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流师资、一流人才
都是科大最可宝贵的财富,是科大的“ 脊梁 ”!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近年来优秀人才培养与引进情况
(表中为累计数)
140 120 100
133
80
60 40 20 0
1998 2004 总数
61 30 11
院士
26 1 12 9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1
34 9 0 5
0 5
国家重点学科由4个 增至19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 基本覆盖学校所有理 工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点93个; 硕士点109个; MBA、MPA、工程硕士 等专业学位点。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22 9
9
0 1981 1984 1986 1990 1993 1996 1998 2000 2004
人才培养
0.896 0.946
1.083 1.017 1.694 1.782
科研论文产出
数量型增长
质量型增长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1994-2003年间,被Science、Nature论文引用最多的单位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2003年学术论文情况
类 别
SCI
总篇数 人均
1087
篇数
0.957
人均 排名
1
利用STM获得的C60单分子图像
C60二维分子取向畴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
用金属钠在高压釜中还原四
氯化碳制成金刚石微粉发表于
Science(1998年,第281卷),
被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誉 为“将稻草变为黄金”; “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 成与鉴定”先后获2000年中科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1年国 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01太阳大气动力学
02行星际动力学
03磁层动力学
04空间等离子体理论及应用
10
(DDioi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③312高等数学A
④®447电动力学B或450空间物理基础
070820空间环境科学
01空间天气预报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5
①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
④④447电动力学B或450空间物理
07高分子成型物理与化学
08高分子溶液
09纳米咼分子材料
10髙分子纳米改性
11高分子辐射化学
12涂料辐射化学
13基础辐射化?
A厶rh、"・E仃4/[■宀
25
①①101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24物理化学
4®444高分子化学或445高分子物
理
070320可再生洁净能源
01生物质的结构和降解机理
02生物质能源化
5
axDioi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24物理化学
4®442有机化孑
070401天体物理
01活动星系核
02宇宙大尺度结构
03相对论天体物理
04吸积盘物理
10
JXDioi政治理论
2®201英语
3®313普通物理A
④④434量子力学或436电动力了A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1大气物理和大气遥感
4®42 7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数理规划的算法讨论
02评估理论
5
JXDioi政治理论
②②201英语
③③321数学分析
④@427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按照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整理(官网按照姓名拼音首字母和是否资深院士等排列)1、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1)1 / 28郝吉明(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
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
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
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
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 28(2)贺泓(1965.01.15-),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催化)专家。
河北省邯郸市人。
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
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催化体系设计、技术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
发表《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专著两章节,学术论文380余篇(SCI论文338篇)。
获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
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评估报告 -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中科院物质研究所

920分析化学
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沉淀滴定,常用的分离方法与复杂物质分析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定量化学分析》李龙泉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和模拟部分康华光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荷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930微波技术基础
