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课件 (共34张PPT)(优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课件 (共34张PPT)(优质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客图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 奇丽雪景、军中苦寒、冰天雪地、 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品一品、入意境
诗歌鉴赏的常见命题角度: 品字词 赏意境 析手法 悟感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想一想
由诗歌的标题猜想此 诗的内容由哪两部分组 成的?
一部分是咏雪;一部分是写 送别。
译一译,知内容 快速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对偶
互文
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
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 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用夸张的 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 用拟人的手法,写云的昏惨之色,看似 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 透露了诗人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 绪,为饯别渲染了气氛。
表现出来的?
明确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 情深义厚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依依不舍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目送离去 难分难舍品评Biblioteka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 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 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 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 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李白 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
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
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
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
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 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
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新课导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 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
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
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
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 么样子? 远望: 松柏冢累累 狗窦——兔入 近看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 的想象说一说。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包含了五首经典的中唐和晚唐诗作。

这些诗作风格各异,有写景抒情的,有咏史怀古的,也有表达抱负的。

本课旨在通过这五首诗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古诗文,对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典故,学生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理解诗文内容,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词曲五首》,使学生了解诗文的背景,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文学价值的欣赏。

2.教学难点:诗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把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插图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文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扫除阅读障碍,理解诗文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诗文进行总结,强调诗文的价值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贻:送,赠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疏通诗意
•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品词析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南子乡当子如”孙是仲词谋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品词析情
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指西域的天气狐皮袍子锦缎做的被子用兽角装饰的硬弓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穿大沙漠纵横的样子这里指主帅的营帐营门ch牵引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这里形容雪花阴云阴暗无光用丝织成的帐幕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
十《
五乐

府 诗
军 征
集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 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数十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 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 幸苟活人世呢?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 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 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在回家路上遇到家乡的人,问:“我家中 还有谁在世?”
语言描写: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 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 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乡里人的回答: “远处就是你的家,现已是松树柏树中 的一片坟墓。”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捋了些野谷舂了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 是他孤身一人,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不 知贻阿谁”能有“阿谁”呢?苍茫天地,荒旷世界, 唯老人孑然一身而已,这真是惨不忍闻的人间悲剧! “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 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 情。
第23课《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关于“乐府”
1.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 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 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 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北宋 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2.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 自然。 3.《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 北双璧”。
疏通诗意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首诗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它描绘了作者在零丁洋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这首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感受诗词的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内涵。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原文翻译
班级:姓名:
第23课《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原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原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