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新技术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行业新技术应用

环境监测行业新技术应用

环境监测行业新技术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环境状况,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技术来应用于环境监测。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一、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是目前环境监测行业的新热点。

通过配备高清摄像头、红外相机和气体传感器等设备,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环境数据。

例如,在城市中,无人机可以监测空气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定位垃圾堆放点以及监测地表水的质量。

这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环境监测行业。

通过将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

例如,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水源中,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并将数据传送给监测中心。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并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三、远程监测技术远程监测技术是一种将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远程连接到监测中心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监测中心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而不需要人工介入。

例如,在山区,可以使用这种技术监测植被的覆盖率和土壤的湿度,以便及时预警火灾风险。

四、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训练模型,人工智能可以识别环境中的异常情况,并根据数据趋势进行预测。

例如,在海洋监测中,通过分析海洋温度、盐度和氧气含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预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五、大数据分析技术环境监测行业产生的数据量庞大,使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往往效率低下。

因此,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

例如,在城市噪音监测中,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高噪音区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六、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环境监测人员更直观地了解环境状况。

通过穿戴式设备,监测人员可以虚拟进入具体的环境场景,并实时获取环境数据。

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新进展

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新进展

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新进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准确了解环境状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以及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一、传感器技术的革新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实时、连续地获取环境参数。

新型的纳米传感器凭借其极小的尺寸和出色的性能,为环境监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学性能,使得纳米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污染物,并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灵敏度。

此外,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也为环境监测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如酶、抗体、核酸等)与污染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检测污染物的存在。

这种传感器不仅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还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准确识别目标污染物,为监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二、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搭载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测。

与传统的地面监测方式相比,无人机能够轻松到达人类难以涉足的区域,如山区、沼泽地等,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环境数据。

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无人机可以携带小型气体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并绘制出污染地图。

在水环境监测中,无人机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水面的温度、颜色和透明度等参数,从而评估水体的质量状况。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监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如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情况等,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三、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卫星遥感技术能够从宏观角度对地球表面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地球上的环境变化。

通过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质量等丰富的环境信息。

环境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新方法

环境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新方法

环境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新方法环境污染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问题,适当的环境污染监测是减少污染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污染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及他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现代化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

它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元素,包括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

ICP-MS工作原理是将样品通过电磁场加热成气态,然后使样品中元素离子化,再用质谱仪进行分析和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线性范围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2. 显微-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显微-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micro-XRF)是一种在线、无损、高精度的污染物检测技术。

它能够实现高通量、多元素同时检测,是处理污染数据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显微-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利用X射线照射样品,激发样品表面的元素荧光,然后测量荧光强度以确定样品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

3.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借助生物体的生理反应和生化反应等进行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

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检测出水、空气中的一些常规的污染物,如铜、铅等。

活性成分或生物体种类的不同使它们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异性,从而可对污染物质种的快速分析、高灵敏度检测、实时监测提供重要基础技术。

4. 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

由于其在表面积、电子运动、光学性质、机械性质和磁学性能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性,因此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检测领域。

一些纳米材料如导电性和磁性纳米材料可以作为传感器,通过表面修饰实现高灵敏度的污染物测量;还有一些纳米材料如氧化物和纳米银可以作为污染物吸附剂,通过吸附污染物来实现净化。

总之,环境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新方法不断涌现,使得环境污染监测变得更加科学、准确、高效。

环境监测设备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环境监测设备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环境监测设备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设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涌现出新技术与新方法,为环境监测设备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与挑战。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设备中的一些新技术与新方法,并探讨它们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环境监测设备中的核心部件,通过感知环境参数来实现对环境的监测。

传统传感器通常具有单一功能,无法兼顾多种污染物的检测。

而新的传感器技术则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多功能性。

例如,光学传感器可以通过吸收、散射和荧光等方式检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化学成分,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空气质量。

此外,纳米技术的应用也为传感器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环境监测设备所得到的数据通常庞大且复杂,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环境监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海量的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建议。

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环境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污染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无线传输与云平台传统的环境监测设备通常需要通过有线连接才能与数据中心进行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限制。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环境监测设备可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

同时,云平台的应用也为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和维护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四、移动应用与智能终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应用与智能终端为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查询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

此外,智能终端还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多个环境监测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总结起来,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为环境监测设备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环境监测新技术

环境监测新技术

环境监测新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新的监测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数据,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最新的环境监测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携带的传感器从远处收集地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水体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

