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作文讲评
老鹰和蜗牛材料作文讲评

老鹰和蜗牛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 顶,一种是鹰,另一种是蜗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 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
6、玫瑰自有它的美丽、芳香,而迎客松也有它的 坚韧、挺拔;骐骥能日行千里,驽马不舍也能到 达;苍鹰能展翅飞上金字塔,蜗牛不懈攀爬也能 站在金字塔顶,俯视天下。不要羡慕他人拥有天 资,不要认为他人才是神的宠儿,其实上帝赐予 你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7、花儿坚持,得以散发芬芳;蜗牛坚持,得以攀 上金字塔顶;我们坚持,定能使生命绽放耀眼的 光芒。 8、毅力是蜗牛的独有的精神,坚持是蜗牛取胜的 法宝,脚踏实地是蜗牛实现梦想的保障。
• • •
让能力和汗水开启成功之门
• •
• •
• • •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公认的天之骄子,他们以他们惊人的胆识和超凡的智慧 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进步;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令人惊羡的智慧,不是时 代的骄子,但却凭他们的毅力和汗水,成了时代的英雄,成了不朽的楷模。这正是能到“金字塔 ”的“老鹰”和“蜗牛”。[引材料]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又将做什么呢?我的答案就是:是“老鹰”,就勇敢地飞,社会 需要你;是“蜗牛”,就不懈地爬,社会也需要你。【论点】 当瓦特改装了蒸汽机,他也许没有想到,正是他的智慧和非凡的能力影响了后世千秋万代, 人类进步的脚步由此而加快;当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它可能就已经预料到,人类社会将发 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牛顿、爱因斯坦登上“金字塔”顶端,他们仍然在创造奇迹。是智慧,是 能力,引领了他们的成功之路;是胆识,是创造,让他们创造辉煌。正如庄子说的大鹏,展翅高 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老鹰”是可敬的。而我们,如果充分看清了自己的才智,认识 到我们也是只“雄鹰”。那就不能因满足而滞足不前,还是勇敢地飞,去到达金字塔的顶端。 有人说,这个时代的“老鹰”太少了。诚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成为“老鹰”,正如一 个花圃中不能只有牡丹一样。那就做只不懈的蜗牛吧!【过渡句】 轮椅上的史铁生,病床上的张海迪,他们用毅力向世人诠释着坚韧的含义,他们用无尽的精 神力量向世人诉说着真正的勇敢;17年未获冠的中国女排,尝尽了辛酸的苦水,而她们,用不屈 的毅力书写着辉煌的那一刻;生物学家童第周,上学成绩并不突出,但他以滴水可穿石的恒心和 毅力为中国,为生物学,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这是汗水,是泪水 ,是恒心,是毅力;纵使没有惊人的才智,也一样可以迈开成功的脚步。 古训有曰:“勤能补拙”“早飞的鸟儿有虫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想王羲之的墨池,也就 明白他成功成名的原因。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着实不够睿智,不如脚踏实地,用恒心和毅力创造成 功的机会;纵使命运的天平有时不偏向我们依然可以说:“我有毅力,我有汗水,我成功! 用智慧去开启成功之门;抑或用汗水铺往成功的路。是“老鹰”就去飞,是蜗牛就去爬,让 我们各取其长,一起到达“金字塔”的顶端。【点题】
高考语文复习“前行路上的起点与终点”材料作文讲评

“前行路上的起点与终点”材料作文讲评一、作文题目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
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
2021年。
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
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
二、审题立意方法1:关键词+任务方法2:扣字眼,读材料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
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扣字眼的方法: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路”既实指“道路”,也可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圆满完成目标”,意指我们不仅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路上,而且要有实现目标、到达终点的信念与勇气,方能开创非凡的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路是走出来的”,照应“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历时八年,披荆斩棘”,突出到达终点、实现目标的过程是艰辛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需要不畏艰险、勇敢卓绝的精神。
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是一种相信圆梦的信心与勇气。
指材料中的“开辟了丝绸之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
2021年。
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
