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与历史名人
阿胶历史文化故事东阿阿胶与历史名人_阿胶的历史文化

阿胶历史文化故事东阿阿胶与历史名人_阿胶的历史文化悠久的使用历史,使懂啊阿胶成为延年圣品的代名词,因此,它渐渐成为人们表达敬孝之情的载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阿胶历史文化故事:东阿阿胶与历史名人,希望大家喜欢。
阿胶历史文化故事东阿阿胶与历史名人中国科技博物馆里汇集了华厦古国五千年的科技成果精华,东阿阿胶作为中药中两个珍品之一珍藏于此。
阿胶在传统医药和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响当当的,它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有了对阿胶的详细记载,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阿胶善补,补血与液,故能滋阴润燥,调和气血。
气血调和,故能阴平阳秘。
阿胶能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了。
阿胶善治。
阿胶善治各种血症、虚症,并能疗风、止痢,安肺润肺,调经安胎,堪称神妙,是历代医家妙手回春的临床要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长,岁常煮胶以贡天府"。
在古代,阿胶历来是朝廷贡品,因此,阿胶的故事总是与贵族们相联系。
阿胶与孔融。
东汉孔融《同岁论》曰:"弊箄径尺,不足以救盐池之咸。
阿胶径寸,不能止黄河之浊。
"阿胶与曹植。
就是那个才高八斗,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苦命皇子,到东阿来做县太爷,身体很差,人非常瘦,善良的东阿人就给他吃阿胶,结果身体就慢慢地好起来了。
他很感激东阿阿胶,写了一首诗歌:"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曹植是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和中华佛乐的创始人。
曹植墓在东阿县的鱼山。
阿胶与李世民。
东阿境内千年流传的民间掌故说到,想当初,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
那王世充也不是等闲之辈,一阵厮杀下来,李世民小受顿挫,人困马乏,遂引军进入东阿县休整。
百年堂阿胶名人传奇——朱熹孝母篇

百年堂阿胶名人传奇——朱熹孝母篇在宋代,闻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其孝顺之德尽人皆知。
可事与愿违,朱熹的老母亲时常生病,体质很差。
一次,他到达山东境内,见到很多老人家不仅高寿,且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步伐稳健,完全不像年纪已近百岁的老人。
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此乃东阿阿胶所赐,在山东很多地方,老人都有常年吃阿胶的习惯,阿胶能补气养血,滋补健身。
朱熹赶紧给老母亲运回大量东阿阿胶,并附信一封(史书有详实记载《朱子文集》):“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
少食勤餐,果蔬时伴。
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
延庚续寿,儿之祈焉。
”信中提到的养生之道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劝告老年人增进精神修养,保持良好平和心态;第二是注意饮食方式及营养结构;第三是在正常饮食之余,进行必要的补养,而阿胶丹参就是最相宜也最适合持续服用的日常滋补物。
其言切切,其心拳拳,于日常闲话之中传达出其至孝之心。
其实百年堂阿胶在传统医药与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响当当的,它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有了对阿胶的详细记载,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现有的科学研究发现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蛋白质及钙、钾、钠、镁、锌、铁、铜、锰等20余种元素,阿胶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可达75%,其中氨基酸18种,并包括8种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20.30%。
因此阿胶善补,补血与液,故能滋阴润燥,调和气血,能阴平阳秘。
阿胶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较为合理,易于人体吸收。
因此阿胶所含的营养物质还具有能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并有止血、抗疲劳、抗休克、抗辐射、耐寒冷、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朱熹劝母服阿胶养身长寿之道,现在看来很有科学道理的:心态好,少食多餐,多吃瓜果和蔬菜,还要常服阿胶朱熹劝告于母亲的,他自己当然也会加以实践。
果然,他寿至71岁。
这岁数在今人看,也许没什么了不得,但别忘了那是宋代,尤其对一个呕心沥血做学问的人来说,71岁够上难得的高寿了。
阿胶历史文化(1)

奥秘就在于服用阿胶。
3.阿胶的
美容文化
虢国夫人娥眉长, 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 蓄足冶媚误君王。
录自明代朱克生《秋舫日记》中《莞尔唐史》,诗 中朱克生笑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一天三盏地 吃阿胶是为了取悦唐明皇。
三千年来,东阿阿胶,薪火相传, 继续共同谱写阿胶美容文化的族谱:
台湾96岁:孙佩钰 武汉90岁老人:曾世馨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
阿胶的历史文化
清代叶天士《叶天士医案》 说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 滋补最甚。”
叶天士(1667-1746),是我国清代杰出 的医学 家、临床学家
