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 序 言 ...........................................................................................................1
第一节 目的任务.....................................................................................................1 第二节 工作概况.....................................................................................................2 第三节 完成实物工作量.........................................................................................2 第四节 主要成果.....................................................................................................4
第三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 .........................................................................................15
广东XX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找矿指示

广东XX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找矿指示[摘要]通过对广东XX地区1∶5万化探普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基本客观有效地反映测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几乎所有矿床、点均有异常分布,凸显地球化学找矿效果,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对圈定的AS7综合异常,认为其深部及外围均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关键字]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0 前言广东XX地区夹持于翁源深大断裂与新丰-连平大断裂之间,南端为佛冈岩体北缘,区内有陈村中型铁矿,豆地坪小型钨矿,铸银坪铅锌矿点等,区内是粤北重要成矿带之一,本文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指出区内一些矿床点及其外围的找矿前景。
1 地质矿产背景区内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以泥盆系发育最齐全,分布面积最广,调查区拟划分的岩石地层填图单位有12个组中有6个组属于泥盆系地层。
工区经历了由地槽→准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构造阶段发展历史。
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地层沉积建造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构造环境的差异。
在粤北地区,中-上泥盆统(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天子岭组等)及下石炭统(长垑组、大赛坝组或孟公坳组、石磴子组等)是铅、锌、铜、银、锰、硫、锑矿的重要赋存层位,如曲江大宝山大型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为东岗岭组,仁化凡口特大型铅锌矿赋矿层位主要为天子岭组和东岗岭组。
寒武-奥陶系是钨、锡、银、铜矿的主要含矿层之一,如连平锯板坑大型钨锡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主要为奥陶系。
中上泥盆统桂头组、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帽子峰组是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如翁源陈村中型铁矿、仁化康溪铁矿等等。
本区这些成矿有利层位分布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野外工作方法根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和项目设计书的要求,本次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面积368km2,比例尺1:50000,样品总数1504个,采样密度3.96个/km2。
样品分析项目有Au、Ag、As、Sb、Hg、F、Zn、Pb、Cu、Mn、W、Sn、Bi、Mo、B、Ba共16种元素。
土壤水系沉积物具体采样方法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布置是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资料,根据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及已知矿化点分布情况进行的。
其基本原则是:在区域上有足够的采样点控制异常围,圈定异常位置,查明异常分布及组合特征。
根据《地球化学普查规》和《关于〈地球化学普查规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区域成矿规律、通行难易程度,围绕测区地质矿产调查目标任务,在本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合实际情况布设样点。
化探采样工作采用GPS全航迹管理,GPS定位数据采用随机配备的软件进行处理。
成果中的坐标单位一律以米计。
样品布设、采样要求和样品加工与测试分析按《地球化学普查规》、《地球化学普查规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中地调发[2007]220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青藏高原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的函》等执行,样品分析单位选择具有“CMA”计量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
样品的采集关系到化探质量的好坏,从采样点的布置、取样介质选取和采集、样品编号、加工、包装、送样到测试各个环节必需严格按照有关规执行。
1、采样点布置原则1.采样密度:采样点布设密度为4-8个点/km2,平均密度不小于4个点/km2。
采样布局应兼顾均匀性与合理性,根据测区实际情况,以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面积和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为原则。
2.采样点的布设以4个小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在全区围分布基本均匀,大格中样品一般应兼顾控制效果和样点基本均匀两方面。
3.采样点尽量布设在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
如果水系较长(大于1km),在水系首尾之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大致在0.25km2之间。
原则上不出现5个以上的连续空小格,每个小格的样品不超过2件。
水系极不发育地区可以土壤样代替水系沉积物样品,但土壤样应控制在1%以。
4.采样点的布设应避开自然和人工污染地段,如公路、村庄、采矿(石)场等。
水系沉积物测量课件

采集河流不同位置的水系沉 积物样品,分析其中的重金 属元素含量,如镉、铅、汞 、砷等。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 结果,可以评估污染治理措 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有效 的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 据。
应用案例二:湖泊营养盐来源分析
总结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可用于分析湖泊营养盐的来 源。
