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折康复

合集下载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是帮助骨折患者恢复功能和活动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骨折康复训练方法,供参考:
1. 动态稳定训练:通过加强躯干和四肢肌肉的力量,提高患肢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单腿站立、搭桥运动等。

2. 柔韧性锻炼:骨折后常导致患部周围软组织僵硬,需要进行柔韧性锻炼来改善关节活动度。

常见的方法包括拉伸运动、关节周围组织按摩等。

3. 功能训练: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特定的功能锻炼,例如手指灵活性训练、膝关节屈伸训练等。

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 渐进性负荷训练:通过逐渐增加训练负荷,患者可以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耐力。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重量训练、徒手搏击等方面。

5. 平衡和协调性训练:骨折康复中平衡和协调性的恢复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平衡球、平衡板等工具进行训练,逐渐提高患者的肌肉协调性和平衡感。

6. 功能模拟训练:根据患者日常活动的特点,进行功能模拟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通过模拟患者日常家务活动进行相应的训练。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训练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骨折康复训练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逐渐恢复功能和活动能力。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骨折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折康复训练方法,希望对广大骨折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针对骨折部位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非常重要。

针对不同部位的骨折,需要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比如对于手臂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手部的屈伸、握力和手指的灵活性训练;对于腿部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踝关节的灵活性训练等。

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情况。

其次,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也是骨折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行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是比较合适的。

另外,饮食调理也是骨折康复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C、钙和锌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于骨折的愈合非常重要。

比如,优质蛋白质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组织;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骨折愈合;钙和锌可以增强骨骼的稳定性和硬度。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进程。

最后,心理调适也是骨折康复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骨折患者往往会因为疼痛、行动不便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况。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对于骨折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的活动,或者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来缓解情绪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总之,骨折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功能锻炼、有氧运动、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方法。

希望广大骨折患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尽快恢复健康。

祝愿所有的骨折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康复训练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折断的损伤,常见于外伤事故或者骨质疏松等原因。

骨折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锻炼和治疗方法,帮助骨折患者恢复骨骼功能、增加肌肉力量以及重新获取运动能力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折康复训练的原则和常见的康复方法。

一、骨折康复训练的原则1.早期康复:骨折康复必须从骨折的早期开始,以便尽早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早期康复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个体化治疗:每个骨折患者的情况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个体化治疗可以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逐渐恢复压力:骨折康复训练中,应逐渐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压力,从而刺激骨骼新生和肌肉力量的增加。

然而,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再次受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4.综合治疗:骨折康复训练不仅包括物理治疗,还应该结合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二、骨折康复训练的常见方法1.被动运动:在骨折初期,由于骨骼受损,患者往往无法主动运动,此时可以通过被动运动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2.主动运动:当骨折开始愈合,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

常见的主动运动包括渐进性的恢复性教练、活动幅度和运动频率逐渐增加等。

3.平衡训练:骨折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的问题,容易发生摔倒。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平衡练习来改善患者的平衡感知和控制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4.抗阻力训练:骨折后,肌肉力量常常会下降。

抗阻力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辅助器械来增加肌肉负荷,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抗阻力训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还能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5.功能性训练:骨折康复的终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因此,功能性训练非常重要。

肘部骨折康复方案

肘部骨折康复方案

肘部骨折康复方案引言肘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伤害,通常会导致关节功能的受损。

康复是肘部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关节运动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肘部骨折康复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最佳的肘关节功能。

康复阶段第一阶段:初期康复初期康复的目标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并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活动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期康复措施:1.冷敷:在肘部骨折后的前48小时内,使用冰袋冷敷能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重复3-4次。

2.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关节活动性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性训练,如伸展和屈曲运动,帮助恢复关节的活动度。

4.肌肉强化:通过进行一些轻度的手臂肌肉强化运动,帮助恢复肌肉力量。

常见的肌肉强化运动包括手腕屈伸和前臂旋转。

第二阶段:中期康复中期康复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期康复措施:1.热敷: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

