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合集下载

7地球化学 7-5水化学找矿

7地球化学 7-5水化学找矿

表 某些金属硫化物及硫酸盐在水中的溶 解度
硫化物 ZnS MnS NiS FeS PbS 溶解度 (mg/L) 3×10-10 3×10-10 1×10-10 3×10-10 3×10-10 硫酸盐 ZnSO4 MnSO4 NiSO4 CoSO4 FeSO4 PbSO4 CuSO4 溶解度(g/L) 53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3 274.8 265.8 157.0 0.04 172.0
二、水化学异常的形成
• 1.矿物的溶解作用
• 不是所有类型的矿床都有利于水化学异常的 形成,而主要是那些成矿物质本身在天然水 中有较大溶解度的矿床,以及那些虽然成矿 物质本身在天然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但在 表生条件下由于氧化作用,易于转化为易溶 产物的矿床。如各种盐类矿床、石油、天然 气矿床、金属硫化物矿床及放射性铀矿床等 . • (见下一页) • 表 某些金属硫化物及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 水化学异常一般都不与矿体直接关联,迁移距离较远, 必须与异常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 解释推断。
• 五、水文化学找矿的工作方法 • 六、水化学测量在找矿中的应用
• 中等切割的地区,水系发育,特别是水系受 地下水补给。
• 一般来说,井水、泉水多由地下水补给,一 级水系在旱季也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旱季采 样主要反映了深部矿化信息。
四、水化学异常特点及其评价问题
• 1.水化学异常组分的迁移形式 • 元素在水中的迁移可能有多种形式,地下水中主要呈 离子的真溶液迁移,其次是胶体迁移,地表水中则有 相当部分呈悬浮物迁移。 • T.W.Hamilton(1983)等人在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 悬浮物金在金矿田地表水中可达50%左右,但与溶解 部分相比,尽管悬浮物部分含量高,但变化不定、无 规律,对水化学找金矿无实际意义。而溶解部分的含 量随远离矿体而规律下降,对金矿床有较好的指示意 义。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50=1/Sx(300-25)+25 Sx=11
3.分散流的富集系数
在推导分散流强度基本公式时,没有考虑金 属元素富集和淋失等化学迁移因素,所以索 洛夫认为需要引入一个系数q,中亚一带若干 矿区为0.8-1。q称为分散流的富集系数。
q Ci SiDhi
Cx
i
Si Dhi
i
4.矿体形态与位置的影响
可以把水系沉积物看成是该水系所流经的盆 地内受到剥蚀的地质体的代表性样品。因为 总的夷平作用主要靠河流的搬运,每一条水 系,可以看作是一个“漏斗”,在水系沉积 物中汇集了该水系流域内的所有地质体的风 化产物。那么水系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可以代 表该水系范围的平均成分。与上地壳成分有 线性关系
形成分散流的动力当然主要是水的机械冲刷 搬运力和化学溶解力。分成碎屑分散流(机 械分散流)和化学分散流(盐分散流)。但 在下列两个意义上说,碎屑分散占主导地位:
– 1)含量比例上,大多数金属元素主要呈碎屑分散;
– 2)化学迁移部分最终沉淀出来或附着碎屑表面, 一起参与机械分散。而且,这种比例随地点而变。
在分水岭地区,碎屑迁移比例更大, 在平缓地区,化学溶解作用的比例增大
1.水系分级
1 1
采用斯特勒
1
1 Stratler
2 1
1
22
1 2
1957命名方 1 法。在1∶5
沟谷水系中的沉积物主要是地表水冲刷 作用将地面斜坡上的疏松物带入沟谷, 并沿沟谷继续搬运迁移,其中形成异常 的物质沿着搬运方向呈拉长形式展布。 因此,化探人员俗称为分散流。
Dispersion halos
Dispersion fan Dispersion train
此类异常的物源追索,要逆着沉积物的 搬运方向进行,异常源可能位于异常样 点上游几百甚至几千米(?),矿与异常的 空间关系疏远。但是由于这类异常物质 搬运距离远,形成的异常易于发现,可 以用稀疏的样品发现它,因此特别适用 于概略普查阶段使用。

