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中女性英雄形象探析

2024年 第1期- 31 -文化发展研究Research on Cultural Development在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后,随着男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女人无法参与社会中的劳动,只能依附男人生存。
20世纪初,西方的女权思想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康有为等知识分子认为妇女解放有关国家的救亡图存,提出禁缠足、兴女学,形成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妇女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1]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亦十分重视女性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妇女政策,为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等相关妇女解放政策。
1926年,中共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指出:“农民妇女乃斗争着的最积极的革命者,应尽量的吸收到一切农民组织中来。
”[2]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促进妇女解放的相关政策的影响下,延安的妇女从以往陈旧落后的思想中解放了出来,读书识字,加入革命的队伍,打破了原来的家庭中的牢固的父权制度,实现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与男同志们一起支援部队、共同学习、参政议政,与男同志一样扛起了革命的大旗。
一、女性英雄与革命女性英雄对革命的作用是巨大的。
毛泽东曾说:“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劳动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她们特别受压迫的状况,不但证明革命对妇女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重要力量。
”[3]在抗战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急需女性的参与和支援,革命正好给予饱受压迫的女性一个机会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妇女不再需要遵守旧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跨出自己固有的性别桎梏,投身于革命斗争。
她们既可以是贤妻良母,也可以是“女豪杰”“女英雄”“女战士”。
这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需求,同时也是妇女追求独立自主道路的需求。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中国内陆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龙美术馆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场馆——浦东馆和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艺术生态,也是中国内陆迄今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2014年4月和11月,刘益谦先后以2.8亿港元和3.484亿港元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分别创下中国瓷器和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龙美术馆也因其主人一年内大手笔竞投拍得这两件“镇馆之宝”藏品而声名远扬。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馆藏中的宋元绘画精品。
01北宋赵佶 | 写生珍禽图纸本墨笔 | 27.5 x 525cm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作为龙美术馆宋画收藏中最受瞩目的一件,是学界共同认可的徽宗真迹,也是现存徽宗绘画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徽宗的花鸟画风,普遍认为有精致工整、气质华贵的设色花鸟与粗简朴拙、充满文人气质的水墨花鸟两类,前者如《瑞鹤图》、《金英秋禽图》之类,后者如《枇杷山鸟图》、《柳鸦芦雁图》之类。
而本件《写生珍禽图》即为徽宗水墨花鸟风格的典型作品。
《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本图卷首第一帧所绘青冠雀,与大英博物馆藏《写生翎毛图》中所绘青冠雀形态极似;《写生翎毛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卷尾倒数第二帧所绘两只踞地对视的白眉鸫,又与下落不明的《金英秋禽图》卷尾极似。
《金英秋禽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写生珍禽图》曾著录于南宋邓椿《画继》、佚名《南宋馆阁录续录》、清安岐《墨缘汇观》等书,后入编清内府《石渠宝笈》。
19世纪末期流出内府,2002年被著名的尤伦斯夫妇拍得,2009年再次见拍时入藏龙美术馆。
02北宋易元吉(传) | 山猿野麞图绢本墨笔 | 25 x 73cm 上海龙美术馆藏易元吉以画猿闻名,北宋时名声已然显赫。
但他流传的画作较少,更缺乏用于对比真伪的标准件。
本件《山猿野麞图》是否出自易元吉之手已难考证,但根据卷后数则元人题跋,画作下限至少在元代初年,是一件难得的宋元珍迹。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 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和运用(共7 小题,计24 分)“读”是独属于人类的美妙权力,我们在“读”中能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领悟品质和精神……让我们打开视野,在“读”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吧!【领悟阅读的魅力】阅读世界里的宝贵感悟,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邃的思考。
