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广州高三一模]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B.矿产资源C.科技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2.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3·福建南平联考]生育更替水平是指同一批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以及她们伴侣的人口更替水平。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长期处于生育更替水平以下的状态。

下图示意日本出生人数和总和生育率(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日本初次出现少子化现象是在20世纪()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4.日本出现少子化问题主要是由于()A.政府实施生育限制B.经济发展比较落后C.生育观念发生转变D.育龄妇女比重太低5.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鼓励国外人口迁入B.实施生育激励政策C.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D.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6~7题。

6.2011~2019年上海市()A.户籍人口减少B.人口总量下降C.常住人口减少D.人口迁入趋缓7.造成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变化B.产业转型升级C.城区面积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慢[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三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口.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1---2、CA【解析】1、中国的中位年龄是35.2岁,而中国的平均年龄应大于35.2岁;中国的人口总数比日本人口总数多很多,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多于日本;日本的中位年龄大于中国,那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低;而表中各国,日本的中位年龄最大,说明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多,所以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

选项C正确。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所以年龄较小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会缓解就业压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影响不大;我国外籍劳动力当前和今后都不会大量涌入。

选项A正确。

(二)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1.A2.C3.B第1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

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

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农”政策利好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答案】1.B 2.D【分析】1.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

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

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2.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

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

故选D。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2.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1.D 2.B 3.C【分析】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

专题08 人口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8 人口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8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6讲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特征(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国家人口一定增长多?人口一定增速快?(2)人口自然增长的三种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思考:在传统型阶段导致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什么?“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①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城市病”措施: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发达国家(中国、古巴、韩国)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60以上超过总人口10%,65以上超过总人口7%)、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措施: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

2、人口结构及其问题 ※人口结构含义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3)人口的文化结构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城市规模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小城市18.480.512.658.0中等城市9.888.49.271.0大城市43.878.033.869.0特大及超大城市28.184.844.467.81.总体来看,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高于家属随迁老年群体,其主要取决于()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②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③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④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答案】1.C2.D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乡—城人口转移指一定时期内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促进人口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下图示意某时期我国乡—城转移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时期乡—城转移人口特征差异是()A.转入镇的人口规模更大B.转入镇的人口更年轻C.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D.转入城市的老年人比例更高(2)该时期乡—城人口转移产生的影响有()A.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B.减缓乡村的老龄化进程C.加快城市的老龄化进程D.减轻城市基础教育负担答案:CA【提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读图可知,城市转入人口绝大多数是15—29岁的年轻人口,因此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

故选C。

(2)由图可得,转入镇的人口中30—59岁的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将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

故选A。

2、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1990年的5.80%,上升到2016年的10.85%,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人口老龄化省际空间分异日趋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经济增速快C.人口迁移量大D.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1990年至2016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少B.气候严寒C.经济增长慢D.死亡率低(3)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湖南省老龄化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均寿命偏高B.环境质量好C.山地多平地少D.人口迁出率高答案:DCD【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老龄化增速加快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

【解答】(1)由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随着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社会老龄化增速加快,D对。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例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人(万人、flstxtn 人口tHt如屁②曲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I1/*'阡丹20町出旧那咼么".;%1W- 1卩吗21啊出:|A U【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8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例3】(2015?广东卷)4 .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At i»ftktAtA .人口性别比B •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A. a方案较合理B. b方案较合理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人um&r1咖19052000酗用抄Ml 201S年(tJ* JU1 塔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 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例4】(2014 •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8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三讲典例】【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6.5%, 比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 0.1个百分 点,远低于世界平均 26的水平。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 2010年13.3%提高到初的16.1%。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从 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和少龄化加剧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十分 突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B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14 .为缓解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我国已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将会使我国()17~18 题。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根据卫计委7月份最新公布的 JE1 f•丹V3&個 Mil 301B 2m £1陌 KM 3934 EM 2M2 B0S3A •劳动力资源不再短缺B .人口与自然协调发展C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D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趁热打铁】(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期中考试)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

读 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0 5 10 16 20 25 30 35 40人口戢中色弦(?)8 •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低于浙江省内其它城市,主要原因是( )A .出生率偏高B .人口流动C .老年人口总数少D .产业升级9.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 A .产业结构 B .行政范围 C .城市等级D .服务范围【例2】(【全国百强校】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 12月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 最先影响温州市( )1 66万平方公里。

下表为常住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人口比重(%)2000 年1 84617.575.4 33.82010 年2 18115.995.4339.91 .新疆()A . 2010年人口增长己接近“三低”模式 B. 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 .农业人口 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2 .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A .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B .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童空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下列问14 • 1951~2010 年,该地区( )A •人口自然增长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B •是人口净迁入地区C .人口增长了 17.6%D .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15 .据图示资料显示,该地区( )A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B. 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C. 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D •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考向二人口空间变化【例1】(2016?新课标川卷) 与2014年相比,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 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B .食品价格大增C .环境质量下降D .交通拥堵加重5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D .知识密集型产业【例2】(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 3、4题。

3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D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离,死亡率大幅下降【趁热打铁】(【全国百强校】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F 图为我国某地区 1951~200 0j n 然酣抡人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例3】(2015?北京卷)图4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 城市。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北京威都图的-样本城m 牵挂程度排名 ——1-3名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 •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例4】(2015?广东卷)5.下图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例5】(2014 •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 1~2题。

B •①f ③f ②C •③f ②f ①D •③f ①f ②C .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 '深圳A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 .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A •海南 B .四川D .浙江 C .广东 -WE - UY ±需C .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三讲典例】【例1】(山东省胜利一中高三年级检测(一) )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 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 •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C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 •劳动力日趋紧缺10•图中丁最可能反映是哪个省区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 •河南B •新疆C 黑龙江D •江苏【趁热打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下图是我国未来 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B •豫、粤、黔、沪 D •豫、粤、沪、黔F 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 tu 血 OJ. 2户存人口(亿人)圏1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B .人口总量先减少后增加话岁劭JJ万人65少以上岛6•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 •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 .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7.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A . 2020 年B. 2045 年C. 2060 年 D . 2075 年【例2】(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A .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 D .均为西半球国家(2)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 .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 D .国家政策优势【趁热打铁】(福建省正兴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A •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D .劳动力日趋紧缺A .四川B.贵州C.安徽 D .浙江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例1 ] D【例2] 7. D 8. B【例3]D【例4] 17. B 18. C【三讲典例】【例1 ] 13. A 14. D【趁热打铁]8. B 9. D【例2 ] 1. A 2. B【趁热打铁]14 .B 15. D 考向二人口空间变化【例1 ] 4. A 5. C 6. D【例2] 3. D 4. C 【例3]C【例4]B【例5] 1. A 2. D 【三讲典例]【例1 ] 9. B 10. D【趁热打铁]6. A7. B【例2](1)B (2)C【趁热打铁】(1)B (2)D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答案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解析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例1】D【解析】根据该省i新〜如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的増长变化團可知,该省人口那率基本上罡由快变•島故其人口増长率变化fl程应是由高逐漸隔此且1S9Q年至3W年降速较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