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形地势特点
安徽地理——精选推荐

安徽地理⼀、安徽省⾃然地理总体特征(⼀)安徽省的位置特征1、经纬度位置:安徽地跨115°54′E—119°37′E,29°41′N—34°38′N。
⼤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2:相邻位置:安徽东邻江苏、浙江、北接⼭东,西连河南、湖北,南毗江西。
3:区位特征:安徽省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华东腹地,接北联南,承东启西。
⽆论⾃然地理还是区域地理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候特征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处29°41′N—34°38′N,⼤部分地区年均温14—17℃;由于东距海洋较近,⼤部分地区年均降⽔量在800—1700mm;由于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从北部通过,因此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候,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候。
在中国⽓候⼤背景下,除具有⾬热同期、⼤陆性季风⽓候显著的特征外,还因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都适中,具有⽓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过渡性明显的特点。
(三)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安徽地形多样,平原(占44.7%)、⼭地(占27.8%)、丘陵(占27.5%)兼备。
2、主要地形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长江沿岸平原、⼤别⼭区(主峰⽩马尖海拔1774m)、皖南⼭区(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全省最⾼点)。
(四)、河流、湖泊特征1、长江:长江下游⾃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中南部,长401⽶,号称“⼋百⾥皖江”,流域⾯积6.6万平⽅千⽶,占全省总⾯积47.5%。
长江流域⽔系发达,⽀流、湖泊多,⽔⽹密度⾼,航运意义⼤。
较⼤⽀流有皖河、青⼷江,较⼤的湖泊有龙感湖、武昌湖、泊湖等。
2、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区,流经安徽北部过江苏洪泽湖⼊江⼊海,安徽段长270千⽶,流域⾯积6.7万平⽅千⽶,占全省总⾯积48%。
流域内⽔系发达、⽀流众多,较⼤⽀流有浍河、涡河、西淝河、颍河、淠河、史河等,北岸⽀流⽐南岸多⽽长,为不对称⽔系。
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二

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二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华东地区。
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高二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省,南接浙江省,西毗湖北省,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
全省总面积近14.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二、地形地貌安徽地势复杂多样,境内主要分为山区、平原和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南部为丘陵和山地,中部为平原和河谷,北部为山地和盆地。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黄山、天柱山等山峰较为著名,同时还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经过。
三、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寒冷。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夏季温度较高,中部平原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降水分布不均匀,南部较多,北部相对较少。
四、自然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铜矿、硫矿等矿产资源。
此外,境内水力资源和土壤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为农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五、旅游资源安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山,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以其奇特的地理地貌和秀美的山水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除此之外,九华山、庐山、宏村、西递等旅游景点也备受游客喜爱。
六、经济发展安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强省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安徽省发展迅猛。
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安徽以制造业为主导,汽车、电子、冶金等行业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此外,农业也是安徽的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等。
综上所述,安徽是一个地理特征多样、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
希望以上地理知识点对高二学生学习安徽地理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安徽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安徽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
它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安徽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9°41'04''至34°38'38'',东经114°54'45''至119°37'50''之间。
它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和河南等省份相邻。
二、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势复杂,地形地貌多样。
北部是淮河平原,中部是巢湖和大别山,南部是皖江和南岳山。
整个省份地势起伏,山丘、平原和河流相互交错。
1. 淮河平原:淮河平原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淮河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等。
2. 巢湖: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安徽省的重要湖泊。
巢湖周围地势较低,湖水丰富,湖泊景色优美。
巢湖周边的土地适宜发展渔业和农业。
3. 大别山:大别山是安徽省的一条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大别山地势险峻,山脉纵横交错。
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
4. 皖江:皖江是安徽省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省会合肥市。
它是长江的支流之一,河水丰富,对安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气候特点:安徽省气候温和多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所差异。
1.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由于靠近淮河和黄河,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较高。
年平均气温在14°C左右。
2.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受到大别山和江淮河谷的影响,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
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
四、资源状况: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1. 自然资源:安徽省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锌、硅石等。
此外,森林、水力、风力等能源资源也很丰富。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
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
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
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
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
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
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
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高考安徽地理知识点

