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合集下载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2015年12月版权声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2018年广播中心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

2018年广播中心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

2018年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填空题:我国数字音频基准电平是-20 dBFS(对应的模拟音频基准电平就是+4dBu )。

《2、信噪比的全称为信号噪声比,记为S/N,通常用分贝(dB)表示:S/N=20lg,式中,Us为有用信号电压,Un为噪声电压。

3、线性失真即非谐波失真,它不产生新的频率,只改变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大小,包括频率失真和相位失真。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338)4、将一个声音与1KHz的纯音作比较,当两者听起来一样响时,这时1KHz纯音的声压级数值就是这个声音的响度级。

(《音频技术教程》,P17)5、取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取样频率大于模拟信号上限频率的2倍,就不会在抽样中丢失信息。

(《音频技术教程》,P36)6、均匀量化具有信号幅度大时信噪比高,而信号幅度小时信噪比低的缺点。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32)7、2003年,经过修订之后的MADI允许传输64 个通道的数字音频数据,且采样率提高到96KHz,但在96KHz速率情况下可传输的通道数量下降为28 个。

(《数字音频原理与检测技术》,P188)8、经过MP3的压缩编码处理后,音频文件可以被压缩到原来的1/10 —1/12 。

(《电声技术与音响系统》,P122)9、当于声源中心距离r<r0 (即临界距离或混响半径r0)时,直达声占主要地位,当r<r0则转化为混响声起主要作用。

(《录音技术基础与数字音频处理指南》,P35)10、S48 采用MPEG I layer 1、MPEG I layer 2(简称Mp1,Mp2)声音压缩格式,由于其易于编辑、剪切,所以在广播电台应用较广。

(《音频技术教程》,P40)11、WAV文件占用的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比特数声道数时间/8。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181)12、通常所说的环绕声,是指声场中位于后方的声场,主要由混响声构成,特点是无固定方向,均匀地向各个方向传播。

“荔枝云”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与实践

“荔枝云”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与实践

1 “荔枝云”平台建设背景与建设需求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立足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确立了“云·组团·多终端”的战略思路,系统谋划媒体融合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4年,江苏广电总台根据中央要求着力谋划媒体融合发展,进行内容生产、技术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和策略,着力谋划媒体融合的基础性云平台,形成了云平台建设的整体构想。

2015年,总台在牵头编制国家课题《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过程中,敏锐的意识到媒体融合必须有功能齐备的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于是决定大力投入,将课题研究成果加以转化和运用,充分应用先进技术,规划建设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技术平台——“荔枝云”融合媒体平台。

2 “荔枝云”平台整体规划2.1 建设规划按照总台战略发展规划,以台内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更新、高清升级换代为契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项目组制定了“荔枝云”平台建设规划与实施步骤,积极推进“荔枝云”平台技术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平台建设规划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建立“多来源内容汇聚、多媒体制作生产、多渠道内容发布”的全新生产模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和全新流程再造。

第二阶段: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原有技术系统,重点实施对传统栏节目、综艺节目综合制作的业务重构,建成广播电视制作、新媒体制作分发的所有业务全台统一的云平台。

第三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基于云平台的对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基于云平台的融合媒体业务的应用服务,充分发挥平台的整体效应。

2.2 平台建设原则“荔枝云”平台建设以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各项业务运行规律为基础,制定符合新闻宣传和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体系和策略,既要解决现有问题又兼顾未来发展,又要提升传统业务又支撑新媒体业务,形成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技术体系。

项目组为“荔枝云”平台的建设制定了以下原则。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2015年12月页脚内容1版权声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页脚内容2前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公布日期】2021.01.28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广播影视
正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
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广电总局无线局、监管中心、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
为推动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将《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附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
2021年1月28日。

广电总局发布《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白皮书》

广电总局发布《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白皮书》

3 广 电总 局 发 布 《 动 多媒 体 广 播 移 技 术 白皮 书》
8月 2 日, 电 总 局 向各 省 、 2 广 自治 区 、 辖 市 、 直 计 划 单 列市 广播 影 视局 , 疆生 产 建设 兵 团广播 电视 局 , 新
中央 人 民广播 电台 、 国 国际 广 播 电 台 、 中 中央 电视 台 、 无 线 局 、 测 中心 、 度 中 心 、 科 院 、 划 院 、 计 院 监 调 广 规 设
市。
终端 方 面 , 了 4万部 具 备 C 除 MMB手 机 电 视 功 能
的T D手 机 已经 由宇龙 酷 派 、 中兴 、 星 、 三 多普 达 、 想 联
《 白皮书》 描述 了移 动多媒体广播 系统技 术总体
要 求 和系 统架 构 , 移 动多 媒 体广 播 系统 的建 立 中 , 在 需 根 据实 际情 况具 体 确定 实施 方 案 。 移 动多 媒 体 广 播 是 我 国广 播 电视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广 播 电视 的补 充 和延 伸 。移 动 多 媒 体 广 播 可 以 是 通过 无线 广播 电视 覆 盖 网 , 向各 种 小 屏 幕 便携 终端 提 供 数 字广 播 电视 节 目和信 息 服 务 , 足 人们 随 时 随地 满
善建 筑物 内移 动通 信 环 境 的方 案 , 大 型建 筑 物 的低 在
层、 地下商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 , 克服通信 的盲 区
和 阴影 区。
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健康有序发展 , 构建完整 的移动 多媒 体广 播 产业 链 , 局 组 织 有 关 单 位 在 已颁 布 的 移 总
评 。 为 了使本 栏 目更加 生动 活泼 , 息量 大质 优 , 信 特请 各 广 电局 台 、 网络公 司、 电产 品相 关 企业及 时准确 地将 自 广