下面是秦阳写的一段随笔,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人在旅途,要学会取舍。
生命旅程上的岔路虽然有许多条,但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
世间有许多人站在岔口,徘徊.不前,不肯有所舍。
世间有许多人已经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最终只能悲叹人生苦短。
人生的悲剧时有发生,不少就是因为有人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踌躇.。
许多人就是这样迷wǎng的。
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就要认定一个目标,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将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jué,也是免除烦恼的不二法门。
1. 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 分)(1)世间有许多人站在岔口,徘徊.不前,不肯有所舍。
( )(2)人生的悲剧时有发生,不少就是因为有人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踌躇.。
( )2.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 分)(1)迷wǎng _______ (2)秘jué_______【体会诗词文中的真情】经典名句跨越时间和空间,传递着深刻的思想情感,散发着持久的魅力,我们要让经典永流传。
3. 请你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10 分)经典诗词文,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能彰显深意,令人沉思。
《南安军》中,诗人面对国破家亡,化用诗句,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故国的忠贞,以及收复失地的自信;《十五从军征》中的“(2)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冢累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的无限哀痛与忧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运用设问“(3)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
绘画版画PPT课件

2、凹版画:(俗称铜版画)因制版材料多为铜板而得 名。(在中国凹版画无论使用何种材料制版都称为铜版画)
可以表现出强烈的质感,使作品效果更为丰富和充实。
制凹版的材料有:金属铜板、锌板、铁板、塑料板等,及受到压 力不易变形不易碎裂的板材。印刷材料:凹版油墨印刷。
三 月 三 ( 臧 恒 望
李 洪 修 )
年画
热 爱 和 平 ( 李 平 凡 )
田间送饭(张漾兮)
我国传统的版画艺术
古老的雕版印刷:最早发明印刷术,秦汉时期的印
章已具备较高的雕刻水平。唐代出现印在经卷扉页上的木 刻图画。经宋元至明代,绘画技巧及雕版技巧水平已很高, 作品有《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清代的 《芥子园画谱》已能将中国书画的意趣很好的表现出来。
阿根廷版画
捷
美国版画
克
石
版
画
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版画(传统年画)印刷品
《十竹斋笺谱》插图
荣 宝 斋 水 印 木 刻 木 刻 插 图
凸版画 (木版画)
凹 版 画 铜 版 画
(
)
平版画
孔版画(丝网版画)
电脑版画
《 赶 街 头 》 郑 旭 套 色 版 画
《芥子园画谱》 水印木刻
夏 古 元 套 色 木 刻
4、孔版画:分为三大类方式;型染版画、誊写版画、丝网 版画。制版材料与方法:纸板、木板、金属薄板,蜡纸、打字纸、
尼龙丝网、涤纶丝网和不锈钢丝网等,制版方法:手绘或感光制版。 特点:技法简单、容易掌握、可塑性强、表现范围广,可以表现任 何平面绘画所涉及到的绘画效果。
5、综合版画与电脑版画:也称复合版画,可混合使用两 种或几种不同的版材制版、印刷,得到满意的效果。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古元版画作品欣赏(1919.10 —1996.8)广东中山人。
擅长木刻、水彩画。
1938 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 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予甲等奖。
1951 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
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古元的作品,表现生活中的中国人,人物形象鲜活,画面场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陆定一称从古元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民的热爱,和对于农民情感的深刻体会,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多得的”。
同为版画家的力群则称赞古元“真有把陕北的黄土变成金子的本领,在他的刻刀下,把最平凡的事物刻成了诗一般美的图画”。
延安时期,由于画具等材料短缺,艺术家创作版画要比其他画种容易,即便如此,他们通常也要自己制作木刻刀、自己寻找木料并用石头磨平,而所用纸张也只是三五九旅生产的马兰纸。
据古元之女古安村介绍,1945 年古元随鲁艺学员转赴东北,冒险将自己的作品各选一件随身带走,使这套作品成为孤本。
“文革”时期这套作品被抄走,几经波折,所幸最后完整回到古元手中。
70 年来,这些作品由于纸质等原因很少与观众见面,此次成套集中展出殊为不易。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纪念古元的文章中称“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这就像棋谱上的几个重要的‘点'”。
