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葛剑雄演讲稿

合集下载

开讲啦经典演讲3篇_演讲稿范文_

开讲啦经典演讲3篇_演讲稿范文_

开讲啦经典演讲3篇由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开讲啦经典演讲3篇,欢迎借鉴参考。

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演讲者:汪涵我是汪涵,来自湖南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

我做主持人十八年了,主持了十八年的节目,像这样的舞台、这样的灯光、这样熟悉的摄像师、这样的观众、这样的氛围……我应该特别的熟,但是今天,一个人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感觉,非常的奇妙,甚至说奇怪,还好有你们、有现场诸位亲爱的观众朋友。

所以我说主持人在舞台上应该像春风一样,他能够让舞台上所有的一切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妥帖,就像顾城的诗写的一样——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美国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艺术家,叫作约翰·凯奇,他在一几年的时候写过一部钢琴曲,名字叫作《四分三十三秒》,作品是这样的,演奏家站上舞台,打开琴盖放上琴谱,端坐好了以后,四分三十三秒之内手指头没有触碰一下琴键,一直就静静地坐着,头十秒钟大家在等待,有可能这个钢琴师,他在酝酿情感,慢慢的有一些躁动,慢慢的有人打哈欠了,慢慢的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到了四分三十三秒,钢琴师起来,收起琴谱然后盖上琴盖说,我的演出完毕,走了。

全场莫名其妙,但是安静下来以后,所有的观众体会到,虽然那一刻什么声音都没有,但是他们听到了琴键以外的音乐,自己的心跳、呼吸、小声的议论、些许的烦躁,所有的这一切仿佛变成了《四分三十三秒》音乐当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我在这里,特别希望跟年轻朋友分享的就是,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也不要轻视个人的力量,用心地去做你认为你该做的每一件事。

就像我最开始,我大概是1996年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中专毕业,我没有读过大学,我当时进到湖南电视台的节目,叫《男孩女孩》。

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节目可做,就有这么一个栏目,每天大家上午就开会,然后中午到食堂吃饭,下午又开会,然后在办公室睡觉,然后又开会,但是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特别的新奇。

开讲啦励志演讲稿精选两篇

开讲啦励志演讲稿精选两篇

开讲啦励志演讲稿精选两篇开讲啦励志演讲稿精选·让梦想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演讲时间:2016-1-30——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在《开讲啦》第167期的励志演讲稿我生长在江苏宿迁一个农村。

一提到江苏,很多人会想江苏都是很富有的。

但其实,宿迁又是比较相反,穷得没法描述。

我记得小的时候,外婆带我去镇上买猪肉,回到家里外婆会把它切成很小的小薄片,然后(在)锅里面把油给滤出去。

猪肉的油平时会凝固的,变成白色的,把它系到梁顶上去,不是防止小猫小狗偷吃,是我们会偷吃。

每星期,外婆会把这个罐头瓶子从梁上卸下来,一人碗里面放一勺子。

完了之后,把这荤油跟白米饭一拌起来,一吃的时候,觉得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

而且后来我还发现,就是吃完的碗,用开水烫还可以当汤喝。

喝一碗之后再倒一碗,发现还有油花,然后再喝一碗。

所以吃完饭之后,还要喝三到五碗白水下去,一直喝到碗里面,开水倒进去都已经看不到油花了,才舍得把碗拿去洗。

所以小时候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穷苦。

我们那年代可以说最好的学校,不是上高中、也不是考大学,所以,农村的孩子最好的学校是考中专和中师。

比方像宿迁,我们最好的是无锡商校,如果要从初中考上无锡商校,出来就去供销社。

如果你可以到镇上供销社工作的话,那太牛了。

那是最好的学校,其次的就是中师,出来就可以做老师,不是农村户口了,你就变成城里人。

所以,如果问今天我觉得最骄傲自豪的,就是说按照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我觉得能够给我们70%来自于农村的兄弟们,带来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你只要好好地为客户服务,不要被客户投诉。

