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的制作技术
河道智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河道智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河道智慧监测系统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河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一个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和管理河道的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系统设备1. 传感器网络:通过布置在河道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参数,如水温、水位、溶解氧、PH值等。
2. 监测站点服务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3. 数据传输设备:负责将监测站点服务器上的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管理。
4. 中心服务器:负责存储所有监测站点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
5. 移动设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中心服务器,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并进行相关操作。
三、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河道水质参数,将数据发送至监测站点服务器。
2. 数据分析:监测站点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水质监测报告。
3. 数据存储:监测站点服务器将分析后的数据存储,并定期备份到中心服务器,以便用户查询历史数据。
4. 数据传输:监测站点服务器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
5. 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器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包括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
6. 数据可视化: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中心服务器,用户可以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
四、系统优势1. 实时性: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数据,用户可以实时查看河道的水质信息。
2. 自主协作:传感器网络可以自主协作,根据河道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布置,确保覆盖范围广泛。
3. 数据分析能力:监测站点服务器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可以根据数据生成水质监测报告,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
4. 移动访问: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系统,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
5. 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器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权限分配和管理。
水利工程中的水质监测与治理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水质监测与治理技术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水利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水质监测与治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和治理两方面来阐述水利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
一、水质监测技术1. 传统水质监测技术传统的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与分析方法。
采样是获取水样的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如定点采样、流域采样等。
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用于检测水样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指标。
传统技术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2. 在线水质监测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水质监测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在线监测阶段。
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设备于水利工程中,实时监测水质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水质治理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水质治理技术1. 传统水质治理技术传统的水质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化学方法则利用药剂与水中污染物起化学反应,去除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质。
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2. 先进水质治理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先进水质治理技术逐渐应用于水利工程中。
其中包括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等。
膜分离技术通过过滤、逆渗透等手段,将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从而提高水的洁净度。
活性炭吸附技术通过活化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技术则利用光催化剂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催化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些先进技术在水质治理中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为水利工程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与治理技术对于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种水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水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水环境的安全和保护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水环境监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该装置具有简单易制作、低成本、高精度和可持续使用的特点。
设备准备在制作水环境监测装置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Arduino Uno控制板:用于控制和采集传感器数据。
2.PH传感器:用于测量水中的PH值。
3.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4.溶解氧传感器:用于测量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5.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水的电导率。
6.水泵:用于循环水体以保持传感器测量准确性。
7.LED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各项指标。
8.连接线、电源和电池盒等。
制作过程步骤1:传感器接线1.将PH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 板的A0引脚。
2.将温度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 板的A1引脚。
3.将溶解氧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A2引脚。
4.将电导率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A3引脚。
步骤2:水泵连接1.将水泵的正极连接到Arduino板的数字引脚(例如D4),将负极连接到Arduino板的GND引脚。
步骤3:显示屏接线1.将LED显示屏的VCC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
2.根据显示屏的具体型号,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板的数字引脚。
步骤4:编写代码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代码以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和显示屏的控制。
可以通过Arduino的官方网站或查阅相关技术文档来获取代码示例。
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

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大量的水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课题之一。
