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2010)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8日国务院令第573号发布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令第698号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销售和使用第三章进出口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义务,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指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列入《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化学品。
《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生产,是指制造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活动。
前款所称使用,是指利用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不包括使用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的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商务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逐步削减并最终淘汰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胀剂等用途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方案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进展情况,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限制或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的类别,制定并公布限制或者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名录。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设项目可能对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泪游通道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涉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意见。
A.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D.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答案】 B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危险废物。
A.收集B.运输C.贮存D.转移【答案】 D3、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泄漏和排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泄漏和排放B.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维修经营活动的单位,可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C.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灭火系统报废处理经营活动的单位,可交由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D.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减量化处置,不得直接排放【答案】 D4、根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进行妥善处置,并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编制(),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A.环境风险评估报告B.安全风险评估报告C.环境影响报告书D.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答案】 A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内水、滨海湿地、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单选题(共45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规划区的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规划区分为总体规划区和详细规划区B.规划区包括城市规划区、城镇规划区、乡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C.规划区是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的D.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答案】 D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对设置、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B.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C.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D.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答案】 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敏感区是指()。
A.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有特别关联度的区域B.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C.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人文环境保护区域,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D.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人文环境保护区域,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有特别关联度的区域【答案】 B4、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A.Ⅰ类标准B.Ⅱ类标准C.Ⅲ类标准D.Ⅳ类标准【答案】 C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燃煤污染防治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B.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禁止新建、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C.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燃煤供热锅炉,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治理D.高污染燃料的目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答案】 C6、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并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习题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二节《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答案】A【解析】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指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列入《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化学品。
《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2.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泄漏和排放。
A.自然资源主管部门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答案】B【解析】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泄漏和排放。
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的维修、报废处理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或者交由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置,不得直接排放。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1.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使用单位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的有哪些情形?()A.维修单位为了维修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B.实验室为了实验分析少量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C.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传出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施检疫的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的其他情形【答案】ABCD【解析】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生产或者使用配额许可证。
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公告

3
泡剂、灭火剂、清洗剂、
18
0.007-0.1 气雾剂等。按照《议定
2
书》最新的调整案规
12
0.009-0.1 定,2013 年生产和使
4
用分别冻结在 2009 和
12
0.001-0.0 2010 年两年平均水平,
1
2015 年在冻结水平上
0.005-0.0 削减 10%,2020 年削
16
4
减 35%,2025 年削减
一氯一氟丙烷 二溴一氟甲烷
一溴二氟甲烷
一溴一氟甲烷 四溴一氟乙烷 三溴二氟乙烷
-
0.025
-
0.033
5 0.02-0.10
9 0.05-0.09
16 0.008-0.1 0
18
0.007-0.2 3
16 0.01-0.28
9 0.03-0.52
12
0.004-0.0 9
18
0.005-0.1 主要用途为制冷剂、发
1
0.04
1
0.055
1
0.02
2 0.01-0.04
3 0.02-0.08 主要用途为制冷剂、发 泡剂、灭火剂、清洗剂、
3 0.02-0.06 气雾剂等。按照《议定
书》最新的调整案规
-
0.02 定,2013 年生产和使
用分别冻结在 2009 和 2 0.02-0.04 2010 年两年平均水平,
-
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告 2010 年 第 72 号
关于发布《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公告
为了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 定书》及其修正案规定的义务,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73 号)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 了《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现予以公告。
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保护措施

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保护措施内容摘要:经过相关知识的查找和资料的整理得出,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处,聚集了大气中90%的臭氧,我们将这一层高浓度的臭氧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本报告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现状,解释了臭氧层的损耗原理与危害,总结了保护臭氧层的一些措施和我们为保护臭氧所做的努力。
关键字:臭氧层现状原因机理危害防治措施一.臭氧层的破坏现状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首先提出了“南极臭氧洞”的问题。
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
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2006年臭氧层空洞曾达到2950万km3,相当于两个南极大陆。
同时,南极臭氧层空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
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20%,已形成了面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极臭氧空洞。
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
二.臭氧层的破坏原因臭氧层的破坏和臭氧空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 ODS )”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的。
ODS主要包括下列物质:CFCs、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
其中以CFCs对臭氧层的破坏性最大。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人类排出的CFCs,因其性质稳定,在对流层中极少分解,因而能够缓慢扩散到平流层并在那里积累。
当受到紫外辐射时,CFCs发生光化学反应,放出氯原子,紧接着氯原子就会引发一系列破坏臭氧的链式反应。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2018-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扬尘污染防治有关规定的说话,正确的是( )。
A.建筑士方在施工场地内堆存的,应当进行资源化处理B.建筑土方在施工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C.建筑土方在施工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取相应水土流失防治措施D.建筑土方在施工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取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答案】 B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列关于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相关活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B.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C.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D.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答案】 A3、(2020年真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情形中,属于审查小组应当给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是( )。
A.基础资料、数据严重失实的B.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C.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D.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答案】 D4、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环境的责任主体是()。
A.建设单位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受建设项目委托的有能力的监测机构D.受建设项目委托的有能力的技术机构【答案】 A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原则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污染防治应当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B.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C.水污染防治应当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D.水污染防治应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 C6、(2020年真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关于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应采取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法规今日起实施

