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精准农业的概念
功能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功能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1.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功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GPS、传感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植保、精确种植等精细化管理,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农业模式。
精准农业的核心是“精准”,也就是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地形、水利条件等因素,通过科学分析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精确监测和管理,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2.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功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生物循环原理为基础、组织和管理土壤、动植物、人和农业生产设施等内部相互协调、有机耦合,以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注重土壤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采用天然方法来保护作物,避免使用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保持农产品的原生态品质,符合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3. 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农业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包括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的研发、新工具的应用等方面。
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
在功能农业中,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功能农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农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4.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功能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农业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现代农业已经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例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灌溉设备等农业机械设备,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5. 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种子选育、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地块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科技的精准农业实践

农业科技的精准农业实践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科技,特别是精准农业实践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精准农业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业科技的精准农业实践,揭示其如何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精准农业的基本概念精准农业,又称为智能农业或高效农业,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自动化和数据驱动的农业管理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对土地、作物和环境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优化农业生产过程。
具体而言,精准农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收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数据。
2.资源管理: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合理配置水、肥、药等生产要素,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决策风险。
二、精准农业的主要技术手段精准农业的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1.传感器技术: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象站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和环境的变化,帮助农民精准判断作物需求。
2.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无人机可以在大范围内迅速获取作物生长状况,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分析土地的健康状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预测产量、病虫害发生及最佳施肥和灌溉时间。
4.自动化机具:高精度的播种机、喷药机和收割机等,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精准作业,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业效率。
三、精准农业的实践案例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农户和农业公司开始在精准农业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一些显著优势。
例如:•美国的滴灌系统:通过精准的水肥管理,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
•中国的智能温室:借助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气候条件的自动调节,有效提高了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以色列的农业技术:通过精准灌溉和土壤管理技术,使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精准农业教程

精准农业教程第一课、精准农业的概念精准农业是现今世界农业进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依照空间变异定位、按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治理的系统,其大体涵义是依照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信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治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一样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世界定位系统、农田信息搜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治理系统和培训系统。
其核心是成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精准农业并只是分强调高产,而要紧强调效益。
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期,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进展方向。
精准农业的进展历史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迅速进展,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普遍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
1993-1994年,精准农业技术思想第一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实验。
结果用GPS 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稳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精准农业的实验成功,使得其技术思想取得了普遍进展。
近五年来,世界上每一年都举行相当规模的“国际精细农作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览会,已有上千篇关于精细农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功效见诸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
在万维网上设有多个专题网址,可及时检索到有关精细农作研究的最新信息。
美、英、澳、加、德等国的一些闻名大学接踵设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的培训课程。
在发达国家,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已实验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马铃薯的生产治理上。
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

