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样品采集

合集下载

试验检测公司样品管理制度

试验检测公司样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试验检测样品的管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试验检测样品的采集、保存、流转、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

第二章样品采集第三条样品采集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第四条样品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熟悉样品采集的流程和方法。

第五条样品采集时应做好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方法、数量、样品编号等信息。

第三章样品标识第六条每个样品应赋予唯一的标识编号,包括样品编号、批次号、采集日期等。

第七条样品标识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和追溯。

第八条样品标识应随样品流转至各个环节,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第四章样品保存第九条样品保存应按照样品特性、检测要求等条件进行,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样品保存应选择适宜的容器,防止样品污染、变质和损坏。

第十一条样品保存应记录保存条件、保存期限等信息。

第五章样品流转第十二条样品流转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样品流转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流转时间、流转人员、流转去向等信息。

第十四条样品流转应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六章样品使用第十五条样品使用应严格按照检测方法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熟悉检测方法。

第十七条检测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信息。

第七章样品处置第十八条样品处置应按照规定进行,确保环境安全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九条样品处置前应做好记录,包括处置时间、处置方法、处置人员等信息。

第二十条处置后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本公司将确保试验检测样品的采集、保存、流转、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二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试样的采集工业分析的基本步骤为:采样、制样、分解样品、消除干扰、方法的选择及测定、结果的计算和数据的评价。

一、样品采集的意义从被检的总体物料中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

在工业分析工作中,常需要从大批物料中或大面积的矿山上采取实验室样品。

采样的要求是采集到的样品能够代表原始物料的平均组成。

因为分析结果的总标准偏差S0与取样的标准偏差Ss 和分析操作的标准偏差Sa 有关。

二、有关采样的基本术语1、采样单元(sampling unit)具有界限的一定数量物料(界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份样(increment ,子样)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取得的一定量的物料。

3、原始样品(primary sample ,送检样)合并所采集的所有份样所得的样品。

4、实验室样品(laboratory sample)为送往实验室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5、参考样品(reference sample ,备检样品)与实验室样品同时制备的样品,是实验室样品的备份。

6、试样(test sample )由实验室样品制备,用于分析检验的样品。

三、采样的原则对于均匀的物料,可以在物料的任意部位进行采样;非均匀的物料应随机采样,对所得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

采样过程中不应带进任何杂质,尽量避免引起物料的变化(如吸水、氧化等)。

四、采样的具体要求 1、采样单元数的确定对于化工产品,如总体物料的单元数小于500,则根据下表选取采样单元数。

2a2s 20S S S +=如总体物料的单元数大于500,则用下式计算采样单元数:3N 3n ⨯=式中N 为总体单元数 2、采集样品的量采集的样品的量应满足下列要求:至少应满足三次重复测定的要求;如需留存备考样品,应满足备考样品的要求;如需对样品进行制样处理时,应满足加工处理的要求。

对于不均匀的物料,可采用下列试样的采集量经验计算公式:akdm ≥式中m Q —采取实验室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kg ;d —实验室样品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 k 、a —经验常数,由实验室求得。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6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采样通常有两种方法: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分析的整批物料中抽取出 一部分样品,随机抽样时,要求使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都有被
抽到的机会。
代表性取样则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即已经掌握了样 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采取样品,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因为采样得到的样品数量不能全用于检验,必须再在样 品中取少量样品进行检验。

检验样品的制备可使用四分法。用做检验的样品必须制 成平均样品,其目的在于保证样品均匀,取任何部分都
能较好地代表全部待鉴定食品的特征。
30
二、检验样品的制备
检验样品的制备方法 应根据待鉴定食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
二、检验样品的制备
三、样品的保存
四、样品的预处理
3
一、样品的采集
(一)样品的采集(采样)
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
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检验,
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
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采
19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双效回转取样管
20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四分法
混合 缩分
弃去
混合 缩分
弃去
混合
缩分 混合
21
弃去
一、样品的采集
(五)采样的一般方法

