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鉴赏
美术名师教学专题培训讲座:儿童版画与作品欣赏

综合版(多种材料、技法并用)
是指同一画面采用多样材质媒介、多种技法来表现,通过 印制完成画面,语言独特,表现力强。
材料:
底版板材:底版(较厚的纸板)等 印刷纸张:潮湿的水彩纸、版画专用纸、素描纸等(湿纸方法与 凹版印刷湿纸方法相同) 印刷油墨:凹版油墨、油墨附加剂(重晶石粉或氧化镁或炭黑、 调墨油) 制版材料:纸版,塑形膏、丙烯、大白粉调制乳胶、沙粒、纺织 物、金属(需经过镶嵌、打磨,使金属表面相对平整)、上光剂 或清漆等 清洗材料:油墨清洗剂、松节水、食用油等
材料:
制版板材:木板(梨木、椴木、胶合板等)、纸板、纤维 板、软板(珍珠板、吹塑板、KT板、PVC板、软塑板等、 麻胶板、橡胶板(PVC软板)、树脂板、石膏板等 印刷纸张:宣纸(夹宣、皮宣)、版画专用纸、素描纸、 图画纸等 印刷油墨:水性墨、油性墨、油墨附加剂(调墨油、去粘 剂、撤淡剂等) 清洗材料:油墨清洗剂(洗版液、松节水等)
《倾听》木刻 张望
1934年——1937年,青年版画家张望回汕头在中学创办少儿版 画社,从事版画教学,开设木刻版画课,在少儿版画史上具有 开拓意义。
工具:
山美版高中美术鉴赏《20世纪油画、版画创作》课件设计

美术现象:美术学校开始建立,油画开始真正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
发展
徐悲鸿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刘海粟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 林风眠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培育出中国第 一批美术人
《痛苦》83.5x151.8cm
思考:这一阶段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蒋介石政府对内压迫民主革命,对外屈膝投降,日本侵略 我国东三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抗 日战争胜利,之后是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油画式微,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发展,发挥了它批判社会现 实、揭露丑恶现象、反侵略、反内战的巨大功能。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延安版画创作 李桦 力群 古元 1931年 木刻讲习所
四、第四阶段:80年代以后
伤痕美术 罗中立《父亲》、高小华《为什么》 85新潮美术 王广义 毛旭辉等 90年代以后(当下绘画形态)写实、写意、抽象、具象,综合材料 艺术样式丰富,艺术思维开阔,艺术作品异彩纷呈
大家琢磨一下: 以下作品分别出现在那个时间段?为什么?
《瞄准》 夏风 1945
《1968年x月x日雪》 196x296cm 1979年 程丛林
《血缘——大家庭一号》 张晓刚
北大荒套色版画 晁楣 《松谷》 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江 国油画或版画作品。 二、写出该作品的创作年代、风格与创作背景,以 WORD形式呈现出来,小组内进行分析、交流。
《为什么》 高小华 107x136cm 1978
年
8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青年艺术家不再 满足于刻板的写实手法和传统的艺术构思、艺术形式,他们将所有西方现代派艺术 风格拿来实验,表达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思考。如王广义、徐冰、毛旭辉等人
《毛泽东1号》 1988 王广义
版画课件ppt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版画流派,如金陵派、徽派 等,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技法创新
这一时期版画的技法更加丰富,出现了分版、拼 版等复杂技术。
文化背景
版画在明清时期受到文人画的深远影响,成为一 种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中国版画在现代的发展与变革
西方影响
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中国版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开始探 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05 版画的鉴赏与收藏
CHAPTER
版画的鉴赏要点与方法
01
艺术价值
版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在鉴赏
时,应关注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以及表现手法等,以全面评估其艺
术价值。
02
工艺特点
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作品,其制作过程涉及制版、印刷等工艺。在鉴赏
时,应注意观察版画的印刷效果、制版技巧和工艺特点,以鉴别其真伪
预防。
避免污染
避免版画作品受到尘埃、烟尘和 油烟等污染,保持清洁卫生。定 期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版画表
面,以保持清洁。
01
03
02 04
避免暴晒
避免版画作品长时间暴露在强烈 阳光下,以防暴晒导致褪色和纸 张老化。可将版画放置在避免阳 光直射的地方。
存放方式
合理安排版画作品的存放方式, 以避免因折叠、挤压或扭曲而造 成的损坏。可将版画放入画框或 画册中保存,确保平整无皱褶。
版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艺术特点
版画的艺术特点在于其复数性、间接 性和印痕美,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 果和艺术价值。
价值
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 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重价值,反映 了社会、文化和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02 版画制作技术
丢勒铜版画作品鉴赏ppt课件