河流作为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水资源。
河流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1.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是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水质监测主要通过测量河流中的水质指标来判断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变化。
水质指标的测量方法较多,包括高级仪器的应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同时也有田间测量和实验室测量的方法,如总氮、总磷、pH等。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高精度的水质监测,并且可以自动上传数据到数据中心。
2. 水生态监测技术水生态监测技术是对河流水生态质量的监测,包括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认识到水生态系统无法分解为独立的物理、化学、生物物种,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性开发多指标为核心的监测工具,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测量。
目前种类较多的水生态监测技术包括生物学监测技术、流域水文学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等,如水草、浮游生物群落、鱼类等可作为生物学监测的对象。
多源地球观测和激光雷达技术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部分,可进行流域水文学监测。
二、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河流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常规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
监测数据的处理技术是环境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系统应用统计学、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如平均数、方差、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监测数据更加精准,但是需要在严格的监管标准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进行。
另外,将水资源信息融合到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有助于提高河流水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分析。
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水体环境检测装置、增氧装置和控制终端;水体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源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为GPRS模块,GPRS模块上设置有SIM接口;增氧装置与底座固定连接,增氧装置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终端分别与水体环境检测装置和增氧装置无线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可远程监控水体环境并控制增氧装置,不需要人员值守就可以远程对水体的含氧量、水温等参数进行监控,同时对增氧泵进行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要求1.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体环境检测装置、增氧装置、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水体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源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GPRS模块,所述GPRS 模块上设置有SIM接口;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增氧装置为设置在水体环境中的增氧泵,所述增氧装置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水体环境检测装置和所述增氧装置无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氧传感器为极谱型溶氧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可充电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太阳能电池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为电脑或手机。
技术说明书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池塘养殖和相对封闭水域的养殖技术进展迅速,水产养殖的单位水体产量节节攀升。
但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单位水体的放养密度也不断提高,同时人工料饵的大量使用又使水体质量明显下降,使水体的含氧量不断降低,遇到不利天气严重时水体会出现长时间缺氧,造成水产特别是鱼类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河流治理工程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河流治理工程水质监测方案设计1. 背景现如今,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河流面临着水质污染的严重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的水质,进行河流治理工程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为了确保治理工程的有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水质监测方案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2. 监测目标水质监测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及时检测和解决河流水质问题,从而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
具体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监测主要污染物浓度、监测水生态系统状况、监测水质变化趋势等。
通过监测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河流水质的保护和恢复。
3. 监测方案设计3.1 监测指标选择根据河流治理的具体需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水温、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
针对具体的河流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特定的指标。
3.2 监测频次和监测点布设根据河流的长度、水质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治理工程的需求,在河流上设置合理的监测点是必要的。
同时,监测频次的安排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选择监测点和监测频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下因素:河流水质变化的季节性和日变化、人类活动及污染源分布的影响等。
3.3 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根据监测指标的特点和监测要求,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生物监测方法和物理监测方法。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有关水质变化趋势、污染源识别和评估治理工程效果等重要信息。
因此,在设计水质监测方案时,需要明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需要建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设备校准和维护、样品采集和保存规范等。
5. 结论河流治理工程水质监测方案的设计是实现水质保护和治理工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方案

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方案户外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主要监测对象为地表水。
地表水是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
在 2014 年我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
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因素主要为水体中 N、P、有机物、HN4- 等化学因素,因此监测地表水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化学指标已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配合常规五参数(溶解氧、浊度、电导率、温度、pH)同时监测,综合反应水环境指标。
可***用于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水质监测。
户外水站监测原理本户外水站采用集成式设计原理,包含采配水系统、检测单元(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常规五参数五个测量模块)、质量控制单元、辅助单元(废液收集、防雷、空调等)。
常规五参数指标(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温度、pH)采用多电极集成方式进行测量。