2.按摩:进行适度的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松弛和康复。

3.肌肉强化:逐渐增加肌肉强化运动的难度和重量,以提高肌肉力量。

可以使用哑铃、橡皮筋等辅助器械进行锻炼。

4.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进行一些全面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包括旋转、屈曲和伸展等,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5.功能性训练:进行一些日常生活动作的模拟训练,如抓握物品、开瓶等,以恢复日常功能。

第三阶段:后期康复后期康复的目标是达到完全的康复,包括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和力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后期康复措施:1.持续肌肉强化:继续进行肌肉强化运动,以保持和提高肌肉力量。

2.耐力训练:进行一些耐力训练,如长时间的跑步、骑自行车等,以提高身体的耐力。

3.功能性训练:进一步进行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生活中更复杂的动作,如开门、举重等。

4.平衡训练: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器械辅助的平衡训练等,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于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骨折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骨折康复训练的初期阶段,主要是以保护受伤部位为主。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1-2周,主要目的是稳定骨折部位,减少疼痛和肿胀。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和支撑,并且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以免加重伤势。

接着,进入到康复训练的中期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些轻度的功能锻炼。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2-4周,主要目的是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以帮助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最后,进入到康复训练的后期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些复杂的功能训练。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4-8周,主要目的是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功能训练,如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以帮助受伤部位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在进行骨折康复训练时,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一定要听从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按照指导进行训练。

其次,要注意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受伤部位的再次损伤。

最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康复,这样可以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加快康复的速度。

总的来说,骨折康复训练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骨折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希望骨折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并且坚持进行训练,早日康复。

骨折的常见修复方法和康复计划

骨折的常见修复方法和康复计划

骨折的常见修复方法和康复计划一、骨折的常见修复方法骨折是指骨骼遭受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变形。

当人们遭受意外伤害或参与高风险运动时,不幸发生骨折,修复这类伤口成为必须的任务。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有多种常见的骨折修复方法可以选择。

1. 保守治疗:适用于一些稳定性好、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透过局部支撑固定来帮助骨头愈合。

该方法主要包括石膏固定、功能支具和外固定器等。

石膏固定是将患肢置于特制石膏架中,通过固定给予肢体充分静止以达到愈合目的;功能支具则在固定患肢的同时允许关节运动,并可根据康复需要调整;外固定器通过内钉穿刺将皮下钢针插入骨内进行修复。

2. 内固定手术:对于较严重的骨折情况,如开放性骨折、多块骨折或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是常见的选择。

手术中,医生将使用金属板、钉子或螺丝将骨块稳固在一起,使其愈合。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早期恢复功能。

3. 外科手术:在某些情况下,骨折可能会造成血液供应中断或损害周围软组织,从而导致伤口无法闭合。

在这种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能会用于修复伤口和保证骨折愈合。

二、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即便经过修复,提供适当的康复计划也至关重要。

康复计划旨在促进患者尽快回到正常生活,并恢复受损肌肉和关节功能。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康复计划内容: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骨折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特定的运动和疗法帮助患者恢复力量、灵活性和平衡感。

物理治疗师设计个性化康复方案,结合病人的特定情况,例如骨折所在位置以及修复方法。

2. 指导家庭和社区环境适应:康复计划还包括指导患者及其家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适应骨折的影响。

这可能包括安排协助日常生活,如做饭、洗衣等服务,同时提供一些建议,改善家居环境以使其对康复更有利。

3. 饮食与营养:为了加速愈合过程,营养摄入对于骨折康复至关重要。

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和其他关键营养素的摄取可以帮助支持骨组织再生和强度恢复。

4. 应对心理压力:骨折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

骨折的康复训练计划

骨折的康复训练计划

骨折的康复训练计划骨折的康复训练:恢复健康的关键路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它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功能损失,还会对个人生活、工作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康复训练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提高肌力和柔韧性,并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全面的骨折康复训练计划,以帮助患者快速而安全地恢复健康。