测量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沉积物中的全氮、全磷等 营养成分含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技术创新、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等方 面。
挑战
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需要解决复杂地形和水域条件下 的测量问题、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能力提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应用领域拓展与深化
拓展应用领域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环境保护、农 业、地质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深化应用层次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如在 环境保护领域中,可实现对水体污染的精细化和精准化监测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采样工具
使用干净、无污染的采样 工具,如塑料或玻璃容器 ,避免金属或木质工具。
采样方法
按照标准化方法进行采样 ,确保采样深度和范围的 一致性。
保存条件
样品的保存应避免阳光直 射、高温、低温等极端环 境条件,以保持样品的稳 定性。
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样品筛选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筛选,去除其 中的大块物质和杂质。
黑龙江省大马厂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设计书

1.2.1
1.1∶5万区域地质矿产填图;
2.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3.对1∶5万遥感数据进行处理、解译和验证;
4.对主要的1∶5万物化探异常择优3-5处,采用大比例尺地、物、化等综合方法进行面积性查证,对其他异常在择优进行剖面性检查;对1:2万物化探异常进行探槽工程揭露。
5.对已知和新发现的矿床、矿(化)点及矿化蚀变带等,进行重点检查。
1.对主要的1∶5万物化探异常择优3-5处,采用大比例尺地、物、化等综合方法进行面积性查证,对其他异常在择优进行剖面性检查;对1:2万物化探异常进行探槽工程揭露。
§
1.3.1
(1)1∶5万地质矿产填图面积260Km2;
(2)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260Km2;
(3)1∶5遥感解译面积260Km2,对解译成果验证;
测区内除北极村外没有其它村屯,为山林或沟谷沼泽,内部交通不方便。
工作区地处大兴安岭北端东坡,地势西高东低。测区内主要山峰分布在工作区中部,这些山峰东西向展布构成了区内分水岭,北坡有多条河流为黑龙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该山区由南向北流入黑龙江。南坡有黑龙江二、三级支流由北向南流入额木尔河后流入黑龙江。
本区为寒温带大陆型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最低气温-46.3℃,夏季短暂而炎热,最高气温33.3℃(六月份),年平均气温-4.1℃。雨季集中在7-8月份,每年9月中旬开始下霜,无霜期96天左右,冻结期从9月末至翌年5月中旬,结冰期长达8个月。年平均降水量430.6mm,年蒸发量886mm,长年多西北风,风速约1.5m/s,区内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季节融化深度约1.5m。(据漠河气象台1984-1988年气象资料)
1:5万矿调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12月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3.1 目的任务 (1)3.2 部署原则 (1)3.3 工作程序 (1)4 设计编写要求 (2)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2)4.2 野外踣勘 (2)4.3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5.1 矿产地质填图 (2)5.2地球化学勘查 (5)5.3 地球物理勘查 (6)5.4 自然重砂测量 (7)5.5遥感 (9)5.6 矿产检查 (10)5.7 综合研究 (11)6 质量要求 (13)7 提交成果 (13)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13)7.2 分幅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编写格式及要求 (13)7.3 附表 (13)7.4 附件 (13)7.5 附图及图册 (14)7.6 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14)附录A成果指标 (15)附录B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15)附录C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16)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试行)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其目的是解决矿产勘查后备选区紧缺问题,为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

图件编制方法
• 数据图:将原始分析数据逐一填写在采样 点旁,按工作比例尺成图。 • 实际材料图(采样点位图):将化探采样 点位采样编号、方里网、经纬度套合地理 底图及地质矿产图,按规定的图式图例叠 加编制成实际材料图。 •
地球化学异常图
• 由于中大比例尺化探普查选区位于区域化 探异常分布区,是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在这 类地区中用全部样品含量平均值确定异常 下限会造成异常下限值偏高,因此测区根 据元素含量频率分布直方图上元素大致分 布特征,分片区在剔出高值点后,分别计 算背景平均值X及异常下限TL。也可参照 区域异常下限值灵活确定异常下限,并按 异常下限值得1、2、4倍勾绘异常浓集带。
地球化学测量设计主要内容有:
工作目的任务、工作区概况、位置交通、地貌景
观、已有工作基础、本次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技术 要求、质量管理措施、样品加工与管理、分析测试及
质量监控、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报告编写、实物工
作量、预期成果、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
中大比例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目的任务:
为在区域化探中获得的各类省的、区域或局部地
方法技术试验:
设计时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技术指标可参照邻区及 前人资料,认为依据不足的,应进行方法技术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部位、介质、样品加工粒度、指 示元素及指标等。
工作范围确定后,应进行现场踏勘,确定测区的
有效范围、考察通行、通视和生活条件等,与救护 部门取得联系,初步选定野外营地位置,用GPS测定 区内3-5个典型特征地貌点坐标,为GPS校正参数的 确定作准备。
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遥感、地 质资料等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缩小找矿靶
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高寒山区1:5万化探方法研究

典 型 的高寒 山区地球化 学景 观 区 , 区内常年 分布有 积雪
区 , 拔 2 0  ̄5 0 m。高 寒 山 区 主要 特 征是 海 拔 高 、 海 80 20 切 割 深 , 系发 育 , 水 局部 常年 积雪 等 。
2 1 自然 地理 特征 .