近年来,高分辨率和多光谱传感器的发展使得遥感数据更加精确和详细。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使得处理大量遥感数据成为可能,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物联网(IoT)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环境中部署大量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环境参数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况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自动收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覆盖面和实时性,对于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器。

通过分析这些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可以间接评估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长期的环境监测项目。

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在微型化的芯片上进行流体操作的技术,它可以用于环境样本的快速检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所需的样本量小、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

微流控芯片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检测水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多种污染物。

结论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保护地球环境。

通过不断研发和推广这些先进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和管理环境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地球。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环境监测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方式和成效。

在环境监测与管理领域,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发展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传统方法的不足传统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方法对于准确反映环境污染情况效果不理想,存在不少的弊端。

一方面,传统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方法依赖于人工采样和手工分析,整个过程时间较长,数据实时性差,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方法对数据标准化和共享缺乏关注,数据采集不易统一,不利于长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二、新技术的应用(1) 无人机技术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可以在任何高度、任何时间完成对特定区域进行空间信息的快速感知采集,包括植被、水体、气体等,其高精度的单像机和多光谱摄影技术可以捕获地表状况,还能够对花粉、气体等微粒进行采样,从而分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同时,无人机监测技术还可以在自然灾害预防、废弃物的表面监测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2) 环境传感器技术现代环境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也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突破口。

环境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中悬浮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方面的多维监测和数据记录,具有实时的、动态的、环保的优势,可以取代传统人工调查,推进到更准确、更高效、更可靠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方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环境传感器技术包括GPS、气象观测仪、直接流式分析仪等,并可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提高精度和实效。

(3) 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对环境监测和管理信息的快速、准确和系统的处理和分析。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各种环境数据的时间、空间相关性,发现变化、因素、预警等关键信息,保持整个过程的高效性和高质量性。

除此之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环境污染源的及时监测和预警,可实现高精度、实时、全覆盖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新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新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新技术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环境监测和治理变得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方式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效果不够显著。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监测和治理也受到了新技术的支持。

本文从新技术的角度探讨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新技术。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目前最火热的技术之一,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环境监测是可自动化的,监测数据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

现在,许多城市已经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和效率,监测大气、水质、噪音等是否达标。

同时,可以由智能算法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能够提供更高可靠性和更精确的监测结果。

二、区块链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高度透明。

这使得区块链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十分具有可能。

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人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环境治理的问题。

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记录环境治理数据,监管治理成果,督促企业依法治理。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气象雷达等设备对地区和物体进行遥感观测,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跨越时空限制,更全面地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变化。

现在,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它能够准确地反映某地区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污染源,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治理。

四、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将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系统,它能够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物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环境治理工作中,通过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能够更精准地检测环境问题,并按照结果的在第一时间处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对治理成效进行监测,及时评估环境治理的成果。

总之,新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环境监测和治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使得监测数据更加科学、治理正义更有效,有希望使环境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技术新方法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技术新方法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技术新方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环保行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准确、高效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介绍环保行业中使用的一些新方法来进行环境监测。

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在环保行业中,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大面积的环境状况,比如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情况等。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为采取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通过感知和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的技术。

在环保行业中,传感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设备中。

通过传感器技术,我们可以精确测量和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体的PH值等环境参数。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设备更加智能化和便携化,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三、大数据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在环保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环境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模型,预测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控或预设的路径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器。

在环保行业中,无人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通过空中巡查的方式进行环境监测。

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监测大范围的环境,特别适用于复杂地形或无法到达的地区。

通过无人机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监测环境状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总结起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保行业中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无人机技术等新方法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准确、高效的环境监测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主要内容一、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二、农业用水标准及主要指标检测方法三、水中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及监测我国污水的农业利用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10%。

利用V类地面水标准的水体灌溉的农田面积高达1058.5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21.44%,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29.1%。

这就是说,我国还有近1/3的农田很可能也发展为污水灌溉。

污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安徽、辽宁、山东、天津、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南方灌溉面积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苏、四川、湖北等。

一、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在淡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农业灌溉水的补充水源加以利用,但有时因灌溉不合理,所利用废水未经处理,有害物质含量高,不仅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而且还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GB5084-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指标,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工业废水中存在较广泛,含量较高,危害较大的污染物。

1 有机物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主要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油脂类等较容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物质。

据研究,废水中在COD超出200 mg/L,长期灌溉,对水稻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但若大量有机物随废水进入水田,在其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土壤Eh不断下降,使水田土壤处于强还原状态。

