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地下建筑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措施。
3. 引导学生掌握地下空间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地下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建筑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下建筑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建筑在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建筑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基本概念: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特点,包括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地下商业街等。
2. 地下建筑设计原则: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地下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介绍地下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新技术应用。
4. 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运用CAD等软件,教授学生进行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5. 地下空间利用:探讨地下空间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认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地下建筑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下建筑设计原则第三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第四课时:地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第五课时:地下空间利用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地下建筑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系统讲解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结构施工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地下建筑结构教案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
2、黑板画图辅助讲解
3、提问启发
教具
电脑、数字投影仪、屏幕(多媒体教室)
过程提问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统一回答,每学时大约提出2~3个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抽1~3个学生单独回答,一般每学时1~3次;
课后总结
用5~6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中间支承柱的结构形式、施工做法及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教学进程
1.概述. 0.5学时
2.地下连续墙1.0学时
3.中间支撑柱1.0学时
4.逆作法施工的连接接头1.0学时
5.逆作法地下室结构的浇筑0.5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
2、黑板画图辅助讲解
3、提问启发
教具
电脑、数字投影仪、屏幕(多媒体教室)
教学重点
1.地下连续墙的主要设计内容和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2.中间支承柱的结构形式、施工做法及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3.墙段之间、墙与梁之间、墙与底板之间、中间支承柱与梁之间等的连接接头的构造及特点。
4熟悉逆作法地下室结构的浇筑方法
教学难点
1.地下连续墙的主要设计内容和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第3章教案
学生专业班级
轨道班
教学内容
第三章地下结构可靠度理论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1)熟悉地下工程结构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地下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原理及特点;
(2)熟悉结构极限状态、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指标等墓本概念和极限状态方程的表示方法;
(3)了解地下工程结构可靠指标的近似计算方法,包括一次二阶矩法、验算点法、JC法等;
地下结构工程讲课大纲

1.2地下建筑结构物的优缺点优点:1.限定视觉2.开放地面空间和土地的有效利用3.地下流通和输送4.环境和利益5.能源利用的节省和气候的控制6.相对稳定的温湿度7.自然灾害的保护8.安全防卫9.噪声和振动的隔离10.维修管理缺点:1.获得眺望和自然采光的机会有限2.进入和往来的不便3.环境能源利用上的限制1.3地下空间利用历史1.原始时代2.古代时期3.中世纪时代4.近代和现代1.4地下空间的作用与发展趋势作用:1.水工隧道可提供城市给水、排污水,对环境保护起重要作用 2.地下可提供贮藏空间和其他空间,使土地利用面积倍增 3.重要的生命线可充分利用地下,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地下是提供放射性废弃物或其他有害废弃物唯一安全的场所5.交通隧道可提供安全、准时、快速、经济的交通手段6.增加了作为生产设施、事务所以及居住等地下空间的利用7.食品、液体、瓦斯等的地下贮存8.地下利用可极大地缓和城市的混杂发展趋势:1.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进而发展到地下城2.地下市政设施的建设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和地下综合管线廊道1.5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1.人类生存和安全而利用的地下工程2.城市现代化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3.科学技术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4.大规模国土有效利用的地下工程5.防御和减少灾害的地下工程2.1 明挖法简介指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时,从地面向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直至达到结构要求的尺寸和高程,然后在基坑中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和防水作业,最后回填恢复地面。
2.2 结构断面形式和尺寸的确定断面形式:直墙拱形结构、梁板结构和矩形框架结构等2.1.概述-基坑工程特点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2.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和宽度超过百米甚至数百米,给支撑布置带来较大难度3.在软弱地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4.深基坑施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不利5.在相邻场地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筑混凝土等工序会相互制约与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2.2 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设计内容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2.经济合理3.施工便利并保证工期设计内容1.支护体系的方案比较和选型2.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计算3.基坑稳定性验算4.围护墙的抗渗计算5.降水和挖土方案6.监测方案与环境保护要求2.3 支护结构上的荷载1.土压力和水压力2.施工荷载,包括施工车辆及场地堆载引起的荷载3.基坑影响区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引起的荷载4.地震荷载5.温度影响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荷载2.1 无支护(放坡)开挖的基坑工程分为1无敌下水的一般放坡式开挖2明沟排水放坡式开挖3井点排水放坡式开挖2.2 排桩式支护结构排桩支护结构形式:1.