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外政策的主要思想流派概要

合集下载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斯拉夫部落时代,那时斯拉夫人常常被外族入侵并对抗外来侵略,因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开放的国防文化。

斯拉夫人的抵抗精神和对外文明的接纳使得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充满了奔放的个性和雄浑的民族气质。

长久以来,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即围绕着对外来侵略的抵御,保护国土安全和领土完整展开,同时也有一定的扩张理想,试图通过持久的战争来获得更大的领土和资源,实现国家的强大。

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是彼得大帝。

他开创了俄罗斯西化的改革,试图将俄罗斯带向欧洲化的现代国家。

在军事方面,彼得大帝推行了由西方学习和引进军事技术和组织形式的政策,并倡导改革俄罗斯军队的结构和装备,以达到提高战斗力和实施扩张的目的。

彼得大帝通过一系列政策使得俄罗斯逐渐跻身欧洲列强之一,开创了俄罗斯追求现代化和强大的战略思想传统。

另一位对俄罗斯战略思想传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她秉持着国家安全和领土扩张的战略理念,致力于打造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和外交手段,大大扩张了俄罗斯的领土边界,并以此巩固了俄罗斯在欧洲和亚洲的地位,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她在国内外政策上的成功,成为了俄罗斯战略思想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范本。

在19世纪,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也有了新的发展。

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了对外扩张的《东进令》,试图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东方地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在此时有了新的发展。

而亚历山大一世则出台了《欧洲和平计划》,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和与西欧列强的紧张关系,以保证国家的长久发展。

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也尝试用战争手段来实现国家利益和对外扩张。

这些事件都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在20世纪,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也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而发生着新的变化。

在苏联时期,列宁和斯大林试图用革命和战争手段来实现国家的扩张和发展,此时的俄罗斯将社会主义理念融入了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之中。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一外交政策(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

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

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

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

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

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

(苏攻美守)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俄罗斯的新保守主义

俄罗斯的新保守主义

俄罗斯的新保守主义唐莉2011-02-04 16:19:55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4期[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出现新保守主义思潮。

新保守主义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具有一切保守主义的共性。

这种思潮的出现,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反映了俄罗斯复杂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影响[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4)04-0108-03一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和衰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种思潮(民族主义、政治权威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左翼社会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的并存,到21世纪初新保守主义逐渐左右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

俄罗斯的新保守主义开始是指一种经济政策。

1993年,盖达尔的“休克疗法”失败后,针对改革中极端的“货币主义”倾向,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改变紧缩财政政策,放松银根,支持结构调整,以恢复生产。

与激进的改革派相对,这种政策被冠之以“新保守主义”。

1995年,切尔诺梅尔金出任政府总理,打出“求稳定、再改革”的口号,标志着新保守主义开始影响俄罗斯的政治生活。

2000年3月普京上台后,新保守主义对俄罗斯的影响逐渐扩大。

俄罗斯新保守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是:强有力的国家、俄国历史道路的独特性、维护现存制度、反对激进主义、强调民族国家利益、强调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以及历史文化传统。

它的核心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力图保留现有的价值观——稳定”。

它经常以“稳定、国家至上”的面目出现,反对以改革或复仇面目出现的激进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的保护神。

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具有一切保守主义的共性:强调秩序,关心发展的继承性和非灾难性;重视经验,反对理性;主张改良和渐进;崇尚多样性,主张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应得到独立的发展,反对普遍主义。

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新保守主义相比,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强调国家权威在改革中的作用,更加强调稳定的秩序,是对苏联解体后大国地位丧失的理性反思。

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

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

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
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西方派和专制派。

西方派的代表人物是普京的前任总理梅德韦杰夫。

这一派人物以
推进俄罗斯市场经济化、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主要理念。

他们认为俄
罗斯的未来在于与西方接轨,开放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时改革政治制度,增强民主元素。

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经济强
国和民主国家,走向现代化。

而专制派则主张加强国家的权力,并以普京为代表。

这一派人物
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存在许多弊端,而专制制度具有高效率、稳定性
和长期性等优点。

他们主张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制执行
力度,以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他们强调国家威信和民族利益,
主张俄罗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反对西方的干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极端分子或民族主义者,他们主张推翻现有
政权体系,建立新的俄罗斯帝国或俄罗斯民族国家。