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每个人都在路上”,指走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的路上的,是每一个中国人。
“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指出“一带一路”是以“丝绸之路”为“起点”,“乡村振兴”是以“脱贫攻坚”的圆满完成为“起点”,“终点”即新的“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
“立足当下”,是指考生在写作时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国家现状;“面向未来”,是指考生写作时要有长远眼光,放眼未来,着眼全局。
蚌与一粒沙 材料作文讲评

刘 禹 含 当夜幕掩盖最后一片光明, 当夜幕掩盖最后一片光明,太阳已 酝酿着新一天的东升, 酝酿着新一天的东升,世界上没有绝对 的失败,也没有永恒的成功, 的失败,也没有永恒的成功,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败来 临时积极应对,向前看, 临时积极应对,向前看,走出丛林会听 着世界上最 听的 ……
张 译 元
既然选择了蓝天,就选择了飞翔, 既然选择了蓝天,就选择了飞翔,哪怕拥有一 双带血的翅膀。 双带血的翅膀。 ---------题记 题记
●因果联想 ①平凡平庸 因果联想 平凡平庸——高贵尊贵 高贵尊贵 一粒沙子进入蚌体内,蚌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它的折磨 蚌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它的折磨。 一粒沙子进入蚌体内 蚌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它的折磨。蚌在 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它,最终把它变成自己身体最灿烂的部 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它 最终把它变成自己身体最灿烂的部 而蚌也因此由平凡平庸变得高贵尊贵。 分,而蚌也因此由平凡平庸变得高贵尊贵。 而蚌也因此由平凡平庸变得高贵尊贵 减轻痛苦——蚌病成珠 ②减轻痛苦 蚌病成珠 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沙粒侵入或寄生虫 是因为沙粒侵入或寄生虫、 珍珠的形成 是因为沙粒侵入或寄生虫、自身的残余卵分泌 过剩等,使蚌感到不适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它分泌出珍珠质 使蚌感到不适,为了消除这种不适 它分泌出珍珠质,不断 过剩等 使蚌感到不适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 它分泌出珍珠质 不断 包裹异物并试图将其排出体外。谁知,这样做根本不能使杂质消 包裹异物并试图将其排出体外。谁知 这样做根本不能使杂质消 反而使杂质越变越大。 除,反而使杂质越变越大。为了减轻痛苦 它们只有不断地分泌 反而使杂质越变越大 为了减轻痛苦,它们只有不断地分泌 珍珠质,经过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经过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因包裹杂质不同而形 珍珠质 经过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就会因包裹杂质不同而形 成色质不同的晶莹体。这种晶莹体,就是珍珠 就是珍珠。 成色质不同的晶莹体。这种晶莹体 就是珍珠。 先天缺陷——后天成就 ③先天缺陷 后天成就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先天的缺陷 一个人先天的缺陷,往往能造成他后天某一 心理学家指出 一个人先天的缺陷 往往能造成他后天某一 方面的成就。历史上有这种“高贵的缺陷”的人很多:王羲之从 方面的成就。历史上有这种“高贵的缺陷”的人很多 王羲之从 小口吃,他发奋学书法 终于使自己的书法冠绝古今;白居易生来 他发奋学书法,终于使自己的书法冠绝古今 小口吃 他发奋学书法 终于使自己的书法冠绝古今 白居易生来 体弱多病,掉了许多牙 还近视,可他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掉了许多牙,还近视 可他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贝 体弱多病 掉了许多牙 还近视 可他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贝 多芬30岁便失去了听觉 却谱写了《第九交响曲》 岁便失去了听觉,却谱写了 多芬 岁便失去了听觉 却谱写了《第九交响曲》……无数事 无数事 实印证一个道理:只要努力拼搏 有缺陷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只要努力拼搏,有缺陷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实印证一个道理 只要努力拼搏 有缺陷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难忘》作文评讲材料

作文《难忘》评讲材料【评讲目标】1、能写作规范的记叙文。
2、能写出真情实感。
【评讲重点】写出真情实感。
【主要问题】1、写成了夹叙夹议的散文,文体走样。
2、不能详细具体地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
3、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
4、胡编故事或不加改编地照搬别人写过的故事。
5、相当一部分同学卷面相当糟糕。
6、错别字、病句出现的频率太高。
【学生习作选登】【修改稿】难忘得分高三(10)陆鑫焱我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中穿行,目光在街道两旁一遍一遍地搜索那个熟悉的身影。
爷爷,你究竟在哪里……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
天空阴沉沉地,似乎快要下大雨。