一、初期恢复(第1周-第3周)初期恢复阶段是骨折治疗过程中最敏感且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并保持关节运动度。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类型骨折所需的初期康复训练建议:1. 假体固定型骨折- 维持关节运动度:应进行主动运动和主被动运动结合的锻炼,如床上滚动、被动关节活动和主动关节运动。

- 加强邻近肌肉:通过伸展和收缩邻近肌肉的训练来增加力量,如腿部抬高、短时肌肉收缩等。

2. 钢板固定型骨折- 关节运动度锻炼:进行主被动运动结合的锻炼,例如关节活动和器械辅助下的主动运动。

- 肌肉力量恢复:通过针对特定群体的训练提高力量,例如恢复磨光、手指屈曲等。

3. 内固定再修复术后骨折- 结合康复技术:经过医生指导,选择适当的理疗方式以减轻疼痛、控制水肿和提高局部血液循环。

- 自我物理治疗: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活动,如轻柔牵拉术、早期免重负荷行走等。

二、中期康复(第4周-第8周)在初期恢复阶段后,进入中期康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增加活动范围、恢复肌力和改善平衡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您克服骨折的中期康复挑战:1. 恢复活动范围- 逐渐增加运动量: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逐步提高伸展和屈曲幅度。

- 软组织牵拉:使用物理治疗师指导的方法进行软组织牵拉,以保持关节灵活性。

2. 寻找失去的平衡- 平衡锻炼:实施简单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以提高稳定性和协调性。

- 强化核心肌群:通过激活核心肌肉群来提供身体稳定性,如腹部收紧、背部屈曲等。

3. 加强肌力- 选择恰当重量:根据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选择适合个人情况的负荷,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

骨折的康复训练

骨折的康复训练

骨折的康复训练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通常是因为剧烈的外力作用或骨骼承受过大压力而引起的。

康复训练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治疗,恢复受伤骨折部位的功能和力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骨折康复训练方法和技巧。

I. 术后康复第一阶段术后第一阶段是骨折康复训练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这个阶段,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1. 被动运动通过医师或康复师的引导,进行轻柔的被动活动,以避免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移位和关节僵硬。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疼痛。

2. 使用辅助工具根据需要,使用助行器、身体支撑器和石膏夹具等辅助工具,以减轻伤肢的重量负担。

这有助于减少疼痛和增强患者的行动能力。

3. 冷敷在手术后的前24至48小时内,可以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伤肢的疼痛和肿胀。

每次冷敷持续15到20分钟,每天进行3到4次。

II. 中期康复中期康复旨在逐渐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力量和稳定性。

在此阶段,以下几种康复训练方法可用:1. 活动范围练习通过进行逐渐增加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患者可以逐渐恢复骨折部位的活动范围。

这有助于减少关节僵硬和增加肌肉柔韧性。

2. 强度训练逐渐增加负荷和阻力的运动,以恢复肌肉力量和韧度。

这可以通过重复练习和使用举重器械等设备来实现。

3. 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使用平衡板、绷带或其他辅助设备,进行平衡和协调练习,以提高患者的运动稳定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4. 步态训练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步态训练是恢复正常行走和运动的重要部分。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渐过渡到从助行器到无助行器的步态,并进行相应的锻炼。