《复仇女神》
• 《复仇女神》(创作年代在1503 年前后)这幅画完美地实现了逼真 性与自然的结合,充满夸张的幻想。 非常注重线条流畅。人物背后飘摆 着羽衣,一缕布匹在风中飘扬,一 段缰绳飘散在风中,四周的云朵形 状各异,脚下的透明球体与地上的 山貌形成鲜明的对比,地上有树木、 岩石、教堂、房子、曲折的河流, 以及成片的森林。面对这样一幅世 俗与精神并存、让人赞美却又感到 不可思议的画作,人们不禁要问, 画家心中到底蕴藏着多少丰富的经 历和非凡的幻想能力。
丢勒铜版画作品鉴赏
一、导入新课
• 下面是丢勒的一些作品:
二、基础知识了解:(1)丢勒简介
• 阿尔布雷特· 丢勒(1471- 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 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 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 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 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 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 之一。
三、作品欣赏:《双双起舞的农民》
《海怪》
• 1501 年,丢勒开始创 作铜版画《海怪》,或 者叫《海盗》。无论叫 哪个名字,体现的都是 一个中心主题:一个女 人被海上的某种生物抢 走。丢勒自己称这幅画 为《海怪》,但是在 16 世纪,这个词的常 见意思是“幻想中的生 物”。
《忧郁》
• 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 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 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 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 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 我们在画上看到一个坐着 沉思的强健女性,她是忧 郁的象征,她的全神贯注, 表明在思索着一些充满苦 闷、困倦甚至失望的问题。
《少女喂鸽》
《骑士、死神与魔鬼》
• 《骑士、死神与魔鬼》 (作于1513年),画家借助 一个宗教文学的形象影 射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 形势。 画上占中心位置 的骑士形象,威武而又显 得沉着。他披盔戴甲,腰 佩宝剑,手持长矛,走进 一片晦暗朦胧的森林,陪 伴他的是胯下那匹马和 忠实的猎狗,他没有注 意到密林中突然横窜出 一个骑着瘦马、头上长 角的死神。
版画教学知识点总结

版画教学知识点总结一、版画的概念和分类1.版画的概念版画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是一种用刻刀、刀锉、雕刻等工艺在平面材料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其原始意义是刻印术的一种形式,是在平面材料上进行创作,然后进行印刷的艺术形式。
2.版画的分类(1)凸版画凸版画是指版面上的图案是浮起来的,这类印刷术主要有木刻版画和木口铜版画两种。
其中,木刻版画是在木头上进行雕刻,然后涂上颜料印刷的一种版画形式,而木口铜版画则是在金属铜片上进行雕刻形成图案,然后印刷。
这两种版画都是利用图案的高度差别来进行印刷的。
(2)凹版画凹版画是指版面上的图案是凹陷的,这类印刷术主要有铜版画、锌版画和雕版画。
其中,铜版画和锌版画是在金属板上进行刻划后进行印刷的,而雕版画是在塑料板上进行雕刻后进行印刷的。
这三种版画都是利用图案的凹陷部分接受油墨来印刷的。
(3)平版画平版画是指版面是平的,印刷是通过水墨分离进行的。
这类印刷术主要有平版石印画和平版水印画两种。
其中,平版石印画是在石膏板上进行绘画,然后进行印刷,而平版水印画是在水面上进行绘画,然后进行印刷。
这两种版画都是通过油墨与水的互相排斥来进行印刷的。
二、版画的工具和材料1.版画的工具(1)刻刀:负责在版面上进行刻划和雕刻的工具,有直刀、弯刀、V形刀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刀具,用来切割材料形成图案。
(2)刀锉:负责在版面上进行修整和打磨的工具,用来修整图案的边缘和表面,使得印刷的效果更加清晰。
(3)雕刻刀:负责在平面材料上进行雕刻的工具,有平口刀、尖口刀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刀具,用来雕刻出图案的细节和纹理。
(1)木板:用于木刻版画的主要材料,是以柔软、易刻的木材为基础制成。
(2)金属板:用于铜版画和锌版画的主要材料,是以硬质、不易变形的金属板材为基础制成。
(3)塑料板:用于雕版画的主要材料,是以柔软、容易雕刻的塑料板材为基础制成。
三、版画的制作过程1.设计稿的制作版画创作的第一步是设计稿的制作,设计稿是版画作品创作的基础和原型。
版画鉴赏指南: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版画作品

版画鉴赏指南: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版画作品版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是直接将颜料涂在画布上,而是通过将线条和形状刻印到版面上,再通过印刷技术转移到纸张上完成的。
这使得版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能够吸引人的目光。
那么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版画作品呢?下面是一些版画鉴赏指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了解版画的基础知识在欣赏一幅版画作品之前,了解一些关于版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版画的种类。
常见的版画有凸版画、凹版画和平版画。
凸版画是将线条和形状刻在木板或金属板上的版画;凹版画则是将线条和形状刻在铜版或锌版上的版画;平版画则是将线条和形状刻在石版或金属板上的版画。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版画的印刷技术,如手印、压力印和蒸气印等,这些都将对版画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观察版画的构图和构造观察版画的构图和构造是进行版画鉴赏的重要步骤。
首先,要注意版画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版画常常采用简单、明确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主题,因此需要注意这些元素在构图中的位置和互动方式。
其次,要观察版画的明暗对比和纹理特点。
版画的纹理和质感是通过版面上的线条和形状来刻画的,在观察时需要注意这些线条的厚度和深度,以及它们在版面上的分布和互动方式。
三、注重版画的色彩运用版画的色彩运用也是进行鉴赏的重要方面。
不同于绘画的混合和调色,版画的色彩是通过分层印刷来实现的。
因此,在观察时需要注意版画的色彩分布和叠加效果。
此外,版画的色彩也受到印刷技术、纸张和所选的颜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对色彩效果的影响。
四、了解作者和版画的背景信息了解作者和版画的背景信息也有助于进行版画鉴赏。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理解版画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而了解版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版画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版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欣赏和评价一幅版画作品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观察技巧。
珂勒惠支