1.阿胶的 学术文化
• 中医认为:人与动物同 为有血、有肉、有情之躯, 动 物类物品对人的滋补能力比草 木类要强,称“血肉有情”之 品。
阿胶的历史文化
道光24年正月25日,在曾国藩
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
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
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
之孝。——《曾国藩家书》
2.阿胶的
明代嘉靖名人何良俊
滋补文化
《思生》一诗记其日服阿胶:
黄绍箕《鲜庵
万病皆由气血生,
遗稿》及上官禄《清
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 扶元固本享太平。
• 阿胶物料:书本、胶使用方法、海报、报纸、杯子、 展示架、几种贴纸、产品试用装
• 视频观看并考题 • PPT文字资料培训,并出考题 • 实操演练 • 颁奖一名
产品知识介绍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阿胶的历史文化 东阿阿胶的独特价值 东阿阿胶产品介绍
阿胶的历史文化
阿胶的学术文化 阿胶的滋补文化 阿胶的美容文化
2002年建成国内唯一以单品中药材为主的中国阿胶博物馆
百年堂阿胶传奇故事之才高八斗的故事

百年堂阿胶传奇故事之才高八斗的故事百年堂阿胶赵燕东晋时期,有位著名诗人叫谢灵运。
他小名叫客儿,所以又称谢客。
他出身东晋的大族,是名将谢玄的孙子。
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文章、诗歌都写得很好,与当时的另一位诗人颜延之同为长江以东第一流的文学家。
谢灵运酷爱山水,曾遍游名山大川,创作了很多的诗篇,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位奠基者。
他文笔奔放,词藻丰富,很有才华。
但是他为人骄傲,自命不凡,常常看不起同时代的一些诗人。
尽管这样,谢灵运对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却是非常佩服。
这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
他才华横溢,是建安时期很著名的作家,留下了诗歌、辞赋、散文等130余篇,尤其是诗歌成就突出,他的诗歌感情真挚,词采华丽,很有感染力。
曹植文思非常敏捷,构思很快。
据说,曹丕当上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
于是把曹植找来,命他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将他处死。
七步之内,这是多么短暂的时间,这不是故意为难么!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
但是曹植面对着兄长的刁难,他既伤心又沉着。
他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在构思,还没走完七步,就吟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来。
极短的时间内把诗写出来了,终于避免了一次迫害。
这样就留下了七步成诗的故事。
对这位有名的曹植,谢灵运佩服极了,所以他曾对人讲:“天下才有一石(d 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意思是说,天下的才华,若有一石(十斗)的话,那么曹植就占了十分之八,我谢灵运只占十分之一,另外社会上有才华的人士共占那十分之一。
可见他对曹植的推崇。
由谢灵运的话,产生了一个词叫“八斗才”,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学高深。
过去形容才学很好,往往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所以“八斗”、“八斗才”就成了对文才高超的一种赞美之词。
如:才高八斗,八斗之才等。
见于《释常谈》。
文中出现的曹植还曾在《飞龙篇》赞美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百年堂阿胶名人传奇——钱乙篇6

百年堂阿胶名人传奇——钱乙篇钱乙,字仲阳,东平人,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l035—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医学家。
钱乙自幼就“从吕君问医”,精勤好学,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顖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后认真钻研《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特别是《神农本草经》,所下功夫很深。
有人拿了不同的药请教他,他总是从“出生本末”到“物色名貌”的差别,详详细细地解答。
事后一查本草书,果然“皆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在他行医的过程中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传有一个姓朱的人,有个儿子五岁,夜里发热,白天无事,有的医生作伤寒治,有的医生作热病治,用凉药解表,始终治不好。
病儿的症状是:多涎而喜睡。
别的医生用铁粉丸下涎,病情反而更重,至第五天,出现大渴引饮。
钱乙说:不能用下法治。
他于是拿白术散末一两煎水三升,使病儿昼饮服。
姓朱的问道:“饮多了不会泻吗?”钱乙答道:“不渗进生水在里面,是不会泻的。
纵使泻也不足怪,只是不能用下法治”。
姓朱的人又问:“先治什么病?”钱乙说:“止渴治痰、退热清里,都靠这味药。
”到晚上,药估计服完,钱乙看看病儿,说:“可再服三升。
”又煎白术散水三升,病儿服完,稍觉好些。
第三日,又服白术散水三升,那个病儿再不作渴,也没有流涎了。
接着钱乙给其服两剂阿胶散(又名补肺散、补肺阿胶汤),由阿胶(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阿胶可以治疗由燥邪伤肺引起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舌干燥。
肺肾阴虚,阿胶可以补肺阴、补肾阴,同时又能润肺、止咳、止血)、牛蒡子、甘草、马兜铃、杏仁、糯米组成,病就完全好了。
今天才知道,竟然这些历史名人也吃过阿胶(糕)!

