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合集下载

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

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

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多菌灵是一种常见的农药,常常用于防治作物疫病。

然而,使用多菌灵也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多菌灵的问题。

因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从多菌灵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介绍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

一、多菌灵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苯并咪唑类农药。

多菌灵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多菌灵在植物体内可吸收、转运和代谢,影响到真菌细胞膜的脂类合成,最终导致真菌无法生长和繁殖。

多菌灵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病,如白粉病、黑斑病、炭疽病等。

然而,多菌灵也有其不良影响。

多菌灵可以引起植物的负面反应,如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花粉发芽率等。

此外,多菌灵容易在环境中残留。

残留的多菌灵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各国纷纷制定了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多菌灵残留的潜在风险、农作物的种植周期和消费量、检测方法、最大残留限量等。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于2007年颁布了《农产品中多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规定了多菌灵的最大残留限量。

该标准要求,多菌灵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小麦、大麦、稻谷、玉米和花生中,不得超过每公斤0.02毫克;苹果、葡萄、梨、桃、草莓、葡萄柚、柑橘、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豇豆、苤蓝、头菜等蔬菜、水果中,不得超过每公斤0.01毫克。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该标准要求在食品中不得检出多菌灵。

这意味着,多菌灵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必须低于检测限,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

其他各国标准的最大残留限量不同,但基本原则相同。

例如,欧盟在2011年颁布了注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膳食中多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其中包括了多菌灵的最大残留限量,该限量因不同食品而异。

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英文名:Mancozeb)是一种广谱的杀菌剂,常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以下是多菌灵原药(即未经稀释和配方的多菌灵)的一般标准:
1. 化学名称:二甲硫醚醇锌锰混合物
2. 分子式:C4H6MnN2S4Zn
3. 外观:多菌灵原药为灰白色至棕褐色的粉末,无明显臭味。

4. 纯度:多菌灵原药的纯度应不低于90%。

5.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不应超过2%。

6. 酸不溶性物质:酸不溶性物质的含量不应超过0.5%。

7. 重金属残留:多菌灵原药中重金属残留物(例如铅、镉、汞等)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8. 毒性:多菌灵原药应符合环境保护和毒性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以上是多菌灵原药的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变化。

使用多菌灵原药时,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稀释和配方,以保证安全使用并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1.1 多菌灵的基本概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中文商品名称:苯并米唑44号、贝芬替[台]、枯萎立克、棉萎灵;中文化学名称: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英文商品名称:Carbendazime、Carbendazol、MBC、BMC、BAS346F、Bavistin[巴斯夫]、Delsene[杜邦]、Derosal[艾格福]、Hoe1;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英文化学名称:methyl 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分子式:C9H9N3O2;分子量:191.2;结构式:图1.1 多菌灵的结构图CAS RN:10605-21-7;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它在植物和土壤中分解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物质,该产品环境相容性好,对环境污染轻微。

多菌灵原是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杀菌剂苯菌灵的中间体,1969年美国G.P.克莱蒙斯、C.A.彼德森和J.J.西姆斯等分别报道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

1973年英国的H.汉佩尔和F.劳契尔发表了多菌灵杀菌活性的报道,随后由联邦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始生产推广。

1970年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等也独立发现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

在70年代中期,中国和联邦德国已先后实现工业生产。

到80年代,多菌灵在中国已发展成产量最大的内吸杀菌剂品种。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吸收并经传导转移到其他部位,干扰病菌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其生长。

多菌灵杀菌谱较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原真菌有效,对鞭毛菌亚门真菌和细菌无抑制活性。

广泛用于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用于防治粮、棉、油、果、蔬菜、花奔的多种真菌病害,还可用于水果的保鲜。

此外,它可在纺织、纸张、皮革、制鞋、涂料工业中作防霉剂。

多菌灵通常加工成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制剂主要有25%、40%、50%、80%可湿性粉剂,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增效悬浮剂、40%悬浮剂、15%烟剂等等。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及使用注意事项多菌灵原药概述多菌灵原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其主要成分是五氯硝基苯,属于氯代硝基芳烃类杀虫剂。

多菌灵原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防治多种病虫害,如杂草、真菌、细菌等。

本文将介绍多菌灵原药的标准规定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多菌灵原药标准规定多菌灵原药的标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纯度要求:多菌灵原药的纯度要求通常在95%以上,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

此外,多菌灵原药中的杂质限量也有一定的规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外观要求:多菌灵原药的外观要求主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

一般要求多菌灵原药为淡黄色结晶体,无明显异味。

3.溶解性要求:多菌灵原药的溶解性是指其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一般要求多菌灵原药在醇类溶剂中能溶解,并形成透明溶液。

4.含水量要求:多菌灵原药的含水量要求通常在1%以下,以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多菌灵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标注的剂量使用。

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剂量不足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2.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防护手套、呼吸防护器具等,以避免接触多菌灵原药对人体产生危害。

3.使用时应遵循农药使用的时间和方法,严禁在禁草期或青果期使用,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

