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课件1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课件1华东师大版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7/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7
thank
you!
2019/7/7
预习一、检背测景
(一)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概况
( 特一 征) :经 世济 界经全济日球益化成为。
、 密不的可整体。
(二)政治
。 相互依存 分
三、影响:竞多争激极烈化;贫富拉大;面临共同问题。
四、人类面临共同问题
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回答:戴安娜之死。 问题:此话何解呢?
• 1、趋势 两极 一超多强 多极化
• 2、特点
• (1)由紧张和对抗转入缓和对话,总体缓和,局部动 荡。(科索沃战争)
• (2)大国相互合作加强但矛盾摩擦增多。
• (3)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趋势倾向之间的斗争成为重 要内容。(美国称霸野心)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核战争的威胁 人口爆炸性膨胀
资源日益匮乏
实质 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多边协定,带 有国际组织含义
1
关贸总协定
坐落在瑞士日内瓦的关贸总协定大楼
2 世界贸易组织
既然已经有了关贸总协定,为什么 还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呢? 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关 贸总协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
2 世界贸易组织(WTO)
唯一一个在各 国和各地区之 间处理全球性 贸易规则的国 际组织,截至 2005年共有成 员149个。
经济全球化
3、材料二中的两位领导人就这一经济发相展互趋依势存发;表相了互不竞同争的意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4)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分析和艰难历程。

在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是如何化解积怨已久的法德矛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修1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修1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表现:⒈走向联合的欧洲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⒋中国的振兴走向联合的欧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是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优势。

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951年,法、意、荷、比、卢、西德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影响:⑴经济实力大大加强⑵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经济恢复)⑴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族改革⑵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采购大量军火和给养⑷日本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⑸日本政府加强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兴起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内容: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重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起,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的关系,与其在国际事务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名师教案 华东师大版

历史: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试标准】识记:冷战政策的含义;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中国加入的时间;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理解: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参见【内容标准】。

2、过程与方法:综合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教学要点】要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重点:多极化与全球化。

难点: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世界贸易组织(W T O)成立时间:1995年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

WTO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ATT),中国是缔约国之一。

1986年中国要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此后,中国历经了15年的漫长、曲折、艰难的风雨之路,终于在入世谈判上取得成功。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它表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竞争空前加剧。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3)经济全球化使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格局的变化(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即美苏两极格局。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2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2 华东师大版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材解读:本节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两极格局结束以后政治格局呈现的多极化趋势。

学习目标:1、掌握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的知识。

2、了解与科索沃战争有关的史实,说明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新现象。

3、通过了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认识到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合作,协调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知识回顾:世界政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世界经济格局:使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从孤立到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自主学习: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背景:当今世界日益成为、的整体。

和不断推进和深化。

成立:1947年10月,美、英、法、等23国在签订了《》。

1948年元旦,总协定正式生效。

中国为之一。

发展: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取代其前身。

宗旨:通过、和,推动世界贸易的实现。

职责:组织实施及提供,定期审议成员国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负责加强与和的合作等,以谋求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地位:在法律上与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

总部:。

中国加入时间:。

探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科索沃战争背景: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一步向方向演变。

时间: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空袭,持续78天。

结果:最红以南斯拉夫军队撤出科索沃,北约军队实际占领科索沃而结束。

意义:是北约成立以来发动的军事进攻,加强了,但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探究:为什么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没有实现?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探究: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共同的问题?如何解决?反馈练习1、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对比。

右图反映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A.两极格局B.冷战格局C.多极格局D. “一超多强”局面2、右图漫画画的是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等国的反对,这反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B.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C.国际恐怖主义横行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3、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主导着世界格局的调整。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分析PPT课件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分析PPT课件
“人和”可以看作是指日本战后的政治制度和经 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使日本国民拧成一股绳,形成 “命运共同体“等。
——《日本经济:过去.现状.未来》
第17页/共40页
不利因素
先天不足: 岛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三个世界大国的交汇之处 军国主义、
后天畸形: 法西斯主义、 封建残余
大国控制: 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妄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第24页/共40页
日本在未来20年的谋略?
谋略:
①解决历史问题,摆脱战败国的束缚,成为政治大国 ②立足于日美同盟,全力争取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中国 的竞争) ③摆脱美国的控制,争取平等的伙伴关系 。
第25页/共40页
第26页/共40页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不结盟运动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1967年

洲 合一
发展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第8页/共40页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 共同体
1993年称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十 周 年
抗洪救灾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汶川地震
第35页/共40页
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亚太经合组织 APEC(G21)
二十国集团峰会 G20
“GX时代”(集团化(Group)时代)
第36页/共40页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大 棋 局
冲击着 两极格局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3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3华东师大版
1. 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我将进一步学习课堂管理技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课堂秩序良好。
2. 优化教学方法:我将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过程表现:我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我将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案3 华东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等。
2. 多极化的形成:美国、苏联、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崛起。
说明:以上板书设计旨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的讨论成果、展示效果、小组合作情况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举例解释:全球化与多极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与矛盾,如贸易战、国际冲突等。
(3)我国在全球化与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理解我国在全球化与多极化进程中的贡献和责任。
举例解释: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抗疫合作等。
5. 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政治方面,国际力量分布多元化,国际关系更加复杂;经济方面,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但贸易摩擦加剧;文化方面,全球文化交融加强,但文化冲突也日益凸显。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九下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的趋势》word教案【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相持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逼。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进展的趋向,明白得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试标准】识记:冷战政策的含义;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中国加入的时刻;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进展;和平与进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明白得: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逼;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阻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参见【内容标准】。

2、过程与方法:综合教学法,加强学生对世界进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教学要点】要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重点:多极化与全球化。

难点: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逼。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世界贸易组织(W T O)成立时刻:1995年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WTO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ATT),中国是缔约国之一。

1986年中国要求复原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此后,中国历经了15年的漫长、曲折、艰巨的风雨之路,终于在入世谈判上取得成功。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进展和繁荣,它说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2、经济全球化的阻碍(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竞争空前加剧。

(2)经济全球化对进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为进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3)经济全球化使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格局的变化(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即美苏两极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
(2)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2)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谈话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
2. 针对本章知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在讲述时可采用分开与整合的方法。

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单、生涩为通俗,以方便面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
1.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成立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联合过程: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影响: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欧洲共同体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

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影响: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经过进一步发展,提出重要任务和行动纲领: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意义: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教学重点】
1.西欧、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热点试题】
1.试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2.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3.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小结】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

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两极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传统强国。

由此,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