“看到他木刻中不到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关于中国人的信息。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中国版画名家作品来源/网络这批名家版画作品,均系50年代画家们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版画作品展的展品原件,弥足珍贵。
一、庄元- 作品《工间》庄元贞(1930—) 女,别名庄元,江苏常州人。
擅长版画。
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曾任教于福建省工艺美校、《福建文艺》美编,福建省工艺美术公司、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福建工艺美术》编委及从事漆画创作。
作品有磨漆画《飞天》,木刻《闽南女》、《蚕桑共育图》等。
二、戈沙- 作品《洗衣裳去》戈沙,1931年5月生于黑龙江黑河市,俄罗斯族。
17岁(1948年)从长春步行千里到北平国立艺专作美术系旁听生,深得吴作人、艾中信导师指教,同年到解放区投身革命。
1949年在华北大学美术系又得到胡一川、罗工柳导师指导,1949-195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除班主任罗工柳指教还得到蒋兆和、董希文等导师的指教。
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西北画报社,又得到石鲁等导师教悔进行美术创作和编辑画报。
1953年调入吉林日报社工作至今。
现任《吉林日报》,高级美术编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委理事,吉林省、长春市美协顾问、名誉主席。
三、古元- 作品《秋耕》古元,字帝源,一九一九年生于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广东人。
擅版画。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四、顾炳鑫- 作品《牧马人》顾炳鑫,一九二三年生。
上海人。
擅版画、连环画、中国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自学美术。
历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人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协第二、三、四届理事。
作品版画《大地上》获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获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木刻插图《药》、《阿Q正传》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
中国古代绘画(原始时期)佳作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原始时期)佳作赏析我在学习了解中国画各个时期的绘画,在学习中把我了解的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体会做⼀个翔实的介绍,使⼤家通过我这个博客对中国画有个更全⾯深刻的认识,也把作品上传和⼤家共同欣赏。
⼤家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可以在我的评论和留⾔⾥进⾏交流,谢谢......⽬录,原始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时期,两宋时期,元代时期,明清时期。
.岩画沧源岩画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境内。
现已发现⼀千多个岩画图形,其中以⼈物图像为最多,还有动物、树⽊、太阳及⼀些原始表意符号等。
这幅图是⼀件较完整反映⼈类⽣存活动场⾯的岩画。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图的中⼼位置,⼀条粗的实线表⽰着村道,⼈畜在⼀圆形弧线界定的村寨中和平相处。
画⾯的上⽅则是⼀群⼤⼩不同的舞者,他们双臂曲举,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震撼⼭⾕的号⼦声跺步起舞,边跳边晃动着⼿上的器具,似乎在助威、呐喊,⼜似乎是在祷告着胜利。
画⾯的下⽅是⼀场惊⼼动魄的拼杀场⾯:搭⼸引箭者,挥舞枪棒者,拳脚相向者,还有横卧地⾯的⼫⾸,构成了⼀幅震撼⼈⼼的战争场景。
整幅画⾯⽤⾚铁矿粉以⼿指、⽻⽑绘制⽽成,画⾯虽呈现出原始⼈类对绘画形体表现的简略与稚拙,但通过对画⾯⼈物动态和场景的安排,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南⽅原始⼈类⽣活的场景,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回荡在⼭⾕的呼喊声和震⽿⽽⼜有节奏的祭祀歌舞声。
岩画《祭神舞蹈图》在⼴西宁明县明江岸边,耸⽴着⼀座巨⼤陡峭的岩壁,在数千平⽅⽶的⽯灰⽯岩壁上绘满了各种图像,⼤多数图像都是⾚裸⾝体的⼈物形象,他们双臂曲举,或侧、或正,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隆隆的铜⿎声和震撼⼭⾕的号⼦声跺步起舞。
在这⼀组富有充沛⽣命⼒的⼈群中,穿插着⼀个个⾝材更为⾼⼤魁伟的形象,也许是部落⾸领,头上插着装饰物,兽马相随。
岩壁上所绘各种图像均⽤红⾊,平涂与岩⾯偏爱红⾊⼏乎是所有原始⼈类的共同特点。
就⼈类的⾊彩观念来说,它与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理感觉的不断强化有关,天际那朝⼣可见的红⾊预⽰着⼀次次光明的开始或⿊暗的降临,刺激着⼈类对光明的追求与对⿊暗畏惧的原始情绪;猎物与⾃⾝的鲜红⾎液,震撼着原始⼼灵上的欲望与死的悲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古元版画作品欣赏(1919.10—1996.8)广东中山人。
擅长木刻、水彩画。
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予甲等奖。
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
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古元的作品,表现生活中的中国人,人物形象鲜活,画面场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陆定一称从古元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民的热爱,和对于农民情感的深刻体会,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多得的”。