III. 后期康复后期康复旨在进一步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力量,并确保骨折部位的持久稳定。

在此阶段,以下训练方法可用:1. 功能性训练通过进行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功能性训练,例如上楼梯、跑步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第6~7天,外展训练,先被动运动,再助力运动,然后完全主动运动;屈髋、屈膝训练,注意身体直立,屈髋小于90°,不可内旋;髋后伸训练,注意身体直立,不可内旋,末端保持10秒。
2周
2~3周,站立位,主动耸肩练习10~20次,肩关节放松自然下垂,10次为1组,持续30秒;肩部的摆动次数练习,10次1组,做2~3组为宜;做背阔肌群、胸上肌收缩练习;三角肌保护下的主动无阻力收缩练习,治疗师自行掌握持续时间及次数,以无疼痛为限;前臂的内外旋练习,10次1组,做2~3组;肘关节的屈伸练习,主动运动为主,不增加阻力,以患者感觉疲劳为度。
术后1个月继续训练髋外展。但应做到不充分负重、不盘腿、不内收腿。髋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训练方法是,患者直腰坐椅子上,双手放在膝关节上,两足间距与肩宽,双膝关节靠拢后再分开。
3周
2周后可做手、腕的主动伸屈训练,配合作业治疗,增强手指的灵活性;
3~4周,以上肢主动运动为主,辅助肌力被动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过度外展、外旋及内收。
2~3周,肩关节可做伸屈、外展、内收功能训练,肘关节及腕手关节行主动运动训练前臂的旋内、旋外训练,要轻柔进行。
2~4周,增加肩、肘关节抗阻训练,手指伸、屈功能训练,局部物理因子治疗。
2周后,改为主动运动为主,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术后4周时运动范围接近正常。床上坐起,逐渐让病人取坐位和缓慢翻身;继续增加髋与膝的主动屈伸运动,以明显疼痛为度;继续肌力及步行练习;ADL训练及辅助具的使用训练。
②干扰电治疗或超声波、超短波治疗(无内固定手法复位患者);
③光疗:红外线光局部照射。
4~8周,行手术内固定者及小儿骨折可去除外固定,除继续进行上述功能训练外,还可以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手法复位的小儿患者可在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训练,成人至少在6周以后方可进行功能训练。注意在训练前要拍X线片,检查骨愈合的情况,防止因骨愈合不佳而产生骨移位或骨不连。可以辅助蜡疗、电疗(无金属固定物处或手法整复的骨折)、光疗、作业治疗等。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肺部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保持10秒,放松5秒,由每日10次,每次15~20遍开始,逐渐增加;足趾伸、屈及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训练,特别强调踝的背伸运动;健侧下肢和双上肢各关节的主动运动及抗阻运动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或以有轻度疲劳感为度。
1周内主要是休息、制动,可以进行上臂、前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腕关节的背伸、屈曲练习;手指的屈伸练习;局部可做红外线或紫外线光疗。
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后1~2周以休息、制动为主,有利于组织修复和骨再生。
运动训练以腕关节背伸、屈曲训练为主,上臂肌群可做等长收缩练习。
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短波治疗,电极对置于患处,无热量,10~12分钟,每天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可起到消除肿胀作用
骨折部位
锁骨骨折(4周)
肱骨骨折
前臂骨折
股骨颈骨折(12周)
胫腓骨骨干骨折(8周)
肱骨干骨折(6周)
肱骨颈骨折(7周)
肱骨髁上骨折
尺、桡骨干双骨折(5周)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内固定
外固定
1周
伤后1~3周,肩部固定,主要进行肘、腕、手的屈伸及前臂的内外旋功能练习,可逐渐进行抗阻训练。
伤后3日内,局部用冷疗,4日后可用物理因子治疗:
①弯腰划弧线:利用上肢自然下垂的重力,辅助健侧手臂,屈肘做顺、逆时针弧线运动,每次20个动作,每日2次;
②手指阶梯:主动训练为主,每日逐渐增加高度;
③肘关节及腕、手的抗阻训练:训练时间和强度每日递增。
3~4周,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功能练习,以主动为主,辅以部分抗阻训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手、腕的伸、展、抗阻练习和旋前园肌、旋后肌的抗阻练习;辅以光疗和作业治疗。
②红外线光治疗,局部照射,热度适中,注意防止烫伤,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
经手术复位且有金属内固定物的骨折,早期以制动为主,运动训练时间可以比较手法复位的骨折提前1周,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局部红外线光治疗同前,慎用超短波治疗。
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后1周,要注意肘关节的固定和制动。可做手指的屈、伸练习和腕关节的屈、伸练习。
