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和消耗臭氧层物质基本知识
臭氧

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
• 臭氧洞形成的化学机理 致灾因子) 臭氧洞形成的化学机理(致灾因子
•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推测有四种: • 1.人为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含氯化合物进入大 气层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 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 的氯氟烷烃(CFxCl4-x,又称Freon),以及用 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CFXBr4-x,又称 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 2.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的自然现象 • 3.区域性天气动力学过程 • 4.火山活动
•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创记录 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 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2008年的臭氧空洞面积 是否会打破这个记录。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研究显示, 这个冬天的罕见低温天气产生的“美丽”云 团,剥去了北极大气层里具有保护作用的大 部分臭氧层,可能北极第一个臭氧洞已经形 成。
• 采取的政策措施通常有传统的环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 制、配额和技术票准,并对非凡规定实施严厉惩罚。一类 是经济手段,如征收税费,资质替代物质和技术开发等。 美国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了征税和可交易许 可证等措施。另外,许多国家和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还 发起了自愿行动,采用各种环境标志,鼓励生产者和消费 者生产和使用不带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材料和产品,其中 绿色冰箱标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 空调、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中那些 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制定适当的计划, 淘汰它们,用替换物品换掉它们; • 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 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科学成果
• 研究臭氧层的300多位科学家,在布伊诺斯艾利斯举行的 国际会议上预测,臭氧层大洞大概会在50年内闭合。研究 人员说,臭氧层大洞的缩小主要是由于1987年各国开始采 取措施限制向大气中排放氟利昂等到化学物质收到了预期 效果。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欧洲科学家在北极释放高空 探测气球对不同高度的去层进行取样分析,并于最近发表 报告指出,云层会加速臭氧层中臭氧的消耗,加剧臭氧层 的破坏,这是因为云层中的微粒会激活大气中的含氟化合 物。科学家发现,云层中的微粒对氯化物的激活作用要比 太阳更为厉害,这些微粒冬天被云层中的冰晶包裹,但到 了春天,冰晶中的水分会被阳光蒸发,从而导致大量微粒 出现在云层中,这是为什么春天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最 为严重的一个原因。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0)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1.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平流层中的臭氧来源于平流层中O2 的光解:O2 + hν(λ≤243nm) → O + OO + O2 + M → O3 + M平流层中的臭氧的消除途径有两种①臭氧光解:O3 + hν → O2 + O②能够使平流层的O3 真正被清除的反应为O3 与O 的反应:O3 + O → 2O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了平流层,在平流层形成了HO x、NO x 和ClO x 等活性基团,从而加速了臭氧的消除过程,破坏了臭氧层的稳定状态。
(1)平流层中NO x对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平流层中NO x 主要存在于25km 以上的大气中,其数量约为10μL/m3。
在25km 以下的平流层大气中所存在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HNO3。
①平流层中NO x的来源(a)N2O 的氧化N2O 是对流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硝酸盐的脱氮和铵盐的硝化。
因此,天然来源是其产生的主要途径。
由于N2O 不易溶于水,在对流层中比较稳定,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可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平流层。
进入平流层的N2O 有90%会通过光解形成N2:N2O+ hν(λ≤243nm) →N2+O有2%会氧化形成NO:N2O + O → 2NO因此,N2O 在平流层的氧化是平流层中NO 和NO2 的主要天然来源。
(b)超音速和亚音速飞机的排放(c)宇宙射线的分解这个来源所产生的NO x 数量较少。
②NO x清除O3的催化循环反应NO + O3 → NO2 + O2NO2 + O• → NO + O2总反应:O3 + O• → 2O2该反应主要发生在平流层的中上部。
如果是在较低的平流层,由于O•的浓度低,形成的NO2 更容易发生光解,然后与O•作用,进一步形成O3:NO2 → NO + O•O• + O2 + M → O3因此,在平流层底部NO 并不会促使O3 减少。
③NO x的消除(a)由于NO 和NO2 都易溶于水,当它们被下沉的气流带到对流层时,就可以随着对流层的降水被消除,这是NO x 在平流层大气中的主要消除方式。
臭氧层和消耗臭氧层物质基本知识环保部

01
臭氧层破坏
消耗臭氧层物质在平流层中与臭氧分子反应,导致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
空洞,使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02
气候变化
消耗臭氧层物质在大气中会参与气候变化过程,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03
生态影响
消耗臭氧层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都有影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等。例如,紫外线的增加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失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主要来源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制冷剂、发泡 剂、清洗剂等产品中含有消耗臭氧层 物质,如CFCs和HCFCs。
农业用途
燃烧过程
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含氯化 合物,如二噁英等,这些物质也是消 耗臭氧层物质。
农业上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 物质中也可能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
消耗臭氧层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国内政策与法规
中国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在中国生产和消费受控物质的管理要求,包括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配额管理、回收和处置等, 以保护臭氧层。
各省市的臭氧层保护地方性法规
中国各省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细化了臭氧层保护的要求,加强了对受控物质使 用的监管。
环保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学校教育
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课堂教 育、实验、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
授环保知识和技能。
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引导 孩子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培养良好的
环保意识。
社会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宣传栏等渠道,广 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的 环保意识。
社区参与
组织社区环保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环 保行动,形成良好的社区环保氛围。
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培训讲义