同为版画家的力群则称赞古元“真有把陕北的黄土变成金子的本领,在他的刻刀下,把最平凡的事物刻成了诗一般美的图画”。
延安时期,由于画具等材料短缺,艺术家创作版画要比其他画种容易,即便如此,他们通常也要自己制作木刻刀、自己寻找木料并用石头磨平,而所用纸张也只是三五九旅生产的马兰纸。
据古元之女古安村介绍,1945年古元随鲁艺学员转赴东北,冒险将自己的作品各选一件随身带走,使这套作品成为孤本。
“文革”时期这套作品被抄走,几经波折,所幸最后完整回到古元手中。
70年来,这些作品由于纸质等原因很少与观众见面,此次成套集中展出殊为不易。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纪念古元的文章中称“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这就像棋谱上的几个重要的‘点’”。
“看到他木刻中不到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关于中国人的信息。
”古安村表示,父亲一生为留下这批作品付出了许多心血,是想告诉后人还有一些这样的作品,有一些人曾经这样生活过。
对照同期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版画·概念”,此次针对古元延安版画的学术梳理显得更有意义。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如果说古元先生作为老版画艺术家的一个代表,象征着中国版画的艰难起步,那么今天当代版画依然走在遥遥征途上,会和其他当代艺术一样,经历从困惑、迷茫、反思到相对成熟的过程。
(朱永安)在古元早期的木刻作品中,1943年创作的《减租会》,我以为是一幅成功的杰作。
之幅作品构图严密,几个贫农的形象刻画得真实、准确而又生动,表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次贫农向地主要求减租减息的斗争场面。
古元创作这幅作品时只有25岁,正是他摆脱版画制作中的西方影响、专心致力于我国传统的线条结构的时候。
经过几次尝试,他的线描技巧,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幅作品的艺术水平,远远高出于古元其它作品的水平这上,称它为杰作是完全恰当的。
然而《减租会》的重要意义并不在此,重要的是这幅作品的思想内容,它刻画了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历史面貌的改变。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都是匍匐在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的脚下,经济上的剥削,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凌辱,使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是苦水是吐不完的。
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的悲惨遭遇,就是我国农民历史面貌的一幅缩影!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并没有实行土地改革,为了团结抗日,地主阶级还是团结的对象。
为了贫苦农民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提出了向地主富农减租减息的政策。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广大的贫农才倔强地伸起腰来,敢于指手划脚地对地主老财讲话了,敢于面对面地向地主老财进行减租减息的说理斗争了,敢于用自己的力量摆布自己的命运了。
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变化啊!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历史变化啊!当然,对于贫农的彻底翻身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曙光初露的序幕!古元用画笔精巧地描写这个序幕,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来到延安的画家与时代同步,古元是第一人。
蔡若虹《绿窗断想——读古元的木刻选集与水彩画选集》一一幅好的美术作品绝对不会单纯地在人们的视觉上停留,它总是通过视觉的媒介进入人们的头脑,进入思维活动的广阔领域,引起回忆,引起联想,引起心弦的共鸣,引起在沉默中突然爆发的一声惊叹!能够进入人们思维活动的美术作品,也并不单纯是由于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而且还由于欣赏者对于作品的赏识与默契,由于欣赏者与作者具有某种相同的生活经历与观感,由于欣赏者与作者在审美观念上所共有的一点灵犀。
当我阅读古元早期木刻作品的时候,只要翻开画册,他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常常会引导我作片刻的神游,常常会引起我的回忆与联想,究其原因,是我与古元在生活经历与观感上的共同点起了作用。
50多年以前,我与古元相遇于延安。
我比古元大8岁,古元比我早到延安9个月,我们都是南方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陕北,而且,我们都是由于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才千里迢迢地跑到延安来的,我们又同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美术系工作了许久,我们的思想境界大致相同,我们的生活观感也大致一样。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说:“从(上海)亭子间来到革命根据地,不但是经历了两种地区,而且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代”,的确,我就是从上海来的,我就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代跑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代来的。
如果有人问我,新的历史时代给你最强烈的印象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人,是那些满腔热情的人以及他们那种无拘无束、近乎豪放的语言和行动。