水系沉积物找矿

水系沉积物找矿

2.成矿元素的迁移
成矿元素在流水中迁移有两类基本的方式:一是呈矿 物碎屑状态被流水搬运,包括碎屑拖运和粘土浮运;二是 呈离子或络阴离子状态溶解于水介质中,随水迁移。以哪 一种形式迁移为主,决定于成矿有关元素在原生矿石中的 存在状态、矿物结晶粒度以及在表生带内元素的地球化学 行为和矿体的风化程度。一般情况,若原生矿物在表生带 内稳定、抗风化能力强,其组成元素主要是以矿物碎屑方 式迁移为主,如Sn、W、Cr、Ti、Nb、Ta、Zr、Au;若原 生矿物在表生带内不稳定,但风化后易形成稳定的次生矿 物,这种成矿元素多以粘土或细小的矿物碎屑方式迁移, 如Fe、Mn、Mo、Be以及Pb等。若原生矿物不稳定,所形 成的次生矿物又易溶于水,这种成矿元素则以溶解的离子 或络离子方式迁移,多数的有色金属元素属于这一类。
化学元素从水中沉积出来的形式,即化学元素在分散流中赋存状态 主要有:矿物碎屑状态、胶体状态、吸附状态及次生化合物状态。分 散流中与成矿有关元素可以呈盐类化合物状态存在,多数情况下首先 是经过吸附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近而在吸附体内由化学反应生成新 矿物。这种类吸附体有铁、有机质和粘土物质。
二、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
2.沿河流纵向指示元素含量的变化
河流纵向的不同部位,分散流中指示元素含量变化有不同特点。在分散 流整个长度范围内可将分散流划分为两部分:头部和流带部。
分散流的头部是指比邻矿床或矿化带的斜坡的分散流部分。在这里矿石 组分加入水系,所以含量较高,分布不均匀,含量呈现锯齿状(图4-8), 该带长度决定于矿床的规模及河谷的空间关系。流带部,在分散流的头部 以下,即含矿地段与河谷交切的下游部位。
(1) Zn在河流沉积物各矿物相间的分配见图4-1, Zn在粘土、粉沙、 砂和铁的氧化物中分配量较大。多数样品中粘土含Zn量变化不大,但 砂和粉沙中Zn含量变化最大。

第七章:水系沉积物

第七章:水系沉积物

第18页/共37页
第19页/共37页
二、分散流的发育特征
地 球 化
1. 一级水系中的分散流 2. 多级水系中的分散流

3. 分散流的富集系数

4. 矿体形态与位置的影响

5. 河谷横断面中含量的分布
6.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2020年6月29日
水系分级


1
化 学
1 1
1


12
0 500 1000m
化 空间关系疏远。但是由于这类异常物质
学 搬运距离远,形成的异常易于发现,可
找 矿
以用稀疏的样品发现它,因此特别适用 于概略普查阶段使用。
2020年6月29日
第7页/共37页
一、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形成
地 表生带内的矿体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经表生氧化风

化形成疏松物后,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冲刷与溶解下, 使原来集中的元素沿水系发生分散,并在水系沉积物
勘查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地球 化学找矿
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2020学年6月研29日究所
第2页/共37页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球 化
一、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形成

二、分散流的发育特征

三、分散流中的指示元素

四、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找矿中的作用
2020年6月29日
第3页/共37页
地 球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通过对河流 沟谷中的沉积物(包括湖泊近岸沉积物) 的系统采样分析,研究元素在水系沉积
2. 化学分散流的形式
以真溶液状态存在的元素(如Na+、Mg2+、 Cl-、HCO3-等),在水中最为稳定,能长 距离迁移。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一处典型的湖盆区域。

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矿产资源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地区沉积物以富钾、富铝为特征。

钾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营养元素,也是利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其在地壳中广泛分布,但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由地壳的变质作用或火山活动所造就。

阿拉克湖水系沉积物富钾的地质背景是该地区存在大规模火山岩的形成,因此红壤土中含有高量的富钾无机盐,满足了钾肥制作的原料需求。

而富铝的成因则与地质特征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元素,铝元素的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变化较小,因此在地球物质中分布情况较为稳定。

而在该地区,随着阿拉克湖水系的沉积作用,铝的富集成为了地球化学特征之一。

其次,该地区还具有一定的金属元素含量。

据地质勘探相关机构调查统计,地区中铜、锌、铅等多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成为了可能的找矿方向。

矿产资源的成因一般是由地球内部造山活动、岩浆侵入、热液活动等作用形成,而这些作用可以在区域地质历史的成因过程中留下痕迹。

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中富含金属元素,暗示了该区域存在着与金属元素有关的地质作用过程。

因此,寻找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并取得其有效开采和利用,对于提高阿拉克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益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

