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1)
质量成本(Quality Cost)

2008年 2008年9月22日 22日
目录
一、质量成本发展史 二、质量成本涵义及构成 三、质量成本作用 四、质量成本职责内容 五、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 六、质量成本控制
发展史
朱兰博士《质量控制手册》1951年,阐述质量成本概念; 朱兰博士《质量控制手册》1951年,阐述质量成本概念; 1957年马瑟撰写《质量经理和质量成本》 1957年马瑟撰写《质量经理和质量成本》; 1961年菲根堡姆博士《全面质量管理》 1961年菲根堡姆博士《全面质量管理》; 1963年美国国防部军标Mil- 985A质量规划要求; 1963年美国国防部军标Mil-Q-985A质量规划要求; ISO9000和QS9000中将质量成本描述为外部成本、预防鉴定 ISO9000和QS9000中将质量成本描述为外部成本、预防鉴定 成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
1.
2. 3. 4. 5.
鉴别成本的构成: 进货检验费:对购进的原材料、协作件、外购配套件的进 厂验收检验费用和驻协作厂的监督检查、协作配套产品的 质量审核费用; 工序检验费: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在制品或中间质量所进行 的检验而支付的费用; 成品检验费:对完工的产品的鉴别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 行的检验或试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产品质量审核费用; 试验设备维修费:试验设备、检测工具、计量仪表的日常 维修、校准所支付的费用; 试验材料及劳务费:破坏性试验所消耗的产品成本以及耗 用的材料和劳务费用;
质量保证部按月提供质量损失(内部)数据给财务部; 财务部按质量成本明细表收集原始凭证,编制质量成本记账 凭证,并依据各部门质量成本明细表进行数据汇总,填写 《质量成本汇总表》,并以产值和销售额为比较标准,计算 质量成本汇总表》 质量成本和产值及销售额的比率;并在年末对核算资料进行 汇总,编制《年质量成本汇总表》 汇总,编制《年质量成本汇总表》并报送质量保证部;
质量成本管理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 质量成本也称质量费用,其定义是:为了 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 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 或者说,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 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和 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的损失费用的总和。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 堡姆首次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此后,朱 兰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又相继提出“矿中 黄金”,“水中冰山”等有关质量成本的 理念,质量成本管理活动在发达国家展开 并取得了显著性成效。
3、培训费用 4、工序控制费用 5、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 的费用
6、质量报告费
1、进货检验费
鉴 定 成 本
2、零件检验与试验费 3、成品检验与试验费 4、测试手段维护保养费 5、检验材料的消耗或劳 务费
6、检测设备的保管费
内 部 故
障成 本
1、废品损失 2、返工损失 3、复检费用 4、停工损失 5、降低产量损失 6、处理费用
1、培训费 2、质量工作费 3、产品评审费 4、质量奖励费 5、工资及附加费 6、质量改进措施 费
1、质量培训费 2、质量审核费 3、新产品评审费 4、质量改进费 5、工序能力研究 费 6、其他
2、质量管理人员 工资 3、新产品评审活 动 4、质量管理资料 费 5、质量管理会议 费 6、质量奖励费 7、质量改进措施 费 8、质量宣传教育 费 9、差旅费(因质
调查报告显示
索尼-美国
索尼-日本
考察符合公差界限的程度: (1)日产彩电中A级品 比美产彩电A级品多得多, 而C级品却少得多;(2) 使用一段时间后彩色浓度 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退化, 美产彩电退化后彩色浓度 不合格品D级就比日产彩 电多很多。
质量成本PPT课件

8 2021/6/16
质量成本产生背景
产生的背景:
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供大于求 降低产品成本
◆预防费用率=预防费用/质量成本总×100% ◆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总质量成本/销售总收入
×100% ◆百元利润质量成本率=总质量成本/产品销售总利润
×100% ◆百元销售故障损失率=内外损失总额/销售总收入
×100% ◆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外部损失费用/工业总产值
×100%
◆人均质量成本率=总质量成本/企业1总7人数×100% 2021/6/16
的時候,顧客會寄回一雙被膠鞋墊磨坏的鞋
子,要求賠償一雙新鞋并且同時退還購買鞋墊
的錢;莎娜處理了 89 雙鞋墊的退款,賠償損
◆二、现在已经由“成本决定售价“的旧观 念,转成了”售价决定成本“的新意识, 按照这样的观念,势必要降低成本,才能 获得利润。最终还是讲质量成本。 3
2021/6/16
为什么要讲质量成本?