我们配送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年如果被客户投诉两次,我们用扣钱说话;你服务不好,就必须走人。

苦点累点,但只要服务好了,公司一定给你很好的待遇、薪酬福利,我相信工作五年以上的配送员兄弟,绝大部分人都能够在老家县城买套房子。

从吃的、用的,包括到上学,就你看到的一切一切,真的就希望我这一辈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个公平的机会。

《开讲啦》演讲稿

《开讲啦》演讲稿

央视《开讲啦》演讲稿《开讲啦》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27日央视开播2012。

8。

222012开学季,千名青年学子,百回思想交锋,十场灵魂演讲。

这个盛夏,聆听思想的声音!★首档公益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是中国首档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

王石、杨利伟、邓亚萍、郎朗、陈坤、李少红、冯仑、王潮歌、赵启正、葛剑雄纷纷走上《开讲啦》的舞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感悟,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节目每期有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他们对人生有思考,对未来有疑问,他们思想新锐,观点先锋,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

节目试图营造一个全新的电视语态,在这里“课堂”更公开宽泛,“老师"更平等广博,“学生“更多元自由.节目打破演讲固有的教化模式,让嘉宾更真实更有温度,青年代表更新锐更有锋芒。

★十场灵魂演讲《开讲啦》每期都会请到一位主讲嘉宾,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榜样力量,他们是企业家、学者、运动员、航天员、新闻发言人、钢琴家、导演、演员、作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对人生、理想、青春、成功,包括爱情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年轻人当下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关于学业,他们忠告,《读书永无毕业》;关于梦想,他们调侃,现实尽管骨感,仍然不应妨碍《理想丰满》,因为我们正年轻,拥有最为黄金的《指尖上的青春》年华;关于选择,他们认定,《坚持与放下》是一种能力,《从零开始》更加需要胆识;关于生命,他们分享,人生其实是场《加减法》,懂得加也需甘愿减,《人生路,莫慌张》。

★最2。

0的新锐青年对话今年是首批90后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年,各大高校开学也迎来了新一拨新生入校。

《开讲啦》作为一份送给当下90后青年人的特殊礼物,也希望搭建一个广阔、自由、互动的大平台,形成一场最2.0的新锐对话,希望思想能够乘着语言的翅膀,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篇一: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华高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