今天才知道,竟然这些历史名⼈也吃过阿胶(糕)! 阿胶⾃古以来就被称为是“补⾎圣药”,⼜去对于⼥性⽽⾔,更是不可缺少的美颜圣品。
⽽历史上关于阿胶的传说也是很多的,如杨贵妃“肤若凝脂”就是缘由阿胶,另外还有朱熹孝母劝服阿胶的故事,曾国藩也曾家书以阿胶尽孝。
杨贵妃何以“肤若凝脂” 杨贵妃为史上“四⼤美⼈”,她即使卸了妆也还是很漂亮,⽪肤细腻得连⽔滴都落不住,这跟她服⽤了阿胶有很⼤的关系。
慈禧太后因阿胶⽣同治 慈禧⾝为懿嫔时患有⾎症,⼏经御医治疗终不见效。
后来试服阿胶以调经,病得痊愈⽽怀胎⽣下⼀⼦,即六年之后的⼩皇帝同治。
朱熹孝母劝服阿胶 朱熹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劝母少⾷勤餐,果蔬时伴。
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
他⾃⼰后来活了71岁,也得益于阿胶之助。
曹植赋诗颂阿胶 曹植⾃⼩体弱多病,初到东阿时⾻瘦如柴,听说阿胶具有补⾎养⾎之神奇功效,于是便经常⾷⽤,结果不到半年⾝体⼤为好转。
曾国藩家书以阿胶尽孝 在外为官的曾国藩经常会给家⾥寄⼀些家常⽇⽤之品,其中重要的有两项,⼏乎每次都会出现,那就是阿胶和母亲⽤的东西。
阿胶糕的诞⽣及组成成分 众所周知,阿胶滋补功效强,但⼜因其不⽅便直接⾷⽤和不便于储藏的弊端。
为了让更多⼈享受到如此好的东西,经过反复的研究和综合才出现了阿胶糕,可以说阿胶糕诞⽣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更是顺应全民养⽣的潮流! 1阿胶 阿胶治疗虚症,并通过补⾎起到滋润⽪肤的作⽤,还能调经保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健脑益智,延缓衰⽼,有助于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阿胶是⽤⽑驴的⽪肤熬制⽽成,所以很安全,被卫⽣部列为既是⾷品⼜是药品的名单,⽆副作⽤,久服轻⾝益⽓。
2⿊芝⿇ 中医中药理论认为,⿊芝⿇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长肌⾁、填脑髓的作⽤,可⽤于治疗肝肾精⾎不⾜所致的眩晕、须发早⽩、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的功效,更是有⼝皆碑。
3核桃仁 李时珍在《本草纲⽬》中提到:核桃能“补肾通脑,有益智慧”。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阿胶(Ejiao,英文名: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
典故:傅氏僧仁(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
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
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精胺酸(Arginine)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
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
“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
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
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
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
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
033阿胶传奇故事-文字版

阿胶传奇故事引领健康时尚,倡导健康消费,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健康大百科,阿胶作为高级营养滋补佳品,自古以来就受到皇宫贵族的喜爱和推崇,他们把阿胶作为滋补、美容的选择对象,唐朝有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宋代则有朱希劝母服阿胶,曹操之子曹植。
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也是泛白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七步诗脍炙人口,他曾经做过东阿王,初来东阿,骨瘦如柴,后来因为常食东阿阿胶滋补,身体受益菲浅,于是感应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当时东阿县制作的阿胶,要说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当中,谁的皮肤最好,恐怕非杨贵妃莫属了,著名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杨贵妃的皮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灵芝,灵芝就是说杨贵妃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杨美人有如此令众多女人羡慕甚至是嫉妒的肌肤呢?唐代诗人肖行澡一语道破天京,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杨贵妃吃阿胶,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它也是滋补保健,他特别是提到了美容养颜的作用,据说当年为了皮肤细嫩光滑,杨贵妃每天都吃一道善,也是一个民间验方,叫阿胶羹,其主要原料是,阿胶250g,黄酒250g,核桃肉150g,黑芝麻150g,冰糖250g,黄酒第一酒本来就是在中国中医药的传统里头酒就是药引子,用酒泡酒治,有些成分就容易溶在酒里,加酒以后它起效更快,咱们中药的制作工艺,它就是用醇提,酒精提取,有些有效物质就溶解在酒里,才能把它提取出来,这是一个传统,阿胶有两个作用,一是去腥味,再一个就是它药效方面会更好,加核桃就是增加它的营养,阿胶是补血圣药,另外,像这里边的核桃仁,还有黑芝麻都有润肤黑发延缓衰老的作用,这样几样东西配置在一起,制作成的阿胶羹是一道非常好的美容药膳,它能够养血润肤买容养颜,延缓衰老,阿胶含有胶原蛋白特别高,是从驴皮当中熬制出来的,胶原蛋白是我们的皮肤主要的成分,而且也是我们制