◆三、 目前,我国许多产品已进入微利时 代。例如机械产品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利润 可达15%至20%,有的产品甚至更高,而 目前只有3%至5%,有的甚至更低。我们 向谁要效益?----降低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把质量和经营结合起来,为公司高阶 提供可参考之依据:内部:进行废品率低减活动、 持续改善活动;外部:树立企业的质量形象、赢 取更多客户。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业绩的效果。
。 。 。 。
7 2021/6/16
何谓质量成本:
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13
3、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 费根堡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费根堡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 涵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 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 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供服务的程度。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3
1、质量的意义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程度,包括设计质量和一致质量.
提高质量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提高质量可以防止低收入。
提高质量能够提高公司的声誉和顾客
的关切度
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4
产品质量经济性指标
除此之外,质量的经
产品的实物质 量指标
济性还表现在消费者 与企业在利益、成本
资料1,原材料:
1)在所有原材料花费中,约有194940元用于 损坏和返修零部件。
2) 194940元中,40%用于企业发现的次品, 剩余60%属于顾客发现的次品的花费。
内部发现的次品 内部故障成本
77976
外部发现的次品 外部故障成本
116964
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21
资料2,管理人员的工资。管理人员在下列质量相关 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如下:
•产品降级损失
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17
另外还包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为向用户提供其质量保
证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 包括: 1.质量保证措施成本 2.产品质量验证成本 3.质量体系认证成本
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18
质量成本的分类
按其发生的性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 、实 际支付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 、 不必支付而应计算外部缺陷成本 (机会成 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构成指标
1. 2. 3.
4.
预防成本百分比率=(预防成本/总质量成本)×100% 鉴定成本百分比率=(鉴定成本/总质量成本)×100% 内部损失成本百分比率=(内部损失成本/总质量成本) ×100% 外部损失成本百分比率=外部损失成本/总质量成本) ×100%
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1.
2.
3. 4. 5. 6. 7. 8.
显见质量成本 质 量 成 本 隐性质量成本
1.显见质量成本
是指实际发生的质量费用,根据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 度规定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这类成本可通过 会计成本系统,依据原始凭证和报表采用会计核算方法 进行核算。质量成本中的大部分费用属于显见成本。 2.隐性质量成本
隐含质量成本是指未列入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 的成本开支范围,通常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而是反映 实际收益的减小,如产品降级、降价、停工损失等。这 类质量成本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统计核算的方法进行估 算。
79.10% 2.68 3.70 2.86 7.37 16.61% 0.89 3.40 4.29%
总计
$882 454
100.00%
第四节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包括: 预测 计划 核算 分析 控制 考核
第四节 质量成本管理
一、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
质量成本预测的概念和内容 概念:质量成本预测是在认真分析研究企业已有的质 量成本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应支付 的质量成本。 内容:对质量总成本预测,还要分别对预防成本、鉴 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保 证成本预测。 预测的目的: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指明方向; 为企业制定质量成本计划提供依据;为制定质量改进 计划、增产节约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对环境、资源、社会秩序等的不良影响。
大气环境的变化
全球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 大气中的排放物: ❖ 燃烧航空油料 ❖ 地面设施和机动车辆的排放物 ❖ 噪声 ❖ 垃圾和废物的产生
环境带来的挑战
❖ 民航业占人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2% ,占整个交通 运输业排放量的13%
Aviation 2%
Aviation 13%
❖ 部分配餐用品的循环使用
航线优化
❖ 2006年IATA 帮助改进了 350 多条航线, 相当 于节约 USD 6.62 亿美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600万吨。
❖ 据IATA估计,由于空中交通管理问题造成的燃 油浪费占总油耗的12%,这些问题包括:
空管设施不足 空管限制造成的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等待 空管限制造成的航线绕行等
第七章 质量经济性
主要内容: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经济性含义 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成本概念的提出
重点
质量成本的概念
❖ 是指由于质量低劣所造成的损失 ❖ 低劣质量的损失:
质量损失是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由 于质量不满足规定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 和社会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质量损失的冰山理论。 ❖ 质量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包括确保满意
❖ 以珠三角航线地区的航线为例:
质量低劣的损失是多少?