总之,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开展该地区矿产资源的相关勘探和潜力评估。

针对阿拉克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寻找金属矿产资源的方向和方法。

未来,相关地质勘探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发挥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知识的综合作用,深入了解阿拉克湖地区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为相关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的过程。

下面列出一些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全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不均,东部发达地区总人口数量大于西部地区。

青海立新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青海立新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青海立新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张庆华【摘要】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结果,研究了青海立新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元素的含量、元素的相关性、元素异常组合等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圈定找矿远景区上有较好的找矿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成矿构造条件,优选了拉忍科钨铋多金属矿、多香琼陇铅铋多金属矿和巴陇斜尼金多金属矿3处找矿靶区.【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7页(P1091-1097)【关键词】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立新地区;青海【作者】张庆华【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P6120 引言地球化学找矿是隐伏、半隐伏矿、难识别矿找矿获取成矿直接信息主要的手段,是传统宏观矿化露头找矿向微观矿化露头找矿的延续[1],我国区域化探采取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的调查方法,其实质是采用表生地球化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原生地球化学问题,并利用成矿元素次生分散信息发现和评价原生矿床[2]。

据前期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表明:Au、Ag、Cu、W、Cr、Sn、Pb、Bi、Cd、Ni等是青海南部哈秀—治多地区成矿优势矿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3]。

本文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探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本区成矿地质特征,对异常找矿潜力进行研究,优选出找矿靶区,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突破提供重要参考。

1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巴颜喀拉山南麓及唐古拉山山脉东部,属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形,平均海拔为4400 m,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378 m,最高峰扎陇岗钦山海拔5238 m。

研究区属高寒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分,全年降雨量514 mm,区内水系较发育,适于开展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西金乌兰—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中部自NW向SE转弯的部位,南东侧为甘孜—理塘构造带;该区SN向横跨松潘-甘孜地块和羌塘-昌都陆块,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从研究区中内过,在区域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控相和控矿作用[4]。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华县瓦房店地区的找矿应用及找矿潜力分析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华县瓦房店地区的找矿应用及找矿潜力分析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华县瓦房店地区的找矿应用及找矿潜力分析肖志豪*,张欢欢,刘松,杨建鹏(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611)摘要:研究区主体位于陕西省华县瓦房店—笔尖山一带,通过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W、Mo等10种单元素异常127个,综合异常8个;在此基础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2处找矿远景区,经过异常查证和地质调查评价,发现多处钨的找矿线索,分析找矿潜力,为区内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水系沉积物测量;找矿应用;钨矿;潜力分析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4-0115-041区域背景区域上处于华北板块西南缘,跨越华北陆块和华北板块南部活动性陆缘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主体位于豫陕隆起,涉及太华台拱和金堆城中元古代—早古生代上叠盆地两个四级构造单元。

由结晶基底变质岩系太华岩群组成太华古陆核,沉积盖层为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组成金堆城陆缘坳陷带。

区内早期开展了1∶5万水系自然重砂测量,在工作区东南部圈出一个铋钨金重砂异常,分布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与熊耳群细碧岩夹变质凝灰岩的接触处,铋钨紧密共生,岩体中白钨矿含量最高可达19×10-6,泡铋矿1~5粒,另有少数含白钨矿石英脉,该异常对本区寻找钨钼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为本次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奠定了基础。

2研究区地质特征研究区地层出露较为单一,北部出露少量的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东南部出露少量的中元古界熊耳群,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

区内构造主要为节理。

分布于岩体或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处,主要发育三组节理,分别为北西向、南北向及北东向,次为近东西向。

节理中常充填有方解石、长石、石英脉等形成矿化蚀变带,蚀变带可见黄铁矿、黑钨矿、方铅矿、黄铜矿等矿化。

岩体内节理裂隙为成矿提供了赋存空间。

区内岩浆岩发育,为燕山期老牛山岩体的一部分,岩石为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出露的面积大约在10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化 学分 散流 的形 式

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其他大量元素的化合物所夹带(共
沉淀)。其中尤以铁、锰氢氧化物为最主要。这就是 所谓铁锰氢氧化物的清除作用。

1.一级水系中的分散流 该元素在该点的冲积物中的平均含量为
Cx
二、 分散 流的 发育 特征


C S h S h
i i i i i i
1.水 系分 级: 水系 分级 图
N
1
1
1 1
1 2 0 500 1000m
3
中 国 黑 龙 江 东 部 TM

