、空间感的概念和表现方式;2.学会运用线条、暗淡和明暗对比等手法来表现立体感、空间感;3.能够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景物,表现立体感、空间感。
二、教学内容1.立体感、空间感的概念及表现方式;2.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3.绘制简单的景物,表现立体感、空间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团羽毛,让学生感受到羽毛的轻盈和蓬松,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种感觉用绘画表现出来。
2. 讲解(10分钟)1.立体感、空间感的概念及表现方式:立体感是指通过线条和明暗对比来表现画面的三维效果,使画面具有厚度和凸显效果;空间感是指画面空间的延伸和层次感,并可以让画面有前后远近之分。
2.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方块、球体、圆柱体等,引导学生掌握线条和明暗对比来表现立体感的技巧。
3.绘制简单的景物,表现立体感、空间感:通过绘制简单的景物,如房屋、树木、人物等,让学生掌握景物和空间的表现方式,并在绘画中加入立体感和空间感。
3. 实践(30分钟)1.练习绘制立体图形:让学生自行选择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利用线条和明暗对比表现出立体感的效果。
2.绘制简单的景物:让学生自行选择绘制简单的景物,并利用线条、明暗、层次等手法来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4. 展示(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中老师也要给与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立体感、空间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绘画中表现立体感、空间感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线条表现不够流畅的问题,需要加强线条基本功的训练。
在展示环节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点评,避免产生过于武断的评价。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手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透视原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 立体感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明暗、光影。
3. 空间感表现手法:前后、远近、大小、虚实。
4. 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原理的应用,线条、色彩、明暗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空间感的营造,作品整体效果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课件、示范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2. 新课:讲解透视原理,分析线条、色彩、明暗等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掌握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展示透视原理的应用及立体感、空间感的营造方法。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作品。
5. 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2. 透视原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3. 立体感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明暗、光影4. 空间感表现手法:前后、远近、大小、虚实5. 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运用透视原理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立体感、空间感的作品。
2. 拓展练习:收集生活中的立体感、空间感素材,进行创作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
斜线法、投影法,分辨和判断画面的构成元素,同时对物体的空间、立
反
体也较好的认识,对于三种方法的学习了解也能进行理解,在造型表现方面能力
思
尚弱,望下课时加强引导与尝试表现。
2
版面要求,在 Word 形式下,A4 版面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 2CM;标题(课题)为 4 号黑体(居中);正文小 4 号、宋体字,固定行距 20 磅。
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到绘画创作 价作品要
中。3 情感、 注重对学
生创作思 态度、价值观
维和手法
评价:能说出 的赞赏和
在生活中观察 评价。
到的透视现
象。
课 后 延
提供一些 鼓励学生课后认真观察身边的景物,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好习 学习路径
伸
供学生查
惯。
找和学习。
板
书
设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1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2 透视的表现方法:垂线法、
过程与方法
目
线法”“垂线法”“投影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标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
情感与态度
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 运用透视原理的基础知识,手绘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画面的空间感。
点
难 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点
教 学
自主、探究 策 略 教学环节
结合教材范画,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投影法” 远小的透视现 或景物,提
堂
等。3 自主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抓住学生表现 象;以小组合
的兴趣点。
作或自主尝试 升思维能
发
的形式,通过 力和创新
绘画表现物体 精神。3 在
展
的立体感、空 学习中培
间感。
养学生关
注自然和
热爱生活
的良好价
值观。
与
评
1 知识与技能
教师活动
课
前
准
教具:教学课件、 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阅读
备
相关资料了解透视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学具:通过询 问交流、网络 搜索、图示查 找等方式,搜 集身边有关透 视的资料。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 的意识和 习惯。
创 设 情 境
课 堂 导 入
1 让学生手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等水果。结合《番 石榴》作品欣赏。3 板书课题:(略)
学生动手感 受水果,欣 赏作品。
让学生 在比较 中感受 画面的 立体感 和空间 感。
1 实践体
验平行或
成角透视
的基本特
学生通过实践 征。2 尝试
认识透视的基 用不同的
1 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利用挂图 本原理;从实 方法描绘
课
或视频观看路两边的树木;观察作品。2 尝试与探索: 景中感受近大 某一物体
1 编写时间 3.20 执行时间 3 .29
主备人 王政华
执教者 王政华
课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共 1 课时 课型
题
第 课时
造型 表现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
知识与技能
教
理;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
学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与体验,理解透视现象及其基本特征;学会运用“斜
价
评价:能认识
和掌握透视原 评价过程
理及其表现方 中注意紧 扣本课主
法。2 过程与 题,要注重
展
方法评价:能 对美术术
示 与
1 过程评价:注重对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的评价,引 把透视原理的 语的掌握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展示评价:注重作品的
评 价
创作过程,在展示过程中注重诊断性评价,培养学生 相关知识运用 和应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