工程项目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如下:(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3)《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4)《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5)《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52-1999)(6)《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0-2003)(7)《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2003)(8)《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2-2003)(9)《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2003)(10)《pH 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6-2003)(11)《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7-2003)(12)《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8-2003)(1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9-2003)(1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全文完-。
科技治理河流方案

科技治理河流方案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河流污染、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治理河流是城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治理城市河流,需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科技治理河流方案,优化河流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治理方法及技术1.水污染治理技术(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生物代谢过程修复水质的技术。
此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细胞修复、植物修复等多个方面。
(2)人工氧化技术人工氧化技术是通过向河水中注入氧气,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达到治理水体污染的目的。
此种技术需要做好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2.水环境监测技术(1)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搭载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情况的方法。
传感器可以检测水温、水压、pH值、溶解氧、浊度等参数。
技术不断更新,各项参数的检测可达到高精度、高频率的监测工作。
(2)环境监测零件技术环境监测零件技术是通过搭载各种监测零件,实时监测水质的技术。
它可以监测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等多个参数。
技术更新迅速、监测数据可追溯,是现代化河流管理的基础。
3.溢油清除技术(1)生物清除技术生物清除技术是一种采用生物作用,将油污分解降解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生物清除技术可分为两类:生物油水分离和生物脱臭油水分离。
前者主要是通过利用油水分离设备,将浮油收集在一起,后者则是通过生物法将油水中的异味除去。
(2)物理清除技术物理清除技术是一种采用机械设备将溢油从水面上清除的技术。
此种技术需要配备清沙设备、手推保洁车等物理清除设备,将溢油收集起来,达到减轻河流污染的作用。
河流管理1.完善河流建设完善河流建设是指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要求,对河流水质、水量、水生物、岸线、治理设施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科学的河流治理计划,并根据方案进行工程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属于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介绍了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浮筒、检测环和动力部件,所述浮筒中部外侧安装有检测环,所述浮筒位于水面以下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动力部件,本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利用检测环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加速度进行检测和计算,对调节管方位进行调节,使得动力源提供的动力可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反向推力,使得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规避,可以有效的实现监测设备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的避障,可以有效的防止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发生碰撞导致监测设备损坏,可以有效的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监测设备维修的次数。
技术要求1.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设备包括浮筒(1)、检测环(3)和动力部件(5),所述浮筒(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架(2),所述浮筒(1)中部外侧安装有检测环(3),所述浮筒(1)位于水面以下的底端安装有监测头(4),所述浮筒(1)位于水面以下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动力部件(5),所述浮筒(1)底端通过牵引绳(6)连接有牵引物(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环(3)内部安装有若干个距离传感器(8),所述浮筒(1)底端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9),所述浮筒(1)顶端内部安装有动力源(10),所述动力源(10)对应动力部件(5)位置处安装有若干个出气管(11),所述动力部件(5)外侧通过限位管(12)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动力部件(5)包括固定管(501)和调节管(502);所述限位管(12)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501),所述固定管(501)底端安装有调节管(502),所述固定管(501)和调节管(502)内部安装有动力软管(503),所述动力软管(503)一端连接出气管(11),另一端与调节管(502)底端密封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9)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动力源(10)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501)底端两侧和调节管(502)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切面(516),所述固定管(501)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14),所述调节管(502)顶端对应第一连接板(514)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板(515),所述第一连接板(514)与第二连接板(515)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15)一侧安装有从动齿轮(504),所述从动齿轮(504)一侧安装有驱动蜗杆(505),所述从动齿轮(504)与驱动蜗杆(505)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蜗杆(505)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506);所述PLC控制器(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驱动电机(506)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504)外侧套接有密封盒(507),所述密封盒(507)与从动齿轮(504)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508),所述密封橡胶(508)与密封盒(507)之间通过固定环(50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504)一侧开设有密封卡槽(510),所述密封卡槽(510)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卡槽(511),所述固定环(509)一侧对应密封卡槽(510)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卡环(512),所述密封卡环(512)外侧对应固定卡槽(511)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卡块(5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中部贯穿开设有牵引孔(13),所述浮筒(1)顶端中部位于牵引孔(13)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中部转动安装有调节辊(15),所述固定板(14)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盒(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孔(13)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耐磨橡胶环(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头(4)外侧安装有防护网(18),所述浮筒(1)顶端边部安装有防护栏(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边部均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9),所述浮筒(1)底端内部安装有蓄电池(20),所述蓄电池(20)一侧安装有逆变器(21)。