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第1章精准农业概述 (4)1.1 精准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4)1.1.1 定义 (4)1.1.2 发展 (4)1.2 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 (4)1.2.1 信息技术 (4)1.2.2 变量技术 (4)1.2.3 传感器技术 (5)1.2.4 智能控制技术 (5)1.2.5 数据分析技术 (5)第2章智能装备研发基础 (5)2.1 智能装备设计原理 (5)2.1.1 系统架构 (5)2.1.2 功能模块 (5)2.1.3 工作流程 (5)2.2 关键技术与组件 (6)2.2.1 传感器技术 (6)2.2.2 控制策略 (6)2.2.3 执行器技术 (6)2.3 研发工具与平台 (6)2.3.1 硬件开发平台 (6)2.3.2 软件开发平台 (6)2.3.3 仿真与测试工具 (6)2.3.4 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 (6)第3章土壤检测与管理系统 (7)3.1 土壤检测技术 (7)3.1.1 土壤物理性质检测技术 (7)3.1.2 土壤化学性质检测技术 (7)3.1.3 土壤生物学性质检测技术 (7)3.2 土壤管理系统 (7)3.2.1 土壤养分管理 (7)3.2.2 土壤水分管理 (7)3.2.3 土壤结构改良 (7)3.2.4 土壤环境保护 (7)3.3 土壤检测与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8)3.3.1 案例一:东北黑土地土壤检测与管理系统 (8)3.3.2 案例二:南方红土地土壤检测与管理系统 (8)3.3.3 案例三:西北旱作区土壤检测与管理系统 (8)3.3.4 案例四:华北平原土壤检测与管理系统 (8)第4章植物生长监测与调控 (8)4.1 植物生长监测技术 (8)4.1.2 激光雷达技术 (8)4.1.3 摄像头图像处理技术 (8)4.2 生长调控策略与方法 (8)4.2.1 水分调控 (8)4.2.2 肥料调控 (9)4.2.3 光照调控 (9)4.2.4 温度调控 (9)4.3 植物生长监测与调控应用实例 (9)4.3.1 设施农业 (9)4.3.2 果树栽培 (9)4.3.3 蔬菜种植 (9)4.3.4 农田作物 (9)第五章农田遥感技术与装备 (9)5.1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9)5.2 农田遥感监测关键设备 (9)5.2.1 遥感卫星 (10)5.2.2 遥感传感器 (10)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 (10)5.3 遥感技术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 (10)5.3.1 作物种植规划 (10)5.3.2 作物生长监测 (10)5.3.3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0)5.3.4 农田水分监测 (10)5.3.5 农田生态环境监测 (10)第6章农业与自动化 (11)6.1 农业发展概况 (11)6.1.1 国内外农业发展现状 (11)6.1.2 农业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11)6.2 农业关键技术 (11)6.2.1 感知与识别技术 (11)6.2.2 人工智能与决策控制技术 (11)6.2.3 无人驾驶与导航技术 (11)6.2.4 操作系统与多协同技术 (11)6.3 自动化农业装备应用案例 (11)6.3.1 智能植保 (11)6.3.2 自动播种 (12)6.3.3 自主导航施肥 (12)6.3.4 果蔬采摘 (12)6.3.5 蔬菜种植自动化生产线 (12)第7章智能灌溉与水肥一体化 (12)7.1 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12)7.1.1 系统概述 (12)7.1.2 系统构成 (12)7.2 水肥一体化技术 (13)7.2.1 技术概述 (13)7.2.2 技术原理 (13)7.2.3 技术优点 (13)7.2.4 关键因素 (13)7.3 智能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应用 (13)7.3.1 应用案例 (13)7.3.2 应用前景 (13)第8章农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级 (14)8.1 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 (14)8.1.1 光学检测技术 (14)8.1.2 电学检测技术 (14)8.1.3 振动声学检测技术 (14)8.1.4 挥发性物质检测技术 (14)8.2 智能分级设备与系统 (14)8.2.1 智能分级设备 (14)8.2.2 智能分级系统 (14)8.2.3 分级设备与系统的集成 (14)8.3 农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级应用实例 (14)8.3.1 水果品质检测与分级 (14)8.3.2 蔬菜品质检测与分级 (15)8.3.3 粮食作物品质检测与分级 (15)8.3.4 水产及畜禽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级 (15)第9章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5)9.1 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15)9.1.1 数据采集技术 (15)9.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5)9.1.3 数据共享与交换 (15)9.2 云计算在农业中的应用 (15)9.2.1 云计算概述 (15)9.2.2 云计算在农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5)9.2.3 云计算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16)9.3 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实践案例 (16)9.3.1 案例一:基于云计算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16)9.3.2 案例二:云计算在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 (16)9.3.3 案例三: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农业供应链管理 (16)9.3.4 案例四:云计算在农业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16)9.3.5 案例五: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 (16)第十章智能农业装备推广与产业化 (16)10.1 智能农业装备推广策略 (16)10.1.1 市场需求分析与定位 (16)10.1.2 技术培训与示范应用 (16)10.1.3 售后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 (17)10.2 产业化发展与政策支持 (17)10.2.1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7)10.2.2 政策支持与引导 (17)10.2.3 产业协同发展 (17)10.3 智能农业装备未来发展展望 (17)10.3.1 技术创新与升级 (17)10.3.2 应用领域拓展 (17)10.3.3 产业规模扩大 (17)10.3.4 国际化发展 (17)第1章精准农业概述1.1 精准农业的定义与发展1.1.1 定义精准农业,即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基于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精确管理与科学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的现代农业模式。
农业科技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方案