造红细胞,血红蛋白所需要的原料之一,我们知道,女性如果是缺铁贫血,或者是皮肤缺乏胶原蛋白,可能就会出现皮肤比较枯黄,而且气血两虚的情况,比如讲,面色微黄,或者是体虚无力这些情况,我们吃阿胶,就可以正好提供人体所需的这些物质,那么阿胶气血双补的作用,在古代用的就比较多,现在医院也经常用阿胶,来对人体进行滋补,像核桃含有人体需要的脂肪酸是比较高的,吃点阿胶,核桃这类的食物,配上黑芝麻,它不仅润肤,对皮肤好,它还可以对头发也比较好,使头发比较乌黑、靓丽、不生白发,黑芝麻也好,白芝麻也好,它含维生素E比较高,我们都知道维生素E如果每天能够充足摄入,对皮肤也是比较好的,对肌肉的营养也非常好,宋代礼学大师朱熹,非常孝敬他的母亲,他曾修书一封奉劝其母,信上是这样说的,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实体,阿胶党参之物,食以左之,延更续寿,而知其焉,那么朱熹为什么要劝母亲吃阿胶呢,民代嘉靖的时候,名人何良俊的师生道出了原由,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就是说,长期服用他的可以享受太平,就是预防保健的一个作用,浙江省中医研究院诗人曹教授,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技术人员核写的国药瑰宝一书,对阿胶的抗衰老作用如此解释,阿胶中含有明胶原,骨胶原、蛋白质、及钙、钾、钠、镁、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阿胶不仅药用广泛,而且还是滋补、美容、保健之佳品。
一直是人们滋补强身的首选之品,并与历史上许多达官贵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阿甄胶堂作为东阿典范的道地阿胶之一,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
1 、曹植赋诗“仙药”赞阿胶。
曹植曾为“东阿王” ,初来东阿,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身体受益匪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 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地方出的阿胶。
【注: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
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
】2、阿胶与李世民东阿境内千年流传的民间掌故说到,当年,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
那王世充也不是等闲之辈,一阵厮杀下来,李世民小受顿挫,人困马乏,遂引军进入东阿县休整。
东阿人就以阿胶熬汤来拥军。
说也奇怪,大队人马第二天就精神焕发,居然一鼓作气打败了王世充。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公历)-- 649年7月10日)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继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千古一帝】3、阿胶与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天生丽质、美白红润。
《新唐书》在写到晚年武则天时说:“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令左右不悟其衰。
” 那么,武则天永葆青春的秘诀何在?原来宫中御医经常给服用“美白如玉汤” ,其成份是:阿胶、黑芝麻、木瓜、白芷、玉竹、山楂等美容养颜滋补之品,经常服用调理,才使武则天肤色美白如玉,光滑细腻,艳丽无疵。
彼时,女子以丰腴婀娜为美,阿胶也成了宫廷御品。
当时贵族妇女有服阿胶以养颜的习惯。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 为“周” ,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
史称“武周” 或“南周” ,705年退位。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4、阿胶与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妩媚动人的名句。
杨贵妃为史上“四大美人” ,她的皮肤何以这样细腻?后人肖行澡在《全唐诗·宫词补遗》,卷五写诗解释说: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
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这首诗录自《全唐诗》之《官词补遗》卷5,可谓一语道破杨贵妃美容玄机。
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
这是明人朱克生在《秋舫日记》一书中所写的《莞尔唐史》诗。
诗中,他调侃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一天喝三次阿胶,以便取悦唐明皇。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
杨贵妃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另有同名电视剧和电影。
】5、阿胶与王安石王安石《我欲往沧海》一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画像:“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 王安石诗中的“胶”即指东阿的阿胶。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6、阿胶与朱熹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待母至孝。
《朱子文集》里收录了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给母亲的一封信,里面说: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
少食勤餐,果蔬时伴。
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