首批 3 C产 品 进 口将 设 限 6月 1日起实施
在 中国境 内从事 消耗臭氧层 物
质的生 产、销售 、使 用和进 出 口等 活动 ,适用 本条例 。国务 院环境保 护 主管部 门统一负 责全 国消耗臭氧 层物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
6月 1日起 ,凡 进 口空 调 器 、
电磁 灶 、吸 油烟 机 、童车 等 2 8个
政 策 法 规 ・ oi e & R Pl s ci eguat n l i s o
E 1e c tr 1c a 1 A P P 11 a n c e s
代 表 欧 洲 工 程 业 的 欧 洲 设 备
学 品 《 中国 受控消耗 臭氧层 物 质 清单 》 由国务院环境 保护 主管部 门 会 同国务 院有关 部门制定 、调 整和
( 以下简称 国家方案 ) ,报 国务院批
准 后 实施 。
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条例》 。
条 例 所 称 消 耗 臭 氧 层 物 质 ,是
国务 院环境保护 主管部 门根据
国 家 方案 和 消 耗 臭 氧 层 物 质 淘 汰 进
指 对臭氧层有破 坏作用 并列入 《 中
国 受控 消 耗 臭 氧 层 物 质 清 单 》 的 化
同时 ,国家将逐步 削减并最终 淘汰作为制冷剂 、发泡剂 、 火剂 、 灭 溶剂、清洗剂 、加工助剂、杀 虫剂 、 气雾 剂、膨胀剂 等用途 的消耗 臭氧 层物 质。国务院 环境保 护主管 部 门 会 同国务院 有关部 门拟订 《 中国逐 步淘汰 消耗臭 氧层物 质国 家方案》
设限代码 ( H 即 S编码 ) 。提醒相 关 企业 在进 口 3 C认证 产品 时 ,注意 H S编码是否在首批设限范 围内 ,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2010)《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已经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一○年四月八日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义务,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指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列入《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化学品。
《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生产,是指制造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活动。
前款所称使用,是指利用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不包括使用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的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商务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逐步削减并最终淘汰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胀剂等用途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方案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进展情况,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限制或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的类别,制定并公布限制或者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名录。
因特殊用途确需生产、使用前款规定禁止生产、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有关允许用于特殊用途的规定,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第七条国家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进出口实行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方案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进展情况,商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年度生产、使用和进出口配额总量,并予以公告。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
开发、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国家对在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生产、销售和使用第十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生产或者使用配额许可证。
但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一)维修单位为了维修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二)实验室为了实验分析少量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传出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施检疫的;(四)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除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合法生产或者使用相应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业绩;(二)有生产或者使用相应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有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环境保护设施;(四)有健全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将消耗臭氧层物质用于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特殊用途的单位,不适用前款第(一)项的规定。
第十二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于每年10月31日前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书面申请下一年度的生产配额或者使用配额,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年度生产、使用配额总量和申请单位生产、使用相应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业绩情况,核定申请单位下一年度的生产配额或者使用配额,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下一年度的生产或者使用配额许可证,予以公告,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申请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或者使用配额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生产或者使用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二)准予生产或者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品种、用途及其数量;(三)有效期限;(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第十四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需要调整其配额的,应当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配额变更手续。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和依据进行审查,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对申请单位的配额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单位不得超出生产配额许可证规定的品种、数量、期限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不得超出生产配额许可证规定的用途生产、销售消耗臭氧层物质。
禁止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
第十六条依照本条例规定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的单位,不得超出使用配额许可证规定的品种、用途、数量、期限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
除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的情形外,禁止无使用配额许可证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
第十七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销售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消耗臭氧层物质销售单位的名单进行公告。
第十八条除依照本条例规定进出口外,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购买和销售行为只能在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之间进行。
第十九条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的维修、报废处理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专门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或者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泄漏和排放。
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的维修、报废处理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或者交由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置,不得直接排放。
第二十一条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的维修、报废处理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完整保存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至少3年,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相关数据。
第三章进出口第二十二条国家对进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予以控制,并实行名录管理。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制定、调整和公布《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
进出口列入《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机构申请进出口配额,领取进出口审批单,并提交拟进出口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品种、数量、来源、用途等情况的材料。
第二十三条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予以批准的,向申请单位核发进出口审批单;未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进出口审批单的有效期最长为90日,不得超期或者跨年度使用。
第二十四条取得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审批单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持进出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检验。
消耗臭氧层物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进出口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进出口审批单、进出口许可证;消耗臭氧层物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其他区域之间进出的,或者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之间进出的,不需要申请领取进出口审批单、进出口许可证。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资料;(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执行本条例规定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三)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经营、储存场所进行调查和取证;(四)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五)扣押、查封违法生产、销售、使用、进出口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其生产设备、设施、原料及产品。
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八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和发布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进出口等数据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及处理情况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及处理情况逐级上报至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查处的,其上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依法查处或者直接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