/spxy/foodanalysis/swf/mnsy 01.swf /spxy/foodanalysis/swf/mnsy 02.swf /spxy/foodanalysis/swf/mnsy 03.swf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及保存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图2-2 萃取操作示意 1-三角瓶;2-导管;3-冷 凝器;4-欲萃取相
图2-3 常压蒸馏装置
3、盐析法:溶液中加入某种盐类,降低了 某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使 之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4、超临界萃取法(SF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a.流体是非液非气的,具有气体较强的穿透 能力和液体较大的密度及溶解度,有较大 的吸附能力,流动性好. b.萃取速度快
什么物质适合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优点
a. 接近常温, 对物质没有变解作用. b. 易达到Pc和Tc c. 化学稳定性好, 无毒, 无色, 无味, 无污染 d. 萃取时间短 e. 费用低 f. 适用热敏感样品 g. 有防氧化和抑菌作用
然后层从的样四品角堆和放中
的不心同点部用位双,套按回
采样转件取数样确器定各具取
体采少样量袋样(品桶,、得
箱)检,样再,用再双按套上回
转取法样处管理采得样平。均
将取样样品管。插入包
装中,回转180。
取出样品,每一
包装须由上、中、
下三层取出三份
检样;把许多检
样综合起来成为
原始样品:用
“四分法”
这类物料不易充 分混匀,可先 按 总件数/ 2 确 定采样件(桶、 罐)数。启开 包装,用采样 器从各桶(罐) 中分层(一般 分上、中、
特点:简便快速,破坏彻底,减少 金属挥发。酸气刺激性大, 腐蚀性大。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硫酸-硝酸法 如图2-1所示。
(2)高氯酸-硝酸-硫酸法
(3)高氯酸(过氧化氢)-硫 酸法
(4)硝酸-高氯酸法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

§2—1 试样的采集
1、采样数量

数量要求:
1)至少满足三次重复检测的需要;2)有需要时必 须满足备考样品的需要;3)满足样品制备的需要。 数量过多——造成浪费 数量过少——不能满足代表性要求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样品数量越少越好。一般根 据经验公式计算最低采样量。
§2—1 试样的采集

四、采样记录和样品保存

采样时应记录被采物料的状况和采样操作, 如物料的名称、来源、编号、数量、包装情 况、存放环境、采样部位、所采样品数量、 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样品采集好后应包装,贴上标签,送至制样 室,如不能及时分析,一般只能存放6个月, 特殊样品另当别论。
冷冻干燥法 样品放在冷冻干燥室内,抽真空至 1.3-6.5bar(10-50mmHg),水变成冰,2-3天后冰 全部升华。 用于水样的浓缩,植物、动物血清和其它含有易 挥发组分的干燥
NBS的果叶、牛肝、菠菜叶、松针、米粉、面粉、 河沉积物等标准物质用冷冻干燥技术,未发现易 挥发的As,Hg等损失,I有明显损失,Br在酸性溶 液中有损失。
0.2
9.03 2.26 0.80
0.3
13.55 3.39 1.20
0.5
22.6 5.65 2.00
1.0
45.2 11.3 4.00
20
40 60 80
0.83
0.42 0.25 0.177
0.069
0.018 0.006 0.003
0.14
0.035 0.013 0.006
0.21
0.053 0.019 0.0将表面刮去0.1m,深入0.3m 挖取一 个子样的物料量,每个子样的最小质量不小于5kg。最后合并 所采集的子样。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具体样品的抽取方法
(1)均匀的固体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 对同一批号带有包装的产品:
采样点数可由以下采样公式决定:
S N/2 式中:N-----检测对象的总数目(件、袋、桶等)
S-----采样点数
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照采样点数确定 具体采样袋(件、桶、包)数,用双套回转取样管, 插入每一袋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采取部分 样品混合在一起。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散堆状的均匀固体样品:
先划分若干等体积层,然后在每层的四角及中 心点,也分上、中、下3个部位,用双套回转 取样管插入采样,将取得的检样混合在一起, 得到原始样品。原始样品按四分法对角取样, 即得到平均样品。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四分法:
是将均匀固体样品由原始样品制成平均样 品的方法。
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一 张干净平整的纸上,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 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 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 划“+”字等分成4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 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 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如肉、鱼、果蔬等)
此类食品的本身各部位极不均匀,个体大小 及成熟度差异大,更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肉类:视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定,有时从不同 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有时从很多 只动物的同一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某一部位的 情况。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一、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的意义及要求 (二)采样的数量和方法 (三)采样的注意事项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一)采样的意义及要求
采样:从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 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 叫采样。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一、样品的采集分析检验的第一步就是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

采样是一个困难而且需要非常谨慎的操作过程。

要从一大批被测产品中,采集到能代表整批被测物质质量的小量样品,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掌握适当的方法,并防止在采样过程中,造成某种成分的损失或外来成分的污染。