高考安徽地理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及地势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省和浙江省,南界江西省,西邻湖北省,北接河南省。
它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古老的华北大地板块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多山地。
二、地貌景观1. 大别山安徽境内的大别山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山脉,西起湖北,东至江苏,纵贯安徽北部。
大别山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山势雄伟,山峰数不胜数,有不少世界级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
2. 小浪底小浪底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以其壮观的险滩和峡谷而闻名。
这里的水流湍急,峡谷险峻,形成了迷人的自然景观。
小浪底也因此成为自然风光带的代表之一。
3. 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南部,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之一。
它是九岭山脉的脊梁,海拔高达1298米。
九华山风景秀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三、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呈东南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气温约为15-17摄氏度。
四、水文地貌安徽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其中六安、芜湖、淮北是安徽最大的三个湖泊,而长江是安徽最重要的河流。
五、农业特色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作物种植。
安徽的农业特色主要集中在大米、小麦、茶叶、棉花、瓜果等方面。
六、工业经济安徽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区域经济,尤其是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安徽的工业发展日益壮大,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引擎之一。
七、旅游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著名的黄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山峰、云海、温泉而闻名世界。
此外,安徽还有徽州古城、九华山、庐山等众多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结语安徽作为一个地理资源丰富的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它的地势、气候、水文地貌以及农业和工业经济特色,都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安徽的地理特点,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有关安徽省的地理知识。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重点内容。
1.安徽省的位置和地理特点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浙江,西接江西,北靠河南和山东。
安徽省地势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包括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带。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
2.安徽省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安徽省境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从安徽省的南部流经,为安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黄河、淮河、长江三大主要河流在安徽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水系结构。
3.安徽省的地貌特点安徽省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地形。
安徽省的南部是以黄山为代表的山地地貌,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拥有许多奇特的山峰和美丽的景点。
而北部则以淮河平原为主,是安徽省的主要农业产区。
4.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安徽省地处中国的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的煤炭、铁矿石、铜、硫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金属工业基地。
安徽省的农业也非常发达,以稻谷、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种植为主。
此外,安徽省还以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支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5.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黄山、九华山、庐山等山岳景区闻名。
这些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安徽省还有许多古村落、古镇和古建筑群,如宏村、西递、屯溪老街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上就是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的一些介绍。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省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能欣赏到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对我们的家园有更深入的了解。
安徽地理知识

安徽地理知识安徽,这片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土地,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地理风貌。
安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这样的位置使得安徽成为了连接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纽带。
从地形上看,安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多样。
大别山区位于安徽西部,山峦起伏,峰岭峻峭,是安徽重要的山脉之一。
皖南山区更是风景如画,有着众多的名山,如黄山、九华山等。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其山峰峻峭,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
九华山则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间寺庙众多,香火旺盛。
在安徽的北部,是广袤的淮北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淮河贯穿其中,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而在长江沿岸,则是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这里水网交织,物产丰富,农业发达。
安徽的气候也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为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淮河以南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这种气候差异也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安徽的水资源丰富,除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水清澈,周边风景优美,是重要的旅游胜地和渔业基地。
此外,还有新安江、秋浦河等众多河流,为安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安徽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有煤、铁、铜、硫等多种矿产。
淮南和淮北是重要的煤炭产区,为华东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交通方面,安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水运网络。
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也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安徽的地理环境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山区,有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如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
在平原和水域,也有着丰富的农作物和水产资源。
总之,安徽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既有着壮丽的山川,又有着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
安徽地形地势特点