2016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奖结果公布

2016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奖结果公布
News Express
新闻鹿埋
2016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奖结果公布
伴 随 着 我 国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深 人 ,我 国 科 技 奖 励 逐 步 由 政 府 设 奖 转 变 为 政 府 和 社 会 互 为 补 充 、依 法 有 序 运 作 的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体 系 。 科技团体已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主体。2 0 1 6 年度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审工作包括:科 技 进 步 奖 、影视青年 科 技 奖 、厂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中国化妆金像奖、先进影像作品奖。
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 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航广卫星网络有限责 杨 一 曼 吕 涛 孙 国 军 刘 晓 希 张 刚
杨方正夏治平郝旭东饶丰储原林 任 公 司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电视台 北京世纪睿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关 朝 洋 韦 换 周 珏 符 亮 Andy Munro 刘 振 东 李 连 民 邓 子 平 Steve A llb e n y 刘 钢
于昊张东辉王杉郭伟萍宋轩
4 大型综艺节目跨平台智能综合 控制系统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顾建国成斌朱光荣唐陆峰陈莉 吴荣斌严雯雯周飞佘洪王子
高清文件化制播节目技术质量管控关 中央电视台 5 键技术及应用— 中央电视台全台技
新 奥 特 (北 京 )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术质量自动检测系统
许钢鸣张丽娜刘鹏郭敏杨慕星 吴正斌蔡琦宋蔚杨磊雒勇 王涧樵翟南范潇强张峰黄振川
国 家 新 闻 出 版 广 电 总 局 广 播 电 视 规 划 院 、重庆有
N G B 6
运 营 支 撑 和 宽 带 技 术 体 系 及 关 线 电 视 网 络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 李 忠 炤 唐 月 刘 雪 雁 徐 蓓 宋 旭 翊 公 司 、东 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北 京 大 学 、中广 张 诚 张 冰 王 新 喆 欧 阳 峰 冯 薇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5G 技术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各个行业,新媒体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5G 技术带来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连接等特性,为新媒体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一、5G 技术为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变革1、超高清视频与直播的崛起5G 的高速率使得超高清视频的传输成为可能,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晰、逼真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体育赛事、演唱会还是新闻报道,超高清视频能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低延迟的特性也极大地提升了直播的质量,减少了卡顿和延迟,让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更加实时和流畅。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发展5G 为 VR 和 AR 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以往,由于网络速度和延迟的限制,VR 和 AR 的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现在,5G 使得更加沉浸式的虚拟体验成为现实,用户可以通过 VR 和 AR 设备,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新闻报道、教育课程、娱乐节目等各种内容中。

3、物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随着 5G 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都能够成为新媒体的终端。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新闻和娱乐内容,汽车的车载系统也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资讯和多媒体内容。

二、5G 新媒体行业的应用场景1、新闻报道的创新5G 技术让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和实时化。

记者可以使用 5G 背包进行现场直播,实时回传高清视频画面。

无人机搭载 5G 设备进行航拍,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及时的新闻素材。

同时,利用 VR 和 AR 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感受新闻现场,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在线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5G 新媒体为在线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

高清的远程教学视频、实时的互动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应用,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 5G 技术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教学指导。

3、娱乐产业的突破在娱乐方面,5G 为影视、游戏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2015年12月版权声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科研项目组起草了本白皮书,旨在加强顶层设计,为各级广播电台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媒体平台提供指导,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模式、产业格局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实践。

本白皮书经过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多轮讨论、修改和审定,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

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主要起草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本白皮书主要起草人:钱岳林、马炬、朱峰、张卫伟、王波、徐北骏、霍秋林、李向荣、姚远、杭正东、邵勇、臧亮、陈蓉、杨庆华、张海勇、干劲、张云华、罗清、许振峰、韩明良、王崇义、赵永礼、张强强、孙岩君、陆正国、袁洁松目录1 说明 (6)1.1 适用范围 (6)1.2 约定、定义 (6)2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现状与分析 (10)2.1 广播台网建设现状 (10)2.2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 (12)3 公有云、专属云、私有云技术架构 (14)3.1 公有云技术架构 (14)3.2 专属云技术架构 (17)3.3 私有云技术架构 (22)3.4 公有云、专属云及私有云的关系 (26)4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典型业务流程 (29)4.1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 (29)4.2 采编制作业务 (33)4.3 云媒资管理业务 (37)5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制作发布典型业务流程 (42)5.1 融合媒体制作发布业务构建思路 (42)5.2 融合媒体制作发布系统构成 (43)5.3 融合媒体制作发布业务典型流程 (44)6 安全体系 (48)6.1 安全体系综述 (48)6.2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48)6.3 云计算安全防护策略 (53)6.4 融合媒体平台典型业务安全要求 (55)7 运行管理体系 (58)7.1 运行管理体系综述 (58)7.2 7x24小时服务管理 (59)7.3 运维评价机制 (61)8 过渡策略及相关建议 (63)8.1 过渡策略 (63)8.2 相关建议 (69)1说明1.1适用范围本白皮书适用于规范全国广播电台的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指导全国广播电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可供相关行业参考。