❖ 认识不清,不重视
❖ 1995年,通用电气计算出总体sigma达到3.5 时,质量成本为50亿美元。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 明确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 ❖ 进行质量成本费用项目核算 ❖ 进行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质量成本与比较基数的比较分析
鉴定+预防>70% 或故障成本<40%
质量成本PPT-95页课件.ppt

d. 质量改进费用
企业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工作质量、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所支付的费用和可以列入产品成本开支的产品质量技术改进措施费用。
*
e. 质量信息费用
搜集和分析质量信息或资料(用于辨认质量问题、发出警报、促进研究、改进质量等)的费用
*
f. 工资及附加费等
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专职质量管理部门办公费用及各种附加费用等。
*
2.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a. 用户索赔费用; b. 退货损失; c. 保修费用; d. 折价损失等。
*
a. 用户索赔费用
指产品出厂后,因产品质量缺陷,由用户提出申诉面赔偿用户的全部费用。
*
b. 退货损失
产品交付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支付的全部费用。
*
c. 保修费用
*
“冰河中的冰山”含义
为人们显而易见的质量故障损失好比是冰河中的冰山显露在水平面上的那个小小部分,而隐藏在水平面下的冰山是质量故障损失的隐见部分,约占整个损失的90%左右。
*
4.降低质量损失的意义
如果能把质量损失中的显见部分,特别是隐见损失控制住,降低下来,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总成本,所获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
*
C. 三级会计细目
根据企业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展开的若干个细目。(参见二级子目的具体内容展开)
*
2)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
指质量成本原始数据、凭证来源、统计报表的格式、传递程序、质量成本的核算周期、统计核算方法、质量成本报表、台帐等。
*
3)质量成本的分析
指对质量成本期内总额、总额变化情况的分析和质量成本各科目期内金额数、金额数的变化规律,各科目金额所占比例数及比例数变化规律的分析。
质量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质量成本管理研究综述作者:苗洁张彦彦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2期【摘要】质量成本的概念及质量成本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所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成本管理分支学科。
本文综述了质量成本的发展和内容,并从质量成本管理范围和领域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综述一、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展(一)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成本的形成与质量管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质量管理发展的过程包含着质量成本的萌芽和形成的过程。
林万祥把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标准化阶段——1924年泰罗质量管理以前,特点是依靠质量检验的专业化队伍,按照既定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事后检验和质量把关;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24年至四十年代,采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的方法,事前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质量与成本、质量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二)质量成本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A.V. Feigenbaum)在通用电气公司任职期间,向公司最高领导层提交了一份质量成本报告,把质量预防、鉴定活动的费用和由于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损失一起考虑。
这份报告被公认为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先驱。
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和伦德瓦尔(M. Landwhar)相继提出“矿中黄金”的概念。
所谓“矿中黄金”,是说废次品损失就像一座金山,减少废次品,就犹如挖掘矿中黄金,是降低质量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
这被认为是质量成本概念的雏形。
60年代初,菲根堡姆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认为“工厂和公司的质量成本包括两个方面: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其主张是把质量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与因产品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厂内损失和厂外损失一起加以考虑。
自菲根堡姆首次提出质量成本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如美国的H·J·哈灵顿、瑞典的桑德霍姆等相继对质量成本理论进行了论述,特别是朱兰博士在“矿中黄金”概念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质量成本的内涵、性质、特点及其构成,并系统阐述了质量成本的收集、归属、计算、分析、控制,为质量成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菲根鲍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涵。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论更趋完善。
此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并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
例如,先后在哈尔滨、株洲、桂林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工厂进行了试点,然后逐步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现在全国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数以万计,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些企业或整个行业,开始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质量成本的含义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
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
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运行质量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②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
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
③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
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
④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1)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
(2)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数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2.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报告是指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时所作的书面陈述,它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
它也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建议的总结性文件。
短期质量成本报告:用来反映当期标准或目标的进展情况的。
多期趋势质量成本报告:用来反映从质量改进项目实施起的的进展情况的。
长期质量成本报告:用来反映长期标准或目标的进展情况的。
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质量成本主要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种所构成。
先面对这四种成本进行一些分析。
1、预防成本。
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
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入,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例如在日本企业中,每名员工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已发现的质量问题,绝对不让有质量问题的加工零件进入生产线的下一工位。