土壤中原先存在的硫酸盐、高价铁和锰等物质,被转化成硫化物、二价铁、二价锰等对水稻根系有毒害作用的还原性物质。

同时,在强还原性条件下,有机物厌氧分解,也会产生硫化物和有机酸等对水稻有毒害的物质。

2酸、碱类物质一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酸、碱类物质。

如造纸废水碱性较强,矿山尾矿废水中常有大量的酸。

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pH值,大部分作物最适土壤pH值范围在5.5~8.0。

其中,水稻5.7~6.5;小麦为6.7~7.6;蔬菜一般在6.0~8.0。

一般来说,由于土壤有较强的缓冲能力,pH值5.5~ 8.5范围内的酸碱废水,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用酸性较强的污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中铝离子的溶解度增加,铝离子浓度对作物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另一方面,酸化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进一步加强,引起植物磷营养的缺乏;此外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若发生酸化,一些重金属的溶解度提高,危害加重。

用碱性废水灌溉农田,土壤发生碱化,会使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许多微量元素的溶解度大大降低,导致作物发生营养缺乏症,特别容易产生缺锌症,不利作物生长。

此外土壤碱化,土壤中Ca2+含量往往会有所增加,也会使有效态磷生成难溶性的Ca3(PO4)2。

3盐含盐量高的各种废水和海水对作物产生危害主要由于高浓度的盐分所造成,称为盐害。

其中以氯化钠最为常见。

灌溉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危害水稻时,主要表现是叶片枯萎,分蘖减少。

水稻发生可见危害的临界浓度,以土壤水分中氯离子浓度计算,返青期为500~700mg/L。

据调查,用含NaCl的废水灌溉,植物体内氯离子的含量会有明显增加,尤其是根系中氯离子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

4 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炼焦、化工、煤气、炼油、树脂、制药等工厂排放的废水。

酚类化合物对农作物的毒性并不很强。

植物受高浓度酚的危害时,主根生长受明显抑制。

灌溉水含酚50 mg/L以上时,开始抑制水稻生长。

灌溉水酚含量达100 mg/L以上时,水稻、玉米、西瓜产量将会明显下降。

当灌溉水酚含量在5-20 mg/L时,黄瓜、番茄、萝卜等蔬菜有异味。

5氰化物氰化物主要来自于电镀、化纤、炼焦、煤气、制药、矿石浮选等工矿排放的废水。

氰化物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毒性,而植物对氰化物有一定的同化能力,毒性相当弱,只有当灌溉水中氰化物的浓度达到50 mg/L以上时,才使水稻、小麦明显受害,产量下降。

6 氟化物含氟废水进入农田,对作物叶片的危害症状与含氟废气的危害症状相似。

当灌溉水氟浓度在100mg /L以上时,对水稻根系生长有明显抑制,并且水稻叶边缘出现褐色条斑。

玉米对灌溉水中的氟的毒害最为敏感。

当水中氟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时,玉米根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通常在灌溉水中氟的浓度在 5 mg/L以上时,作物体内氟的积累量会明显提高,一般是:根>叶>茎>果实或籽粒。

7 氮素过剩化肥厂排放的废水常含有较多的氮。

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定量的氮素,在氮不足情况下,灌溉含氮废水会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若废水中氮过多,也会造成作物氮素过剩的危害。

如会引起水稻徒长、倒伏、贪青、晚熟,易发生病虫害,最终导致水稻产量降低。

8 石油类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指石油、石油产品和其它矿物油等。

目前引起灌溉水油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油田、炼油厂排放的含油废水。

各种油类污染物进入农田后,能引起土壤障碍和对作物产生直接危害。

二、农业用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三、水中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及检测一)重金属污染监测新技术1 样品前处理-微波消解常用的方法有微波消解法、高低温灰化法、混酸湿法消解、硫酸灰化、碱性消解等。

2 建立微波密闭消解注意事项1)样品的称量考虑称样量时,首先考虑后面的检测方法。

要求消解定容后的浓度要高于检测限。

一般高于检测限几倍,几十倍更好。

同时还要考虑祥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这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两方面都希望称样量不能太小,要多一些好。

用微波消解还有一方面要考虑。

从安全性来说,称样量要少些好,因为试样与酸在密闭系统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压力增大。

如果反应很激烈,产生的气体非常快,使压力瞬间增大,就有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要限制称样量。