他们以恢复俄罗
斯伟大历史传统为理念,强调俄罗斯的独特性、独立性和优越性。


是这一派人物并不具有太大的影响力,在政治和社会上被视为边缘派系。

总的来说,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围绕着加强国家实力和民主制度
建设展开。

其中,西方派主张市场自由化和民主制度建设,专制派主
张加强国家机器和强调国家安全。

不同的思潮代表了不同的力量,影
响着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向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向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向刘军、强晓云【内容提要】在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界,传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基本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俄罗斯的强势登场。

俄罗斯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仍然是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此外还存在众多的非主流的理论流派,如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地缘政治学派等。

当前,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界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多元化、西方化、孤立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理论流派;发展趋向【作者简介】刘军, 197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强晓云, 1972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博士。

(上海邮编: 200062)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9550(2005)11-0022-07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社会的急剧转型,在理论界尤其是在国际关系理论界,俄罗斯同样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传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基本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俄罗斯的强势登场。

本文主要分析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发展趋向。

一从苏联到俄罗斯:国际关系研究的沿革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发展除了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外,苏联时期国际关系学的发展也为它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二战前后,随着苏联不断卷入国际事务领域并成为两极对抗中的一极,苏联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

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界就区分了苏联国际研究领域不同的思想流派:马克思主义、大俄罗斯帝国主义、官僚专政、拜占庭传统、国家防御、欧亚主义、对海洋的渴望和国家性格等。

[1]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时期的国际关系学大量批判吸收西方的理论,采用各种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成果,运用多学科方法来探索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机制与发展趋势,并以此为苏联对外政治活动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俄罗斯近代外交思想

俄罗斯近代外交思想

俄罗斯近代外交思想俄罗斯的近代历史是以彼得大帝的改革为起点的。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从18世纪开始,俄国一直是西方均势体系的一员;同时俄罗斯人的根深蒂固的扩张主义倾向,又使它成为西欧列强防范和遏制的对象。

俄国是世界上征服领土最多的国家,从9世纪的基辅罗斯到20世纪的俄罗斯帝国,在1100多年的时间里,它的版图几乎以几何级数增长,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超大型帝国。

( )但是,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带有文明和野蛮的二重性特点:即一方面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存在着许多封建农奴制的残余。

因此,列宁曾恰当地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俄罗斯的这种国情自然也反映在其统治阶级的外交思想特别是外交政策思想之中。

( )第一节:彼得大帝的外交思想彼得一世(Peter the Great 1672-1725),又称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

恩格斯将彼得大帝称为“真正的伟人” 。

在他当政期间,落后的俄国开始了工业化的大跃进,他倡导的改革引导俄国踏上迅速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道路。

( )彼得的沙皇生涯是在对外征战中度过的,他深知俄罗斯国家需要的是争夺出海口,为了征服亚速海,他不惜发动第一次俄土战争;为了争夺黑海,他又发动第二次俄土战争;为了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他甚至同瑞典进行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

1721年,“北方战争”以俄国的胜利告终,原为内陆国家的俄国变成一个濒海帝国,同年他被加上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

( )在考察彼得大帝的外交思想的同时,俄国的政治制度,这里主要指是中央集权制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俄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从伊万三世就开始了;但这个过程曾经由于王朝的更替而暂时中断。

到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开始统治时,这个过程才得以继续,尤其是1696年彼得继位后,中央集权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这个过程甚至一直贯穿到十月革命。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理念与对外政策_王树春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理念与对外政策_王树春

·44·第1卷总第2期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理念与对外政策王树春【内容提要】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俄罗斯人以领土扩张为基本途径,以建立缓冲地带、走向海洋和避免多线作战三位一体为具体手段的地缘政治理念。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改变,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理念”都反复地加以演绎。

【关 键 词】俄罗斯 地缘政治 对外政策【中图分类号】 D83/87.5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1)02-0044-09拿破仑曾经深刻地指出,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就了解了它的外交政策。

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观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А.Арбатов)说,“很难找到一个比俄罗斯更恰当的例子,来证明这句至理名言,‘地理——国家的命运’。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地理位置永远给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演变、内部发展和对外政策以强大的影响”①。

(一) 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分为基辅罗斯公国和莫斯科公国两个时期。

但是基辅罗斯公国和莫斯科公国的历史命运却完全不同,基辅罗斯公国在西方强邻和东方游牧民族的双重入侵下灭亡了,而莫斯科公国却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疆土大国。