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

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

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

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

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

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

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

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

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

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

CCTV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CCTV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CCTV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演讲课程表:播放年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演讲课表2012 2012-08-27「开讲啦」(第001期)(撒贝宁/陈坤)主题:人生路,莫慌张2012-08-28「开讲啦」(第002期)(撒贝宁/李少红)主题:人生加减法2012-08-29「开讲啦」(第003期)(撒贝宁/冯仑)主题:理想丰满2012-08-30「开讲啦」(第004期)(撒贝宁/邓亚萍)主题:转型从零开始2012-08-31「开讲啦」(第005期)(撒贝宁/郎朗)主题:指尖上的青春2012-09-05「开讲啦」(第006期)(撒贝宁/王潮歌)主题:那么,我是谁?2012-09-06「开讲啦」(第007期)(撒贝宁/葛剑雄)主题:读书永无毕业2012-09-07「开讲啦」(第008期)(撒贝宁/杨利伟)主题:与责任对话2012-09-08「开讲啦」(第009期)(撒贝宁/赵启正)主题:我向世界说明中国2012-09-09「开讲啦」(第010期)(撒贝宁/王石)主题:坚持与放下2012-12-11「开讲啦」(第011期)(张泉灵/冯小刚)主题:温故知幸福2013 2013-01-01「开讲啦」(第012期)(撒贝宁/成龙)主题:没人能替你奋斗2013-01-02「开讲啦」(第013期)(撒贝宁/李昌钰)主题:不可能的可能2013-01-04「开讲啦」(第014期)(撒贝宁/俞敏洪)主题:相信奋斗的力量2013-01-05「开讲啦」(第015期)(撒贝宁/黄怒波)主题:苦难是一种财富2013-01-06「开讲啦」(第016期)(撒贝宁/李兰妮)主题:好好活着2013-01-07「开讲啦」(第017期)(撒贝宁/陈一冰)主题:人生总有不完美2013-01-08「开讲啦」(第018期)(撒贝宁/黄西)主题:不完美,怎么了?2013-01-09「开讲啦」(第019期)(撒贝宁/秦怡)主题:我是“90后”2013-01-10「开讲啦」(第020期)(撒贝宁/李立群)主题:青春经不起等待2013-01-11「开讲啦」(第021期)(撒贝宁/刘岩)主题:梦想不凋零2013-01-12「开讲啦」(第022期)(撒贝宁/龚琳娜)主题:寻找真实的路2013-03-23「开讲啦」(第023期)(撒贝宁/严歌苓)主题:如果生活没了文学2013-03-30「开讲啦」(第024期)(撒贝宁/田惠萍)主题:不再让你孤单2013-04-06「开讲啦」(第025期)(撒贝宁/陈羽凡)主题:你若不行,没人能行2013-04-13「开讲啦」(第026期)(撒贝宁/胡海泉)主题:人生·无关选择2013-04-29「开讲啦」(第027期)(撒贝宁/王健林)主题:再坚持一会儿2013-04-30「开讲啦」(第028期)(撒贝宁/周杰伦)主题:你可以不平凡2013-05-01「开讲啦」(第029期)(撒贝宁/王力宏)主题:梦想造就软实力2013-05-02「开讲啦」(第030期)(撒贝宁/沙祖康)主题:做独一无二的自己2013-05-03「开讲啦」(第031期)(撒贝宁/徐静蕾)主题:青春,未完待续2013-05-04「开讲啦」(第032期)(撒贝宁/郑晓龙)主题:我们不赶时间2013-05-11「开讲啦」(第033期)(撒贝宁/廖智)主题:不抵抗,就能盛放2013-05-18「开讲啦」(第034期)(撒贝宁/陈可辛)主题:你被改变了吗?2013-05-19「开讲啦」(第035期)(撒贝宁/杨振宁&莫言&范曾)主题:科学与文学的对话2013-05-25「开讲啦」(第036期)(撒贝宁/王伟忠)主题:创意要感谢经历2013-06-01「开讲啦」(第037期)(撒贝宁/郑强)主题:你为什么读大学?2013-06-15「开讲啦」(第038期)(撒贝宁/田连元)主题: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人生2013-06-22「开讲啦」(第039期)(撒贝宁/黄豆豆)主题:为自己争取机遇2013-06-29「开讲啦」(第040期)(撒贝宁/徐小平)主题: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2013-06-30「开讲啦」(第041期)(撒贝宁/李连杰)主题:人生就是一场寻找2013-07-01「开讲啦」(第042期)(撒贝宁/范徐丽泰)主题:你真的尽力了吗?2013-07-02「开讲啦」(第043期)(撒贝宁/文章)主题:越幸运,越努力2013-07-03「开讲啦」(第044期)(撒贝宁/罗志祥)主题:走好你的下坡路2013-07-04「开讲啦」(第045期)(撒贝宁/吴晓波)主题:我懂你的焦虑2013-07-05「开讲啦」(第046期)(撒贝宁/任泉&董明珠&王潮歌&张亚勤)主题:我和未来有个对话2013-07-06「开讲啦」(第047期)(撒贝宁/林志颖)主题:做一个梦想实现家2013-07-13「开讲啦」(第048期)(撒贝宁/赖声川)主题:走别人不走的路2013-07-20「开讲啦」(第049期)(撒贝宁/董明珠)主题:对自己狠一点!2013-07-27「开讲啦」(第050期)(撒贝宁/林清玄)主题:不怕人生的转弯2013-08-03「开讲啦」(第051期)(撒贝宁/陈果)主题:你好,好奇心!语录精选:播放年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语录精选2012 【陈坤】(1)我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们觉得我了不起或者我认为我自己了不起,我跟你们没有先后脚,我们是五十步跟一百步。