2)分解试样所用酸的种类及用量酸的用量以完成反应所需量即可。

消解试样使用最广泛的酸是HNO3、HCl、HF、HClO4、H2O2等。

这些都是良好的微波吸收体,它们在微波炉中的稳定性、沸点和蒸汽压以及与试样的反应。

a)试祥添加酸后,不要立即放入微波炉,要观察加酸后试样的反应。

如果反应很激烈:起泡、冒气、冒烟等,需要先放置一段时间,等待激烈反应过后再放入微波炉升温。

一次加酸的量不要太多,可将酸分几次加完。

对于有的样品,可将酸加入试样中浸泡过夜,待到次日再放人微波炉中消解,效果会更好。

b)对于硫酸、磷酸等高沸点酸应在低浓度以及严格温控的条件下使用。

c)应尽量避免使用高氯酸。

d)对具有突发性反应和含有爆炸组分的样品不能放入密闭系统中消解。

如:炸药、乙快化合物、叠氮化合物、亚硝酸盐等物质。

3)微波加热的功率与时间压力与温度的设置分解试样所需的能量取决于样品的用量、组成、试剂(酸)的种类及用量、容器的耐压耐温能力以及炉内样品的个数。

3 重金属分析主要仪器ICP-MS ICP-AES及AAS的比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atomicemission spectromete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Spectroscopy AAS)检出限检出限比较表ppb样品分析能力费用二)有机污染监测新技术水样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顶空萃取1、定义:所谓顶空(headspace)GC分析就是取样品基质(固体和液体)上方的气相部分进行色谱分析。

也称之为液上色谱分析。

顶空分析出现于1939年,比GC早。

由于GC是专门用于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所以GC 和Headspace Analysis的结合是很自然的。

现在,顶空GC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技术。

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食品中的气味成分、血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等的分析。

2、顶空GC分析基本原理一容积为V、装有体积为V0浓度为C0的液体样品的密封容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气相体积为Vg,液相体积为Vs,气相样品浓度为Cg,液相中样品浓度为Cs, 则:平衡常数K=Cs/Cg相比β=Vg/VsV=Vs+Vg=V0+Vg因为是密封容器,所以C0V0=CsVs+CgVg= KCgVs + CgVgC0=KCg+CgVg/Vs=KCg+βCg=Cg(K+β)Cg=C0/(K+β)=K’C0因此,在平衡状态下,气相组成与样品原组成为正比关系。

3、顶空气相色谱的分类顶空GC通常包括三个过程:取样、进样和GC分析。

根据取样和进样方式不同,顶空分析可分为静态顶空GC分析和动态顶空GC分析。

静态顶空GC分析是将样品密封在一个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使两相达到平衡,然后取气相进行分析。

自动进样装置采用注射器进样:与普通自动进样器类似,只是增加了加热功能,并且采用气密注射器。

压力平衡进样系统压力控制定量管进样系统4、影响因素及特点样品加热温度温度增加,促进待测物的挥发样品振动时间振动能使样品更加均匀,也能促进待测物的挥发进样器加热温度防止待测物冷凝溶剂的影响加入适当的溶剂,促进待测物挥发盐效应向溶液中加入盐,会减小物质的溶解度,特别是减小极性物质的溶解度。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费用低;进样中溶剂含量少,减少干扰;避免水份、高沸点物或非挥发性物质对分析柱造成超载和污染问题缺点样品中一些低沸点有机酸会产生干扰5、应用范围它专用于分析易挥发的微量成分,如对甲醇、乙醇、苯系物(BTEX)等许多易挥发和半挥发性的有机溶剂类。

三、样品的检测方法评价指标1)方法的评价指标A.添加回收率(Fortified Recovery)空白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目标物(C1)后,其样品中此浓度测定值(C2)对加入值的百分率(F)。

F=C2/C1×100%添加回收率旨在衡量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是制定农残分析方法准确度和可行性的指标;可以单个农药添加做单残留添加回收率,也可多个农药同时添加,为多残留添加回收率。

单残留回收率:80~120%,多残留回收率一般在70~130%。

B.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也叫相对标准偏差(衡量回收率偏差程度,判定农残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指标。

变异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100%样品添加浓度水平低,变异系数范围亦大。

一般≤20%C.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检出限是衡量仪器或方法灵敏度的指标。

检出限分为仪器检出限和方法检出限。

仪器检出限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某种分析仪器能够检出分析目的物的最小量。

最低检出限(LOD):在色谱图上可清楚确认的分析目的物色谱峰的下限。

通常为噪音3倍(S/N=3)。

最低定量限(LOQ):在色谱图上可清楚定量分析目的物色谱峰值的下限。

通常为噪音10倍(S/N=10)。

用某分析目的物最低浓度标样测定。

Agelint仪器化学工作站可以测定S/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