被检物品的状态可能有不同形态,如固态的,液态的或固液混合的等等。

固态的可能因颗粒大小、堆放位置不同而带来差异;液态的可能因混合不均匀,或分层而导致差异,采样时都应予以注意。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第二,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第三,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第四,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第五,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所用样品处理装置尺寸应当与处理的样品量相适应。

采样之前,对样品的环境和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是必要的,需要弄清的问题有这些:1.采样的地点和现场条件如何?2.样品中的主要组分是什么,含量范围如何?3.采样完成后要做哪些分析测定项目?4.样品中可能会存在的物质组成是什么?样品采集是食品分析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合适的或非专业的采样会使可靠正确的测定方法得出错误的结果。

二、样品的分类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类。

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为检样。

检样的多少,按该产品标准中检验规则所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数量执行。

原始样品:将许多分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原始样品的数量是根据受检物品的特点、数量和满足检验的要求而定。

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均匀的分出一部分,称为平均样品。

从平均样品中分出三份,一份用于全部项目检验;一份用于在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作复检用,称作复检样品;另一份作为保留样品,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通常一个月),以备有争议时再作验证,但易变质食品不作保留。

教学课件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保存

教学课件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保存
9
§2 样品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目的 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对样品进行浓缩
10
二、预处理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使被测组分浓缩
11
三、预处理的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 色层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浓缩法
12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 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5
三、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
2、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异,对于粮食、 油料类物品,由原始样品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 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分样常用的方 法有“四分法”和“自动机械式”。
18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
太高的物质。 装置: 注意: —爆沸现象 —温度计插放位置 —磨口装置涂油脂
19
2、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装置:
20
3、水蒸汽蒸馏(动画演示)
水蒸气蒸馏装置.swf
21
习题
❖ 正确采样的原则有哪些? ❖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 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原理分别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方法; 掌握样品处理的方法
1
教学内容
§1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分类 ❖ 采样的一般方法 ❖ 样品的制备 ❖ 样品的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 样品的预处理目 的
❖ 样品的预处理原 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数据处理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准备所需器材→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一、样品的采集: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总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测定平均值、总体测定平均值)。

1、正确采样的意义:食品采样的目的在于检验样品感官性质上有无变化,食品的一般成分有无缺陷,加入的添加剂等外来物质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食品的成分有无搀假现象,食品在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有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以及有无变化和腐败现象。

样品的采集是我们检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的第一步,采取的样品必须代表全部被检测的物质。

2、正确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3、采样程序(步骤):①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保存样品);②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③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④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⑤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⑥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二、采样的一般方法1、随机抽样和代表性抽样:第一种采集方法是随机多点抽样。

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但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

第二种采集方法是代表性抽样:可按不同生产日期,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随机取样可以避免人为倾向,但是,对不均匀样品,仅用随机抽样法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具体的采样方法:㈠固体样品:例如粮谷类样品,用采样管(双套回转取样管)插入粮袋,回转l80度,取出样品。

每一包装须在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取出检样,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分为平均样品。

㈡液体样品:如牛奶、果汁等,用虹吸管法分层取样后混合均匀,再缩减至500ml左右,装入试剂瓶中,贴标签送检。

㈢半团体样品:如奶油、蜂糖等,可用采样器从上中下三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合缩减至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约250g左右,装瓶送检。

3、采样量:㈠均匀的固体样品的采样量:如粮食、面粉、砂糖及其它固态食品,可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采样。

对同一批次的产品按下式定出取样件数(瓶、袋、箱)。

若总件数为n,则当n≤3时,每件取样;当3<n≤300时,1取样量随机取样;当n>300+1取样量随机取样。

㈡液体食品的采样量:①食用油脂:16吨以内取1kg,16—50吨采取2kg,50一200吨采取5kg,200—1000吨取20kg,1000吨以上取50kg,最后混合均匀后取样500g。

②鲜乳:每次采样200~500ml(2~3瓶),采取桶装鲜奶时,按1公斤取0.5~1.0ml计算,采取的样品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送检。

㈢不均匀的固体样品(肉、鱼、果蔬等):应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少量样品,混合并经充分捣碎均匀后,取出0.5kg为分析样品。

三、样品的制备:制备目的,在于保证样品的均匀性,使我们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测物质的成分。

制备方法有下面几种:①摇动或搅拌(液体样品,浆体,悬浮液体)、(用玻璃棒、电动搅拌器、电磁搅拌);②切细或粉碎(固体样品);③研磨或用捣碎机。

对于带核、带骨头的样品,应先去核、去骨、去皮,目前一般都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样品的制备。

