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产业集群文件汇总表

合集下载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2.09.21•【字号】辽工信改革〔2022〕185号•【施行日期】2022.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辽工信改革〔2022〕185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22〕236号)、《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11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就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按照自愿申报原则,由所在地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申报主体,填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提交申报表中要求的佐证材料,报送至各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二、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受理申报材料并进行初审,组织实地抽查,在符合《暂行办法》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具体细分领域认定1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原则,择优遴选发展水平居于细分领域全国前列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荐至我厅。

三、各市推荐数量不超过3个。

对超过报送数量的,一律不予受理。

四、如发现虚假申报或隐瞒违法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申报资格。

五、集群申报采取纸质报送方式,请各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于2022年10月18日前将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包括《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汇总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各一式3份(正本1份、副本2份)及电子版光盘1份,报送至省工信厅。

联系人:李庆伟************张磊************邮箱:**************附件:1.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荐汇总2.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表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9月21日。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一、浙江省温州鹿城区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温州龙湾区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瑞安市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苍南县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温州瓯海区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乐清市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永嘉县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平阳县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嘉善县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海宁市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平湖市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安吉县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富阳市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慈溪市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义乌市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东阳市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永康市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诸暨市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玉环县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黄岩区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台州市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绍兴县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嵊州市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舟山市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二、广东省深圳市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广州黄埔区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广州市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广州市番禺区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广东汕头市澄海区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东莞市44、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集群45、中国文化用品产业集群中山市46、中国灯具及灯饰产业集群47、中国机电产品产业集群佛山市顺德区48、中国家具产业集群49、中国家电产业集群佛山市南海区50、中国金属加工产业集群51、中国纺织产业集群佛山市禅城区52、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惠州市53、中国电子产品产业集群开平市54、中国水暖器材产业集群55、中国石材加工产业集群江门市56、中国摩托车产业集群阳江市57、中国刀剪产业集群三、江苏省宜兴市58、中国电线电缆产业集群59、中国工艺美术陶瓷产业集群江阴市60、中国精细纺织产业集群无锡市61、中国电子产业集群张家港市62、中国冶金及金属加工产业集群昆山市63、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64、中国精密机械产业集群常熟市65、中国服装产业集群66、中国润滑油产业集群吴江市67、中国丝绸纺织产业集群兴化市68、中国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泰兴市69、中国减速机产业集群靖江市70、中国船舶修造产业集群东海县71、中国水晶产业集群南京市72、中国化学工业产业集群南通市73、中国家纺产业集群徐州市74、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四、福建省福州市75、中国显示显像产品产业集群76、中国商用电子产品产业集群晋江市77、中国休闲运动鞋产业集群石狮市78、中国休闲运动服装产业集群漳州市79、中国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南平市80、中国林业加工产业集群五、山东省青岛市81、中国电子及家电产品产业集群烟台市82、中国葡萄酒产业集群寿光市83、中国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淄博市84、中国工艺玻璃产业集群德州市85、中国玻璃钢产品产业集群六、上海市宝山区86、中国钢铁产业集群浦东新区87、中国金融产业集群七、辽宁省沈阳市88、中国机床及机械产业集群大连市89、中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八、黑龙江省大庆市90、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哈尔滨市91、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九、吉林省通化市92、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十、北京市海淀区93、中国IT产业集群十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94、中国乳业产业集群十二、河北省辛集市95、中国皮革产业集群十三、重庆市96、中国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十四、四川省成都市97、中国白酒酿造产业集群十五、河南省骡河市98、中国食品产业集群十六、江西省景德镇市99、中国瓷器产业集群十七、云南省玉溪市100、中国烟草加工产业集群。

山东20个产业集群教学资料

山东20个产业集群教学资料

山东20个产业集群山东省产业集群首批20个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通知”,共20个产业集群,名单如下:1、济南市高新区计算机软件产业集群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于1999年,是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确定的首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旨在鼓励和扶持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高科技企业。

园内设有北美、欧亚、韩国、日本等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及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搭建了良好的智力支撑平台和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目前,创业园孵化面积总计62000平方米,其中高层次人才公寓6500平方米。

吸引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加拿大、俄罗斯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留学人员创办的入园企业累计达365家,注册资本达2.28亿元;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2700余人,其中博士183人、硕士346人;在孵高科技项目480余项,申报各类专利500余项。

创业园已成为海外学子、华侨华人归国创业、实现梦想的首选之地和温馨港湾。

齐鲁软件园1997年3月齐鲁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2001年7月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2006年“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三个“国字号”招牌也先后落户齐鲁软件园。

齐鲁软件园坚持“营造环境、拉动产业、促进发展、共同提高”的园区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产业拉动、园区规划建设、企业服务三大任务,通过为企业打造“人才平台、技术平台、企业联盟”的服务环境,突出人才集聚、技术支撑、产业国际化、集成联盟四项重点工作。

齐鲁软件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现有550家入园企业,经科技部认定的骨干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7家。

福建产业(集群)及产地分布(综合)

福建产业(集群)及产地分布(综合)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从总体上看,福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06年,全省已初步形成近60个大小产业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产值规模2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30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3个,产值规模960多亿元(详见下表)。