地球 化学 找矿 方法作 为 一种诞 生于 2 纪初 叶 的 O世 先进 找矿 方法 , 在众 多金 属矿 产 的勘 查过 程 中取得 了显 著效 果 。这种 找矿 方法 所 离 不 开 的前 提 条 件包 括 规 范 适宜 的采 样方 法 , 速准 确 的现代分 析测 试手 段 。 由于 快 我 国地域 广大 , 地貌 地 形 十分 复 杂 , 同地 区 发育 不 同 不 的地 球化 学景 观 。只有 采 取适 宜工 作 区的 化探 工 作 方 法, 才能保 证工 作成 果 真 实 、 确地 反 映 所 处 地 区 的地 准 球化 学特 征 。根据 前人 在 相 似 地 区开 展 的 地球 化 学 普 查工 作 , 合本 次 1: 万 水 系沉积 物测 量工作 , 高 山 结 5 对 深切 割 区化探 工作 方法进 行 探讨 和研究 , 为今 后在 相似 地 区开展 工作 提供 参考 和借 鉴 。
状为主。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一带 1: 5万地球化学普查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方法, 采样 密度 4 ~ 8./ m 找 矿靶 区等 成矿 有利地 段 达 6 8./ m。  ̄k , . ~  ̄ k 。采 样 过程 中采 用手持 GP . S点位 , 多点 组合 采 样 。异常查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以新疆鸟恰县恰克马克一带 已开展的 1: 5万水 系沉积物测量 为例 , 与 区域 上相似 地 区化探 方 法进 行 对 比研 究 , 并 并指 出今后 工作 要 点。 关键词 : 高寒 山 区; 克 马克 ; 恰 化探 方 法 ; 系沉积 物 测量 水 中图分 类号 : 6 1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4 5 1 ( 0 1 l —O 2 —O P3 A 10 - 7 62 1)O 1O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专注.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来源 (略) 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略)
1.2 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1.3工作区概况 (略) ********矿区拐点坐标表 表1
拐点号 地理坐标 东经 北纬 1 2 3 4 .专业.专注.
2、以程度工作区选择依据及地质概况 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 (略) 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 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3、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1工作区地质概况 (略) 3.1.1矿区地质特征 (略) 3.1.2地层及岩性 (略) .专业.专注.
3.1.3构造 (略) 3.1.4岩浆岩 (略) 3.1.5围岩蚀变 (略) 3.1.6矿体地质特征 (略)
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综上所述,区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4 异常的评价和查证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及其他有关规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 .专业.专注.
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经济合理、迅速快捷”的原则,通过1∶10000土壤测量,快速圈出化探异常围,评价区找矿远景。 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采用100m×40m的规则网布点采样。
4.2网度布设 本区测量工作原则参照执行《物化探工程测量规》(DZ/T 0153-95)。在勘查区采取布设D级GPS控制网,平面采用80坐标系,用中海达单频静态GPS进行测量,高程采用为85国家高程系。平面和高程数据由已知控制点做约束平差,二维平差和高程拟合,并用HD2003软件进行处理检验。 土壤测量采样点的定点用经过校正的手持GPS定点,测点误差≤20m。测点设有红布条作为标记,其编号用测网标注。 5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 5.1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 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选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比例尺为1:10000,网度设计为:100m×40m。主要用于覆盖-半覆盖区,不仅可以确定矿床的具体位置,追索并圈定隐伏矿体的分布围,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并且可以预测隐伏矿体的矿石类型和矿化的大致规模。 1、野外定点 参照ZB/T 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有关技术要求确定采样点。用标注测线号—点号的红布条进行留标,留标率大于90%。 .专业.专注.
2、采样 样品应在点位的3~10m2的围采集3~5处的B层细粒级物质组合成样。样品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若遇有废石堆、崩积物、河床堆积、水田、沼泽等不能取样时可适当移点,最大移动距离为点距的1/2,线距的1/3,并备注移动后的采样点坐标,若移点仍无法采集岩石样品时可弃点,但应注明原因。野外样品重量500克(保证过筛后样品重量不小于120g),重分析样样品重量加倍。样品中不含腐殖质和碎石。 3、野外记录 野外记录应按规定的卡片进行认真细致填写,填写容包括矿区名称、测线号、点号、样品号、取样层位、采样位置、取样深度、土壤颜色、土壤层性质、地质特征、矿化特征、留标、弃点原因等。记录用中硬强度铅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准重抄和涂改。
5.2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要求 5.2.1技术试验 采样工作开展前应开展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粒度技术试验工作。因工作区面积较小,本次工作不开展此项试验工作。根据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及我队在附近区域土壤测量的工作经验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确定本次土壤采样层位为B层,深度20-40厘米左右,粗加工过筛粒度-40目。 5.2.2采样点布设原则 根据任务书要求和矿区构造线总体方向,按照100m×40m测网密 .专业.专注.