柱列式2.连续排桩3.组合式排桩步骤:1.确定作用在支护结构上土压力2.确定桩的插入深度3.求解桩的最不利内力4.截面设计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支护结构受力情况,排桩式基坑支护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1.悬臂式支护结构2.单支撑支护结构3.多支撑支护结构2.3 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定义:是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通过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要点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190 学分:3 总学时:51大纲执笔人:张子新大纲审核人:丁文其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地下建筑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限定选修课,是从事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地下结构所处的不同介质环境、使用功能和施工方法设计出安全、经济和合理的结构。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在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理论和应用知识方面应该达到如下要求:(其中基础理论部分为必须达到;工程应用部分因工程类型繁多,可根据实际需要按课内学时分配表选用。
1、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土层和岩石中地下结构的常见结构形式和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与内容;2、了解土层和岩石地下衬砌结构的荷载,了解结构弹性抗力的概念和计算理论,掌握常见荷载的计算方法和弹性抗力的局部变形理论计算方法。
3、了解地道式结构适用环境和构造,掌握拱形衬砌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4、了解地层与地下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分析原则和工程应用。
1、了解各种隧道结构的适用环境和构造,掌握拱形衬砌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
2、了解浅埋式地道结构的形式、构造特点。
掌握矩形框架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了解附建式地下结构(地下室)的结构选型和设计计算内容,掌握常见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4、了解盾构隧道和顶管隧道的功能和适用环境,了解顶管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掌握盾构隧道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5、了解沉井、沉管结构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沉管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掌握沉井结构的设计计算和构造处理。
6、了解喷锚结构的概念和设计计算方法,熟悉新奥法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7、了解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主要类型和构造。
掌握水泥土、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一)绪论1.地下结构的概念和功用地下结构的概念、功用和特点。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简单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设计出合理的地下建筑结构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下建筑结构在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下建筑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严谨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3. 学生能够关注地下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发展,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地下建筑结构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土木工程基础》中关于地下建筑结构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1.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 地下空间利用及分类- 地下建筑结构的特点及优势2. 地下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地下建筑结构受力分析- 影响受力特点的因素3.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与要求- 结构设计计算方法4.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与运维- 施工技术及工艺- 运维管理及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 著名地下建筑结构案例介绍-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第三课时: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四课时: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与运维第五课时: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本章节内容涵盖了地下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受力特点、设计原则、施工与运维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相关知识。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承重、防水、通风等方面。
3.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3.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模型等形式,展示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建筑结构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城市建设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地下建筑结构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内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下建筑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建筑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发展历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建筑结构概述2.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讲解承重、防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3.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介绍常见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4. 地下建筑结构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建筑项目,总结其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建筑结构案例分析5. 地下建筑结构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设计实践。