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通俗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一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像”“似”“仿佛”等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就不是。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1. 比较: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首先要看是否有进行比较的元素。
2. 直观感受:比喻句往往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像是用画面、声音、味道或感触来形容某个事物,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能够产生直观感受。
3. 非常规表述:比喻句常常使用一种非常规的表述方式,即用某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不相关的事物,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非常规表述的特点。
4. 具体形象:比喻句通常使用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某种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看是否使用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以及是否能够形成鲜明的图像。
5. 情感传达:比喻句常常通过表达某种情感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情感的色彩。
6. 反义词语:比喻句常常使用反义词语来进行对比,以增强比喻的效果,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反义词语。
7. 衍生意义:比喻句往往会有一种衍生的意义,即从一个事物的特点或特征来推导出另一个事物的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思考是否有衍生意义的存在。
8. 转化观念:比喻句常常会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从而引发一种转化观念,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转化观念的存在。
9. 隐喻:比喻句通常会使用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某种意义,即通过暗示或间接表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隐喻的手法。
10. 符合逻辑: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即比喻句所使用的事物是否与所要表达的意义相符合。
以上是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的详细描述,通过观察比较、直观感受、非常规表述、具体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转化观念、隐喻和符合逻辑这十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比喻句的特点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常常使用非常规的表述方式,以及使用具体的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等手法来增强比喻的效果。
在判断比喻句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判断方法,并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以确保理解和使用比喻句的准确性。
怎么辨别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否定句、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

怎么辨别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否定句、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拟人句:是把一个句子人性化,如,太阳公公爬出了山,从东方慢慢的露出了笑脸。
分析:“爬”太阳会爬吗?不会,所以是把它当成人了,人物化了,还有,它会笑吗?不会,只有人才会笑。
比喻句:是把一个东西为了更美化,更形象,把他比成另一个东西,如,少先队员们象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一样。
分析:少先队员们是小树吗?不是,只是把他们比喻成小树了。
夸张句:分为夸大和夸小两种,多是讲程度的。
夸大比较常见,先说说夸小,如,这个山凹就有巴掌大的地方。
分析:真的就有巴掌这么大的一块地吗?不可能,只是夸小了,来说明他的地小。
否定、陈述、反问、疑问这几个有区别,也有联系陈述句是表达一个事实,一种情况。
比方说一句话:这个苹果真好吃。
这是陈述一个事实——这个苹果好吃。
同样一句话,疑问句:这个苹果好吃吗?这是在问这个苹果好吃不好吃。
否定句,这个苹果不好吃。
反问句,这个苹果难道不好吃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苹果好吃!!每句再举一例陈述句:她是一个好姑娘。
否定句:她不是一个好姑娘。
疑问句:她是不是一个好姑娘?反问句:她难道不是一个好姑娘吗?感叹句:她真是一个好姑娘啊!比喻句:她是一个如雪一般冰清玉洁的好姑娘。
夸张句:这世间难找第二个象她这样的好姑娘了。
以人做本体,拟人的句式就不好用了。
再以物为本体举一组例子吧。
陈述句:花园里的牵牛花开了,真漂亮。
否定句:花园里的牵牛花还没有开。
疑问句:花园里的牵牛花开了没有?反问句:难道花园里盛开的牵牛花不够漂亮吗?感叹句:花园里的牵牛花真漂亮啊!比喻句:花园里绽放的牵牛花就象一个个小喇叭,在迎风吹奏好听的曲子。
夸张句:花园里的牵牛花已经是花大如斗了,似乎再用力一些就要挣破了!。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篇一:怎样判断比喻句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1.明喻。
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一样(一般)”等等。
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

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知道,在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常常用“像、如、仿佛、是、成为”等比喻词来连接,我们也常常根据这些词语来识别判定比喻句,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
依据比喻的定义,要构成比喻,其本体和喻体必须同时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句的最基本的依据。
例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例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简析】例1的本体是“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喻体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起伏的连山”在夜晚快速行船的远望中,与“踊跃的铁的兽脊”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所以是比喻句。
例2中“他”的眼睛与“他父亲”的'眼睛虽然有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没有质的差别,所以仅仅是比较,而不是比喻。
出现了“像、如、仿佛、是、成为”等词语,在形式上与比喻相类似的非比喻语句,其辨析方法,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属于下面几种情况的,都不是比喻。
一、表示两种事物比较的如例2、二、表示一般的“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的形象进行描绘”的例3: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简析】句子用“着了魔”这种状态生动地写出了观众看戏时的情绪变化,但句子里并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三、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揣度的例4:他霍地站起来,扭头就走,像是生气了。
【简析】“像是生气了”只是对“他”离开的原因的一个推测,句子里也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比喻句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小学阶段主要研究明喻。
在比喻句中,被比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二、判断比喻句的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不能仅凭“像”、“似”、“仿佛”等词作为依据。
而是要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即是否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是否打比方。
有比喻关系的句子是比喻句,没有比喻关系的句子则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只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
比喻句的运用能使人容易理解,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浅显易懂,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因此,准确判断比喻句的构成和方法,对于研究修辞手法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
一般的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分别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比喻词则用于表示比喻关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犹如”、“好像”、“仿佛”、“……似的”、“……一样……”等。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比喻句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通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暗喻则是暗暗的打比方,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
例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长城”比作“长龙”)再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
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
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例如,我要像他那样,热心为大家服务。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使要描写的事物更加得形象而生动具体。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而且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犹如、如同、彷佛、成了等。
(低年级不需要掌握这么多)二、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神态(表情)、动作、思想和感情(心理活动)。
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例如: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2)把植物拟人化。
例如: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例如: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温馨提示:拟人句中不能出现比喻词。
例如:1、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
(比喻句)2、春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比喻句+拟人句)3、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会心地向我们问候。
(拟人句)4、天空中的星星像少女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会心地向我们问候。
(比喻句+拟人句)练习(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导读: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
”“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
”“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
”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典型例题
1.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例: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1)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长桥。
( ) ( ) ( )
(2)黄澄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 ) ( ) ( )
解析比喻的特点是用两个不同种类的而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
(1)句中有本体、比喻词,应补充上喻体:“绿色的海洋”。
把
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上一望无际的树木连成片的样子比作“绿色的海洋”。
(2)句中有比喻词、喻体,应补充上本体:“翠鸟头上的羽毛”,把翠鸟头上羽毛的样子、颜色比作橄榄色的头巾。
强化训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
2.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 ) ( ) ( )
(2)花叶上的水滴,在阳光映照下,好像晶莹的珍珠在闪闪发光。
( ) ( ) ( )
(3)火红的枫叶如同天边飘落下来的红霞。
( ) ( ) ( )
(4)叶子密密麻麻的,仿佛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 ) ( ) ( )
(5)白浪翻滚,好像一道高大的城墙。
( ) ( ) ( )
3.用下面的词语写出四个比喻句。
(1)……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像……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 (3) √ 4)√
2. 本体比喻词喻体
(1)一棵棵榕树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2)花叶上的水滴好像晶莹的闪光的珍珠
(3)火红的枫叶如同天边飘落下来的红霞
(4)密密麻麻的叶子仿佛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5)白浪翻滚好像一道高大的城墙
3.(1)小鸭子的两只脚好像小扇子一样,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2)天空中飘满了降落伞,像一朵朵五彩的鲜花。
(3)小兴安岭物产丰富,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4)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1.如何判断比喻句
2.怎样写比喻句
3.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4.怎样才能写好比喻句?
5.应该怎样判定比喻句
6.小学生怎样写比喻句
7.和青春有关的优美比喻句
8.比喻句和拟人句
上文是关于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