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结构之美
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三)

Key W or ds: M or ti s e an d Teno n; M or t i s e a n d Te non St r uc t u r e ;Tr a di t i ona l Fu r n i t ur e
中 国传 统 家 具 中 的 榫 卯 结 构 ( 三 )
一 陈 一 漪 Ch e n Yi y i
(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家 具 与 工 业 设 计 学 院
摘 要 :榫 卯 , 是 中 国 古 代 木 工 运 用 巧 妙 的 思 维 创 造 出 的 运 用 于 木 构 件 之 间 的 一 种 凹 凸 结 合 的 连 接 方 式 最 基 本 的 形 式 是 将 一 个 掉 头 插 入 对 应 件 的 卯 眼 中 , 而 复 杂 的 形 式 则 是 一 组 榫 卯 多 向咬 合 , 达 到 难 分难 解 的 地 步 。 在 中 国 古 代 , 只 要 涉 及 木 材 使 用 的 场 合 , 榫 卯 就 会 自 然 而 然 的 出现 , 无 论 是 一 座 建 筑 、一 扇 门 窗 、 或 是 一 件 家 具 , 不 仅 起 到 了连 接 结 构 部 件 的 作 用 , 更 是 处 处 考 虑 到 了外 在 的 美 观 体 现 着 中 国 传 统 美 学 文 化 。
a b um p i n t he w ood b e t we en t h e c om bi ne d,i s t h e r n os t bas i c f or m of a t e non i ns er t ed i n t o c or r e s pon di ng pi e c es of t hei r e yes ,a nd com pl ex f or m i s a gr oup of t e non and m or ti s e m ul t i di r e ct i on al bi t e ,t o be i n e xt r i c a bl y i nvol v ed.I n Chi na a nc i e nt ,a s l ong a s i n vol vi ng wo od oc c as i ons ,a ppe a r t e non a nd m or t i s e wi I l C Ol r l e v er y na t ur a l l y,w h e t he r i t i s a bui l di ng,a d oor or a wi ndo w ,or a p i e c e of f ur ni t ur e,no t onl y pl a yed t h e r ol e of co nne ct i n g pa ts r ,i s ev er yw h er e t o t ak e i nt o a c c ount t h e e xt e n al r a pp ea r an ce ,e m bodi e s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工连接技术,一般被应用在古代建筑和家具中。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不用任何钉子或粘合剂的情况下将木材连接在一起,既十分坚固,又可以简化家具的制作过程。
同时,它的形式美感也是不可忽视的,对现代家具设计也有着启发作用。
首先,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在于它的纹理和花纹。
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木材沿纹理方向切割,使其线条流畅自然,增加家具的质感。
此外,在榫卯的连接部位上也可以雕刻造型,增强家具的美观程度。
这种美感永远不会过时,并且可以适应不同风格和趋势的家居设计。
其次,榫卯结构的美学也在于它的整体性。
木材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被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不仅展示了木材的本质美感,还可以提高家具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这种整体性的体现也让榫卯结构更加人性化,因为连接部件的以及每个连接先后顺序都必须准确无误才能实现整体的美学效果。
同时,这也启发了现代设计师在设计家具时注重每一个组件,把家具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到位。
最后,榫卯结构的设计美感也在于它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因为每个榫卯结构都是根据具体家具的尺寸、形状和特性来设计的,可以适应不同的家居环境和个性化需求。
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将榫卯结构的美学价值发挥到最大。
总之,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是不可小觑的。
它提醒我们注重木材的本质美感、注重细节的处理以及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也传递了自然、简约、真实的生活理念。
这些美学理念是当前家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追求简单幸福生活的时代精神。
榫卯家具之结构美

榫卯家具之结构美
一件家具除了材料的美感运用,其结构也显得极为重要。
结构除了安全坚固外,结构美也成了现代家具设计的重要手法,并以其作为一个设计元素来应用,可以形成各样的审美情趣。
从现代的设计追溯到传统工匠,除了材料的选择,没有人会忽略结构,从包豪斯的教育,从现代建筑设计,无不体现结构美!