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建筑结构创新设计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探讨地下建筑结构在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地下工程结构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地下工程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20344Z11课程名称(中/英文):地下工程结构课程设计/ Design Practice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tructure课程类别:课程设计学时/学分:2周/2学分先修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原理》、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材料》适用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夏明耀,曾进伦主编.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王树理主编.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沉井沉箱设计、施工及实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逆作法设计施工与实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盾构法的调查.设计.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7).相关设计规范、规程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地下工程结构课程设计是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一门设计实践课。
课程设计将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种类、原理和方法,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地下工程结构实际问题开展设计训练,使学生系统学习作用在地下工程上的水土压力,地下工程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防护,突出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基本掌握多种地下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旨在培养地下工程结构设计人才,为学生今后在该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地下工程上的水土压力计算、土层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和计算理论、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沉井和沉管结构设计、浅埋隧道结构设计、顶管结构设计和地下工程环境保护等设计方法。
根据地下工程建造特点、工程安全和周围环境要求出发,对多种提出的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技术设计和经济比较,以在设计或施工各类地下工程时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效果。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237 学分:2 总学时:2周+20(上机) 大纲执笔人:张子新 大纲审核人:丁文其一、课程设计性质与目的通过对地下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初步掌握隧道等常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地下建筑结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运用《地下建筑结构》课程已学习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要求独立完成一般地下建筑结构布置;计算简图确定;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估算;土压力等荷载、内力和配筋的计算;绘制施工图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通过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计算,加深理解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1、隧道断面结构设计资料设有某地下洞室工程所处地层的围岩类型介于丙Ⅰ类和丙Ⅱ类之间,时有地下水的活动影响,地层容重γ0=25kN/m3,抗力系数k =3×105 kN/m3,kd =4×105 kN/m3,衬砌材料:拱圈边墙采用C15混凝土,γ=24 kN/m3,E =2.6×107 kN/m2,平均超挖每边0.1m.使用要求:内净跨l0/2=4.45m ,内净高7.8m +0.27m ,根据净空高度及结构要求选定d0=0.6m ,dn =0.9m ,dc =1.0m ,R0=4.68m ,边墙底部展宽0.2m ,厚度0.6m 。
建议:(1). m l R R f 23090.3)2/(20200=--=; (2) 侧压系数ξ=0.1, 荷载计算321q q q q ++=;(3) 要求:(1)计算书 (2)内力图 (3)设计断面图;(4) 独自编制程序,并附详细计算书;2、地铁隧道结构设计资料设计的管片衬砌可安全承受设计荷载,基本资料如下: (1)隧道功能设计的隧道将用作地铁隧道。
(2)设计条件 (3)管片尺寸管片类型:RC ,平板型管片 管片衬砌直径:Do = 9500 mm 管片衬砌矩心半径:Rc = 4550 mm 管片宽度:b=1200mm 管片厚度:t=400mm(4)围岩状况埋深:H=12.3m地下水位:G.L. + 0.6m Hw= 12.3+0.6= 12.9 mN值:N=50土的容重:γ= 18 kN/m3土的水下容重:γ’=8 kN/m3土的内摩擦角:Ф= 32°土的粘性:C = 0 kN/m2反作用系数:k = 20 MN/m3侧向土压系数:λ= 0.5附加荷载:p0 = 39.7 kN/m2土的状况:砂质材料允许应力:混凝土:额定强度fck=42 MN/m2允许抗压强度δca=17 MN/m2允许抗剪强度τca=0.55 MN/m2钢筋(SD35):允许强度:δsa= 200 MN/m2螺栓(材料8.8)允许抗拉强度:δBa = 240 MN/m2四、实验或上机内容基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编制相应的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L265012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分数: 2 学时数:3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应修基础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地下结构所处的不同介质环境、使用功能和施工方法设计出安全、经济和合理的结构。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土层和岩石中地下结构的常见结构形式和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与内容
2、教学内容
1.地下结构的概念和功用
地下结构的概念、功用和特点
2.地下结构的形式
第二章地下结构的荷载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土层和岩石地下结构的荷载,了解结构弹性抗力的概念和计算理论,掌握常见荷载的计算方法和弹性抗力的局部变形理论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1.荷载分类和组合
地下结构的荷载类型、组合原则和方式;
2.土层压力和围岩压力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土层环境中不同土质下土压力的确定方法,岩石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3.地下结构弹性抗力
局部变形理论和共同变形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假定,局部变形理论的具体计算方法。
4.水压力、地震荷载和人防动荷载等的计算
第三章弹性地基中结构物的计算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道式结构适用环境和构造,掌握弹性地基梁、地下框架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
2、教学内容
1.概述
弹性地基理论的概念、解析解与数值方法、优缺点与适用场合。
2.弹性地基梁
能量原理、有限元表达式、软件设计、工程应用。
3.地下框架结构
有限元表达式、软件设计、工程应用。
4.特殊的课题
深梁的计算、杆系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弹性地基板。
第四章地层与地下结构的共同作用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层与地下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分析原则和工程应用