我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将脚边的石子踢得远远的,真希望心里的不爽也能像这石子一样一下子就能从心中踢掉。
我望了望手上已经脱胶的运动鞋,叹了口气,继续无奈地向前走着。
现在的商家,在你买东西时,比孙子还乖,提到售后服务就比老子还拽。
我这双鞋才穿了一个星期就裂了个一条口子。
当服务员口中当初美好的承诺变成了现在不耐烦的驱赶时,我只能自认倒霉!唉!真是太郁闷啊!我走到路旁的公交站台,扔下鞋,准备等车回家。
“小伙子,这鞋要不要我帮你修一下啊?”我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向我微笑。
他坐在一个小木凳上,身上套着一件满是油污的衣服,像松树皮一样布满褶皱的双手在机器上忙碌着,脸上的皱纹几乎要把眼睛挤没了。
我看了看他干枯的双手、浑浊的眼睛,心想:“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能把鞋修好吗?”我犹豫着,但转念一想:反正也不能穿了,还不如让他试试。
我把鞋递过去,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站在一旁,看他怎么修。
老人一拿到鞋,浑浊的眼睛好像立马亮了起来。
双手利索地从木箱中拿出一个皮包,穿针,缝补,十分的利索。
这哪里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我看得出了神,但再一想却慌了:我还没和他谈价钱呢,等一下他漫天开价怎么办?我看了看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线每种都用了不少,看样子就不便宜。
补一只鞋干什么要用那么多线啊!他肯定是想趁机多要点钱!看,他又要上胶了,一下子还倒那么多!哟,他还要对我笑一下,那笑脸多么邪恶啊,好一副奸商样!我冷冷地站在一旁,最后决定不管他要多少,付5元就走,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小伙子,补好了,这下保证耐穿了!”他乐呵呵地说。
“螃蟹与青蛙”材料作文讲评

VS
选材
在撰写文章时,可以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历 史事件、名人名言、社会现象等作为论据 ,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可以引用孔 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强调关注 他人的重要性;或者列举一些勇于创新、 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激励 读者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03 作文讲评
总体评价
01
本次作文整体表现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提 炼出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塑造角色
学生讨论如何塑造螃蟹和青蛙这 两个角色,包括通过描写它们的 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展现角 色的性格特点。
安排情节
学生分享如何安排故事情节,如 设置悬念、伏笔和情节转折等技 巧,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并推动故 事发展。
讨论疑难问题
材料理解
针对学生对材料理解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对故事中隐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外延
这个故事可以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职场竞争、团队协作、家庭教育等。在 这些领域中,我们也需要警惕螃蟹和青蛙的心态,努力成为更积极、更有同理 心的人。
立意角度及选材
立意角度
从螃蟹和青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 出“超越自我”、“关注他人”、“勇 于尝试”等积极向上的主题。这些主题 呼吁人们摆脱自私和自满的束缚,追求 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分析作文中的立意、构思等 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
讲评范围
立意
评价作文的立意是否明确、深刻,是否能够 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构思
评价作文的构思是否巧妙、新颖,是否能够 吸引读者的兴趣。
表达
评价作文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生动,是否 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素材运用
评价作文中素材的运用是否得当、丰富,是 否能够支持文章的中心思想。
“果戈里”材料作文评讲(整理精校版)

“果戈里”材料作文评讲作文辅导0316 07:49::审题决定生死,立意决定高下——“果戈里”材料作文评讲【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
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
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
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
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
”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思考】(请你思考以下立意的角度,按由优到劣分成三类)1.严格要求出精品。
2.直面缺陷。
3.要敢于“推倒重来”。
4.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
