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以及对安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一次由台风“杜苏芮”外围影响造成的雷暴天气分析

一次由台风“杜苏芮”外围影响造成的雷暴天气分析

Open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2023, 11(5), 818-82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jns https:///10.12677/ojns.2023.115098一次由台风“杜苏芮”外围影响造成的雷暴天气分析冯 亮民航宁夏空管分局,宁夏 银川收稿日期:2023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7日摘要2023年5号台风“杜苏芮”是今年目前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在其北上过程中,给沿途带来暴雨或大暴雨。

2023年7月30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发生一次明显的雷雨过程。

本文通过利用多种资料对大气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大气垂直运动、卫星云图等进行分析,得出“杜苏芮”外围偏东气流向本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同时强冷湿空气西进过程中与地面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界层不稳定为雷暴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同时发现此次雷雨过程是一次自西向东移动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有阵风锋产生,过本场,给本场带来低空风切变天气。

关键词台风“杜苏芮”,雷暴,大风,低空风切变Analysis of Thunderstorm Weather Caused by the Peripheral Influence of Typhoon “Dusu Rei”Liang FengNingxia Air Traffic Management Sub-Bureau of CAAC, Yinchuan NingxiaReceived: Aug. 5th , 2023; accepted: Aug. 30th , 2023; published: Sep. 7th, 2023AbstractTyphoon “Dusu Rei,” the strongest typhoon to make landfall in China this year, brought torrential rains and heavy downpours along its northward path. On July 30, 2023, a significant thunderstorm冯亮event occurred at Yinchuan He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 moisture transport, vertical motion, satellite cloud imagery, and other data to conclude that the peripheral eastward flow of “Dusu Rei” transporte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moisture to the region. Simultaneous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ong cold and moist air moving westward and the warm surface air created unst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providing the 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understorm occurrenc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is thunderstorm event moved from west to east, generating gust fronts during this process, which brought low-level wind shear to the airport.KeywordsTyphoon “Dusu Rei”, Thunderstorm, Strong Wind, Low-Level Wind Shear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并随着季风气流或海洋表面温暖的水体而发展壮大。

2008年台风

2008年台风

2008年台风2008年是中国自开展台风记录以来最为繁重的年份之一。

全年共有23个台风登陆中国大陆或近海地区,其中不乏数个特大台风。

这些台风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2008年的台风中,最为出名的应该是9月的“汶川台风”和11月的“莫拉克台风”。

特别是莫拉克台风,给华东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台风史上最强烈的台风之一。

回顾2008年的台风季,首先要提到的是“汶川台风”。

它于9月7日至9月9日横扫中国东南沿海。

根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据测这个台风造成了7人丧生,受灾人数达到200多万人。

此次台风还造成了大面积农田被淹,堤坝损毁等灾情,并引起了大规模的水灾。

不仅如此,由于台风带来的暴雨和洪水还导致了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灾害的程度。

这场台风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整个恢复重建的工作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另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台风是11月6日至11月10日登陆中国,被称为“莫拉克台风”。

该台风名字来自菲律宾,它带来的强降雨给我国东南地区足够带来严重的灾害。

根据相关数据,台风过程中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江苏等地的一些县市纷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这些地方的农田、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些城市不得不实施紧急疏散,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不容小觑。

2008年还发生了其他一些台风,尽管它们没有像“汶川台风”和“莫拉克台风”那样有着相应的知名度,但也给当地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台风“桑美”和“文丰”分别于9月20日至9月28日和10月23日至10月29日登陆中国,给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潮州、揭阳、汕头、澄海等地的农田、住房、交通设施等遭受了重大损失。

2008年的台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失远远不止经济方面的,还包括了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恶化。

由于灾后重建需要一定时间,灾民们的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部分人被迫离开家园,无家可归。

台风“泰利”来了有何影响

台风“泰利”来了有何影响

台风“泰利”来了有何影响台风“泰利”来了有何影响台风泰利的到来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灾害,强风和暴雨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电力中断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海浪的冲击和风暴潮的侵袭可能引发海岸线的退缩和海水倒灌,造成沿海地区的严重水灾。

台风的降雨可能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台风带来的大量降雨可能超过地表的承载能力,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溢出,形成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城市的淹没,还会破坏基础设施,影响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