2、教学内容
1.概述
共同作用的概念、分析方法的现状、地下结构的合理设计方法。
2.地层模型
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时间效应、非连续介质模型。
3.施工进程的模拟
初始应力场的模拟、结构体系演变的模拟。
4.计算模型的简化
材料模型的简化、边界条件的简化、结构体系的简化。
5.监控量测和反分析
以馈设计的概念、监测的要求、基本的反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第五章隧道结构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隧道结构的适用环境和构造。
掌握拱形衬砌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
2、教学内容
1.概述
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隧道结构的类型和适用环境。
2.隧道结构的荷载计算
水平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的计算,围岩水平压力和垂直压力的计算,结构其他荷载的计算。
3.单层单跨拱形结构的内力计算和设计
概述,结构构件几何尺寸的计算,计算理论和简图,构造和配筋。
4.单跨双层和单层多跨连拱结构的构造和计算
单跨双层结构计算简图和内力计算特点,多跨连拱结构的内力计算。
第六章浅埋式结构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浅埋式地道结构的形式、构造特点。
掌握矩形框架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
1.概述
浅埋式结构的型式、应用和设计要求。
2.矩形框架结构
结构特点、计算简图、内力与变形。
3.地铁车站结构——多层多跨结构
构造特点、设计与计算的考虑
第七章附建式地下结构(地下室)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附建式地下结构(地下室)的结构选型和设计计算内容,掌握常见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1.概述
地下室的功用、与基础的关系、设计计算的主要问题和结构类型。
2.梁板式地下室
结构选型,荷载计算,计算简图和内力计算,构造配筋与构造。
3.桩箱、桩伐基础和地下室结构计算
不同上部结构下的地下室结构及其荷载、内力计算方法。
4.考虑人防要求的地下室结构设计
人防荷载特点和计算方法、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内容和计算方法,口部处理。
5.设计与施工中的考虑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主楼与地下室之间的连结、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第八章盾构隧道和顶管隧道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盾构隧道和顶管隧道的功能和适用环境,了解顶管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掌握盾构隧道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2、教学内容
1.概述
盾构隧道和顶管隧道的功用、特点和适用范围,设计计算内容
2.盾构隧道
结构类型,荷载确定,计算理论,计算简图,内力计算,构造和配筋
3.顶管隧道
结构类型,荷载确定,计算理论,计算简图;内力计算,构造和配筋
第九章沉井结构和沉管结构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沉井、沉管结构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沉管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掌握沉井结构的设计计算和构造处理。
2、教学内容
1.概述
沉井和沉管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特点。
2. 沉井结构
沉井的结构类型和构造,设计计算内容,荷载计算,主要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构造配筋,设计计算的若干问题。
3.沉管结构
沉管结构的类型和构造,结构设计,,管理段连接和防水技术。
第十章喷锚结构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喷锚结构的概念和设计计算方法,熟悉新奥法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2、教学内容
1.概述
喷锚支护的概念、喷锚支护的作用、新奥法施工原理,结构的作用原理、现行的设计方法。
2.围岩分类
分类的依据、方法与规范分类表的使用。
3.喷锚支护的设计
一般规定、锚件支护设计、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设计。
4.施工信息的反馈
施工阶段的地质调查、量测信息反馈。
5.围岩稳定性的分析
围岩稳定性的验算、局部失稳的验算。
第十一章基坑围护工程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主要类型和构造。
掌握水泥土、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
1.概述
基坑工程的概念、形式和设计要求。
2.水泥土围护结构
概述、方案设计,强度稳定性和抗渗能力的验算,变形的估许。
3.地下连续墙结构
概述、方案设计、稳定性验算、结构的受力与变形。
4.其他类型的维护结构
钢板桩支护结构、桩板式支护结构、柱列式支护结构、土钉墙支护等。
5.支撑结构体系
概述、型式、构造要求、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锚古支撑。
四、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
课时环节
课程名称
讲课习题实验上机课程设计小计
一绪论 2 2 二地下结构的荷载 2 2 三弹性地基中结构物的计算 4 4 四
地层与地下结构的共同作
用
2 2 五隧道结构 4 4
六浅埋式结构 2 2
七附建式地下结构(地下室) 4 4
八盾构隧道和顶管隧道 2 2
九沉井结构和沉管结构 4 4
十喷锚结构 2 2
十一基坑围护工程 4 4
总计32 32
五、实践环节
(一)实践环节类型(如:上机、课程设计…)
使用一般的计算程序,进行地下连续墙结构、沉管结构盾古构衬砌结构、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弹性地基上矩形闭合矿框架等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3、学时分配:12学时
六、教学方法的建议
通过课堂教学与试验实践,加深对地下建筑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可适当采用教学案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七、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徐干成、白洪才、洪颖人、刘朝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2]、《地下洞室工程》,谷兆祺、彭守拙、李仲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3]、《地下结构工程》, 龚维明、童小东、缪林昌、穆保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地下工程》,张庆贺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八、本大纲主要撰写者姓名、职称、单位
张潞,讲师,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
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L265012
课程名称:地下建筑结构
英文名称:Underground Buildings Structure
学分:2 总学时:32
先修课程要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
1、地下结构的荷载
2、弹性地基中结构物的计算
3、地层与地下结构的共同作用
4、隧道结构
5、浅埋式结构
6、附建式地下结构(地下室)
7、盾构隧道和顶管隧道
8、沉井结构和沉管结构
9、喷锚结构
10、基坑围护工程
适合专业:土木工程(隧道工程)
参考教材:
1、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徐干成、白洪才、洪颖人、刘朝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3、《地下洞室工程》,谷兆祺、彭守拙、李仲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4、《地下结构工程》, 龚维明、童小东、缪林昌、穆保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地下工程》,张庆贺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