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迅速发现质量问题,并找到引起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一种降低质量管理中鉴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内部缺陷成本。
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有很多预防措施可以用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从而也就降低了材料报废、再加工、延期交货、设备故障、库存积压等带来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
同内部缺陷成本一样,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质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仅会减少售后保修费用,保持市场份额,而且还会避免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人身损害,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预防措施上进行一定投入使质量得到提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很有益的。
当然,这也取决于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质量和可靠性上。
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过更好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来提高质量水平,而不是通过解决原有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中的质量问题来提高质量,则生产管理人员要做的主要工作则是在产品的质量、反应时间和灵活性等竞争因素上下功夫,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质量的其它成本的减少并不能弥补预防成本的增加。
所以,管理人员通常不得不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采取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以价格取胜的生产运作策略。
一辆奔驰车比一量伏特车贵,四星级宾馆的住宿费比普通旅馆的住宿费高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如果管理人员提高了质量可靠性水平,则由此增加的预防成本就会较高。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质量提高而使各种浪费减少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这就是众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原因所在。
质量成本分析的意义和内容质量成本的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不能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
为了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就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
从原则上讲,最佳质量水平是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质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质量与收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图4)。
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的是购买者考虑产品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内部影响因素就是考虑提高质量与为此所消耗的费用之间的关系。
图4质量与收益的关系其中S1曲线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价格─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随着质量的提高,销售量增多,销售收入增加。
但当质量提到一定程度后,价格相当昂贵,销售量将减少,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S2曲线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成本─费用曲线。
当质量很低时,用户不购买造成积压损失,或用户购买后要求索赔多,损失大而成本高。
随着质量的提高,次品及废品损失减少,成本降低,到某一质量水平后,要再提高质量,成本将又随着提高。
某一质量水平的利润为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差值,即S1减去S2。
在M点,差值最大,即利润最高。
那么M点就是最佳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一、对影响质量成本因素的分析对质量成本水平分析要深入到质量成本构成的各要素中去,即从质量成本总额中各因素所占比重来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及其变化。
如下图表5所示。
3为事故成本曲线。
当产品质量为100%不合格时,其预防费用为零。
随着质量升高,预防、鉴定费用逐渐增高;当质量为100%合格时,预防成本很高。
事故成本曲线变动规律是:当产品质量较低时,事故损失大;当质量提高到100%合格时,事故损失为零。
4为基本生产成本线,不随质量成本而变化,属于不变成本。
C为总成本曲线,任一点的总成本为C之和。
当质量水平较低或较高时,总成本都比较高,在M点或M点附近区域总成本最低,它就是最佳质量水平。
这里M点与图表5是吻合的。
这两种分析方法,本质也是一致的,只是应用场合不同而需要提供不同成本信息。
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质量成本比例最佳值为占50%,为40%,占10%,即质量管理成本占50%,损失成本占50%为宜。
二、对质量成本效益的分析质量成本效益分析亦称考核指标分析。
通过产品总成本中质量成本占用率,可以看出质量成本是否下降;通过商品总产值中质量成本占用率和质量成本利润率(图6),产品总成本质量成本占用率三、对质量成本趋势的分析质量成本本身并不能向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料,以使它与其经营成本同样得到重视,因此必须通过计算一些基数与质量成本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说明经营情况。
这些资料有:工时资料、成本资料、销售资料、单位试验和检验费用资料以及增值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来计算各种基数,其计算公式如下:只有保持质量基数的一致性才能成为一种比较的方法。
如受到下述情况影响时应对它们进行调整:由自动化代替直接工人时;由于使用代用材料、方法或工艺,使制造成本有了变化;毛利、售价、运费和市场需要的变化;产品组成的变化;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时间尺度不同于分母的时间尺度等等,都要进行调整,才好比较,比较趋势时,必须考虑和了解这些因素。
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1.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
可见,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质量成本控制贯穿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一般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限额费用控制的方法;(2)围绕生产过程重点提高合格率水平的方法;(3)运用改进区、控制区、至善论区的划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优化质量成本的方法;(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2.质量成本考核质量成本考核就是对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质量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以达到鼓励和鞭策全体成员不断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绩效的目的。
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成本指标考核体系,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
实践证明,企业建立质量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质量成本考核系统是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而质量管理系统又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质量成本考核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分析子系统的状态,能促使企业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2)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指所设立的指标体系要有可比性、实用性和简明性。
(3)科学性原则企业质量成本考核对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中是企业开展以上工作的依据。
因此,质量成本考核指依据、符合实际,真实反映质量成本的实际水平。
为了对质量成本实行控制和考核,企业应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即在将质量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时,应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归口、分级管理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