以东方传统的圆点,作为脚的出榫结构,不仅构成装饰元素,又成了系列产品的符号
---------------------------------------------
以传统的木工榫微结构,并以其作为装饰元素---------------------------------------------
家具中箱体的连接用的半圆体,不仅是连接结构,也构成了美的元素
--------------------。
中国传统木器之美,榫卯结构

中国传统木器之美,榫卯结构
在这个隐忍和不安的世界里,独立行走,活得硬朗。
在这个没有大海和山峦的都市,保持锋芒,尽情尽兴。
在这里做梦,从这里出发,离开又回来,这里是故土,这里是家。
即使梦想不能实现,即使对手无法匹敌
即使痛苦难以承受,即使远方太过遥远
只要内心强大,彼岸明日即可到达。
我有我的坚持,我有我的型格。
空间与艺术的某个部分
支撑了这个场域的精神
让整体呈现一种艺术气质的静谧空间
空间是容纳生活的器具
艺术是凝聚生活的感动
每件艺术作品
都有其适切的空间居所
空间与艺术
二者之间相互对话互动
隐藏着一种阅读空间的顺序。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的木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和家具制作中。
这种结构方式通过将连接部分的凸凹相互嵌入,形成稳定的连接,从而大大增强了家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而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也对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启发。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体现在其简洁而精致的外观上。
榫卯结构使用简单直线或曲线的形式来连接不同部分,从而形成统一而协调的整体。
这种简洁而直线的线条给人一种简约而清晰的视觉感受,无论是椅子、桌子还是床都能展现出一种纯粹和品质感。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还体现在其自然而朴实的材质上。
传统的榫卯结构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而木材的质感和纹理给人一种温暖和自然的感觉。
现代家具设计可以借鉴榫卯结构在木材选择和处理上的经验,使得家具在材质上更加丰富和亲近自然。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还体现在其艺术性和工艺性上。
榫卯结构需要木工师傅精确测量和加工,每一个凸凹的连接部分都需要严格匹配,从而形成完美的结合。
这种需求对设计师和木工师傅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同时也使得家具的制作过程具有一种艺术性和工艺性的价值。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还体现在其功能性和实用性上。
由于榫卯结构的稳定性和连接性能,家具制作出来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无论是椅子还是床,榫卯结构都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这种功能性和实用性使得榫卯结构的家具在设计上更注重人体工程学,以提供更舒适和健康的使用体验。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很多的启发。
其简洁而精致的外观使得家具更具现代感,其自然而朴实的材质让家具更贴近自然,其艺术性和工艺性让家具制作具备更高的品质,其功能性和实用性使得家具更具人性化的设计。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和思路。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
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结构,它的特点是简单、坚固、稳定,非常适合于木制品的结构搭建和加工。
在现代家具设计中,榫卯结构不仅可以发挥其原有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为家具的外观、触感和实用性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
首先,榫卯结构的简洁美感非常适合现代家具的设计。
现代家居注重简约、精致和实用,榫卯结构正好符合这一理念。
它不需要繁琐的装饰,只要简单地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和质地来打造出美观的外观,让家具显得非常精致、优雅。
同时,榫卯结构还可以在结构上实现简单配合,让家具变得更加坚固和稳定。
其次,榫卯结构还能够通过巧妙的造型和设计,带来一些独特的艺术美感。
由于榫卯结构追求的是简单、精致和实用,这些特点也会反映在家具的设计上。
比如,一张折叠桌可以通过榫卯结构的巧妙搭配,实现轻松折叠和拆卸,并且在不同的状态下都有独特的外观和形态。
这种设计理念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家具中,比如床、柜子、书架等等,让家具不仅仅是实用的工具,而是一件具有独特设计、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的精品。
最后,榫卯结构的传统文化背景也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榫卯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现代家具设计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新,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家具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产品。
这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和途径。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木工技术,用于连接木材,使其固定在一起。
在古代,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建筑和家具的制作中,它不仅增强了家具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给家具带来了独特的形式美感。
随着现代家具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首先,榫卯结构的简约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种连接方式并不需要使用任何螺钉或胶水,只依靠木头本身的结构和木匠的巧劳就能将木材连接在一起。
这种简单而不失优美的连接方式,使得现代设计师重新审视了传统木工技术的价值,并在现代家具的设计中,将简约美学应用到极致。
同时,榫卯结构的纹理美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连接方式的木料表现出了独特的花纹和色彩,不仅丰富了产品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让木材本身成为了设计的重要元素。
其次,榫卯结构的实用性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之一在于能够增强家具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有效避免家具使用过程中出现松散或断裂问题。
