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为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新工科教育(四新学科)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教学上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共艺术教育在理工院校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分为总体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

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教育部也出台相

关政策,提出五育并举,并不断推动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以上,反

映出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新时代理工院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应该是在理工学科人才素质培养基础上,

融合人文素质培养,而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最重要的路径。

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形式美理论、艺术创作实践,在认知上不断的提高人文修养,实现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

为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创意能力、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构

建具有理工自身学科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成为各理工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理工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紧密结合“新工科”和“五育并举”

的办学背景,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分析存在的诸多不适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

发展的问题,总结当前存在的优缺点,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开展面向理工院校公共

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法和措施。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群为载体,跨

学科进行师资融合,挖掘院校优秀的教学资源、案例,将之融入到公共艺术课程

教学之中。

一、公共艺术课程框架课程群

1.审美素质课程群主要包括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以

审美普及为教学目标,主要从审美观念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想象力,

打破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培养丰富的创意思维。课程主要为《全国普通高等学

院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规定的《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

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

鉴赏》等8门导论鉴赏类课程。现阶段,多数理工院校现有师资无法满足以上课

程的开设,该类课程可以“超星尔雅”、“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网”等线

上为主要形式开设同时结合现有师资展开线下课程,为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提供最

基础的教学保障。任意选修课程以实践技能为教学目标,以线上审美普及课程为

基础,充分结合理工院校自身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现有师

资条件(院校所属设计院系、团委等部门),以线下等形式开设任意选修课程。

包括作品赏析类课程,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中外美术简史》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

《视频编辑入门》、《书法创作与实践》等;在具备一定师资条件的院校可以开

设艺术批评类课程,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课程。

2.专业素质课程群以课程融合为主。结合理工学科的专业课程跨学科融合教

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美学或技术美学等课程,并

要求专业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导入相应的形式美教学目标。将美学理念与专业知识

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充分融合,确确实实能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到专

业知识的无限魅力。该类课程如《数学之美》、《光学之美》、《机械之美》、《科技之美》、《信息设计之美》、《管理美学》、《材料美学》、《生命美学》等,具体可结合院校自身学科特点设计展开。

详见表1:课程框架及进程表

表1:课程框架及进程表

二、教学方法

1.根据学情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所面向的通识教学的审美素质和面向学科方向内融合课程的专业素质两大层级。针对性的做好学情分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方案,对应不同层级学生给予课前引导、课上讲解互动、课后答疑。(详见表2,表3)

(实践技能)料并寻找个人兴趣点。

2.教师现场示范,师生互动,点评并辅助

操作,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方法技巧,逐步确立

审美认知。

3.课后作业,布置下一课程要求。

逻辑。

2.督促学生勤学多

练,及时给予鼓励和肯

定。

3.理论联系实际,

融会贯通。

专业素质

1.课前布置要求,预习视频资料,搜集资

料发现专业中的材料美、技术美、数理美等。

2.教师讲解,学生汇报,师生互动,探索

未知

3.课后作业,布置下一课程要求。

1.督促鼓励学生自

主探索学习。

2.鼓励积极参与各

项创新创业及竞赛活

动。

表3:基于学情分析的课程设计对照表

表4:课程优劣势分析对比

2.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视点结构教学法,由教学视点“导入—揭示—延伸—检测—回归”五个环节构成。公共艺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美的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下,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把事物重新构成一个丰富而完善的整体。通过对一点(审美视点)及多点的方法,去认识、分析事物,是学生掌握审美的内涵及其逻辑的方法,目的是通过一点便能把握一条线、一个面的能力。

以视点结构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多元的授课方法。审美多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分别为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法、作品互评法、合理运用数字终端等智慧教学法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

讨论式教学

翻转课堂,改变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或是学生针对某一艺术流派、艺术现象进行观点辩论,教师时时把握互动进展,必要时可以做有效引导并做出客观总结。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

教师给出课程知识点,结合图片、视频,或课上现场演示对案例进行多维度的讲解分析,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和认知,可以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