5.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6.瞌睡——最好的批评。
7.何必付之一炬?8.别让习惯成为一种破坏。
9.学会尊重他人。
10.勿急,徐图之。
11.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
12.别让误解阻拦了自己的发展。
13.忌仅凭主观来判断世界。
14.相信自己。
15.别被表象迷惑了眼,要去了解真相。
优等立意:中等立意:劣等立意:【语段欣赏】1.我想起了司汤达和他的《红与黑》。
《红与黑》这部小说,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为现在的世人称道。
然而,当年著名的批评家圣佩韦读完小说后,很不看好这部作品,明确表示自己无法耐着性子去读那些跳跃的文字和长达十几页的心理描写。
尽管遭到了讥讽与批评,但司汤达仍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出版小说。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红与黑》如今早已成为了公认的名著。
如果当年司汤达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将自己全部否定,文学长廊上也就少了一颗亮丽的明珠。
(邵逸凡)2.或许,我们真该放下全盘否定的冲动,即使是真的有缺陷的东西,修改完善总比付之于一场大火更有价值。
高考材料作文讲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你交付了自己一生的欢乐和笑容,却得到了“家家争唱饮水词 ”的词坛盛名。
• 一舍一得,是容若的生命的极致的绚烂。 • 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拈花而笑,俯视这人间。眼底的温柔缱绻
,三百余年,未曾改变。是你吗,仓央嘉措? • 雪域高原的夜晚寒冷彻骨,你衣着单薄,偷偷出去见心爱的酒娘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美到销魂的诗如同那一朵朵雪莲花,点缀了一片皑皑白雪 ,融化了高原的凄寒。一个多情少年,却有那样一个远离尘世的 身份,舍弃了万人膜拜的尊崇,却获得了一颗纤尘不染的心。在 西藏,布达拉宫里,一座座真身金像精巧炫目,依次找去,竟唯 独没你,我不禁又问:“值得吗?”想到你的笑容,我大彻大悟 :绚丽夺目的数十座真身金像中,为我熟识的却寥寥无几,而你 的情诗,你的才情,却镌刻在我心中每一个温暖的角落。 • 一舍一得,是仓央嘉措的心灵熠熠生辉, • 舍弃了阳光,灵魂却在阴暗处获得永生。从此,诗之所在,心之 所在,便有了阳光。 • 舍弃,不是放弃,而是放下,让生命在另一处闪光。且舍且得, 是命运的无情,也是命运的恩赐。
身体健康, 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为自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任何朋友都是暂时的,只有利益是永恒的。敌人变成朋友多半是为了金钱,朋友变成敌人多半还是为了金钱。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作文出现的其它毛病
• 错别字非常多。每1错别字扣1分。缺标题扣2分 。
“快时代与慢生活”作文评讲材料

“快时代与慢生活”作文评讲材料一、题目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审题立意:(切记:高考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厘清界定概念的过程;概念明确了,思维就又有了指向性)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
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
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
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那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如朱自清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
“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不需要作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可以了。
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确实能打动人心,这种“慢”可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透射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
现在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还是如古印第安人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
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例文展示
• 战胜自己,闪耀最美的光彩
• 鹰之重生。展翅翱翔的雄鹰是伟大的,是令人肃 然起敬的。殊不知,光鲜亮丽的背后有一段豪情 的故事。它们在四十岁之后将会面临一个非常难 的抉择,死亡与重生。死亡意味着将不能再与家 人在一起,不能再看到这美丽的世界。重生意味 着还有三十年的好光景。但这背后要经历轮回的 痛苦。要拔掉身上的羽毛,拔去指甲与喙,不能 翱翔与捕食,静静地等待它们重新长成的那一天。 等到了那一天,它们才可以自由翱翔,回旋于天 地之间,享受世界的美妙。它们战胜了现实,赢 得了自己,它们让自己闪耀了最美的光彩。
• 让自己闪耀最美的光彩!(刘芹) • 点评:以“让自己闪耀最美的光彩,做自己的强
者才是王道”为观点,通过举鹰与花的例子来论 证,论据较典型充分,只是分析议论扣题不紧, 尤其是第一段游离观点,不够严谨。
•
破茧后的飞翔