1.2约定、定义1.2.1约定1、必要条件“必须”、“要求”、“应”或“应该”意味着它们的定义是一个绝对必要条件。

2、禁止条件“不应”或“不应该”意味着它的定义是一个绝对的禁止条件。

3、可选条件“可能”、“可以”或“可”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不选择。

4、举例“例如”、“比如”、“如”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随后所列出的条目。

1.2.2定义1、云计算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2、I aaS(由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IaaS将设备硬件、数据和计算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为用户提供底层的接近于直接操作软硬件资源的服务,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服务器及桌面虚拟化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资源管理技术以及能耗管理技术。

3、P aaS(由平台提供的服务)PaaS将应用服务、任务流程、算法服务等整合为云计算平台服务,提供运算与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分布式技术、实例的动态管理技术、应用隔离与安全技术、应用交互技术、服务能力开放与集成技术以及协同支持技术。

4、S aaS(由软件提供的服务)SaaS以软件租用、在线使用的方式提供软件服务,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多租户技术、可扩展技术和可定制技术。

5、广播台网广播台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实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6、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广播融合媒体平台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的广电“媒体云平台”,平台将基于融合发展云架构,通过能力建设、开放接口、流程重构,支持广电敏捷生产和新业务的弹性部署,在满足传统业务流程的同时,满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多业务流程,满足新业务运营的基础性要求,能够为新业务提供统一的内容支撑、技术服务、数据分析、运营计费等服务一体化技术业务平台。

7、功能网依据广播电台各类业务的特点而构建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化系统,称为功能网。

例如:广播制作网、广播播出网等。

8、功能模块在功能网中能独立完成某项功能的模块,称为功能模块。

9、三层模型三层模型是指,广播融合媒体平台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网构成,每个功能网由提供基础支撑的“设施”,提供应用支撑的“数据”和实现各类业务的“应用”构成。

各功能网可通过基础层内“设施”间的链接,实现数据和应用的交互。

10、数据交换模块功能网中,向各类应用提供数据存储和交互支持的数据节点,称为数据交换模块。

11、业务各类功能模块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形成的集合,称为业务。

例如:内容生产业务、生产管理业务等。

12、元数据元数据是数据的描述信息。

在广播融合媒体平台中,元数据是与多媒体数据结合在一起的辅助信息,这些信息在内容制作、传输、交换及播出的各个环节,始终与多媒体信息紧密关联。

13、数字内容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形式表现的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

14、生产子系统根据渠道、内容、组织等特点,为完成一类或多类内容生产任务而建立,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生产媒体资料库的业务系统,称为生产子系统。

15、生产媒体资料库生产子系统内直接参与内容生产、播出分发的数字内容存储系统,称为生产媒体资料库。

16、云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动态性、虚拟性、扩展性、有效性和灵活性所架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17、广播私有云广播私有云是整合广播电台内部现有的资源,以新的云计算架构替代原有的全台网架构,以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满足面向融合媒体的业务转型需求。

18、广播专属云广播专属云服务是指利用专业厂商提供的基础设施,由广电自行进行业务和应用系统的构建。

19、广播公有云广播公有云服务是指现有公有云平台存在大量已有的服务,其中能够适配广播电台业务需求,能够提供技术保障,或满足业务和创新发展要求的服务,可直接购买使用。

20、智能流程引擎智能流程引擎是指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多种工作流程的定义、自动化驱动与适配,以实现流程的动态化、智能化管控。

1.2.3缩略语1、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2、B2B Business-to-Business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3、B2C Business-to-Customer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4、BPEL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业务流程执行语言5、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业务流程管理6、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内容管理系统7、CP Content Provider 内容提供商8、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9、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绝服务10、E PG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电子节目菜单11、E SB Enterprise Service Bus 企业服务总线12、E TL Extract-Transform-Load 数据仓库技术13、G 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图形处理器14、H DFS 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15、K VM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16、O2O Online To Offline 线上线下融合的商务模式17、O DI Oracle Data Integrator Oracle的数据集成类工具18、P GC 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 专业生产内容19、R HE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红帽公司的Linux系统20、S 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软件开发工具包21、S 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22、S 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23、U 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户生产内容24、U 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25、V 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云计算技术26、X 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27、S 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由软件提供的服务28、P 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由平台提供的服务29、I 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由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2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现状与分析2.1广播台网建设现状《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指出,广播台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实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