采样时的记录: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时间、数量、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签封。

四、样品的保存:所取样品,尽量做到当天样品当天分析。

主要是为了防止其水分或挥发性成分散失以及其它待测成分含量的变化。

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变化:①吸水或失水;②霉变;③细菌。

样品在保存时有几种变化(可能发生的变化):㈠吸水或失水:原来含水量高的易失水,反之则吸水,保存样品用的容器有玻璃、聚乙烯制品等,原则上保存样品的容器不能同样品的主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㈡霉变:特别是新鲜的植物性样品,易发生霉变,特别对于组织受伤的样品,不易保存,应尽快分析。

㈢细菌:为了防止细菌,最理想的方法是冷冻,样品的保存理想温度为-20℃,有的为了防止细菌污染可加防腐剂,例如牛奶中可加甲醛作为防腐剂。

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目的: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㈡对样品进行浓缩。

方法:主要有6种。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一、有机物破坏法: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原理:将样品置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干法灰化方法特点:【优点】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2、湿法消化: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湿法消化的优缺点:【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3、紫外光分解法:高压汞灯提供紫外光。

85±5℃,加双氧水。

4、微波高压消煮器: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二、蒸馏法: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

蒸馏方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扫集共蒸馏、共沸蒸馏、萃取精馏。

食品分析中常用前4种。

㈠常压蒸馏: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

蒸馏釜:平底、圆底。

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

注意:①爆沸现象。

(沸石、玻璃珠、毛细管、素瓷片)②温度计插放位置。

③磨口装置涂油脂。

㈡减压蒸馏: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原理:物质的沸点随其液面上的压强增高而增高。

㈢水蒸汽蒸馏: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物质。

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从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㈣扫集共蒸馏:一种专用设备,管式蒸馏器后接冷凝装置与微型层析柱。

多用于测食品中残存农药的含量。

集蒸馏、层析等方法于一身,高效省时省溶剂。

特点:需样量少,用注射器加料,节省溶剂,速度快,自动化式5—6秒测一个样,有20条净化管道。

三、溶剂抽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溶剂抽提法:浸提法、溶剂萃取(LIE)、超临界萃取(SCFE)(SFE)、固相萃取(SPE)、微波萃取(MAE)、超声波萃取(UE)。

(一)浸提法(从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又称“液——固萃取法”。

1、提取剂的选择:由相似相溶原理选择。

选溶剂沸点在45~80℃之间的,低,易挥发;高,不易提纯,浓缩,溶剂与提取物不好分离。

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2、提取方法:1)振荡浸渍法。

2)捣碎法。

3)索氏提取法。

(二)溶剂萃取法:1、原理:用一种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来,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新溶剂——萃取剂。

(新溶剂 + 被溶解组分)——萃取相。

(原溶液 + 被溶解组分)——萃余相。

比重不同。

2、关于萃取剂的选择:(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2)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

(3)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

(三)超临界萃取(SFE ):利用超临界流体SCF 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

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

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7.37 Mpa ),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好。

四、色层分离:又称色谱分离、色层分析、层析、层离法。

色层分析——使多种组分混合物在不同的载体(如硅胶、树脂、硅藻土、凝胶等)上进行分离。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色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子中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五、化学分离法(一)磺化法和皂化法: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1、硫酸磺化法(磺化法):用浓硫酸处理样品,引进典型的极性官能团SO3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

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

2、皂化法:原理: 酯 + 碱酸或脂肪酸盐 + 醇(1)用于白酒中总酯的测定,用过量的NaOH 将酯皂化掉,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最后由用碱量来计算总酯。

(2)用于植物油的皂化价的测定。

(皂化价高示含游离脂肪酸量大。

)常用碱为NaOH 或KOH ,NaOH 直接用水配制,而KOH 易溶于乙醇溶液。

(二)沉淀分离法: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

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常用的沉淀剂: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三)掩蔽法:掩蔽是分析测试中常用的消除干扰的有效手段,掩蔽作用的实质是改变干扰成分的反应活性,使其减小甚至失去与待测成分的竞争能力。

为此,通常是向待测体系中加入“掩蔽剂”的方式,以改变干扰成分的存在形式。

多用于络合滴定。

六、浓缩:为了提高待测组分的浓度,常对样品提取液进行浓缩。

1、常压浓缩: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减压浓缩: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常用K —D 浓缩器、旋转蒸发器等,水浴加热并抽气减压,浓缩速度快,被测组分损失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