精选开讲啦励志演讲稿范文

精选开讲啦励志演讲稿范文

精选开讲啦励志演讲稿范文励志演讲文章1:开讲啦汪建演讲稿刚才小撒说(活到)一百岁,大家都很愿意,对吧特别是在座的都很年轻,一百岁还是几十年以后的事儿,但是我们的父母亲、我们的爷爷奶奶,已经到了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但是,这个“但是”转折了,我们要活到一百岁,我们要健康地活到一百岁,我们怎么样来走过这些长长的一百年我们要预防哪些东西这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这些问题跟基因有什么关系第一个能做的事情,能够预防和预知出生缺陷。

这就让我想起来当年我下乡的时候,我14岁就下乡农村,我们湖南湘西的山沟沟里面,有很多的近亲婚配,所以那个地方的出生缺陷相对严重一些。

后来我学医以后,我就一直想,能不能把这个出生缺陷控制下去。

出生缺陷大多数都是因为基因的缺陷造成的,我如果知道这个基因谱,出生缺陷不就能够控制住了吗现在从幼儿园拼起,其实应该从妈妈的肚子开始拼起。

如果受精卵是好的,怀孕的宝宝是好的,不带有任何出生缺陷,不带有基因的这些疾病,那么这个宝宝就在一个好的起步阶段。

所以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技术的进步,现在对出生缺陷的检测,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经济上可以接受,临床的检测度、准确度比现有的方法,都有了极大提高的一个状态。

如果我们把这个项目推广到全国、全世界去,中国不光能够成为控制出生缺陷最好的国家,可能也会成为控制全球出生缺陷领先的国家。

第二个,肿瘤。

所有的肿瘤都是基因病。

生下来没癌症的,后来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得到的。

肿瘤是可以预防的,肿瘤是可以不发生的。

我是做基因科学的,我是做生命科学的,我一直在那儿想,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生到底需要什么刚才小撒问大家愿不愿意活到一百岁,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物质财富带来的是什么我就弄不清楚,那一个规则排列的碳(元素),那么值钱吗而且把它用一个叫“克拉”的这么一个单位,然后还代表着圣洁,这不整个就是扯吗,对不对不就是一个规则碳(元素)吗还有那些金银财宝,金银财宝都叫“盎司”,都是虚拟的一些消费模式,就把大家引导过去了。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文字稿)第一讲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

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

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

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

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

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

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

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

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

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全文:(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

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

开讲啦各期演讲主题

开讲啦各期演讲主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讲啦各期演讲主题篇一:开讲啦演讲稿赚钱和幸福——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开讲啦》第161期的励志演讲稿我们说起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增长,研究gDp(国内生产总值),其实就是研究钱,研究各种价值、各种价格等等。

它是跟很多变量或价格有关系,但是真正经济学的深层次的变量,就是在它背后研究的基本东西,就是幸福和痛苦,这是人类的感受,绝不仅仅限于金钱。

那么钱究竟是什么东西?一个票子本身,不是一张纸、也不是一个硬币,它是衡量其他产品价值的中介物,可以用它来换各种东西。

不管你追求多大幸福,起码的一点,你必须生存,你必须活着,你必须有饭吃,你必须有房子住,你必须有衣服穿,这就回到了人的基本需求。

不要小看赚钱这件事情,我们gDp(国内生产总值)从三十多年前的150美元,到现在的8000美元,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就是我们大家努力赚钱的结果。

没有这么多企业家,没有这么多农民工,没有我们每个人去斤斤计较、去利用每一个市场机会,我们不会走到今天。

所以不要批判赚钱,不要把赚钱当作一个下九流的事情。

但是反过来讲,赚了钱不一定就很幸福。

我就讲一个经济学比较矛盾的事情,人类的进步、幸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劳动时间不断减少,闲暇不断增加。