传输线理论,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微波谐振腔,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廖承恩编著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1994版
93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热力学性质,热动平衡判据,相平衡,微观态的描述,玻尔兹曼统计,玻色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初步。
《应用光学》胡玉禧中国科大出版社;《工程光学》郁道银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927普通物理B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中国科大基础物理教程》中国科大出版社
928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曾丹岑高等教育出版社;《传热学》杨世铭陶文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29电子学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
070201理论物理
5
01、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及计算机模拟
陈一平
周登
项农
胡业民
吴斌
李国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4数学(理);④915电动力学或93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
20
0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李建刚
万宝年
张晓东
高翔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 关键词】 环境监 测技 术 ; 现状; 问题; 措施
初 步形成 了具有 中国特 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环境监测分析方 法 、环境质量标准体 系和环境质量 报告制度现 已有各类方 法标准约 4 0 0 项, 多数 污染 因子 已有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标准 。目前 . 自动连续 监测技 术和遥感 检测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应用 : 正在开 展的有 机污染物 探 查研究 及重点 城市空气质量 日报和预报 . 重点 流域 自动监测水质周 报 和污染 源实 时监控等工作亦产生 了强烈的反响 . 极 大地提高了公众 测工作趋近成熟 , 借 鉴国外 的先进经验 . 结合我 国实际情况制 定了监测 的环境 意识 。 工作 的基本方针 , 我国的监测技术也在这一阶段得到 了快速地发展 2 . 我 国 环 境 监 测 技 术 的 问题 1 . 2我 国环 境 监 测 技 术 的现 状 2 . 1 环境监测 队伍薄弱 环境 监测是 一项 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 . 其直接 目的就是获 当前环境监测 队伍 的素 质与紧迫 的环境趋势 . 治理任务不 相符 . 取具有代表性 、 准确性 、 可比性 和完整性 的环境信 息 , 为科学的环境管 但 是由于受到环境监测 部门人员数量 的限制 .对环境人 才的引进 . 培 理工作 服务 环境监 测技术 是控 制污染 物排放 和新污染源产生 的重要 养 , 管理等缺 乏行之有效 的激励 与竞争机制 . 且进人 的把关 不严 . 影响 检查和监 测方式 , 并在环境保护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 的技 术保障作用 人才队伍 的质量 有些监测部 门无法抵挡领导“ 开后门” 被动的接纳工 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环境 检测技术得 到了较快 的发展 , 具 作人员 , 或者一些 政策性 人员的安置 . 照顾等 . 也造成 “ 人 满才乏” 的现 体而言 . 我国环境监 测技 术的现状如下 : 象。 近年来 , 虽 然一些 大中专 院校环保专业 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 但 1 . 2 . 1 监 测 手段 方 面 是大多二 级站 . 三级 站已经没有编制或者严重超员 . 为 了减 轻负担 . 只 环境监测 由单一分析发展到多种技术手段监测 . 环境监测 的最初 好采取保守方法 . 对人才拒之 门外 , 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 . 缺乏符合型 发展阶段 . 只能用单 一手段实 现对单一 目标 的监测 . 具有很 大的局 限 高级人才 另外 . 由于环境监测 的资金有限 . 先进仪 器设备 的购置滞 性. 往往不能对需要 监测 的 目标 实施实 时的监测 而经历三十多年 的 后 , 人 才发 展的环境不佳 , 留不住人才 , 缺乏竞争优势 。 发展 , 环境监测已经发展衍生出了物理检测手 段 、 生物监测手段 、 卫星 2 . 2环境 监测技术水平低 遥感监测手段等 . 实现了 由单一监测发展到多种监测技 术并存 环境 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较弱 .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监 测的需要 1 . 2 . 2 环境 监测机 构逐 步完善 虽然我 国的环境监 测技术 已经 日 趋 成熟 .但是 与国外 的同类 技术相 截至 2 0 1 1 年. 全国环保 系统已建立 2 5 8 7 个环 境监测站 . 形成 了 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在实际运用 的过程 中. 环 境监 测系统的监测能 由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 、 省级环 境监测站 、 地 市级环境监测 站和县级环 力还是 比较弱 的. 在某些极端环 境下或者个别数 据上 . 无法 实行准确 境监测站组成的 四级环境监测机构 . 建成3 1 个 省级辐射环境监测站 的测量 , 在有些条 件下, 不能完 全满足环境监测 的需 要。因此 , 我 国的 2 0 0 8 年. 新组建 的环境 保护部设立了环境监测 司 . 加强 了环境监测管 环境监测技术还要继续 进行攻 关和研 发 . 解决技术瓶颈 理 2 0 0 9年 中国环境 监测总站增加人员编制 9 0名 . 提高了 国家环境 2 _ 3环 境 地 区 发 展不 平 衡 监测能力 2 0 0 9年 2月成立了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 中心 . 为实现 当前 . 我国已有的环境 监测站 只具备对水 . 噪音 , 空气三个环境要 环境监测“ 天地一体化” 奠定了基础 素中的基础指标进 行监测 的能 力 .解决其他 环境问题 的能 力非常薄 1 . 