这为福建实施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2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3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4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5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6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7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8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9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10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11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12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13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14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15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1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2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3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4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5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6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7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8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9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10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11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1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3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4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5厦船舶产业集群(15)6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7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8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9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10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11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12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13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14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15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16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17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18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19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1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2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3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4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5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6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7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8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9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10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11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12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13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14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15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16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1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2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3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4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5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6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7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一、中国卫浴行业产地分布概况—福建篇福建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厦门、福州三地为主,主要以生产水龙头、阀门、水箱配件、感应洁具、浴室柜为主。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2.05•【文号】农办加〔2017〕20号•【施行日期】2017.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农办加〔20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农业部决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打造和创建融合发展先导区的重要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部分县乡等行政区或某一产业集聚区,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新高度,并且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全国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

培育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增强融合发展的协同优势,加快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总结推广融合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增强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效果,加快推动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各地要统一并深化认识,将其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下大功夫培育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着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助推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0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2020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2020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1,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2天津都市型奶业产业集群3河北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4河北鸭梨产业集群5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6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7内蒙古草原肉羊产业集群8辽宁小粒花生产业集群9辽宁白羽肉鸡产业集群10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11黑龙江食用菌产业集群12黑龙江雪花肉牛产业集群13上海都市蔬菜产业集群14江苏中晚熟大蒜产业集群15浙江浙南早茶产业集群16安徽徽茶产业集群17安徽酥梨产业集群18福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19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20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21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22河南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23河南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24湖北三峡蜜橘产业集群25湖北小龙虾产业集群26湖南早中熟柑橘产业集群27湖南湘猪产业集群28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29广东金柚产业集群30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31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32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群33重庆柠檬产业集群34重庆荣昌猪产业集群35四川川猪产业集群36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37贵州朝天椒产业集群38云南花卉产业集群39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40西藏青稞产业集群41陕西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集群42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集群43甘肃甘味肉羊产业集群44青海牦牛产业集群45宁夏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46新疆库尔勒香梨产业集群47新疆薄皮核桃产业集群4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枣产业集群49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50广东农垦生猪产业集群。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学习资料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学习资料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1、电子信息产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

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

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

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6、家电产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8、金属制品业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

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

1、电子信息产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

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

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

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6. 家电产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8、金属制品业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

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经济贸易局
2007年3月14日
松溪县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0日
48
潼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潼南县工业“4+1”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潼南府发[2012]25号)
潼南县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7日
49
关于印发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知(苏中小合[2007]72号)
江苏省中小企业局
2007年10月17日
50
汕头市经济贸易局文件(汕经贸[2007]97号)序号文件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改企业[2007]289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11月13日
2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闽委发[2004]13号)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4年11月4日
丹东市人民政府
2012年6月25日
46
启东市政府关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
启东市人民政府
2009年9月24日
45
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思明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厦思政[2009]131号)
思明区人民政府
2010年1月13日
47
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松政综[2010]17号)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年12月
21
辽宁省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服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辽教发[2011]204号)
辽宁省教育厅
2011年12月31日
22
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发[2005]21号)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中共长沙市委
2005年6月24日
2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 等10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节选)(成办发[2008]71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08年9月13日
24
浙江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意见(台政发[2009]54号)
25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5年11月18日
18
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粤经贸技术[2004]472号)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4年11月2日
19
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粤经贸创新[2007]106号)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7年2月27日
20
福建省“十一五”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专项规划
2007年1月31日
6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鄂政发[2007]69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11月7日
7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08]7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08年7月24日
8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09]20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09年4月28日
15
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鄂经县域[2008]19号文)
湖北省经济委员会
2008年1月29日
16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促进集约发展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11]65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2月2日
17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2006年2月28日
30
厦门市培育和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十一五”专项规划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06年7月31日
31
浙江金华市“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金政发[2007]59号)
32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
2007年6月7日
33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新政[2007]33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0年9月20日
12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辽政发[2011]17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7日
13
江苏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苏计产业发[2003]1096号)
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3年9月11日
14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进一步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56号)
中共三明市委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05年4月29日
28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政[2005]综304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7日
29
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的若干意见(金市委[2006]3号)
中共金华市委员会,金华市人民政府
37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的意见
宝鸡市人民政府
2010年8月10日
38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大政发[2010]67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9日
39
泉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泉州市印刷产业集群若干意见的通知 (泉政文[2011]309号)
泉州市发改委市经委 市新闻出版局
2010年11月
40
泰安市产业集群培植壮大工程规划
(2011—2015年)
泰安市人民政府
2011年5月27日
41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鞍山市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9日
42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大产业集群的意见(汴政[ 2011 ] 77号)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07年7月2日
34
泉州市“十一五”期间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专项规划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8月21日
35
无锡市“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无锡市发改委
2008年4月23
36
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五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 中共运城市委
2009年1月5日
关于印发西安市加快工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09]102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09年9月4日
26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1]7号)
杭州市政府
2011年3月30日
27
中共三明市委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的意见(明委[2005]18号)
开封市人民政府
2011年9月3日
43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滨州市产业集群提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月27日
44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湖政办发[2012]19号)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2年2月14日
45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丹政发[2012]24号)
3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冀政[2006]9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2月14日
4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11月7日
5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湘政发[2007]1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09年3月19日
9
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陕政发[2009]24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09年3月19日
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34号 )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0日
1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4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