延庚续寿,儿之祈焉。
其言切切,其心拳拳,于日常闲话之中传达出其至孝之心。
朱熹自己后来活了71岁,也得益于阿胶之助。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7、阿胶与郑和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
他驾驶的宝船之上除了丝绸瓷器还有中药材,其中就有阿胶。
这是阿胶出口海外的最早记载,也说明阿胶是中国特有的珍贵产品。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 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8、阿胶与白朴元代著名的元曲作家白朴,在《秋夜梧桐雨》第三折《锦上花》(毛晋:《六十种曲》,卷六)中唱道: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
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此曲通俗易懂,乃阿胶在元朝养生驻颜的真实写照。
人参、鹿茸、阿胶,并称三大补药。
“参茸入方,如君临天下,君无儿戏,百病勿服。
” 阿胶则“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本固自无忧吝” (清·吴谦:《医宗金鉴》,卷十四)由此可见,阿胶在三大补药中,最为平和,适宜常服。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9、阿胶与何良俊阿胶不仅补气养血,而且还能和中益气。
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这是明代名士何俊良在《清森阁集》书中所附的一首《思生》诗,一向被引为经典。
诗中所记乃其日服阿胶之事。
何良俊(公元1506~1573年),中国明代戏曲理论家。
字元朗,号柘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自称与庄周、王维、白居易为友,题书房名曰四友斋。
屡试不中,幽居书房20年。
何良俊在《清森阁集》之《思生》中,做诗云: 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借用气血不和,百病由生,长服阿胶则可扶正固本,身强体健的道理,抒发其思想感情。
何氏屡试不中,于是幽居书房20年,以隐待仕。
后来嘉靖皇帝知道了此人,怕落下遗贤之名,于是授其南京翰林院孔目一职,这是很小的一个闲差。
何公新衣上任3天即感慨万千: “ 吾门清森阁在海上,书画琴瑟,观海听涛,何恋栈于斯!” 遂伴职回乡,81岁无疾而终。
后人汪棣在《诗雅堂集》中调侃何良俊说:清森阁上阿胶盅,亦书亦琴思养生。
孔目职小难恋栈,夕阳携涛近帘枕。
诗文相和,传为佳话。
【何良俊(1506~1573),中国明代戏曲理论家。
字元朗,号柘湖。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嘉靖贡生,荐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仕途失意,遂隐居著述,自称与庄周、王维、白居易为友,题书房名曰四友斋。
曾邀请曲师顿仁与之研讨戏曲音律。
何良俊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书画铭心录》。
他的戏曲理论见《四友斋丛说》第三十七卷,共30条。
后人辑为《何元朗论曲》。
】10、阿胶与乾隆乾隆的妃子棠儿有身孕期间,乾隆特将山东东阿贡品阿胶赐给棠儿服用,说:“这是山东巡抚进上来的阿胶,用的是真正的阿井水、真正的驴皮,熬胶的是阿胶真正的传人!你回去慢慢吃……”【乾隆帝即清高宗纯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
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88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
】11、阿胶与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以阿胶尽孝,据《曾国藩家书》载,在外为官的曾国藩经常会给家里寄一些家常日常之品,其中重要的有两项,几乎每次都会出现,那就是阿胶和母亲用的东西。
以下资料均出自《曾国藩家书》:1、曾受恬自京南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不知家中已收到否?(《家书第35卷》)2、兹因金竺虔南旋之便,付回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二座,阿胶二封,鹿胶二封,母亲耳环一双。
竺虔到省时,老弟照单查收。
阿胶系毛寄云所赠,最为难得之物,家中须慎重用之。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3、曹西垣教习服满,引见以知县用七月却身还家;母亲及叔父之衣,并阿胶等项均托西垣带回。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4、十月十六日,发一家信,由廷芳宇明府带交。
便寄曾希六陈体元从九品执照各一纸,……母亲大人耳帽一件,膏药一千张,服药各种,阿胶二斤,朝珠二挂,笔五枝,……(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他把阿胶作为一种家常必备用品,供母亲日常滋补之用,表现出其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与挂念。
即使在今日我们也不难看到孝顺的儿女每次回家都要给自己的父母带回阿胶的例子。
【曾国藩:公元1811年--公元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 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12、阿胶与慈禧史书记载,慈禧太后为清代咸丰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
而阿胶亦与慈禧太后有一段不解之缘。
清代咸丰皇帝晚年无子,懿贵妃好不容易怀了孕,又不幸患了“ 血证” ,虽四方寻医问药,仍无起效,胎儿几将不保。
恰逢户部侍郎陈宗妫是山东东阿县人,他将本地邓氏生产的阿胶献给皇上和懿贵妃,懿贵妃服用此药后,血证得愈并保住了胎元,足月生下了一男孩,即六年之后的小皇帝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