这与两个公国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政策息息相关。

公元882年,基辅罗斯公国诞生于东欧大平原的中央地带,所处的地缘环境特殊。

周边是广袤平坦的平原地区,既无高山大川可凭,也无雄关要隘可守,河流虽然众多,但流量小,流速缓。

无论是山川,还是河流基本上都是可以跨越的。

几乎没有出海口与外部世界相联。

基辅罗斯公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任何保障自身安全的天然屏障。

四周强国环绕,西北部和西部的瑞典、立陶宛和波兰,南面的拜占庭帝国,东方强悍勇猛的各游牧民族时刻都威胁着基辅罗斯的生存,毫无安全可言。

因此,有人形象地说,罗斯刚一诞生就被放在一个没有栏杆的婴儿车上。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刘小军1993年10月事件后,俄罗斯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以新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俄罗斯外交活动,是1994年外交界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

那么调整后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所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三: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优先地位;把恢复大国作用放在突出地位;把巩固独联体国家关系放在重要地位。

一、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优先地位目前俄罗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采取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立场,只要有损于俄罗斯声誉,危害了俄的民族利益,都持反对态度。

强调在捍卫民族利益上不放弃坚定性,不放弃独立自主方针。

俄罗斯外交活动这一指导思想特别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很少考虑意识形态。

俄罗斯领导人已认识到,由意识形态决定敌友关系是不稳定的,而本国的国家利益、安全态势、地缘政治处境所决定的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调整后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放弃意识形态色彩,首先考虑是不是符合俄罗斯本国利益。

例如虽然俄罗斯认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已溶入西方体系,但在和平伙伴关系、波黑问题、北朝鲜核设施、伊拉克等问题上,其外交政策与西方大相径庭,甚至发生尖锐冲突。

而对它认为与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如基本持原先意识形态观点的中亚国家,以及由原共产党人当政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国,则持支持态度。

又如在对中国关系方面,俄罗斯知道中国对俄的许多作法有不同意见,而且叶利钦对华政策的实质也是想把中国排除在参与处理世界事务的大国行列之外,叶利钦今年提出,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取代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来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案,就是他这一思想的暴露。

但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商品市场,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以及地缘政治关系,俄罗斯仍把对华关系作为重点,积极倡导高层会晤,努力拓展经济交流领域并扩大规模。