此外,台风的降雨还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给山区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台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的强风和暴雨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强风可能导致树木倒伏、建筑物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暴雨可能引发洪水和泥石流,导致人员被困、失踪甚至死亡。

此外,台风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受灾、渔船损毁等,给农民和渔民带来经济损失。

台风可能对社会经济造成长期影响。

台风的破坏和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

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修复受损的农田和渔船等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此外,台风还可能导致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等,影响生产和经济活动。

这些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将严重影响广东台风“泰利”于7月17日7时加强为“台风”级。

8时其中心位置处于北纬20.1度、东经113.2度,中心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距离广东湛江东偏南方向约325公里。

预计“泰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增强,不排除登陆时加强为强台风级。

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将严重影响广东。

哪些地区会受到台风泰利影响?受台风“泰利”影响,7月16日至19日,云南南部、广西中南部、广东、海南、湖南南部、江西、福建西部和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浙江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和云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广东西南部沿海、广西南部沿海、海南岛中北部局地特大暴雨。

近年台风动态

近年台风动态

2008年台风专题2011 | 2010 | 2009 | 20082008年第17号热带风暴“海高斯”(HIGOS)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9月30日08时-10月04日23时登陆时间、地点:2008年10月3日22时15分在海南文昌市龙楼镇登陆;4日17时10分在广东省吴川市大山江镇再次登陆。

影响省份:海南、广东、福建2008年第16号热带风暴“米克拉”(Megkhla)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9月29日08时-10月01日00时;登陆时间、地点:2008年9月30日上午10时左右在越南广平省一带沿海登陆;影响省份:海南2008年第15号超强台风“蔷薇”(JANGMI)搅局黄金周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9月24日20时-10月01日08时登陆时间、地点:2008年9月28日下午3时40分,“蔷薇” 在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南澳附近沿海登陆影响省份:台湾、浙江、福建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9月19日20时-09月26日02时登陆时间、地点:“黑格比”于24日6时45分在广东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影响省份:广东、广西、海南2008年第13号超强台风“森拉克”(SINLAKU)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9月09日17时-09月20日14时登陆时间、地点:2008年9月14日1时50分在台湾宜兰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影响省份:台湾、浙江、福建、上海、江苏2008年第12号台风“鹦鹉”(Nuri)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8月18日08时--08月23日17时登陆时间、地点:8月22日16时55分香港西贡沿海登陆;同日22时10分在广东省中山市南蓢镇再次登陆。

影响省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2008第9号强热带风暴“北冕”(KAMMURI )起编、停编时间:2008年08月05日08时—08月08日14时登陆时间、地点:8月6日19时45分在广东阳西县登陆;7日15时50分在广西东兴再次登陆。

安徽气候特征

安徽气候特征

82
六安
74 73 78 合肥 肥东
肥西
全椒
90
巢湖
83
6 18
庐江 桐城
6
无为
88
霍山
72
舒城
含山 和县 马鞍山 90 当涂
87 86 83
芜湖
35
6 6
铜陵 繁昌
6
芜湖县
97 116
庐江 桐城
95
无为
7
郎溪
90
89 71
铜陵 繁昌
86
芜湖县
59
郎溪
27
岳西
25
17 22
潜山 太湖
14 25
枞阳 安庆
(四)旱涝急转
受典型季风气候的影响,全省降水量不仅存在明显的 年际变化,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往往出现“前涝后 旱”、“前旱后涝”,甚至导致“旱涝急转”现象。 例如1991年全省夏季大涝之后,9~12月出现连续3个 月的秋冬连旱,造成“前涝后旱”;1982年6月中旬之 前,全省持续干旱少雨,6月下旬开始降水迅速增多, 并且7~8月降水异常偏多,导致严重洪涝,出现“旱 涝急转”。
60 40
泗县
20 10
天长
明光
0 -10 -20
黄山市
安徽省各地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冬季低温日数减少,极端最低气温升高,全年无霜期变长 ;近10年来高温日数增多、极端最高气温升高; 倒春寒、寒露风明显减少; 小雨日数减少,暴雨日数增多,极端强降水概率增加; 雾霾日数增多。
江淮之间:以蔬菜、水稻、棉花、小麦为主;
沿淮淮北: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为主。
砀山 肖县 淮北 毫州
16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安徽省绩溪荆州“利奇马”台风暴雨洪水灾后反思