而人类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在于闲暇的增长,在于它生产力提高,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赚那些基本的钱,就可以享受同样的幸福。

闲暇是不包含在gDp(国内生产总值)里边的,是没法用钱来衡量的。

你赚的钱是同样的,但是你花了更少的时间去赚的钱,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幸福的。

那么我们现在的努力奋斗,也是为了我们的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享受我们自己,享受拿钱买不来的一些东西。

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幸福是一件社会的事情。

基本的道理就是关于差距的问题、关于攀比的问题。

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事情,还不在于你贫穷;最让人不幸福的,是你贫穷,而你看着别人很富有,你这种差距使你更不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讲啦葛剑雄演讲稿
上一次下面的同学刚刚大学毕业,所以我讲的题目是“读书永无毕业”。

你其它可以毕业,读书不能够毕业,要一直读下去。

那么今天讲什么呢,我想讲讲我这几年,我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包括读纸质的书,读电子书,读这个社会的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我就想谈谈,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些看法。

我把“传”跟“承”分为两个概念,“传”我认为就是使它保存、流传;“承”,那就是要使它延续、继承,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给我们提出了不同的任务,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于“传”,我认为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我们要尽我们的可能把前人留下来的精神的、物质的文化,这些遗产都要在我们这一代,尽可能把它完整地保存下来。

如果我们再不自觉地保存的话,它们很可能就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它就绝了。

不要去区分它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先进还是落后,没有必要,有的时候你争论它该不该保存的过程中间,可能这个老建筑就倒塌了;这个文化的人,可能就已经去世了,或者已经丧失了再传的能力了。

不争论,保存下来。

那么有的人担心,你保存了糟粕怎么办呢?没有关系,糟粕也好,显示人类的丑也好,它都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你看法西斯当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现在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遗产什么?这也是一种遗产,否则后人的话,可能很难想象出当年法西斯的残酷。

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妇女都是缠脚的,变成三寸金莲小脚,当然这是一种陋习。

但是如果你有关缠小脚的历史资料,有关
具体的,比如说当时他们欣赏的三寸金莲这些小脚的鞋,你把这些都通通毁了,我们的后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你们就怎么理解曾经中国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阶段?
还有一些可能是古代人他们一种生存智慧,我们可能一时不理解的,你真把它毁灭了,或者任由它自生自灭,那么等你意识到的时候,也许已经没有办法再深入了解研究,更谈不上能够继承弘扬了。

比如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就宣布废除原来的农历,完全实行公历。

但是我们慢慢发现中国的农历并不是当时反对它的人说的是阴历,它是一种阴阳合历。

特别是其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它是非常好地使中国那么多的农民能够把握住生产跟生存的节奏,这是一种古人生存的智慧。

中国以这么小的比例的耕地养活这么多人口,那么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两千多年前形成的这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一种生存智慧是有关的。

所以大家知道,最近这已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我们可能今天还认为是一种迷信,一种不好的习俗,也许它包含了当时的人,他们在特殊的条件下这样一种生存的智慧,那我们不妨把它留下来以后慢慢地研究。

所以总而言之,我觉得讲“传”的话,那是无条件的。

但是“承”呢,那就不同了,我们要继承的,不可能是它的百分之百。

首先要理解这种文化,其中哪些部分我们可以照原样继承下来,这样的它是不多的。

但是哪些部分,可以经过我们现代的、科学的转换,散发出它的精神实质,它的精华,用新的形式,成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为未来做出贡献。

当然完全不适合的,这些糟粕的,我们要剔除。

但是长期以来,我总觉得我们对这些看法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没有做出实际的事情来。