2 - 3 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建 立 弱 在发达地区 . 一些环境监 测部 门以朝 向现代化 的 目 标发展 . 甚至 已 但是 在落后地 区 . 有 些环境监测 部门还无 每年我 国的环境保护 部门和各级省 区市及部分 的城市环境保 护 经建立 国际水平 的实验室 : 的 主要管理部门都会定期的公布 当前环境的状况 . 作 出相应环境质量 法开展正常工作 环境监测 水平的地 区差异 , 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 的 的报告 . 使 公众能对环境 的现实状况有 所了解 . 提高对 环境监测状 况 整体水平发展与提高。 的认识 原 国家环保总局从 2 0 0 2年开始发布 1 1 3个环保重点城市 日 3 . 结束 语 报与预报 环境保护部 自 2 0 0 9年 7月份起对全 国主要水 系 1 0 0个 国 环境监测 能力水平在一 定程度上制 约着 环境保护 管理工作 的水 控水质 自动监测站的八项指标 ( 水温、 p H 、 浊度 、 溶解 氧 、 电导率 、 高锰 平 环境监测工作者应该抓住机 遇 . 提高 自身素质建设 , 加快推进 环 酸盐指数 、 氨氮和总有机碳 ) 的监测 结果进行网上实时发布 。2 0 1 0 年 境监测 的现代化进程, 逐步建立与国际实验室相接轨的 内部管理体 系, 1 1 月. 1 1 3 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投入运行 环境 保 提高监测数据处理能力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 为依法行 政 护部定期发布重点流域 、 重点城市环 境质量状况报 告 , 加大 了环境监 和监督管理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l 测 信息公 开的力度 1 . 2 . 4 环境 自 动监测能力有 了较大的突破 【 参考 文献1 目前 . 全国有 近 7 O 个城市建立 了空气 自 动检测 系统 : 国家和地方 『 1 ] 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NN[ J ] . 中国测试技术 . 2 0 0 5 ( 5 ) 在十大流域建设 了 5 O个水质 自动监测站 :在淮河流域 和部 分省事开 『 2 ] 席俊清等俄 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J l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 0 0 1 6 展的污染 源废水 和废气 在线 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取得 了重要 成果 . 开展 『 3 ] 唐家昌. 环境监 测工作 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l J l l 环境科学导刊 , 2 0 0 9 ( S 1 ) . 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 测信 息卫 星通讯 系统的建设 f 已在 3 1个省和 f 4 ] 马晓晓 , 方土, 王 中伟 , 张春娣. 我国环境监测现状 分析及发展对策 l J l l 环境科 是个水 质 自动监 测站开通) 技. 2 0 1 0 ( 2 2 ) 1 . 2 . 5建立 了环境监测技术体 系 『 5 ] 王心芳. 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J 1 . 中国环境监测, 2 0 0 4 . 2 0 ( 1 ) .
考研环境工程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

考研环境工程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考研环境工程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热门专业年年都吸引大批考生填报,但是热门专业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哪些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对于考研的学子们来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是非常重要的。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备考,搜集整理了考研十九大热门专业解读,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够很好地选择到属于自己的专业。
【环境工程】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科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
(二)培养目标1.熟悉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三)研究方向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01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02交通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四)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44环境管理概论二、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
三、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关专业环境科学四、课程设置(以天津大学为例)主要课程名称: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第一外国语、工程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引论、现代管理学、实验技能、环境工程基础、现代环境工程理论、传递过程原理、高级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动器的功能:提供驱动液流的动力。
泵膜:泵膜可往复运动,是一种可活动的机械部件 。 单向阀:保证微泵驱动液流操作的连续性和定向性 。
致动器产生的动力作用于泵膜,使其发生形变 或位移,以驱动泵膜内的液体。致动力的循环往复 变化引气泵膜的往复运动,配合两单向阀的限流作 用,形成单向连续流动的液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门式进样法在注样-分离分析阶段,试样通道和 分析通道内液流可同时保持连续流动的状态,其优 点是便于换样和操作。可在分离分析的同时进行换 样操作。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微流体的混合系统: 分流型混合器 夹层结构(玻璃/硅/玻璃)
•A、B溶液
• 玻璃
