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要求:

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地形、地势与经济发展的简单关系;

2、能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等媒体感知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2、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学习,讨论、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辨证的看待问题,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确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讨论法、分析法

●六、教学工具: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多媒体(中国自然风光图和《中国地形图》、

《沿北纬32度的地形剖面图》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回顾旧知识,了解地形的类型。

讲授新课: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地形,如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请同学们按照山脉的走向分,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中指出主要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的名称?

【总结】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秦岭

南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那么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又镶嵌着其他的地形单元,有哪些呢?教师可举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的例子,引导学生回答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以及丘陵与山脉之间的关系。

活动:抢答:说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总结并提问:可见,我国山脉众多,又有四大高原、盆地,还有三大平原及丘陵,这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一、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板书)

过渡:我们不仅有多样的地形,如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即使在同一地形中,它们也是有不同的模样。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来猜一猜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哪些地形单元?并且结合课本P51资料。

3、出示图片(青藏高原

初一地理 地图

第一单元第三节地图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重难点: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各小组展示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计算? (2)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3)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 (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老师可以补充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2)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图列,有什么作用? (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 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1、学生小组讨论活动,讨论书第15页活动题1和2。 2、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更正答案。 四、反馈练习。 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 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1300千米 B. 18000千米 C. 180千米 D. 1800千米 3. 读如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北 D. 西南 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A.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北方 5.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 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五、课堂总结: 科代表总结本节课情况,评价各个小组,老师补充。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3)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学校新团初中姓名陈学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2)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院里找座位一样。)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

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板书设计】五、经纬线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 面积广大》试讲稿 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试讲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地形和地势---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视频,来共同欣赏祖国山河的美好。 师:通过观看视频,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在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师:A 同学回答得很全面。陆地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 二、新课教学 师:接下来,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类型图”和“中国的地形分布图”,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它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因为我国的地形类型齐全,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师:下面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 的一些地形。 师:同学们读图说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及其大致位置。 师:B 同学你来说说。 师:回答得很好。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 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巔白 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 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的三大平原及其主要分布区? 师:C 同学观察得很认真。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 中。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的丘陵和盆地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图教案晋教版

2.1 认识地图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 (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1、学生活动,讨论书第15页习题。 2、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四、课后作业 复习今天所学,预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形图上获取信息” 1 / 1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形和地势

课题名称第一节地形与地势 授课教师杨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 山脉; (二)、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 原和三大丘陵等地形区的位置,并能描述其特征; (三)、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找出我 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过程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慢慢养成交流和合作 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和地势对我国自然 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的意 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从而更 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2.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教学、图表演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1课时 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示等)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时间:0—3分钟T: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一张中 国地形图。(用PPT展示) S:好 T:前面我们学过五种地形类型,在这 张地形图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地形类 型呢? S: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 T:嗯,不错。(用PPT分别展示一 张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图 片)人们有时候喜欢把中国地图比作 一只雄鸡,那你们看这些纵横交错的 山脉像什么呢?像不像雄鸡的“骨 架”呢? S:像 T:嗯,那我们这节课就先来学习这 只雄鸡的“骨架”部分,再来学习那 些镶嵌在由雄鸡的“骨架”构成的“网 格”当中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1、看PPT所展示的内容, 进行思考与回答。 2、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进行思考。 二、新课展示山脉的学习 时间:4—20分钟1.导入提问阶段 T:为了方便描述地形图上这些纵横交 错的山脉,我们会按照山脉的走向对 它们进行分类,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 脉的走向吗? 1、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进行思考 2.读“中国地形图图”,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与地势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与地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与地势》的内容,具体内容:地形与地势决定着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一)●我国地势西高东... 地形与地势决定着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一)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二)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三)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七年级地理地图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地图 设计理念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学习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是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4、能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5、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稀疏与坡度陡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难点: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地图)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13页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过渡: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少?实地距离又是多少?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讨论计算: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 3.1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 3.1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B.柴达木盆地C.山东丘陵D.东北平原 2 .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该地区是我国的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 3 . 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有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经过,5种地形分布齐全的省级行政区是()A.甘肃B.青海 C.四川D.西藏 4 . 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A.河西走廊B.宁夏平原C.准噶尔盆地D.湟水谷地 5 . 与内蒙古高原同在一个地势阶梯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台湾山脉 6 . “山脉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 A.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第二与第三阶梯分界线D.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7 .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外流区的河流全部注入太平洋 B.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内,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C.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多,有结冰期 D.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西昌、酒泉、太原是我国内陆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据新华社西昌2011年12月2日电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读下面中国部分图,回答下列各题。 8 . 小明同学想在地图上查找西昌的位置,所使用的地图最适合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四川地图D.甘肃地图 9 . 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中心靠近我国四大盆地中的 A.准噶尔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10 . 在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州这天昼短夜长B.德州的昼将变得越来越长 C.太阳光的直射点正向北移动D.德州的昼长比北京短 11 . 西昌、酒泉、太原三大内陆卫星发射基地因运输条件的限制,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国家决定在海南文昌建立卫星发射基地。与三大内陆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具有较大优势是 A.海南属于热带气候,冬季高温少雨 B.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C.四周环海,有利于探月卫星的安全返回 D.有利于通过轮船运输大型火箭 12 . 在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期间,地球绕日公转正运行在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七年级地理地图教案