2.碎 屑分 散流 的形 式


河水的机械搬运能力取决于水的流速与被搬 运物质的粒度与比重。据水力学的计算,流 水的搬运能力与其速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随着搬运时间的延长,碎屑被进一步粉碎, 形成悬浊液。粒度在100μm以上的颗粒,虽 然不能在水中长期稳定,但紊流及涡流能暂 时把它们带起,然后又沉淀。这样多次重复, 使细粒物质搬运更远,产生按粒度的分选。 而粒度在100μm以下的颗粒成为胶体质点, 属化学分散的行列。
i

实际上这就是面积加权的平均值。
也可以从用面金属量来简化上述公式,土壤异常的面金属量与 水系沉积物异常面金属量相等即(Cx-Co)Sx=(Ca-Co)Sa 进一步化简Cx=Sa/Sx(Ca-Co)+Co(分散流的强度公式)


Sa(Ca—C0)向下游应当保持不变,因为它度量了金属元素在该 汇水面积内单位深度上的矿化总金属。这一数字反映了一条水 系的集水盆地内总的矿化远景,所以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5.河 谷横 断面 中含 量的 分布
阶地中的物质,代表上游已被剥蚀的部分, 河漫滩及河床内的最新沉积物是现代剥蚀的 物质,才具有现实找矿意义。在主水道中的 现代活动性沉积物就是水系沉积物取样的对 象。 如果上游有正在受到剥蚀的矿床,则在有水 或干涸水道中心的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而河 漫滩部分较低;如果矿床已经剥蚀完了,则 在早期河床沉积物中可能保存高含量。
Zn
五月份取样
八月份取样
Cu分散 流在不 同季节 500 的变化 (据松江 铜矿) 200
ppm 秋 Cu
夏 春
三、 分散 流中 的指 示元 素
1.指示元素的存在形式 2.指示元素的组合 3、指示元素按粒度分布

磷矿脉a
Cu Zn
100
9 10000
Ga P2O5
磷矿脉a和伟晶岩b 引起的分散流

由于不同的元素分别富 集在不同的粒级中,而分散流 找矿时总是希望能发现所有可能的异常,因此,取某 一种粒度的简单方法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案。 据湖北物探队在对该省28个各种类型金属矿床水系沉 积物中元素富集粒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包括 Ag、Au,在粗粒(>60目)、细粒(<140目)两端 粒级中富集 。 利用淘洗的方法可以上千倍地浓集重矿物,近年来出 现的所谓灰砂测量,实际上是对水系沉积物样品经过 初步淘洗,然后磨细再进行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一、 水系 沉积 物异 常的 形成


表生带内的矿体及原生地球化学异 常,经表生氧化风化形成疏松物后, 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冲刷与溶解下, 使原来集中的元素沿水系发生分散。 在水系沉积物的狭长地带内形成的 异常,叫做水系沉积物异常。 这种异常的衬度通常比土壤异常低 一个级次,但用一般的化探快速分 析方法,即使是半定量的方法也能 可靠地发现它们。 一个中等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矿 床,在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河 床沉积物中就能有所显示 。
例:含铍矿脉的分散流
W、Be、Sn、Pb矿脉 N
20ppm 40ppm 40ppm 10ppm 20ppm 20ppm 10ppm <10ppm 0 500 1000m



可以把水系沉积物看成是该水系所流经的盆地内受到 剥蚀的地质体的代表性样品。因为总的夷平作用主要 靠河流的搬运,每一条水系,可以看作是一个“漏 斗”,在水系沉积物中汇集了该水系流域内的所有地 质体的风化产物。那么水系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可以代 表该水系范围的平均成分。 形成分散流的动力当然主要是水的机械冲刷搬运力和 化学溶解力,分成碎屑分散流(机械分散流)和化学 分散流(盐分散流)。但在下列两个意义上说,碎屑 分散占主导地位: 1)含量比例上,大多数金属元素主要呈碎屑分散; 2)化学迁移部分最终沉淀出来或附着碎屑表面,一 起参与机械分散。而且,这种比例随地点而变


五、 水系 沉积 物测 量在 找矿 中的 应用


1.前提与一般工作程序


由于矿化及其原生晕经风化形成土壤,再进一步分散 流入沟系,经历了两次分散,不仅异常面积大,而且 介质中元素分布更加均匀,样品代表性强,可以用较 少的样品控制较大的范围,不易遗漏异常。对于所发 现的异常,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地形标志,易于追索 和进一步检查。 此外,顺沟谷采样,不用翻山越岭,通行条件较好, 劳动强度小,样品易采、易加工,工作效率高。因此, 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概略初查阶段,以便迅速查明找矿 远景区,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区域化探和化探普查阶段首 选的找矿方法。
2.碎 屑分 散流 的形 式
+ + 冲积物
残坡积物
+ +
+ + + + 矿体