4.使用前应对多菌灵原药进行混悬液或稀释处理,确保均匀喷洒。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液的均匀性,避免浓度不均匀导致的效果差异。

5.使用后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并妥善保管剩余药液,防止误用或触及儿童。

6.使用过程中如遇到皮肤接触或误吸引起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医生咨询。

结语多菌灵原药作为一种常用的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多菌灵原药的标准规定及使用注意事项,有助于正确、安全地使用该产品,提高防治效果,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一、外观
多菌灵原药的外观应为白色至灰黄色的结晶粉末,无可见杂质,无异味。

二、含量
多菌灵原药的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多菌灵含量不少于95.0%;
2.其他有机杂质的含量不超过5.0%。

三、熔点
多菌灵原药的熔点应不低于140℃。

四、溶解度
多菌灵原药易溶于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在常温下,多菌灵原药在水中最大溶解度不超过4.0%。

五、密度
多菌灵原药的密度应不低于1.20g/cm³。

六、稳定性
多菌灵原药应稳定,在常温下不易氧化变质,在正常贮存条件下,其贮存期应不少于两年。

七、无菌
多菌灵原药应无菌,在无菌条件下,多菌灵原药应无微生物生长。

八、酸碱度
多菌灵原药的酸碱度应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值应在5.0~7.5之间。

九、水分
多菌灵原药的水分应不超过0.5%。

十、重金属
多菌灵原药中的重金属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汞、铅、砷等重金属的含量均应不超过0.001%。

多菌灵_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多菌灵_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99. 89 100. 21 99. 17 100. 43 99. 76 99. 76
平均回收率Π% 99. 96
99. 87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
26. 05
5
22. 17
6
23. 82
25. 77 26. 38 24. 01 25. 89 23. 95 23. 95
99. 81 100. 3 99. 13 99. 38 100. 5 100. 5
1
27. 82
2
28. 14
3
25. 33
4
21. 08
5
29. 15
6
25. 28
27. 79 28. 20 25. 19 21. 17 29. 08 25. 22
第 27 卷第 2008 年 2
2期 月
Chinese
分析试验室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Vol. 27. No. 2008 - 2
2
50 %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李 薇 Ξ , 徐 晖 , 孙铁刚 , 韩红娥
— 93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7 卷第 2008 年 2
2期 月
Chinese
图 3 多菌灵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Fig. 3 UV spectrm of carbendazim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多菌灵原药标准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丙潜霉多菌灵 (Blightban C) 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杀菌剂技术标准》(NY/T 348-2017)规定,多菌灵原药的标准如下:
1. 外观:多菌灵原药应呈白色结晶或结块状,无异物。

2. 含量:多菌灵原药的活性成分含量应不低于98%。

3. 湿度:多菌灵原药的湿度应不高于0.5%。

4. 分散度:多菌灵原药在水中的分散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5. PH值:多菌灵原药的PH值应在5.0-8.0之间。

6. 溶解度:多菌灵原药在一定温度和溶剂条件下的溶解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7. 毒性:多菌灵原药的毒性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根据以上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合格的多菌灵原药才能用于生产多菌灵制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多菌灵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多菌灵

多菌灵

多菌灵、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都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园林植物保护中最常用的三种杀菌剂。

虽然它们的名称和成分不同,但杀菌机理是一样。

现就使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一、多菌灵中文通用名称:多菌灵英文通用名:Carbendazim商品名称:苯并咪唑44号、MBC 等。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子囊菌的许多病原菌和半知菌类的大多数病原菌都有效,而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

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2.5至3.0)防治效果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用机理是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

一般持效期为10至15天,在多雨条件下,持效期7天左右;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常用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防治对象:防治多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如炭疽病、霜霉病、锈病、疮痂病、褐斑病等,同时也能防治花卉的茎腐病、根腐病等。

使用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黑斑病及其他真菌性叶斑病。

二、苯菌灵中文通用名称:苯菌灵英文通用名:Bennomyl商品名称:苯菌特、苯来特、苯雷特等。

苯菌灵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并兼具有保护、铲除及杀螨卵的作用,最初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开发出来的。

它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具有挥发性的异氰酸丁酯,其杀菌作用方式与多菌灵相同,能抑制病菌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但产生的异氰丁酯易与叶、果表皮的角质层、蜡质层结合,所以药效常比多菌灵效果好。

常用剂型:30%、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同多菌灵。

三、甲基托布津中文通用名称:甲基托布津英文通用名:Thiophanate-methyl商品名称:甲基硫菌灵、托布津M等。

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它最初是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出来的。

它对多种植物病害有防治作用,其内吸性比多菌灵强,随液流向顶传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菌灵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多菌灵的基本概况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
中文商品名称:苯并米唑44号、贝芬替[台]、枯萎立克、棉萎灵;
中文化学名称: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英文商品名称:Carbendazime、Carbendazol、MBC、BMC、BAS346F、Bavistin[巴斯夫]、Delsene[杜邦]、Derosal[艾格福]、Hoe1;
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
英文化学名称:methyl 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
分子式:C9H9N3O2;
分子量:191.2;
结构式:
图1.1 多菌灵的结构图
CAS RN:10605-21-7;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它在植物和土壤中分解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物质,该产品环境相容性好,对环境污染轻微。

