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敏版画欣赏

合集下载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初期。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王时敏的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和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我这里主要介绍王时敏作品。

王时敏,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

明代的大学士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

从荫官到太常寺少卿。

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

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於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的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秋山白云图》《丛林曲涧图》《春日山水图》《松溪卜居》《仿黄公望山水》《落木寒泉图》《浮岚暖翠》《花溪渔隐》《仿王维江山雪霁图》《秋山图》《仿王蒙山水》《杜甫诗意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

阎伟书法作品

阎伟书法作品

阎伟书法作品推荐文章阎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今汉字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中华情)联系总会、书画艺术总顾问,世界和平家园文化遗产博物馆顾问,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元清艺术收藏馆副馆长,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特聘书画师。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阎伟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书法创作中最常见的5大错误1、内容不适、文意不宜创作时不注意选书切合主题的诗文。

例如,参加国庆节的书展,写的是杜甫的《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如,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书展,写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显然不合时宜,文不对题。

还有在写完诗词正文后,行款时采用“顿首”一词,这是并末真懂“顿首”含义所致。

再有,行款时“节录”、“节选”、“节抄”与“某某某书”前后并用,亦显得重复。

又有,在写完正文后,落穷款,署名时却有“并记”、“并识”字样,没有任何说明、注释文字,“记”啥“识”甚?另外,许多作品并无磅礴气势,未见墨色淋漓,却强说“一挥”、“挥汗”,也有矫情和失实之感。

2、形式主义作品要张挂起来供人审视,形式确实很重要,但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合情入理,犯形式主义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几种:(1)小字大篇幅。

密密麻麻的小字贯穿整张六尺、八尺宣纸,读一行都非常困难,何况全篇。

(2)大字小篇幅。

寥寥数字,疾行于短程的纸面上,兀立在狭小的尺牍间,极不协调。

(3)狂草分段写。

狂草一首诗,一段文,却切分为多块小纸组合成幅,无异于自断气息,自设障碍。

(4)多色拼贴。

将几种色宣拼成一纸,然后书写,或在不同色宣上各书一纸,合为一幅。

制作感太强。

(5)多体杂写。

一件作品兼有多种书体,表现欲昭然,往往不谐和而显杂乱。

(6)盲目铃印。

有的写巨幅字,无大印章,用小印章叠加排列成大印形状或装饰条块,有的写长卷,册页或小幅字,字里行间到处盖章,均无道理。

(7)不恰当的做旧打蜡。

用国画颜料,洗笔水、茶水、巩水、盐水之类将新纸染旧以求古色;也有在纸上打蜡使墨道粗涩斑驳以求“金石气”,还有先用排刷画出竹木简形状的色道再写简书,在纸下垫带有纹路肌理的木板、纸板、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飞白…如若不适,弄巧反而成拙。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

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

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

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

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

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

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

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

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

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

新7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第1课

新7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第1课

构图:高远、深远,视觉纵深感强。 造型:山川雄伟险峻,人物造型概括传神。 动态:主席背对观者,真实再现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风采。 线条:劲挺有力的山石线条与蜿蜒连绵的高原形成刚柔对比。 用墨:运用恰到好处,前后形成虚实对比。色彩:山石、阴阳、肤色、冷暖对比
强烈,加深立体感。
意蕴:极具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结尾:石鲁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赞颂毛主席为中国革命所做的丰功伟绩
意义——《转战陕北》既是画家石鲁艺术生命的里程碑
,也是新中国革命历史的里程碑。
仔细品读作品,了解 《转战陕北》近景,中景, 远景的艺术形式
形式
1.在空间处理上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通过独特的构成方式, 塑造了毛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人物设置扁向画面的右侧,又 面向画外,这样就将画面之势引向画外,冲向更广阔的天地,形成画 面宏大的精神气度。
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 的光辉形象,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雕塑)2015年 吴为山
你能说出作品中的历 史故事吗?时间地点 人物?在干什么?
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 西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 背景,采用高试点多人物的构图 形式。通过“母送子”“妻送 夫”“儿送父”三种人物造型。 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送别(油画)1959年 靳尚谊
作品以写实手法描绘一老一少两位游击队员 携带战利品踏上归途的情景。通过人物的表 情传递出胜利的喜悦和战斗的信心。
在战斗中成长(油画)1964年 秦大虎 张定钊
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渡河 作战的场景,炮火硝烟 中,战士们在冰冷的水 中用身体架起人桥。保 障了队伍的顺利前进。 作品以黑色为主,套以 红绿两色,层次分明, 疏密得当,造型概括, 富有动感。

(完整版)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完整版)古元版画作品欣赏

古元版画作品欣赏古元版画作品欣赏(1919.10—1996.8)广东中山人。

擅长木刻、水彩画。

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予甲等奖。

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

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古元的作品,表现生活中的中国人,人物形象鲜活,画面场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陆定一称从古元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民的热爱,和对于农民情感的深刻体会,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多得的”。

同为版画家的力群则称赞古元“真有把陕北的黄土变成金子的本领,在他的刻刀下,把最平凡的事物刻成了诗一般美的图画”。

延安时期,由于画具等材料短缺,艺术家创作版画要比其他画种容易,即便如此,他们通常也要自己制作木刻刀、自己寻找木料并用石头磨平,而所用纸张也只是三五九旅生产的马兰纸。