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实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之一,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榫卯结构的实用性,可以给现代家具的设计带来很好的启示,让设计者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进行出发,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最后,榫卯结构的文化价值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中国传统木工技术的瑰宝,榫卯结构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历史传承,也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无穷的灵感和创作元素。
在现代设计师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榫卯结构的文化价值更加凸显。
现代设计师可以将传统木工技术的元素和现代美学相结合,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家具,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启发设计师从简洁、实用和文化多角度进行创作,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未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设计师的不断创新,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必将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木工拼接技术,采用相互咬合的形式将木材构件固定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简洁、稳固,同时又可以不使用金属连接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榫卯结构的简洁性对现代家具的造型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启发。
榫卯结构是一种简洁、利落的结构形式,没有繁杂的装饰,只强调构件的逻辑关系和连接方式。
现代家具设计也注重简洁、利落的造型,追求简约而不失美感的设计风格。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激发了设计师对于家具造型的创新思考,使他们更加注重整体的平衡和简洁。
榫卯结构的稳固性对现代家具的结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启发。
榫卯结构通过准确的加工和拼接方式使家具具有稳固的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和力量。
现代家具设计也注重结构的稳固性,通过合理的构造和材料选择使家具更加牢固和耐用。
榫卯结构的稳固性启发了设计师对于家具结构的思考,使他们更加注重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提高家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榫卯结构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的木工技艺,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现代家具设计也借鉴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
榫卯结构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了设计师对于家具设计背后价值观的思考,使他们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家具作品。
榫卯结构的形式美感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启发。
它强调木材的本质美、简洁性、稳固性以及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家具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内涵和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结构之美
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
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
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鲁班经》、《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
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
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外,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科学合理性的榫卯设计是它永恒的魅力。
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
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
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
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
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欣赏家具的榫卯,不像欣赏家具外表造型那样容易。
它是一种理性、内在、似乎带有一种神秘和抽象符号隐藏在家具中。
而且大部分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是隐藏在外表造型之内,古代工匠们留下大量实物资料,但在理论上并没有给我们解释其深邃的含义。
笔者近几年在对家具的浓厚兴趣中不断发现,以明式黄花梨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气质在造型线条上讲究韵律,材料上讲究花纹意向的完美。
而以山西中原地区为代表的软木家具,大漆的自然风化和包浆更具有宋元高古风格。
南北两地的代表性古典家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似隐若现,变幻莫测,成熟科学的榫卯结构。
当你在使用它、品味它造型外表的同时,也不断在询问自己,是什么赋予它永恒?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那神韵是否尤在?即中国独特的榫卯设计。
设计一词似乎是现代从西方传来的词。
大约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工业革命,对一切工业革命的成果,如建筑、室内家用产品的创新,都概用设计一词。
设计从此作为一种理性的艺术被现代世界广泛接受。
然而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的设计一词,但是关于“设”和“计”二字,有久远的历史描述,并广泛地应用在政治、军事上。
“设”字在汉语中有筹划、策略的意思。
两千多年的《孙子兵法》,此书英语翻译成《Art of War》,直译成中文《战争的艺术》。
不难看出外国人把中国古代的战术智谋当作一门艺术。
成书于明清之际的《三十六计》(也称《秘本兵法》),更是体现出中国人在军事中应用阴阳、刚柔、奇正、攻守、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所设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