所以我自己在考虑,我们到底古代文化
里面,哪些是值得我们今天“承”的?“孝”,我们传统文化里讲忠孝节义,现在没有人说孝不好吧,没有人觉得不好吧?那么请问大家,这些我们放在今天,我们怎么来学,怎么来做呢?从孔子、孟子一直下来,为什么这个孝道,这么长时间的流行呢?
那么这几年,又需要重新讲“孝”了。

我看有的农村里面,把二十四孝图都重新放上去了。

那这个“孝”里面,有些就是今天看来很可笑的。

老人生了病,自己割块肉给他煮了吃了,就算你的心完全是好的,那么今天现在我们也明白人的肉不能治病的。

那个冰里面,冬天,老人要吃鱼了,他躺在冰上说让冰融化然后鱼就出来,这也是,你浇点开水也可以嘛!对吧!你说这个人,这宣扬什么呢?宣扬这个,这叫“孝”?这些二十四孝里面的糟粕部分,模仿也没用的。

还有的今天讲孝,叫小孩子穿一个汉服啊,跪着磕头啊,但是起什么作用呢?所以我这几年,特别我接触研究中国人口史,我慢慢体会到了,“孝”的本质不是那些表面文章,“孝”的实质就是要一代一代的人,为家族、民族、社会的繁衍、延续,做出贡献。

为什么中华民族,特别它的主体民族——汉族,今天在世界上还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呢?“孝”的观念,起的作用是不容否认的。

所以你看从春秋战国时候,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包括《赵氏孤儿》,那保存一个家族的后代,这是很神圣的事情,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绵延的确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到了今天,“孝”的本质变了没有呢?我觉得没有变。

我们看看,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只是知道发达国家他们开始晚婚了,不结婚了,不愿生孩子了。

现在呢,连亚洲这些原来的传统国家现在也面临这个任务
了,日本已经严重到人口下降,有人说将来到哪一天,如果现在这个人口下降不改变,日本人都要消失了。

我们知道日本的内阁,专门有一个部叫少子化的对策部,对付什么?孩子生得少要想办法,但对付这么多年,好像没有改变这个事实。

最近一次日本高考,已经很多学校招不到学生了。

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那么中国呢,我们也碰到这个难题了,最典型的是上海,上海的户籍人口,不包括现在外面新来的,户籍人口是连续出现负增长。

也就是上海的户籍人口,每年生的少、死的多,老龄化问题也非常严重。

那么到现在政府放开两胎,大得人心,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并没有出现有些人想象放开以后的所谓的井喷,什么原因呢?大家都在计算生孩子的代价。

所以我就想到我们这个孝道,今天有没有作用?我认为是有的,保证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人口繁衍。

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想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就可以解决当代世界上,面临的这个难题。

那我这样讲这个孝道是不是就没有糟粕,没有需要扬弃的呢?也有的,比如说古代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不包括女孩子的,男尊女卑,这个就是糟粕。

这个部分,我们今天讲的,那应该是男女平等的,我们讲的“后”包括女性,所以我想,我这是举的“孝”这个例子,其它我们今天,我们讲,如果说继承传统文化,我想都应该把它具体化,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面,停留在盲目地颂扬。

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放在古代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景下面来认识它的本质,它真正起的作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承”,在我们这代人里面有选择性地,进行合情合理地创新、转换,那么这样的传统文化,就能成为我们今天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并且通过我们传给子孙后代,使它在中国、在世界永远地发挥它的积极的作用。

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开讲啦葛剑雄演讲要点】
1、对于“传”,我认为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我们要尽我们的可能把前人留下来的精神的、物质的文化完整地保存下来。

2、你真把它毁灭了,或者任由它自生自灭,那么等你意识到的时候,也许已经没有办法再深入了解研究,更谈不上继承弘扬了。

3、古代文化里面,到底哪些是值得我们今天“承”的?
4、“孝”的本质不是那些表面文章,“孝”的实质就是要一代一代的人,为家族、民族、社会的繁衍、延续,做出贡献。

5、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放在古代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景下面来认识它的本质,它真正起的作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