技术说明书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覆盖,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对于水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现有对于水资源的监测多采用监测浮标进行监测,现有的监测浮标在监测水资源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安置在河流或者湖泊的监测设备在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时,无法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更加无法对障碍物进行避让,导致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发生碰撞,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监测设备损坏,影响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2、现有的监测设备都是通过牵引绳和牵引物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如果牵引绳的长度等于河水的深度,监测设备会被稳定固定,如果牵引绳的长度大于河水的深度,虽然可以对监测设备进行固定,但是监测设备会随着水流不断的晃动或者变换方位,导致监测设备不稳定;3、现有的监测设备无法对监测头进行防护,会导致河流或者湖泊中的水生植物或者河流垃圾堆积在监测头上,对监测头的正常监测造成影响。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浮筒、检测环和动力部件,所述浮筒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浮筒中部外侧安装有检测环,所述浮筒位于水面以下的底端安装有监测头,所述浮筒位于水面以下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动力部件,所述浮筒底端通过牵引绳连接有牵引物。
利用检测环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加速度进行检测和计算,利用动力部件提供动力驱动监测设备移动,可以有效的实现监测设备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的避障,可以有效的防止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发生碰撞导致监测设备损坏,可以有效的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监测设备维修的次数。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环内部安装有若干个距离传感器,所述浮筒底端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浮筒顶端内部安装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对应动力部件位置处安装有若干个出气管,所述动力部件外侧通过限位管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动力部件包括固定管和调节管;所述限位管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底端安装有调节管,所述固定管和调节管内部安装有动力软管,所述动力软管一端连接出气管,另一端与调节管底端密封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动力源的输入端。
利用距离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面漂浮障碍物的检测,利用PLC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水面漂浮障碍物与监测设备的相对加速度,可以对障碍物是否会与监测设备发生碰撞进行预测,利用动力软管将动力源产生的动力输送至监测设备底端,可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驱动,可以有效的实现监测设备对于障碍物的避让。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管底端两侧和调节管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切面,所述固定管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调节管顶端对应第一连接板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一侧安装有驱动蜗杆,所述从动齿轮与驱动蜗杆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蜗杆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入端。
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蜗杆、从动齿轮和调节管,使得可以根据距离传感器所检测的障碍物的距离和标签确定的方位,驱动对应的调节管进行方位的调节,使得动力源提供的动力可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反向推力,使得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规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齿轮外侧套接有密封盒,所述密封盒与从动齿轮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与密封盒之间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
利用密封盒和密封橡胶对从动齿轮和驱动蜗杆进行密封,可以有效的防止河水对其造成腐蚀,保证了其在驱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了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齿轮一侧开设有密封卡槽,所述密封卡槽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卡槽,所述固定环一侧对应密封卡槽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卡环,所述密封卡环外侧对应固定卡槽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卡块。
使得可以对密封橡胶与从动齿轮固定牢固的同时,方便对其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使得可以对长久使用出现老化的密封橡胶和密封盒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筒中部贯穿开设有牵引孔,所述浮筒顶端中部位于牵引孔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部转动安装有调节辊,所述固定板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盒。
通过调节辊实现对牵引绳的卷收和释放,使得可以在监测设备需要规避障碍物的时候增长牵引绳的长度,避免牵引绳的长度限定导致无法对监测设备的位置进行移动,导致无法对障碍物进行规避,同时,使得可以根据水位的不同调节牵引绳的长度,使得监测设备可以在任何水位情况下固定稳定,不会出现水位上涨导致监测设备下沉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水位下降导致监测设备随着水流流淌的现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引孔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耐磨橡胶环,可以有效的防止牵引绳与浮筒之间发生摩擦导致浮筒受损,延长浮筒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头外侧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底漂浮的水藻已经生活垃圾对监测头造成撞击或者在监测头表面堆积,可以有效的延长监测头的使用寿命和水环境监测的准确度,所述浮筒顶端边部安装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在对监测设备进行检修时从浮筒上方掉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边部均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浮筒底端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侧安装有逆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检测环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加速度进行检测和计算,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蜗杆、从动齿轮和调节管,使得可以根据距离传感器所检测的障碍物的距离和标签确定的方位,驱动对应的调节管进行方位的调节,使得动力源提供的动力可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反向推力,使得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规避,可以有效的实现监测设备对水面漂浮的障碍物的避障,可以有效的防止障碍物与监测设备之间发生碰撞导致监测设备损坏,可以有效的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监测设备维修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