中国古代把“设”和“计”大多形容在政治和军事上,其含义是怎样利用好计谋、阴阳、刚柔,达到智获全胜、安平四番、万国来朝的局面。
然而在家具的榫卯结构上不外乎“榫头卯眼阴阳互动”的关系。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家具的榫卯结构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引伸为自然科学,使它更合理地用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在家具中广泛应用的典范实证。
其一,科学合理性。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牙雕、鼻烟内画壶等,完全是技巧的纯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
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还要求科学合理性,使其长久的耐用。
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从力学上每个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多年目测经验中,能准确地判断出来。
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和三到四个木料相交。
如四方禅凳,每个腿必须跟腰部牙板成45度立面相交,而腿的顶端又必须做出两个精确榫头和坐面大边和抹头相接,大边和抹头又必须做复杂的阴阳套榫(棕榫)自身相接,然后再做两个卯眼和腿柱榫头相接,凳面的面板又通过穿带使其受力均匀到大边抹头,然后再集中到腿柱,其科
学合理性非常到位。
有的腿桌设计带有霸王杖,力学上更加合理,视觉上也美观大方。
复杂的腿桌的榫卯如同高速公路的立交桥,错综复杂,环环相接,四通八达。
半叶梅花凳,简洁明快见变化,凳面设计采用自然中梅花叶瓣,三根腿柱明榫相接,从上到下由细变粗,三角形的腿柱在设计中,和其他形相比,在物理力学上可以降低重心,大大提高稳定性。
有趣之处在于连接腿部的三根横杖上,每根横杖端头跟腿柱做明榫相交,而端尾跟另一横杖2/3处做明榫相交,三根横杖环环相套,在腿部中心形成三角形支点图案,从视觉上不仅美观大方,在力学上也非常科学合理。
等边三角形各内角60度,所创造的稳定性,使其凳子在受到压力时,均匀力从腿柱分散到横杖上,然后横杖对腿柱又起到反作用力。
其二,美观含蓄性。
三足圆凳、五足圆凳,其原理基本相同,但在榫卯结构上,设计别出心裁,三根横杖端头明榫相交腿足,端尾三根横杖重叠榫卯相交,在腿部中心形成漂亮的图案。
腿足和五根横杖相交,第一种五根横杖交叉连接,产生五角星形图案,从五角星的物理力学上,我们能分析出有15个不等边三角形(古人称勾股定理)支撑点,三角形的个数越多,承受的压力越均匀。
第二种五根横杖端尾重叠榫卯相交,产生富有变化的五瓣花纹,其智慧巧妙的榫卯设计,真是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
钱庄纸币木盒,米斗,此种燕尾榫卯在箱、柜、米斗中非常普遍。
榫卯结构的外露如同现代建筑讲究内部结构,展示给观众,那不仅是整个物件的设计部分,同时也向观众表明那是一种美的元素。
让人在使用的同时品味古人的设计。
在这里笔者想通过古代能工巧匠们,在家具设计领域里,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说,在古典家具的精品中,不仅利用物理学上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而且在力学上巧妙地利用了梯形中心的向心力和磨擦力。
在榫卯结构上,利用了丰富多变的榫头卯眼,展示了一种结构美学。
这项研究领域,国内几乎还是空白,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全方位地对待古人遗留下来的丰富遗产进行全方位地深入研究。
这样人们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
古典家具在艺术市场,不管是拍卖行,还是藏家,不只是一味追求材料的完美,尤其是那些带有艳俗繁琐的雕刻家具了。
其三,复杂多变性。
笔者初步统计,中国家具榫卯结构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每个名称的榫头卯眼,在制作中根据外观的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
南北工匠们又因区域的不同,故各个地方又有自己独特的榫卯结构。
中国的榫卯,如同浩瀚的汉字,变化万千,耐人寻味。
粗略的统计有擦肩榫、棕角榫、明榫、闷榫、通榫、半榫、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夹头榫、削丁榫、楔丁榫、燕尾榫、挂勾榫、龙凤榫、穿带榫、透榫、格角榫、单插榫、双插榫、夹角榫、对角榫、委角榫、平压榫、穿楔、挂楔、走马楔、盖头楔等。
衣架、脸盆架,只一个衣架上有卯眼榫头150多,每个木条都用精确无误的榫卯相接,整体上不仅构成了实用的物体,而且还创造出完美的窗花式图案。
此脸盆架完全用简洁的直线组合,通过榫卯连接,构成了一个灵透秀美的雕塑品。
点金之处,全身皆素,唯在腰部有四朵花相伴脸盆,抬头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两朵含苞待放的牡丹。
有趣的特征是,在腰部横梁处,设计了一个出手可拿的肥皂盒。
众所周知,肥皂的历史从西方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
我们现在可以从大量民国时期遗留的推销洋货招贴画中得到印证。
这也证明了,中国的古典家具几百年就形成了定式,每朝每代区别甚微。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国外比国内要早半个世纪,早在20世纪初以欧洲一些驻华学者为先导,最早对中国明代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着手收藏研究,为中国经典家具在文明艺术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和德国人GustavEvke一起研究古代家具的中国人杨耀,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着手绘制34种榫卯结构,可惜在“文革”中都已丢失。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再版的杨耀早年的论文汇集《明式家具研究》一书。
而现在世界各地研究明代家具的实属第二代人。
如Sarah Handler、
Curtis Evarts、Craig Clunas、Nancy Berliner,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立体化、多方位地从明末清初的古典小说、民间插图、水印木刻版画、墓室壁画中阐述古典家具的艺术价值。
而国内首推的是经过几十年辛勤耕耘的王世襄,在80年代中期出版了《明式家具》一书,使得国人在这一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位。
而后新起的田家青,以宫廷硬木家具为主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现在国内古典家具市场异常火爆,有关家具书籍文章也不少,但是真正有分量或者有新意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
而且很多文章片面地只从材料上迎合市场价位,给拍卖行、收藏家以误导,不利于中国古典家具的健康发展。
作为明式家具的宗主国,我们现在在研究上不仅落后于欧美,而且跟中国港台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不久的将来,“花开果落老树下,思古幽今育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