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培训讲义山西省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项目领导组办公室二零零九年六月第一章淘汰ODS的国际公约 (3)1.1维也纳公约 (3)1.2蒙特利尔议定书 (3)1.3《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 (5)1.4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调整 (7)1. 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7)第二章基础知识2.1臭氧层的作用 (10)2.2消耗臭氧层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 (11)第三章我国淘汰ODS的政策法规 (12)3.1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16)3.2《中华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ODS淘汰的条款 (17)3.3生产管理政策 (14)3.4ODS消费管理政策 (15)3.5进出口管理政策 (20)3.6替代品管理政策 (20)3.7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6)3.8各行业禁令 (21)3.9产业政策 (23)3.10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24)3.11我省淘汰ODS的政策法规建设 (24)第四章 ODS淘汰项目的监督执法 (20)4.1目的意义 (20)4.2执法内容 (26)4.3执法范围与方法 (29)4.4材料汇总 (22)第五章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申报登记 (23)5.1目的 (23)5.2申报登记的对象与范围 (23)5.3申报登记的内容 (23)5.4申报登记的时间 (24)第一章淘汰ODS的国际公约1.1维也纳公约《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1)概况:∙1985 年3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有21 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参加的“保护臭氧层外交大会”。
∙《公约》在1985 年3 月22 日的全体大会上一致通过,并于1989年9 月生效。
∙截止到2005 年3 月16 日,加入《维也纳公约》的国家有190 个。
∙中国政府于1989 年9 月11日正式签署加入《公约》,并于1989 年12 月10日正式生效。
(2)主要内容:1)一般义务:在“一般义务”条款中,《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等方面措施保护人们健康和环境,减少臭氧层破坏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中使用概念

生态环境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中使用概念1、背景介绍世界范围内对于环境保护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臭氧层的破坏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缓臭氧层破坏的速度,国际社会联合制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和监管。
而我国作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约国,也积极履行承诺,加强对臭氧层物质的管控。
2、什么是消耗臭氧层物质消耗臭氧层物质一般指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例如氯氟碳化合物和氢氟碳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能够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的稀薄和破坏,加速紫外线的穿透,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3、生态环境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使用概念的管理生态环境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法规政策的制定生态环境部会根据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国内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
制定了《臭氧层保护条例》,明确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制范围、使用条件和处罚措施等。
(2)监测和检测生态环境部会建立监测和检测机制,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全面监测和检测。
通过监控系统、实地取样和化验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问题。
(3)技术指导和支持生态环境部会针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通过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方式,促进工业生产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和减排。
(4)宣传教育和培训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企业、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大家对臭氧层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感和使命感。
4、生态环境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使用概念的实施效果生态环境部的努力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工作,我国在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臭氧层消耗物质的使用量明显减少。
不断加强的监管措施和技术支持,使得企业在生产中更加谨慎和节约,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替代材料和工艺,臭氧层消耗物质的使用总量有了显著下降。
消耗臭氧层物质介绍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介紹什麼是“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科学研究证明,工业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全氯氟烃、全溴氟烃等物质,当它们被释放并上升到平流层时,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UV-C的照射,分解出Cl.自由基和Br.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快地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每一个CI•自由基可以摧毁10万个臭氧分子。
人们把这些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因其英文名称为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取其英文名称字头组成缩写,简称ODS。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存在可以使全球气候增暖。
但是,臭氧与其它温室气体不同,这是自然界中受自然因子(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高层大气氧分子进光化作用而生成)影响而产生,并不是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
臭氧除了能够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外,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
由实验及实际观测推论会造成以下的影响。
(一)对人类健康影响1 〃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
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二)对生态影响1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试验200 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 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
估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 1 %。
2〃减少渔业产量。
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 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 1 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 1 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第六章平流层臭氧.

1 臭氧层形成与损耗的化学反应 2 臭氧层耗损物质 3 替代化合物 4 替代物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
5 替代物的臭氧损耗潜势
平流层臭氧
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主要分布在距地 面 15-35 km范围内,浓度峰值在20-25km处。 由于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 辐射(240~320nm),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 物不受其伤害。
为什么?
