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1 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1 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2.学会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图像的阅读,掌握概括某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结合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1、应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结合相关资料,评价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学会概括某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学案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方式:学案导学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亮点主要有:1.淡化知识,注重方法指导与能力培养。

做到切实结合地理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落实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读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学会描述某一地区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

强化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淡化具体知识。

2.注重概念教学。

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地理学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例如地形、地势、地形区、山区的概念等。

3.培养人地协调观,做到自然、人文不分家。

虽然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但不能拔离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因此,加入了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人地协调观念。

4.注重课堂教学实效。

通过课后练习,读北京市地形图,概括北京市地形特征的练习题,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不足之处:1.在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得特别清晰,只是追求知识的更全面而忽略了知识之间的相系,容易对学生的认识产生误导。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

巫山、雪峰山。

2、三级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学生轮流回答问题填写表格)PPT三级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表格过渡:大家在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征后,想一想,我国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我们国家以及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提醒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向来思考,接着按思路给出4个讨论的问题)地势格局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讨论一: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提示学生从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

下面请同学来分析这几个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从海洋吹过来的风(也就是海风)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呢?湿润的对吧,那么大家看这两张图,海平面在东侧,那么哪一张是表示我国地势的呢?好,那么来自海洋的湿润的风往大陆西去,是上图还是下图的地势分布更有利于海风深入大陆内部呢?反之,下图表示的地势特点是不是反而就成了一道高高的障碍阻挡了海风进入呢?所以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有利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给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还有,因为海风5分钟时间分组讨论,第一组同学讨论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组同学讨论对河流的影响,第三组同学讨论河流发电,第四组同学讨论交通。

先给出自己的答案,再随着教师的提问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解答。

PPT[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地形和地势》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由于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本节有两目内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我国各类地形的生动的景观图开始,逐步过渡到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图,最后,延伸到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课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的结合,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3、学生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2. 掌握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2.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难点:1.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 地形地势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阅读: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准备我国地形地势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等;2. 案例材料:收集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案例;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地势图,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我国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后,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4.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越高,水流越急。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影响;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地形地势对我国交通有哪些影响?”;3. 学生回答后,总结地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地势崎岖,交通不便;3.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区地势崎岖,不利于农业生产。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地势的概念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我国各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还需加强记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难点:地势、地形的概念及其区别,各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各地形区的特点,加深对地形、地势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中国地形图、地势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图片:收集各地形区的典型图片,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3.实例:准备一些与地形、地势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黄河泛滥、地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背后的地理特征吗?”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地势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和地形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区的特点,如海拔高度、地表形态等。

初中地理地形特色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特色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特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 能够识别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3. 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形类型的识别和特点。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形类型的理解和区分。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地形图。

2. 地形模型。

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地形的多样性。

2. 提问:你们能说出窗外地形的名称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形的基本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 通过展示地球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

3. 讲解每个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三、地形特点讲解(15分钟)1. 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适宜农业发展。

2.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气候干燥,植被稀少。

3. 山地:地势陡峭,海拔较高,适宜林业发展。

4. 丘陵:地形起伏,海拔较低,适宜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5. 盆地:地势低平,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气候湿润。

四、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分钟)1.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适宜农业发展;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植被稀少,适宜畜牧业发展。

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山地和丘陵地形陡峭,交通不便;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3. 地形对城市化的影响:平原和盆地地势低平,适宜城市化发展;高原和山地地势较高,城市化发展受限。

五、实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地形类型的实例,如长江流域的平原、青藏高原的高原、喜马拉雅山地的山地等。

2. 让学生观察实例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强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醒学生关注地形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地形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

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要求:
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地形、地势与经济发展的简单关系;
2、能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等媒体感知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2、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学习,讨论、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辨证的看待问题,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确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讨论法、分析法
●六、教学工具: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多媒体(中国自然风光图和《中国地形图》、
《沿北纬32度的地形剖面图》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回顾旧知识,了解地形的类型。

讲授新课: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地形,如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请同学们按照山脉的走向分,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中指出主要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的名称?
【总结】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秦岭
南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那么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又镶嵌着其他的地形单元,有哪些呢?教师可举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的例子,引导学生回答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以及丘陵与山脉之间的关系。

活动:抢答:说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总结并提问:可见,我国山脉众多,又有四大高原、盆地,还有三大平原及丘陵,这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一、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板书)
过渡:我们不仅有多样的地形,如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即使在同一地形中,它们也是有不同的模样。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来猜一猜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哪些地形单元?并且结合课本P51资料。

3、出示图片(青藏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