安徽省绩溪荆州“利奇马”台风暴雨洪水灾后反思

DOI:10.16616/ki.11-4446/TV.2020.09.06安徽省绩溪荆州!利奇马"台风暴雨洪水灾后反思汪仁仁杰(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安徽绩溪245300)【摘要】受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徽绩溪县荆州遭受台风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损失。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流域基本概况、暴雨洪水资料及其成灾主要原因,提出了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施建议,旨在为灾后反思和防汛防台风暴雨预测预警、灾后评估、防灾体系建设完善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关键词】利奇马台风;暴雨洪水;防灾减灾中图分类号:[TV21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774(2020)09-025-05Reflection after typhoon)Lekima*rainstorm and flood inJingzhou,Jixi,Anhui ProvinctWANG Renjie(Jixi Agriculture and Rural Water Resources Bureau,Jixi245300,China$Abstract:Jingzhou,Jixi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was hit by heevy ra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Lekima,the9th typhoon in2019,thereby ecus)/heevy losses.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ivet basin,the data of rainstorm and flood aswell as the main ccuses of disaster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The implementation sug/estio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en/ineerin/measures as well as non-en/ineerin/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

安徽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安徽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安徽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安徽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部的内陆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安徽省也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洪水、旱灾、台风、地震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徽省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

首先,洪水是安徽省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安徽省位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江流域之间,地势较低且多河网密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每年夏季和秋季,暴雨频繁,导致河流水位上涨,造成严重的洪水。

洪水对农作物、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安徽省的洪水灾害平均造成几十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

其次,安徽省也经常受到旱灾的困扰。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常年面临缺水的问题。

干旱天气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农业产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旱灾还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给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不便。

台风也是安徽省经常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虽然安徽省地处内陆,但其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强大的风力和暴雨给当地居民和农民带来严重的灾害。

据统计,每年台风过境时,安徽省沿海地区的农作物和渔船损失数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安徽省也有可能遭受地震的威胁。

尽管地震在安徽省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区域地质条件的限制,地震一旦发生可能对当地造成重大的损失。

特别是在沿江地区,可能受到长江断层的影响,地震活动更为频繁。

总的来说,安徽省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点,常常受到洪水、旱灾、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给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安徽省政府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以减少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并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提高灾害应对和防范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风以及对安徽的影响
一、台风以及它们的命名、等级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

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台风英文名为typhoon。

大西洋地区称其为飓风,印度洋地区称其为热带风暴。

它是暖心结构,成熟台风分为眼区、密闭云区和螺旋云带,不同于一般低气压。

台风或飓风(热带气旋)引发的灾害为自然灾害的首位,我国历史上的暴雨极值也大多是台风造成的,其中内陆地区著名的河南“758”大暴雨,也是因台风引发的。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每年平均约有62个台风发生。

全球的热带气旋源地包括八大海区,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的5-20度的纬度之间,其中10-20度之间占了65%。

在20度以外较高纬度发生的热带气旋只占13%,而且都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这两个海域。

发生在5度以内赤道附近的热带气旋极少。

全年约有三分之二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半球,一半以上发生在北太平洋且大洋西部约为东部的二倍左右,也即:西北太平洋发生的热带气旋数最多,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最为频发的海域。

登陆我国的台风统计研究表明,在我国登陆的台风约占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 生成的台风总数的26.6%,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台风及其外围暴雨引起的灾害对国民经济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平均每年登陆9.2个,登陆最多的年份是1952 年和1961 年,达到15个;1982年最少,仅为4个。

登陆我国的达到风暴级强度的台风(指最大风速≥17.2 m/s),平均每年7.9个。

从登陆我国台风数的逐月分布每年台风登陆我国的季节是5~11月,4月和12月各有一个登陆记录,分别出现在1991 年和1974 年,其他月份无台风登陆。

7~9 月是台风登陆高峰期,占年平均登陆总数的76.4%。

8月份台风登陆强盛期,占年平均登陆总数的28.0%。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第30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上,统一为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