的确,在我们接触的八路军、干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他们个个朝气蓬勃、个个思想乐观、个个精力旺盛,称他们为新的历史时代的新型人物,一点也不过分。
在古元的木刻选集里,他所描绘的各种人物,也都是新的历史时代的新型人物。
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古元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的原因。
50多年一晃就过去了。
现在,我又坐在窗前观赏古元的木刻选集,室外一排银杏树的浓绿占领了窗户的大半个空间,古元的作品也占领了我大半个头脑,我浮想联翩,过去的观感和今天的看法一个片断接着一个片断地涌现出来,我摘要地记录下来,供与我有同好的读者们参考。
二在古元早期的木刻作品中,1943年创作的《减租会》,我以为是一幅成功的杰作。
之幅作品构图严密,几个贫农的形象刻画得真实、准确而又生动,表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次贫农向地主要求减租减息的斗争场面。
古元创作这幅作品时只有25岁,正是他摆脱版画制作中的西方影响、专心致力于我国传统的线条结构的时候。
经过几次尝试,他的线描技巧,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幅作品的艺术水平,远远高出于古元其它作品的水平这上,称它为杰作是完全恰当的。
然而《减租会》的重要意义并不在此,重要的是这幅作品的思想内容,它刻画了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历史面貌的改变。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都是匍匐在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的脚下,经济上的剥削,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凌辱,使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是苦水是吐不完的。
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的悲惨遭遇,就是我国农民历史面貌的一幅缩影!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并没有实行土地改革,为了团结抗日,地主阶级还是团结的对象。
为了贫苦农民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提出了向地主富农减租减息的政策。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广大的贫农才倔强地伸起腰来,敢于指手划脚地对地主老财讲话了,敢于面对面地向地主老财进行减租减息的说理斗争了,敢于用自己的力量摆布自己的命运了。
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变化啊!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历史变化啊!当然,对于贫农的彻底翻身来说,这还仅仅是一个曙光初露的序幕!古元用画笔精巧地描写这个序幕,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来到延安的画家与时代同步,古元是第一人。
三在40年代,曾经被徐悲鸿先生高度赞赏的《运草》是古元在1940年创作的一幅小品。
我估计这幅作品是根据野外写生的草稿刻成的,和古元早期的其它作品比较起来,形象的构成显得特别的真实。
徐先生的赞赏,我以为是从作者精湛的写实技巧出发的。
的确,这幅作品非常引人注目:拉车的两匹马、车轮、堆在大车上的草垛,草垛上露出半截身子的赶车人、以及马蹄下轻轻扬起的尘土,都描写得非常细致,非常的和谐,可以说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
古元在1962年创作的《玉带桥》,也是一幅形象完美的作品;相隔20多年,古元的写实技巧更趋于成熟了。
这是一幅套色木刻,不但形象准确,而且色彩鲜明,拱形的桥兀立在画面中间,半圆形的桥孔和水中的倒影联在一起,桥旁的树,水中的荷叶与荷花,桥下的垂钓者与桥上打着红伞去过的人,互相配合得十分和谐,供人们在视觉上感到快感。
完美是无缺陷的同义语,完美与真实为邻,完美拥有大量的欣赏者,这就是《运草》与《玉带桥》获得了无数的好评的原因。
四古元并不写诗,可是他在1973年创作的《枣园灯光》,却是一幅诗意葱笼的作品。
有什么境界比雪夜的灯光更令人感到温暖呢!有什么景色比暗夜里的灯光更令人产生遐想呢!记得60年代后期,当我们的“五七干校”驻扎在怀来县的炮儿村的时候,我每天黎明起来给房东挑水;在冰冻的泉水旁边,我看见雪地的房屋窗户上露出淡红色的灯光,那是多么令人感到温暖的灯光啊!记得70年代初期,当干校驻扎在宝坁县北清河的时候,有一天夜晚,我拉着一大车耠子经2.30里外的小镇赶回干校的时候,是无月无星的黑夜,除了眼前一条灰色的道路以外,四周一片漆黑。
好不容易从远处的树林里露出几点灯光,心里才踏实起来,好像看见了希望看见了归宿一样。
然而古元描写的灯光,是40年代延安枣园里的灯光,枣园是毛主席住的地方,雪夜,从窑洞的窗户里射出的灯光,照在雪地上,灯光是淡红色,地上的白雪,在灯光的映照下变成了一抹的浅蓝,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这是多么令人产生遐想的灯光啊!灯光下,我仿佛看见毛主席正在奋笔疾书,毫无一点倦色。
他的许多震撼人心的著作,都是在这雪夜的灯光下写成的。
《枣园灯光》是古元离开延安以后的70年代创作的,这显然是怀旧之作,怀念他过去曾经见过的枣园灯光,怀念那个长期在灯光下写作的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现在,毛主席早已去世了,我们没有忘记他晚年的错误,我们更没有忘记他比错误大千百倍的辉煌功绩,没有忘记枣园里的灯光,这神圣的灯光,这曾经把一代人的青春照耀得闪闪发亮的灯光,它是不会熄灭的,它永远都不会熄灭的!五作为新的历史时代最显著的新型人物,是名震世界的八路军。
1939年,在我去延安的一段旅程中,曾经与一个押车的八路军士兵作伴,他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特别是那种随时随地都准备给别人一些帮助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元是描写八路军的能手,在鲁艺,他是接触八路军最多的一个,他熟悉那些老八路新八路的生活情况,他早期创作的《练兵》、《部队秋收》、《战胜旱灾》以及1948年创作的《人桥》,都从不同的生活侧面着重地描写了八路军士兵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