(二)在双边交往中注重经济利益。

在处理当今国际事务时,能不能获取经济好处,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只要有经济利益可图,俄可以做到不惜代价,甚至放弃某些政治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欧
拉诺夫斯基、
社、农奴制、沙皇专制制度; 方的现代化是一种内生型
派 谢·索洛维约夫、 全面否定自己的过去, 完全地 的现代化,而俄国的现代
卡维林等 实行欧化;完全肯定彼得大帝 化是外源性的现代化
的改革
霍米雅可夫、 坚持俄国的公社制度;俄国必
斯 科舍列夫、 须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 爱国思想;过度强调传统,
Page 14
回顾
Page 15
参考文献
王树春、林润苗:《新欧亚主义,还是欧洲—大西洋主 义?—— 冷战后俄国对外政策中的主导思想流派研究》
李随安:《感受俄罗斯心灵的律动》西伯利亚研究, 2014 年 12 月,第 41 卷, 第 6 期
张梅:《俄罗斯欧亚主义的地缘文化观》北方论坛,013 年第 2 期,( 总第 238 期)
Page 7
“我们就像伊阿诺斯或双 头鹰,看着不同的方向, 但跳动的心脏却是一个。”
Page 8
03.欧洲大西洋主义与现代斯拉夫主义
欧洲大西洋主义 欧洲—大西洋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西欧派。 它推崇西方的文明和价值观,强调俄国的欧洲属性,认为俄罗 斯民族是欧洲民族。对包括苏联在内的历史传统持虚无主义的态 度,蔑视和完全否定东方文明。 认为复兴俄国必须走西化的道路,俄国的对外政策重点必须在 西方国家。
Page 3
02.西欧派与斯拉夫派之争
背景及其思想追溯 两派之争的导火索以及两派的关系 两派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及其评价
Page 4
背景及其思想追溯
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唤醒了整整一代人”, 俄国的生存问题引 起了俄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在30~40 年代出现了关于俄国该如何发 展和走什么样的道路的争论。
拉 夫
基列耶夫斯基、
革;否定彼得大帝改革;发扬
忽略了专制沙皇制度和封 闭落后的传统村社土地制
派 阿克萨科夫、 光大俄罗斯东正教精神;“救 度对现代化的阻碍作用
萨马林等
世主义”历史使命观
Page 6
“我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没有给世界任何东西, 也没有教给它任何东西;我们没有给人类思想的整 体带来任何思想,对人类理性的进步没有起过任何 作用,而我们由于这种进步所获得的所有东西,都 被我们歪曲了。”
Page 9
03.欧洲大西洋主义与现代斯拉夫主义
现代斯拉夫主义 现代斯拉夫主义则坚持了19世纪中叶的传统斯拉夫派的主要观 点。 俄国的发展必须坚持民族主义,弘扬俄国传统,推崇东正教, 寻求独特的发展道路,完成俄国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 现代斯拉夫主义主张借鉴西方文明,糅合到自己的传统文化中 去。 在对外政策方面,现代斯拉夫主义主张建立包括俄罗斯、乌克 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聚居的哈萨克斯坦北部在内的统一 国家或国家联盟。
Page 13
冷战后的新欧亚主义的核心观点与代表人物
代核表心人观物点 亚新历欧山亚大主·盖义尔进耶一维步奇提·出杜俄金国:应使该欧作亚为主东义西的方地文缘明政的治均学衡成因为素俄,罗以斯 开高 义放校原的的则原学则科,之充一分;利创用建横了跨欧欧亚亚党大;陆“的地历缘史高和于地血理缘优”势这。一欧亚主 在文化上起到“凝聚”的作用,并且创造出“欧亚文明”,进而 形成多级世界文明中的一极。 在政治上,新欧亚主义强调在原苏联势力范围内建立以俄罗斯为 核心,以“欧亚思想”为支撑的欧亚国家联邦,进一步推动独联体 国家一体化进程。 另外,其十分注重并强调强国论的思想。
张 宇:《欧 亚 主 义 与 俄 罗 斯 对 外 战 略 取 向》西伯 利亚研究 ,2013年,第 40 卷 ,第 4 期
Page 16
谢谢观赏
然而,两派争论的核心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伊凡四世和库尔波 斯基公爵的书信之争,其中,伊凡四世代表了东方意义上的专制政权, 而库尔波斯基则代表了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思想。
Page 5
两派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及其评价
1840s1850s
代表人物
核心观点
对两派的评价
承认与西方之间存在差异, 承
恰达耶夫、格 认俄国有独特性;反对农村公 爱国思想;没有认识到西
Page 12
冷战后的新欧亚主义的核心观点与代表人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俄国推行激进 自由主义改革,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迅速崩溃,俄国社 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国际地位大幅下降,国家民族自尊 心遭到严重打击。俄国命运的问题摆在了所有关心俄国前 途的人们面前,正式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出现了一股回归 欧亚主义的思潮,即新欧亚主义。
亡在在发外展的模俄式国上侨,民利,用知俄识国分所子处开的始特重殊新有思利考地俄位国,未在来保的持道自路身,正并统重文新化看的待同 俄时国,在吸世取界欧版洲图与上亚的洲定文位明。的1精92华1年,,走《出回“归第东三方条—道预路言”与;现在实信,仰欧上亚,主俄义国 者扮的演主着张解》救一全书世的界出被版压标迫志人着类古的典救欧世亚主主的义角的色诞。生。 总代体表而人言物,是古列典夫欧·古亚米主廖义夫的,观他点在立“场古介典于欧斯亚拉主夫义主”义和与“西新欧欧主亚义主之义间”,之但 又间并起非到只了是承“上中启立下”的那作么用简,单并。著有“受难理论”。
俄国对外政策的主要思想流派
目录
主要思想流派综述 西欧派与斯拉夫派之争 欧洲大西洋主义与现代斯拉夫主义 古典欧亚主义及冷战后的新欧亚主义
Page 2
01.主要思想流派综述
19世纪40至50年代 西欧派
斯拉夫派
20世纪20年代
欧亚派(古典欧亚主义)
冷战结束后 欧洲大西洋主义 新欧亚派 新斯拉夫主义
Page 10
04.古典欧亚主义及冷战后的新欧亚主义
古典欧亚的产生背景与内容 冷战后的新欧亚主义的核心观点与代表人物
Page 11
古典欧亚的产生背景与内容
背核景心观点:在地缘上,俄国是融合欧亚大陆的桥梁;在文化上,俄国拥有 从独日自俄的战欧争亚到文第化一;次在世民界族大上战,,强战调争俄都国给民俄族国是带欧来洲极民大族的与冲亚击洲和民影族响的,结流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