①超声波治疗,局部接触移动法,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注意若有金属固定物(如钢针、钢板),应慎用电疗法治疗;
②超短波治疗:双极对置,无热或微热,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
③红外线光治疗:垂直照射患部,以有舒适温热感为准,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8~12周,进行全方位的上肢肌力训练,由于制动时活动范围恢复到正常时间也相对要长。
9周
8~12周,可开展患肢的全方位功能训练,辅助吊轮、肋木、墙拉力器,肩腕关节训练器、橡皮带等器械进行练习。屈曲型着重恢复伸直肘关节功能,伸直型侧重恢复肘屈曲功能,物理治疗同时进行。伤后未经功能康复的病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障碍,特别注意来诊前是否采取过“粗暴”的伸、屈肘关节练习,立即拍肘关节的X线片,看是否有骨化性肌炎。
6~8周,除上述治疗外,增加前臂旋转功能练习,并逐渐加大抗阻力训练强度。
8周
8周以后,增加训练的强度,可应用关节松动术,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关节囊的紧张度,以恢复其伸张度、柔韧性、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在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可用蜡疗法,做肩关节的局部热敷治疗,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性,增加关节松动术的效果。
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1周内,以休息、制动为主,手法复位的患者要注意检查外固定情况,防止松动,导致畸形愈合。手、腕可做主动屈、伸活动训练,不要做旋转练习,局部光治疗或超短波治疗(无金属固定物),注意手指的血液循环及感觉变化,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手法复位或内固定术后1周内,局部制动,辅助光、电治疗(无金属固定物),肩、肘关节无阻力主动运动练习。
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做患肢膝、踝、足各关节主动运动其间,可用CPM做髋、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从30°开始逐渐增加到90°.每日2次,每次1~2小时;腘绳肌、臀大肌伸髋、伸膝位等长收缩,每天2~3次,每次10~20遍;还可进行抬高臀部运动、扩胸运动等。
术后第3~5天,仰卧位主动屈、伸髋膝关节,膝关节在0°~30°等张伸直练习,末端保持10秒,放松5秒,忌屈髋大于90°,每天2~3次,每次10~20遍;注意患者应半卧位,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继续桥式运动,保持10秒,放松5秒;悬吊髋外展位,髋内收肌及外展肌的等长收缩,保持10秒,放松5秒,以上动作每天2~3次,每次10~20遍;坐位水平移动,治疗师注意协助患者保持外展位屈髋小于90°,每天2~3次,每次5~10遍。
10周
11周
12周
4周
4~7周,可配合一些器械进行训练,进行肩部的全方位主动功能练习,逐渐增加抗阻训练。
4~6周,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增加肩、肘、腕的抗阻运动训练,加强前臂的内外旋功能训练。
4~6周以后,可做三角肌、背阔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无阻力自主活动训练,手、腕可做抗阻训练;
4~6周,增加肩、腕、手关节的抗阻训练,前臂内外旋无阻力主动运动练习,内固定手术的可去除外固定物,辅助器械进行训练,可适当进行作业治疗,增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4~6周,去除外固定,加强肩、肘关节抗阻练习,开始做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局部蜡疗、光、电治疗和作业治疗。
6周
第6周,可进行渐进抗阻运动训练,做双小腿下垂坐姿练习。
7周
6~8周,患侧上肢以肩关节为轴心,做主动全范围旋转训练,借助高吊滑轮、墙拉力器、肋木、橡皮带、体操棒等器械进行功能训练。
7~9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肩、肘、腕、手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着重训练前臂的内外旋功能,可辅助器械和抗阻训练,增加作业治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未经过早期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有肩、肘、腕、手功能障碍者,可辅助关节松动术治疗、作业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
4周后,开始练习屈髋,进行髋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5周
5~8周,以肩关节功能训练为主,主动运动训练辅以手法辅助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收、后伸及前屈功能,借助训练器械如高吊滑轮、肋木、手指阶梯、墙拉力器、橡皮带、体操棒等练习。物理因子治疗:
①蜡疗盘蜡法:置于肩关节处,每次放置20~30分钟,每天1~2次,15天为一个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