分别由14个国家或地区提供了140个名称,从2000年1月1日开始使用。

期间有个别台风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则不再使用,起用新名补充。

对于台风的等级,我国从1989年开始使用国际统一标准,即按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级:
热带低压——风力<8级(风速<17.2米/秒);
热带风暴——风力8~9级(风速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
台风或飓风——风力≥12级(风速≥32.7米/秒)。

我国以前将后三级也泛称台风,把新标准的台风称为强台风。

目前一些部门和教科书中仍有沿用。

这里可以看出台风和大西洋的飓风本身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他和龙卷风有本质差别。

后者影响的范围小、时间短、局地灾害严重,而台风的范围很大,直径达600~1000公里,生命史平均在一周左右;但发生台风时,也常有龙卷风伴随出现。

二、台风对安徽的影响
安徽省地处华东内陆,每年受台风直接影响的不多见,多数为间接影响,历史上象2005年如此众多的台风影响并不多见。

在2005年以前的十年间仅有9711号台风穿越安徽境内。

台风影响安徽的时间也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月。

台风对于安徽的影响主要有暴雨、大风以及与之相伴的次生灾害,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台风也有有利的一面,在盛夏干旱季节带来充沛的雨水,炎热的夏季带来降温等。

影响安徽的台风主要是从浙江、福建一带沿海登陆的台风,也有在江西、江苏、湖北、河南境内的台风间接影响安徽的个例。

一般台风严重影响的区域为沿海地区,台风带来的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带来重创,例如1991年孟加拉湾大台风,2005年卡特林娜飓风主要灾害是由于风暴潮引起的。

而安徽是内陆省份,台风带来的风灾和暴雨通常远不及沿海省份,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台风给内陆地区带来的灾害也是难以想象的,如1975年8月的河南“758”大暴雨。

历史上台风也在安徽造成过强降水,7504号台风江淮东部暴雨,最大日雨量嘉山自来桥539mm;7412号台风沿淮东部暴雨,泗县刘圩最大日雨量554mm;5612号台风皖南暴雨,黄山紫云村最大409mm;这几次严重的台风暴雨虽然局部雨强很大,但强降水的范围较小,气象站未测到过300mm以上降雨。

象2005年“泰利”台风带来的强降水范围之大,为建国后对安徽影响最大的一次。

台风降水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通常在东北象限最为严重,台风中心的西部一般以风灾为主,降水较东部地区显著偏小。

台风路径偏东的台风对安徽的影响偏小,一般以风灾为主,东部与台风中心接近的区域降水略明显一些。

象2005年的“麦莎”、“卡努”和1997年的9711台风。

因而台风路径的预报则很重要,一般台风在登陆后有三条路径,即偏北行、西北行和偏西行三类。

三类之中以在福建、浙江一带沿海登陆后西北路径移动对安徽影响最大。

另一类台风即使强度已经减弱,但移动路径偏西,深入内陆,中心位于我省西部或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河
南东部均可能对安徽造成严重影响。

这类台风或减弱的台风在山区或对北方冷空气结合则可能产生极强的降水,象2005年的“泰利”台风,它是三个不利条件同时出现在大别山区,因而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预报和防御
台风虽然影响很大,但它的体积庞大便于监测、预警。

自从气象卫星上天以来,每一个台风从生成到最后消亡一直是在人类的监测之下,无一漏网。

只要事先关注和重视,是可以将灾害减低到最小程度,变害为利。

对于台风的防御,首先在台风到来之前关注他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预计他对安徽带来影响的位置和主要灾害。

如果移动路径偏东,则主要考虑风灾影响的范围和东部地区的降水。

如果移动路径偏西则要考虑特殊的地形以及与冷空气的结合程度,注意防范。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不要忽视减弱的台风影响,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也会带来严重影响。

另外我省的水库多数在山区,其间地形复杂,而台风也常常在山区出现超常降水,甚至台风中心距离很远。

我国的台风预报预测水平也逐年上升,但登陆后的移动路径预报和强度变化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少数移动路径奇特的台风预报、预测难度大,这本身也是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下垫面的复杂。

台风到内陆后特征、特性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个体之间差异很大,预报预测水平有待加强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