多菌灵原是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杀菌剂苯菌灵的中间体,1969年美国G.P.克莱蒙斯、C.A.彼德森和J.J.西姆斯等分别报道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

1973年
英国的H.汉佩尔和F.劳契尔发表了多菌灵杀菌活性的报道,随后由联邦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始生产推广。

1970年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等也独立发现了多菌灵的杀菌性质。

在70年代中期,中国和联邦德国已先后实现工业生产。

到80年代,多菌灵在中国已发展成产量最大的内吸杀菌剂品种。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吸收并经传导转移到其他部位,干扰病菌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其生长。

多菌灵杀菌谱较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原真菌有效,对鞭毛菌亚门真菌和细菌无抑制活性。

广泛用于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用于防治粮、棉、油、果、蔬菜、花奔的多种真菌病害,还可用于水果的保鲜。

此外,它可在纺织、纸张、皮革、制鞋、涂料工业中作防霉剂。

多菌灵通常加工成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制剂主要有25%、40%、50%、80%可湿性粉剂,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增效悬浮剂、40%悬浮剂、15%烟剂等等。

1.2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
多菌灵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粉末,原药(工业品)为浅棕色粉末。

215~217℃时开始升华,熔点307~312℃(分解) (工业品290℃分解),蒸气压1.3.33μPa(20℃),相对密度1.45±0.05g/cm3(20℃),难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微溶于丙酮、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

可溶于硫酸、盐酸和醋酸等有机酸,并生成相应的盐。

对热较稳定,对酸碱不稳定。

原药在阴惊、干燥处贮存2~3年,有效成份不变。

多菌灵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也低。

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特别是与核苷的生成受阻有关。

在病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多菌灵还可同纺锤丝的微管蛋白质相结合而干扰有丝分裂。

但纺锤丝微管蛋白质的轻微改变,可使多菌灵同微管蛋白质的结合力降低,因而容易引起抗药性。

甲基托布津、苯菌灵等在生物体内外降解或代谢也可转化为多菌灵而起杀菌作用。

表1.1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
基本性质和常数
CAS 号 10605-21-7
中文名称
多菌灵、苯并米唑44号、贝芬替[台]、枯萎立克、棉萎灵
英文名称
Carbendazime 、Carbendazol 、MBC 、BMC 、BAS346F 、Bavistin[巴斯夫]、Delsene[杜
邦]、Derosal[艾格福]、 Hoe1
分子式
C 9H 9N 3O 2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浅棕色粉末
分子量
191.12
熔点
307~312℃(分解) (工业品
290℃分解)
密度 1.45±0.05g/cm3 蒸气压 13.33μPa(20℃)
升华 215~217℃
溶解性
难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微溶于丙酮、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

可溶于无机酸及醋酸,并形成相应的盐,化学性质稳定。

溶解性(24℃) 水29(pH 值4)、8(pH 值7)、
7(pH 值8)mg/L 溶解性(20℃) 丙酮0.04%
己烷0.5mg/L
乙醇0.03%
苯36mg/L
氯仿0.01%
乙醇、丙酮300mg/L 苯、乙醚和水均小于0.001%
二氯甲烷68mg/L 乙酸乙酯135mg/L
1.3 多菌灵质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多菌灵原药国家标准为GB10501-2000,多菌灵原药产品质量主要涉及含量、干燥失重及邻苯二胺含量等,下表为国内企业多菌灵产品质量指标。

表1.2 多菌灵质量指标表
指标名称 优等品 合格品 多菌灵含量:%≥
98.0
95.0
干燥失重:% ≤ 1.0 1.5 邻苯二胺含量:% ≤0.5
酸度(以H2SO4):%≤0.5
细度(通过325目):% ≥98.0
HAP+DAP ppm ≤ 3.5
规格:高精多菌灵,98%白色(灰色)多菌灵原药;50%WP;50%SC;75%WDG
1.4 多菌灵的安全、包装及运输等
多菌灵毒性:低毒。

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5000~1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腹腔注射LD50>15000mg/kg。

大鼠在含2.2mg/L有效成分空间中能容忍。

原药对狗和大鼠3个月的喂养,无影响剂量分别为
500mg/kg和400mg/kg,未见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鱼类和蜜蜂低毒,鲤鱼LC50为40mg/L(48h)。

多菌灵可通过食道引起中毒,治疗可服用或注射阿托品。

包装及贮运:25%可湿性粉剂,0.5、1kg塑料袋包装,也有1、5kg塑料袋、纸双包装;外包装:精装用钙塑箱,简装用编织袋。

40%可湿性(超微)粉剂,用纸板桶装内衬塑料袋,每桶40g。

40%胶悬剂用0.5kg瓶装,外加硬纸箱,每箱净重10kg。

多菌灵产品易吸潮,储放干燥通风处,防潮湿和日晒。

不得与种子、粮食、饲料、食品混放。

详细内容参见六鉴网()发布《多菌灵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