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的化学反应
1 、清洁大气中:O3 的形成 O2 + hv → 2O(200nm) O + O2 + M → O 3 + M 总反应 : 3O2 + hv → 2O3 2、O3 的猝灭 O3 + hv → O + O2(240-320nm) O3 + O → 2O2 两种反应动态平衡,维持臭氧层一定厚度。当大气被污 后,导致 O3 的猝灭,影响 O3 的厚度 。
要,主要是传输至对流层。 所以CF3Ox对O3的破坏不重要,而且永久性汇
机制更进一步降低了CF3Ox破坏。
(3)FC(O)Ox对臭氧层的破坏 含氟替代物的降解产物HC(O)F及C(O)F2能少 量地光解生成FC(O)自由基, FC(O)与O2迅速 结合生成FC(O)O2自由基。 FC(O)O2+O3→ FC(O)O+ 2O2 FC(O)O +O3→ FC(O)O2+O2 (K<6×10-14cm3· mol-1· s-1) 总反应:2O3 → 3O2 FC(O)O+NO →CO2+FNO(FC(O)O的永久性汇) (根据反应速率和平流层中NO和O3的浓度值,说明 FC(O)O对O3的破坏不重要。)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 1、原因: 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

臭氧空洞旳成因
❖ 臭氧层损耗是臭氧空洞旳真正成因。
❖ 臭氧层是怎样耗损旳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臭氧层旳 破坏呢?科学家以为,臭氧急剧耗损不是由已知旳 自然现象引起旳,而是人为旳活动起决定性旳作用。 是某些人类活动所散发旳物质进入臭氧层,引起臭 氧旳损耗。
❖ 这些物质有含氯氟烃类、有机溴化合物、氧化亚氮 及超音速飞机排放氮氧化物、甲烷、水汽和二氧化 碳等。
❖ 1991年成立了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开始 编制并完毕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渐 淘汰国家方案》
❖ 1999年7月1日冻结了氟利昂旳生产,并将
❖ 从这里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人类日益紧迫旳步伐,而 且也发觉,虽然如此努力地弥补我们上空旳“臭氧 洞”,但因为臭氧层损耗物质从大气中除去十分困 难.估计采用哥本哈根修正案,也要在2050年左 右平流层氯原子浓度才干下降到临界水平下列,到 那时,我们上空旳“臭氧洞”可望开始恢复。臭氧 层保护是近代史上一种全球合作十分经典旳范例, 这种合作机制将成为人类旳财富,并为处理其他重 大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 2023年1-3月期间,北极上空臭氧层耗损曾经 到达60%,是历史上该地域臭氧层耗损旳最 高水平。
❖ 当南极旳春季来临(九月下旬),阳光照射 冰云,冰晶融化,释放吸附旳氯氟烃类物质。 在紫外线旳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与臭 氧反应,形成季节性旳“臭氧空洞”。
❖ 因为北极没有极地大陆和高山,仅有一片海 洋冰帽,形不成大范围旳强烈旳“极地风 暴”,所以不易产生象南极那样大旳臭氧洞。 但是,北极上空旳臭氧在不断地降低。
大气中臭氧层现状及发展
❖ 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用卫星 测绘出旳南极臭氧层空洞, 左图是去年9月24日旳臭氧 层空洞图像,虽然只有一种, 但其面积比北美洲还大。右 图是今年9月24日旳图像, 科学家首次发觉臭氧层空洞 居然一分为二,但总面积比 去年降低了40%,科学家以 为这要归因于南极洲气温旳 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FC-11
二氯氟甲烷
CFC-12
二氯二氟甲烷
19
一些 HCFCs
Cl
F C F C F Cl H F F C H
Cl
HCFC-22
二氟一氯甲烷
HCFC-123 1.1.1-三氟-22-二氯乙烷
20
谢谢!
21
O2 + Hv →2O O2 + O + M → O3 + M O3 + Hv → O2 +O
O3 + O → 2O2
5
臭氧层的作用主要是一部分中波UVB(290-320µ m)和全部 短波UV-C(<290µ m)
加热作用
吸收紫外线转化为热能
温室气体的作用
聚氨脂泡沫塑料和聚苯乙烯、聚乙烯挤出 泡沫塑料
清洗剂: (CFC-113, 三氟三氯乙烷,Methyl
Chloroform, Carbon Tetrachloride ) 用于电 子工业的各种组件和产品的清洗、精密仪 器制造工业的零件及精密机械部件的清洗、 金属加工冷清洗(蒸气脱脂)、干洗及纺 12 织工业清洗等
10
消耗臭氧物质(ODS)及臭氧耗减 潜能值(ODP) ODP
全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哈龙 Halon 四氯化碳 甲基氯仿 含氢氯氟烃 溴氯甲烷 甲基溴 Carbon tetrachloride (CTC) Methyl chloroform (TCA) Hydrofluorocarbons (HCFCs) Bromochloromethane Methyl Bromide (MBr)
气雾剂: ( CFC-11, -12, -113, -114) 用
ODS的用途 (续)
于除臭剂、剃须液、香水、玻璃清洗剂、 润滑油等 消毒剂: CFC-12 和乙撑氧的混合物用 于医用杀菌 灭火器: Halons & HBFCs 薰蒸剂: 甲基溴(Methyl Bromide)用 于土壤杀虫和出入境检疫. 原料: HCFC & Carbon Tetrachloride用 13 作化学合成品的原料.