• 在社会中总有两种人,一种是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敢于 去自我突破从而获得劳动成果的人;另一种是整日无所事 事,随波逐流,一味等待的人。而事实证明,那些只知被 动接受的人,最后只能是为鱼肉,在生活的重压下无法逃 脱,而凭自己打拼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 有一种极美丽的生命叫做帝王蛾,它有双大大的翅膀,它 靠它来飞翔,也正因它的双翼太大,在破茧之时要费很大 的力气,可以说,破茧对于帝王蛾来说是一次生命的考验, 它挣扎着,奋斗着,不停地努力着,誓要冲破这层阻碍, 再次得见那片天空。在这场生死的考验中,帝王蛾依靠自 己,冲破束缚,获得新生而能自由飞翔。
•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它们 亦是如此,鹰之重生,它们获得了生命,没有屈 服于现实,而是选择面对,它们知道延伸生命的 长度是它们的使命。花之声,它让生命变得夺目, 直面狂风暴雨,让未来变得夺目,它知道做自己 的强者。
• 作为主宰万物的我们,让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更 是义不容辞。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 多多少少的坎坷绊绊,在它们面前,让回忆变得 不堪一击,让光彩变得夺目是一种态度,让态度 战胜自己,做自己的强者。
材料作文“李嘉诚鸡蛋打破论”之 作文指导与例文展示
• 一、作文题目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 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 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 生。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 偏题的立意: • ①态度决定一切或态度决定成败(李嘉诚谈的可不是做事
态度的问题); • ②要勇敢突破自己(这个论点实际上强调了“勇敢”); • ③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李嘉诚说的是打破的方式或角
度,并未说打破的过程如何); • ④成功就在于束缚(如何挣脱束缚?是借助外力还是依靠
自己?没有说透)。 •
• 风雪挡不住春天的脚步,黑暗挡不住初晓的黎明。 是坚冰,勇敢就能让它融化;是狂风,坚持就能 让它平息。闪耀的自己就在不远处,前方风景正 好。
• 李嘉诚说:“人生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 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 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 那么你会相当于一种重生。”深刻的道理往往启 迪人们的心灵,要想让自己闪耀最美的光彩,做 自己的强者才是王道。
•
作文好题欣赏
• 突破自我,涅槃重生 • 自己打破局限,收获光明 • 超越自我,重获新生 •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 让生命破茧重生 • 靠自己实现梦想 • 冲破束缚,自立成人 • “壳”要自己打破 • 冲破禁锢,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 给自己一个挑战
开头指导
• • 1、题目:给自己一个挑战 开头:寒梅没有了温室的保护,才会傲立 枝头;苍鹰没有树木的保护 ,才能搏击长 空。 • 给自己一个挑战,是让自己更好的 成长。如果我们永远做温室的花朵 ,那么 社会的风吹雨打,我们能承受的住吗?社 会的强烈竞争,我们 能在其中站住脚吗?
• 花之声。一阵大雨过后,周围静悄悄的,推开门, 走在被大雨洗礼过的院子里,一切都那么新,叶 子上的雨珠在阳光下晶莹闪烁。小草努努身子, 想要挺直身躯。在院子的角落,花瓣零零散散地 落在地上,等待那份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命运。不 远处,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映入我的眼帘。我为之 震撼,它正努力的想要挣开花苞。我屏息凝神, 不免为它担心。在过了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它 还有那份勇气与坚持吗?“啪”,花开了,开得 那么完美,那么响亮,在阳光下那么耀眼,它成 功了,它没有等待命运,它战胜了暴风雨,赢得 了自己。发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呐喊。它,让自 己闪耀了最美的光彩。
• 曾有人不忍看帝王蛾忍受这样大的痛苦,帮助它破开了茧, 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帝王蛾结束了生命。
• 帝王蛾的成长历程或许很是艰难,但这更加向世人表明,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命运的束缚,才会精彩地活着。
• 曾经在《奇舞飞扬》上看过一场震撼的舞 蹈——《妙手生花》,舞蹈很是精彩、恢 弘。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支舞的表演者。 他们都是聋哑人,不能够过常人的生活, 不能用耳朵去聆听美妙的音乐,不能用嘴 巴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他们没有气馁, 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依靠自己站起,勇 敢突破自己,在世人面前展示他们曼妙的 舞姿和坚强的微笑。我想,看过这舞蹈的 人都会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他们虽是聋 哑人,却做到了一般人都难以做到的事。
•
二、写作指导
• 这里的材料是李嘉诚的一句话,理解这句话,确定立意的 关键,当是抓句中的关键词——“从内”和“从外”,这 也是立意的角度所在。“从内”,即从鸡蛋的角度;“从 外”,即从人的角度。
• 从鸡蛋的角度来立意:①要从自身挖掘潜力,依靠自己争 取成功,②要主动突破自身发展的障碍,不等不靠。
• 从人的角度来立意: ①适时施力,打破“鸡蛋”,促进 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