•硅 片•玻 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门式进样法
•S
•B
•W
•D
• 充样
•B
•S
•B
•W
•S
•D
•换样
•W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D •注样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这种进样方法是在充样阶段,采用分流的方法 分出一部分试样液流进入分离分析通道,通过控制 充样电压和时间可以控制进样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Si–O–H····H–O–Si Si–O–Si +H2O
这样,两块硅片就可牢固的贴合在一块了。 硅片表面的洁净度是能否成功键合的关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微流控分析系统中微流体 的驱动与控制
μ-TAS 的目标是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 、
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到微芯片
上,因此,有芯片实验室的叫法,最终实现分析实 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1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结构与制作
一、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特点
1. 是一种以微通道为网络,将微泵、微阀、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A •B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分流型混合器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因扩散时间与扩散距离 的平方成正比,通过将液流分成多个薄层液流,可 缩短液流间的扩散距离,显著降低混合时间。理论 上,将液流分为n个分支薄层液流,将使混合时间 加快n2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二、微流体的进样与混合系统
1. 进样系统: 将一段试样以塞流形式注射到分离分析通道。 进样方法:基于时间和基于体积的进样方法。 进样过程:充样和注样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基于时间的进样方法 a). “T”形通道进样法:
本系统的优点是:混合器死体积小,内部通道 仅有600nl,混合效率高,速度快,可在微小体积内 以毫秒级的时间完成混合(在15ms内达到95%的 混合)。两液流流速和流速比范围比较广,分别
•S
•S
•B
•D
•B
•D
•充样
•注样
•B •缓冲溶液 •S •试样
•D •分离分析通
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以电动注样的方式向分析通道注入一定 体积的试样,试样体积由注样电压(流速) 和注样时间来确定。
优点:流路设计和操作简单,注样体积灵活 可调,可引入比较大量的试样,但换样不方 便。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 新技术导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提出与发展主要来自 于环境及材料科学发展中对更多、更准、更 快的获取物质成分信息的需要。这种芯片就 是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将微通道、微阀、微 泵、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窗口和 连接器等功能元件集成在芯片上而构成的微 型全分析系统(μ-TAS)。
一、微流体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主要由机械微泵或非机械微泵组成, 目前在微分析系统中,以往复式机械微泵最为常见 ,结构如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液体流入
•泵 膜
•致动 •单向阀 •器泵 腔
•单向 阀
•液体流出
•驱动系统示意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热键合:硅片与硅片之间的热键合称为硅熔键合 。
将硅片放在硫酸溶液中清洗干净,再用盐酸除去 表面的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物。然后将硅片浸泡在约
100℃的氢氧化铵溶液中,使表面通过水化反应增
加OH基,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可使处理后的硅片 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将贴合在一起的硅片放在高温炉中加热到800 ~1000℃退火,界面上发生如下反应。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薄膜作为牺牲层保护基片表面,对于玻璃牺牲层用Cr,而硅片则用SiO2。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2. 芯片钻孔
在通道的端头打一小孔,以便流体通过小孔进入 通道网络。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3. 键合 :
键合方法: 热键合、阳极键合、粘合、低温键合 等。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对驱动系统的要求: 1.体积应尽可能小,易与芯片上其他系统实
现集成化。 2. 流速: 流速范围大,流速的重现性好,流
速的脉动性小。 3.泵压:对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芯
片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泵压需在3~ 10MPa之间,流速在50nL/min~50µL/min 范围。
有机化合物如环氧树脂等。加工技术除微机电加工 外,还有模塑法、热压法、激光烧蚀法等。
二、芯片的制作方法
1. 光刻和蚀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
• 光刻和蚀刻技术由薄膜沉积、光刻和蚀刻三个工序组成, 可表示如下:
•基片 •光刻
•基片
•光胶层 •薄膜
•基 片•蚀刻
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集 成系统。对加入微通道中的流体进行控制与分离测 定,以完成多种分析功能,如采样、稀释、加试 剂、反应、分离检测等。
2. 面积约为几个cm2 . 3. 微管道宽度与深度为µm级。 4. 所用材料除硅片、石英、玻璃外,还可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7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