17
The Process of Ozone Depletion
1.CFCs 被释放 2.CFCs 上升到臭氧层 3.紫外线分解CFCs产生Cl自由基
4.Cl自由基破坏臭氧 5.破坏了臭氧层—导致更多紫外线辐射 18 6.更多紫外线引起更多皮肤癌
一些 CFCs
Cl
F
C F Cl
C
Cl
F Cl
Cl
紫外线照射使CFC释放出Cl原子
Cl
CF2Cl2
UV F
Cl·
F
C F Cl
Cl
F
C Cl
15
CFC-12
CF2Cl
气相反应引起的臭氧破坏
CFxCly Hv CFxCly – 1 + Cl + O3 ClO + O2 O2 2O ClO + O Cl + O2
Cl
CFCs 稳定性好,在对流层中不易分解而进入平流 层,受紫外线的照射而分解成Cl自由基。Cl自由基 引起消耗臭氧的连锁循环,一个Cl自由基可以消耗 10万个O3 Br原子也可引起此反应 16
臭氧层和消耗臭氧层物质 基本知识
环境保护部外经办项目三处 2008年5月27日
1
大气结构与臭氧层
逸散层 热成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2
什么是臭氧层
臭氧(O3):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气体 由氧气分子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而成 臭氧层是由平流层中的臭氧分子组成 臭氧层象个大气泡环绕着地球 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由CFC-12释放 出的Cl自由基对 臭氧的连续破坏
紫外线将氧分子O2分解 成两个单独的氧原子 自由氧原子与氧分子 结合形成臭氧分子O3
O3
CFC中释放出的Cl自由基 与臭氧反应生成ClO和O2
ClO存在时间很短,它与自 由氧原子结合释放出Cl原 子和氧气,又可以接着破 坏另外一个臭氧分子
臭氧分子在紫外 线的作用下自然 分解,在没有人 造化合物的情况 下将与臭氧的形 成过程保持平衡
0.6-1.0 3.0-10.0 1.1 0.1 0.001-0.11 0.12 0.6
11
含氢溴氟烃 Hydrobromofluorocarbons (HBFCs) 0.02-1.0
ODS 的用途 制冷剂: (CFCs,HCFCs ) 家用、商用、运输
用冰箱、空调、热力泵系统;机动车空调
发泡剂: ( CFC-11 ) 使用CFC发泡剂制备的
消耗臭氧物质[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ODS) ]是破坏大气层中臭氧层的物质,主 要是全氯氟烃(CFCs)、哈龙(Halon)、 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
它们破坏臭氧的能力称为“臭氧耗减潜能 值”[ Ozone Depleting Potential (ODP)]
ODS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清洗剂、油漆、灭火剂、气雾罐等直接喷射 制冷和空调系统维修时的泄漏 在检疫及土壤消毒时甲基溴的使用 废弃含有ODS产品或设备如发泡剂和制冷剂 的泄漏 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的泄漏
---一旦ODS释放到空气中,就会随着气流抵达 平流层并长期存在(Cl的寿命有100年) 14
3
臭氧的形成
UV
O O O O O
氧分子在 紫外线的 作用下生 成臭氧
O
O O
O
O O O
Diatomic* oxygen (O2)
Ozone (O3)
4
臭氧层的形成
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并分解形成氧原子; 氧原子与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臭氧可吸收阳光而分解,也可与氧原子结
合变成氧分子 M为反应第三体,它们是氮气和氧气分子
臭氧减少会产生地面气 温下降的动力
将地球上臭氧压缩至1个大气 压,其厚度仅3mm
6
臭氧层的分布
高 度 ^ 千 米 ^
臭氧层
平流层的臭氧
臭氧随着污染 的严重而增加
对流层的臭氧
7
臭氧浓度
臭氧层耗减对人类健康和 环境的影响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DNA改变,免疫机制减退
麻疹、水痘、疱疹、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 鳞状皮肤癌 恶性黑色素瘤 白内障 1%臭氧层的减少,将增加1-1.5万白内障
8
臭氧层耗减对人类健康和 环境的影响(续)
•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减少产量-如豆类、瓜类、卷心菜类 改变遗传基因和再生能力
降低品质
•
对水生物的影响
减少浮游生物 影响海洋食物链 危害鱼、虾等动物的早期发育
•
对城市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影响
光学化学烟雾污染 聚合物材料老化
9
什么是消耗臭氧层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