度布设采样点,测线方位45°。按“测线号-点号”统一编号,并按采样点总数的5%均匀安插重分析样,最后制成采样点布置图。全区共布置???条测线,???个基本采样点,????个重分析样点,????个重采样点。 采样点布置图经专人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交野外施工人员施工。 5.2.3样品加工及管理 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好送样单,将样品交加工人员验收,加工人员按样品登记编码表格式进行登记(每100件样品安插5件重分样品、5件重采样品、5件Ⅱ级标样)。加工人员检查发现错号、漏采和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及时告之采样员纠正或重采。样品要防止沾污。新旧样袋须洗涤后才能使用。 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日光下晒干,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褪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野外样品自然干燥后,用不锈钢筛过-40目筛,应对角线折迭法均匀缩分后120克(重分析样品240克)装入纸袋。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应防止样品间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秤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 装入塑料瓶或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工区(图幅号),样品号、日期、加工员。填写送样单及编制样品加工表后妥善保管。每天加工完毕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加工处理准确无误。 样品送加工间,用无污染加工设备加工至-200目送化验室分析。符合粒度要求的样品重量应不少于加工前样品重量的90%。样品加工 .专业.专注.
过程中防止样品间相互污染。样品细加工设备损耗率小于5%。 5.3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野外质量检查制质 采样小组和样品加工员应保证工作质量,作好日常自检工作,自检率100%。 工作方法检查:项目负责人应分阶段深入工作现场进行跟班检查或抽查,全面观察野外定点、采样、样品加工等容是否严格按规定执行。 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和野外两项,室检查占总工作量的10%,野外检查占总工作量的5%,点位跟踪检查应分布均匀,检查容包括定位是否超差、是否多点采样、采样介质是否正确等容。重采样应布设在可能出现地球化学异常及可疑地段,已发现的矿化及找矿标志部位,也可考虑不同构造地质单元均匀布设。其比例为5%。重采样合格率≥70%。重分析样为5%,Ⅱ级标样为5%。 样品加工过筛抽查比例为3-5%。 2)各类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记载下来,供工作质量评定时参考。 3)采样质量评估:重采样品与基本样一同加工,统一编号送实验室分析。待获得分析数据后对比第一次取样的基本分析值(C1)与重复采样的分析值C2),计算两次分析值之间的相对偏差(RE%)值。 其计算式为: .专业.专注.
相对偏差(RE %)符合表4-1中要求者为合格。 表4-1 含量围重复采样分析监控要求 含量围 重复采样分析监控要求 <3×检出限要求 ≤66.6-85 >3×检出限要求 ≤50-66.6
合格样品应占全部被检样品数的70%以上,合格率小于70%应查明
原因进行处理或返工。 完成全部野外生产任务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参照原地矿部1991年6月颁布《地球化学普查规》(DZ/T 0011-91)附录C“区域化探野外采样、样品加工及原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参考件)”对野外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提交野外工作验收报告。 5.4样品分析技术
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执行《1∶5万和1∶20万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6-94)的规定。 1)指示元素选择 根据工作目的和任务确定本区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As、Sb、HgW、Sn十种。 .专业.专注.
2)分析技术 根据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矿产分布特点确定本区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As Sb W Sn、Hg等十余种元素。各元素检出限见表4-2,元素分析质量监控限应满足表4-3要求。报出率≥80%。样品分析监控质量限要求见表4-3。 分析元素检出限一览表(10-6) 表4-2 元素 检出限要求 元素 检出限要求 元素 检出限要求 Au 0.0003-0.001 Zn 20 As 0.5-1 Ag 0.05 W 1 Sn 2 Cu 2 Mo 1 Pb 5-10 Sb 0.3 元素分析质量监控限一览表 表4-3
含量围 二级标样监控限要求 重份分析监控限要求 XL λ RE% <3倍检出限含量 ≤0.2-0.25 ≤0.33-0.41 ≤66.6-85 >3倍检出限含量 ≤0.15-0.2 ≤0.25-0.33 ≤50-66.6 金含量围(10-9) 相对误差RE要求 0.3-10 ≤100 10-100 ≤66.6 >100 ≤50
5.5资料整理
1)各种原始记录、原始草图和质量检查、验收记录等应进行归类整理。收到分析成果后,应及时进行重分析、重采样、Ⅱ标样样品质量评定。 2)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容 a. 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和编录。编制各种基础图件; b. 确定指示元素的背景值与异常下限; c. 编制各种异常图和其他解释推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