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如何区分是不是比喻句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 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 性。
2、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 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 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 “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
分层次训练,由浅入深
练习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 的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B)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白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练习2、一位学生在习作中描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 • 写到:“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 • 飘在人们身上。”写后他觉得还不够形象,你能不能借助 • 比喻的修辞方法帮他修改一下?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 钱?”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 说明当官的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 儿……”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 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 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比喻句,用“”表示,并说说理由。 • 1、我们班有许多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像小飞、小芳等。 • ( ) “好像”表示举例,不符合比喻句的特点。 Yes or no
• 2、高伯伯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当天下午就带我们登上了企鹅岛。 • ( ) “ 好像 ”表示猜测,不符合比喻句的特点。
• 甚麼是比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 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 一种修辞手法。 •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喻 体是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就是“像”“犹如”“仿佛”“似” “像· · · · · · 似的”“像·· · · · · 一样”“是”“变成”“仿佛” 等。
比喻句区分区别在哪

比喻句区分区别在哪
比喻句区分区别在哪
比拟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
使本体具有了人或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态:从形式上来看是――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而比喻的形式一定是――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
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比喻句举例说明:
1,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
【[夜和野藤]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2,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臂膀通向远方。
【[路轨]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膀通向远方的特征。
】。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来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1.理解意义:比喻句是通过比较来表达其中一种含义,它并非字面意思;而拟人句是将非生物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特征,使其像具
有人的能力一样表现出来。
2.词语形式:比喻句常常使用“像”、“如同”等比喻连接词,直接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使用具有人的特征的词语,如“笑”、“哭”等。
3.句子结构:比喻句常常是直接将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与被比较的对象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用主谓宾结构,主语是被拟人化的物体或概念,
谓语表达其人类的行为或特征。
4.上下文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常常是作为修饰或描写语言来使用的,通过理解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可以更好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通过理解以上几点,小学生可以准确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在阅
读或写作中正确使用。
如果仍然有困惑,最好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和解释。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
”“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
”“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
”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典型例题1.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例: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1)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长桥。
( ) ( ) ( )(2)黄澄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 ) ( ) ( )解析比喻的特点是用两个不同种类的而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
(1)句中有本体、比喻词,应补充上喻体:“绿色的海洋”。
把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上一望无际的树木连成片的样子比作“绿色的海洋”。
(2)句中有比喻词、喻体,应补充上本体:“翠鸟头上的羽毛”,把翠鸟头上羽毛的样子、颜色比作橄榄色的头巾。
强化训练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
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这话深中肯綮。
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
故而,语文教师比较注重比喻句的教学。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
辨别比喻句的第一种方法:1、缩句法。
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
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
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
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
”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
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
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
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
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
”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
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这样,就可以确定此句为比喻句了。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比喻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两种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某个概念。
然而,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能并不容易。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判断比喻句并理解其含义。
1. 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比喻句通常会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他是一个铁人”,其中”他”和”铁人”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如果句子中存在这样的对比,很有可能它是一个比喻句。
2. 使用“是”或“像”•比喻句通常会使用”是”或”像”等词语来连接两个不同的事物,例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如果句子中出现这样的词语,那么很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3. 对象具有非文字性质•比喻句通常会将一个具体的、非文字性质的对象作为比喻的对象,例如”他心如止水”中的”心”和”止水”。
如果句子中的对象不是文字性质的,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4. 意义超出字面意思•比喻句通常会给出一个字面上的描述,但其实真正的意义往往超出了字面意思,例如”他是一颗明珠”中的”明珠”并非真正的珠宝,而是形容他的价值。
如果句子的意义超出了字面意思,那么很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5. 上下文推断•有时候,比喻句可能并不明显,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句子与前后文进行联系,从而判断是否为比喻句。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通过上下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出”笑容”并非真的像阳光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
6. 借助工具•在判断比喻句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或辞典来查找生词的释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比喻意味。
综上所述,判断比喻句并理解其中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使用”是”或”像”等词语、注意对象的非文字性质、理解超出字面意思以及借助上下文推断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比喻句并深入理解其含义。
怎样判断比喻句精编版

⋯⋯⋯⋯⋯⋯⋯⋯⋯⋯⋯⋯⋯⋯⋯⋯⋯⋯⋯⋯⋯⋯⋯最新料介绍⋯⋯⋯⋯⋯⋯⋯⋯⋯⋯⋯⋯⋯⋯⋯⋯⋯⋯⋯如何判断比喻句有同学以为凡是带有“像”、“似”、“忧如”这种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忧如”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要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 ,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
比方:“一片片彩霞,倒映在清亮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彩霞”,喻体是“鸡冠花”,固然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事物,但它们有相像的地方:颜色同样,都是红色;形状也相像。
联系彩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假如样子相像,“似”就是连结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忧如是大火球。
句子中“忧如”就是连结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可以将“像”、“似”、“忧如”这种词作为主要依照,主要应剖析句子中能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实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比如:“天河”显得很清楚,忧如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固然有“忧如”,但不是比喻句,由于缺乏喻体,“忧如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详细描绘“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平常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详细的、形象的、熟习的事物去说明描绘不一样质的、高深的、生分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令人简单理解,能变抽象为详细,高深为浅易,还可以令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以为凡是带有“像”“似”“忧如”这种词的句子就必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全面的,或许说是不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