一、地形地势特点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平原丘陵山地都有分布;地势东南部分地势较高,东部为黄淮平原,地势低平,大致为南高北低。
二、降水量分布规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平原少。
三、农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有利:1、地形、气候多种多样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热条件好3、有面积广大的平原4、土壤肥沃5、河流湖泊多,灌溉便利不利:1、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2、冬末春初易发生寒潮3、水土流失严重四、城市分布特点(沿河流分布)主要位于200m以下的平原和河谷地带五、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及应该注意那些问题?1. 1.皖江城市带水路交通便利2.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3.土地价格低4.产业基础好2.要注意将研究,开发环节一起进行,同时还要注意进行环境评价,防止污染严重的工业迁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六、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皖的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2.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重环境污染3.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七、中部崛起对皖发展的区位条件1.国家政策支持2.交通条件的改善3.市场更为广阔4.自然经济的开采的深度和广度加大八、修建高铁对安徽崛起有什么意义?1.缩短中东西部时空距离,同城化效应,节约运输成本2.加强区际联系和商品物流交换3.发挥安徽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4.推进皖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九、人口问题(老龄化)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2.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加就业压力)题目: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平原地形的人口密度大,低山丘陵人口密度小,沿江经济发展程度较好,产业集群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都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1.平原耕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农耕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也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所以人口密度大,皖南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小。
2.沿江工业科技发达,产业集群效应强,需要产业工业较多,对人口具有很大吸引力,所以人口密度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形地势特点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平原丘陵山地都有分布;地势东南部分地势较高,东部为黄淮平原,地
势低平,大致为南高北低。
二、降水量分布规律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平原少。
三、农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
有利:1、地形、气候多种多样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热条件好
3、有面积广大的平原
4、土壤肥沃
5、河流湖泊多,灌溉便利
不利:1、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2、冬末春初易发生寒潮
3、水土流失严重
四、城市分布特点(沿河流分布)
主要位于200m以下的平原和河谷地带
五、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及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1. 1.皖江城市带水路交通便利
2.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3.土地价格低
4.产业基础好
2.要注意将研究,开发环节一起进行,同时还要注意进行环境评价,防止污染严重的工
业迁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皖的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2.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重环境污染
3.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
七、中部崛起对皖发展的区位条件
1.国家政策支持
2.交通条件的改善
3.市场更为广阔
4.自然经济的开采的深度和广度加大
八、修建高铁对安徽崛起有什么意义?
1.缩短中东西部时空距离,同城化效应,节约运输成本
2.加强区际联系和商品物流交换
3.发挥安徽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4.推进皖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九、人口问题(老龄化)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加就业压力)
题目: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平原地形的人口密度大,低山丘陵人口密度小,沿江经济发展程度较好,产业集群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都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1.平原耕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农耕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也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所以人口密度大,皖南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小。
2.沿江工业科技发达,产业集群效应强,需要产业工业较多,对人口具有很大吸引力,所以人口密度极大。
3、沿江及皖南部分离长三角,珠三角较近,历来人口往来较多,人们思想开放意识强,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十、城市化(给我省资源,环境带来什么问题?)【负面】
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减少
2.城市用水增加,水资源紧张,污染严重
3.城市化破坏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4.城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加重
5.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6.出现热岛效应
十一、皖洪涝灾害原因
1.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面积大
2.锋面雨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
3.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位于长江下游,上游来水多
十二、淮河洪涝原因
1.无天然入海通道
2.为非对称羽状水系
3.属温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集中,
4.中游地势低洼,上游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淤塞湖泊
措施:1.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中游低洼处建分洪蓄洪区
3.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
4.巩固堤坝
题目:南部地区(皖南低山丘陵)土壤性质存在的缺陷及其治理措施
答案:红壤,是一种低产土壤。
主要缺点:酸性过强,缺少有机质,土壤粘重。
治理措施:一是施熟石灰,一中和酸性。
二是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三是在土壤中掺沙,以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粘性。
题目:皖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优劣及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的措施
解析:水热、光、土分析优劣。
有起伏的丘陵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地、劳动力
答案:1.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自然条件有光、热、水、土等,皖南地区秋冬季节降水少,夏季太阳高度大,光照丰富。
2.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水分富余,尤以雨热同期为最佳组合,利于农业生产。
3.地形有起伏,在降水程度较大时,水土流失严重,进入雨水淋溶强烈,使得土壤酸重粘瘦。
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农业经验等优势,发展立体农业,改良土壤,增加农业产业多样化,市场化,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行增产增收。
题目:皖南地区农业生产可能受到那些气象灾害的影响?解释其原因
解析:梅雨、伏旱、寒潮、暴雨。
与气候有关系
答案:1.梅雨:春末夏初降水持续徘徊在沿江地区,影响气温升高,对早稻育秧,插秧和前期生长极为不利。
2.伏旱:盛夏季节气温极高,蒸发量巨大,而此时受西伸北进的夏威夷高压影响,降水偏少,干热风催热水稻,导致水稻减产。
3.寒潮:冬季强烈冷空气急剧南下,短时间剧烈降温,对越冬作物,如:油菜等产生冻害。
4.暴雨:各类不稳定天气,激发强烈暴雨,农作物损毁严重;引发水土流失,强烈淋溶。
淮河: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800mm年降水量线;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旱作与水田的分界线;有无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