据古元之女古安村介绍,1945年古元随鲁艺学员转赴东北,冒险将自己的作品各选一件随身带走,使这套作品成为孤本。

“文革”时期这套作品被抄走,几经波折,所幸最后完整回到古元手中。

70年来,这些作品由于纸质等原因很少与观众见面,此次成套集中展出殊为不易。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纪念古元的文章中称“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这就像棋谱上的几个重要的‘点’”。

“看到他木刻中不到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关于中国人的信息。

阎立本人物画艺术解读

阎立本人物画艺术解读

阎立本人物画艺术解读【摘要】阎立本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

本文将从阎立的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其画作的特点、历史价值、艺术风格、影响力以及发展历程。

通过对阎立的人物画进行解读,揭示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探讨其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阎立本人物画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也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对阎立本人物画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贡献,并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阎立,人物画,艺术解读,特点,历史价值,艺术风格,影响力,发展历程,当代艺术,启示,地位,作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阎立,原名李立。

1954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

自幼酷爱绘画,师从于著名画家魏瑞中先生学习中国画。

其作品曾多次在中国国内外举办个展,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好评。

阎立擅长人物画,尤其擅长用水墨表现人物神韵和情感。

阎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在教学和创作中,他探索出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还在国际艺术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阎立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的更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

他通过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自然,富有灵气。

在当代艺术界,阎立的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艺术的活力。

1.2 研究意义阎立是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其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广受认可。

研究阎立本人物画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其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解读阎立本人物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现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拓展视野,启发艺术创作的思路和方法。

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等

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等

144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6月1日,由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版画院主办的“红色记忆—黑龙江省美术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开幕。

展出的100件作品皆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其中有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的经典之作,有知青版画家的时代印痕,还有垦区、大庆、鸡西、阿城、大兴安岭等版画创作群体的代表作品。

周韶华捐赠作品展6月2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周韶华捐赠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展出周韶华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的163件作品,为绘画作品、诗稿书法、采风手记、创作素材、手稿5部分,代表了周韶华各个时期的创作成果。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6月8日,“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分为时代强音、现实关切、意象生成、传统再造、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和历史回望八个板块,展出四川美术学院最有代表性的老一辈教育家和新生代艺术家200余人近300件作品。

陈文增定瓷艺术馆开馆6月12日,陈文增定瓷艺术馆开馆暨纪念陈文增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在曲阳举行。

此次活动除陈文增陶瓷、书法、诗词作品展外,还包括全国陶瓷名家名作邀请展、陈文增诗抄书法作品邀请展、陈文增师生作品展和《陈文增丛稿》等文献作品集首发暨陈文增大师周年祭追思会。

陈文增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云南省作品展6月13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担任艺术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国家画院、云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云南省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展出罗江、杨卫民、寇元勋、李平、杨正国、肖凡、满江红、赵芳、杨鹏9位云南籍艺术家的56幅国画作品。

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上海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中国美术史大家王伯敏绘画作品集(无水印大图)

中国美术史大家王伯敏绘画作品集(无水印大图)

中国美术史大家王伯敏绘画作品集(无水印大图)王伯敏(1924-2013),浙江台州人。

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学家和山水画大家。

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专攻西画,后考入北平艺专徐悲鸿研究生班,又是黄宾虹的弟子,“1947年冬,我受业于黄宾虹门下,得到他的很多教益,我也非常推崇他。

”可以说,王伯敏先生一生的心血都是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也是这个学科公认的领头人,著有《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等七部美术专史,花费六十余年,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评论家楚图权称赞道,“就我国画史专著出版而论,陈师曾的画史著作为20世纪的开创本,继黄宾虹、郑午昌、潘天寿、俞剑华的著作之后,王伯敏的画史著作,既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本出版物,又成为20世纪出版的压轴本。

”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先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2009年获国家级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

被誉为“画史通儒”“七史罕人”。

王伯敏先生在梳理中国美术史同时,也关注到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对于山水画技法上水的用法作出了自己的独到解释,提出“水法”理论: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渍水、泼水、凝水、铺水,称为“水法九种”。

这一论点的提出对中国画界产生过重要影响。

同时,对于中国历代山水画的研究上提出著名的“七观法”理论: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

进而还延伸提出山水画透视表现法的“六远”理论: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和幽远。

这一系列理论提出,王伯敏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常常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去,潘天寿先生极力称赞他说,“王先生不仅专史,能诗又工画,实在难能可贵。

”王伯敏先生在自己的创作上,最常见的题材是山水和竹石,“当我要模山范水时,可以不假思索,落笔便是一片山;有时却苦苦寻思,支颐无语半日,纸上仍无一点墨。

在画上,我力求水墨神化,要求自己的笔底,在经意又不经意间,充分体现自然变化的微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9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0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1 -
1999 年、2004 年分别在日本横滨及故乡宜春举办个人版画展。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1-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2-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3-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4-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5-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6-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7-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8-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9-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0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1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阎敏版画欣赏
阎敏,江西宜春市人,先后毕业于江西省宜春师专艺术系、华南师大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任职于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美术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 会理事。
九十年代初移居宝安。自从 1984 年至今,参加全国版画展、美术作品展十余届;1985 年后,相继参加 香港、日本、奥地利、台北、韩国等版画作品展、美术作品大展多次;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等等。
- 12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3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4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5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6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7 -
阎敏版画欣赏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