地图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6.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内容点析 1.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因为地图空间有限,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2. 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这样,繁多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 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 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 000 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做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3.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4.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5.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图。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6.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说来,

中图版(北京)地理七年级上册 3.1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教案

3.1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且说出它们的走向。 3.能够通过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我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教师: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你到过黄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征。 课件展示: 【探究活动一】:我国地形特征 教师:通过观察世界五种地形的图片,能够区分这五种地形并说出名称。 课件展示: 学生:五种地形分别是山地、丘陵、盆地、高原、丘陵。 教师:将这五种地形反映在分层设色地形图,应该如何区分呢?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海洋用蓝色表示,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教师:通过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观察中国地形图,得出我国主要哪几种地形,分布位置在哪呢? 课件展示:

学生:中国分布有五种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 教师: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种地形类型兼备。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高原、盆地、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如何呢?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中国各类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那么,山区发展经济的利弊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与平原相比,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泥石流等。 【探究活动二】:我国地势特征? 教师:根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结合地势阶梯示意图,回答3个问题:1.说出沿北纬36°线,我国自西向东海拔有什么变化?2.说出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大致分几级阶梯? 3.找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看地形图,首先要先观察图例,通过图例可以得知,颜色越深,代表海拔越高。再进一步观察中国地形图,会发现我国地形呈现明显的三种颜色,西部呈褐色,颜色最深,代表海拔最高,属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中间呈黄色,颜色居中,属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东部呈绿色,颜色最浅,代表海拔最低,属于我国第三级阶梯。因此,可以得出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大致呈三级阶梯。通过观察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学生: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教师: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为我国的边界山脉,位于我国西南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2.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 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3.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对比、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世界地形图及有关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面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五种地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各种各样的地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地图上去认识、辨别它们呢?

板书三、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16图1.27“海拔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A、B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 A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300米,这叫做A地的海拔高度。那么,B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 B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提出问题从B地看A地的高度是多少? 说明提问 A地相对于B地1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A地相对于B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300米、2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②300米和200米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表述为:A地海拔300米,B地海拔200米。而100米则是A地高出B地的垂直距离,故叫做相对高度,即A 地比B地高100米。 ③地图上,都是用海拔来表示地面某地点的高度。 板书①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解决问题前面提到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呢?请同学们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确定正确答案:8844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高出青藏高原表面的相对高度。 设问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现在我们运用地面高度,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等高线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精品资料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录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