《耕夫》
刻画的是在没有太阳的天空下,种植饥饿的耕夫套着绳索, 拉着犁头,几乎爬着前行,像牛马一般地劳作。
《起义》
《 突击》
《起义》
《俘虏》
《战场》
农民们在战场上敌不过官兵。战场上留下了什么,几乎看 不清楚。黑夜中,有一个妇人,在尸横遍野中寻找,用风灯 照出她那一只劳作到满是筋节的手,触动一个死尸的下巴。 光线都集中在这一小块上。这恐怕正是那位耕夫——她的儿 子,这恐怕正是先前犁地的地方,但现在流着的已不是汗水 而是鲜血。
创作背景
这套组画取材自1844年西西里亚纺织工人暴动史实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劳资矛盾日益尖锐。
3.6万名织工饿死者竟达0.6万人。 1844年6月4日,织工们从大厂主茨文兹尔门前通过,声讨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工人的剥 削,遭到毒打和逮捕。愤怒的织工捣毁了工厂主的住宅。 3000工人举行起义,捣毁一些企业,烧毁资本家的账簿和财产契据,并同军队展开肉 搏,打退了政府军的进攻。 6月6日,普鲁士政府调来了大批军队镇压了起义,83名起义者被判重刑,数百名织工 被鞭笞和强制劳役。西西里亚起义失败了。
铜版版画作品
《俘虏》
铜版版画 《耕夫》
铜版版画《战场》
美术鉴赏观看的方式:
一、描述画面
艺术家的作品大多表现什么内容?
二、寻找线索
为什么艺术家要表现这样的内容?
《美术鉴赏》课本
导 言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他们的 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 技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和艺术家本 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 情、潜意识的密不可分这些就如同基因一样 被带入作品的每一块色彩与笔触之中。
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 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 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
美术欣赏_木刻版画鉴赏

•
•
•
铜版画 丝网版画 电脑版画
中外木版画发展历史概述
•
• •
一 .中国传统版画历史回顾
1. 唐代是木刻艺术的初创期。 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 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 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当时木刻主要服务于宗教的 宣传,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2.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 形。 这时的木版画已经摆脱了对宗教的依赖,和人 民的需要结合起来了。其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中 国复制木刻发展的重要标志,并给后来的木刻以深远 的影响。 3. 明代木刻迈入鼎盛时期,很多知名画家,如仇英、 唐寅、陈洪绶等都参与雕版的绘制。元代后的中国绘 画中,人物画明显衰败,但是在木刻中人物画却是异 军突起,成就辉煌。在形式表现方面也有创新,突破 了单线刻法,产生了黑白对比的应用。还有饾版套色 木刻的创制,使版画走向彩色多版套印的时代。 4. 清代的木刻艺术进入了普遍发展的时期。民间木 刻年画形式多样,体现了民族审美的传统风采,深深 扎根与广大农村;后期欧洲石版、铜版、铅印等技术 的传入,使得传统的雕版木刻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直到20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崛起。
•
•
工具材料的介绍与应用
• • 1.木板:常用的如梨木、白桃木、 桦木等,今多用经过处理的三合板 或五合板等。 2.木刻刀:一般必备的刀有三角刀 (中、小各一把),圆刀(大、中、 小各一把),斜刀(一把),平刀 (大、中各一把)。 3.墨滚:大号一只,中号二只,小 号二只。 4.纸张常用以下几种纸:宣纸,皮 纸,铜版纸,毛边纸等。 5.磨擦器:用金属勺背即可。 6.刮刀:即调墨刀。 7.调墨板:可用厚玻璃板。 8.煤油、汽油、旧布:用于清洗刻 刀、墨滚等。 9.其它如砂纸、蜡烛等小件杂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画艺术鉴赏
学院:xxx
专业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中国传统版画艺术发展及特点
版画:造型艺术之一。
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木板、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
中外最早的版画的形式是木刻复制版画,如中国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制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等,系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版画。
十八世纪起才开始有画家自己绘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创作版画。
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创作版画。
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品种。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绘画种类之一。
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
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
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
说、六朝以至隋朝说。
现存我国最早的
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
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
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四川成都
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
“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
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
现的作品。
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
神。
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
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
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
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
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
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
元代的“平话”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
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
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
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
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
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
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
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
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
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
突出。
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
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
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
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
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
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
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
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
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
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
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
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
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
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
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等
版画的实用性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消退,但其艺术价值却不断凸显。
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但机器则是无心的。
版画是一种手工艺术,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这才是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
所以,手工艺作业也可以说成是心之作业。
没有比手更神秘的机器存在,我们有必要思索手工制品的艺术价值。
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工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
随之逝去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我相信版画未来有一束绚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