以真溶液状态存在的元素,在水中最为稳定,可以被 水带到很远直至大海。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离子, 如Na+、Mg2+、Cl-、HCO3-等可以大量存在。 但对于Mo、Cu、Zn、Pb 等元素,只有在特殊高浓度 下才能形成其本身的化合物,产生次生金属矿物。而


随年份、季节而变。国内外的化探 人员对这一问题作过许多观察,所 得结果并不一致。 如雨量分布极不均匀的地区,在暴 雨前后,水系沉积物中的含量可能 发生暂时的变化。
6.含 量随 时间 的变 化

Zn分散流在不同月份的变化 (据青海物探队)
ppm 2000 1000 500 200 100 50 0
矿体 水系沉积物中元素 沿水系的变化规律 1 B 1 A
分水岭
2
D
C
D
C
B A
3.矿 体形 态与 位置 的影 响
矿体的形态及其相对于水系的 位置对分散流的形成有很大的 影响。 最有利于分散流形成的是矿体 位于分水岭地段,且直接受到 切割,此时分散流形成呈现明 显的峰值。 最不利于分散流形成的条件是 矿床位于较大水系附近的沟口 。

2.多 级水 系中 的分 散流

当水系有支流汇入时,如果该支流内没有矿 化,则相当于汇水面积增加了一块,而进入 沉积物的金属量不变,这就导致分散流中的 金属含量呈阶梯状递减。 由于无矿岸土的混入或矿化支沟的汇入,使 分散流中的含量呈跳跃式变化。但总的递减 规律是明确的,最后消失在背景起伏之中。 异常消失点离原生矿化(土壤异常)的距离 叫分散流的延伸长度。
50
5 6000
Zn P2O5 Ga Cu
10
2 1000矿体
伟晶岩b
x Cu Zn Ga P O 2 5 100
9 10000
50
5 6000
10
Zn
2 1000
P2O5 Cu
Ga


3.指 示元 素按 粒度 的分 布

如含在重砂矿物中的元素,当原生 晶体较粗大时,则在分散流中的上 游,富集在粗粒中 。 浙江木瓜岭汞矿的分散流中,淤泥 中的汞量高于粉砂,是因为汞主要 不呈辰砂存在,而以极细的灰硒汞 矿形式存在。 青海物探队对Cu做的粒度试验结果, Cu富集在细粒级中。 化学分散流,其沉积作用主要是通 过吸附,因此无例外地富集于细粒 部分 。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切割较好,水系发育的中低山区 和丘陵低山区。 这种方法适用于铜、铅、锌等贱金属矿床,也适用于 钨、锡、钼、铌、钽、铍、铀等稀有金属和放射性铀 钍矿床,特别是金银贵金属这类“隐矿物”矿床。 近二十年来,我国一大批金矿床的发现,并使我国成 为世界重要产金国,地球化学方法功不可没。区域化 探找矿实践,已形成了一套从异常检查,进一步缩小 靶区,追索矿源的成熟工作方案。即区域化探—化探 普查—化探详查(矿区化探)的逐步推进,逐步缩小 找矿目标,直至发现矿体的工作程式如 : 图 区域化探及逐级查证工作程式(见下一页)。

一、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形成 二、分散流的发育特征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三、分散流中的指示元素
矿体
矿体 矿体
矿体

水系 沉积 物地 球化 学找 矿

是通过对河流沟谷中的沉积物(包括湖泊近岸沉积物) 的系统采样分析,研究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 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成矿有利地段, 为进一步详细地球化学勘查和地质测量提供依据。 沟谷水系中的沉积物主要是地表水冲刷作用将地面斜 坡上的疏松物带入沟谷,并沿沟谷继续搬运迁移,其 中形成异常的物质沿着搬运方向呈拉长形式展布。因 此,化探人员俗称为分散流。此类异常的物源追索, 要逆着沉积物的搬运方向进行,异常源可能位于异常 样点上游几百甚至几千米,矿与异常的空间关系疏远。 但是由于这类异常物质搬运距离远,形成的异常易于 发现,可以用稀疏的样品发现它,因此特别适用于概 略普查阶段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