农业科技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方案第一章精准农业概述 (3)1.1 精准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3)1.2 精准农业的发展历程 (3)1.3 精准农业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技术 (4)2.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4)2.1.1 概述 (4)2.1.2 环境监测 (4)2.1.3 作物生长监测 (4)2.1.4 设备监控与调度 (4)2.2 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 (5)2.2.1 概述 (5)2.2.2 感知层 (5)2.2.3 传输层 (5)2.2.4 平台层 (5)2.2.5 应用层 (5)2.3 农业物联网设备选型与部署 (5)2.3.1 设备选型 (5)2.3.2 设备部署 (5)第三章农业大数据技术 (6)3.1 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6)3.1.1 数据采集 (6)3.1.2 数据处理 (6)3.2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6)3.2.1 数据分析方法 (6)3.2.2 数据挖掘技术 (7)3.3 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7)3.3.1 气象数据分析 (7)3.3.2 土壤数据分析 (7)3.3.3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7)3.3.4 农业市场分析 (7)第四章农业遥感技术 (8)4.1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8)4.2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8)4.3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案例 (8)第五章农业智能装备技术 (9)5.1 农业技术 (9)5.1.1 农业的工作原理 (9)5.1.2 农业的应用领域 (9)5.2 农业无人机技术 (9)5.2.1 农业无人机的类型与功能 (9)5.2.2 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9)5.3 智能传感器技术 (10)5.3.1 智能传感器的类型与原理 (10)5.3.2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10)第六章精准农业种植决策支持系统 (10)6.1 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0)6.1.1 系统构成 (10)6.1.2 功能特点 (10)6.2 决策支持系统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1)6.2.1 土壤管理 (11)6.2.2 作物种植 (11)6.2.3 病虫害防治 (11)6.2.4 农业生产管理 (11)6.3 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11)6.3.1 系统开发 (11)6.3.2 系统实施 (11)第七章精准施肥技术 (12)7.1 土壤养分监测与评价 (12)7.1.1 土壤养分监测方法 (12)7.1.2 土壤养分评价体系 (12)7.2 精准施肥方法与策略 (12)7.2.1 精准施肥方法 (12)7.2.2 精准施肥策略 (12)7.3 精准施肥技术在种植中的应用案例 (12)第八章精准灌溉技术 (13)8.1 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3)8.1.1 灌溉水资源概述 (13)8.1.2 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13)8.1.3 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13)8.2 精准灌溉方法与设备 (13)8.2.1 精准灌溉概述 (13)8.2.2 精准灌溉方法 (14)8.2.3 精准灌溉设备 (14)8.3 精准灌溉技术在种植中的应用案例 (14)8.3.1 案例一:新疆棉花种植 (14)8.3.2 案例二:山东小麦种植 (14)8.3.3 案例三:江苏水稻种植 (14)第九章精准病虫害防治技术 (14)9.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14)9.1.1 病虫害监测技术 (14)9.1.2 病虫害预警系统 (15)9.2 精准防治方法与策略 (15)9.2.1 生物防治 (15)9.2.2 物理防治 (15)9.2.3 化学防治 (16)9.3 精准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种植中的应用案例 (16)9.3.1 某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治案例 (16)9.3.2 某地区柑橘病虫害防治案例 (16)第十章精准农业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 (16)10.1 精准农业种植技术集成 (16)10.2 精准农业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 (17)10.3 精准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普及 (17)第一章精准农业概述1.1 精准农业的定义与意义精准农业,又称精确农业、智能化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农业装备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高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精准农业的概念

精准农业的概念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
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
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准农业的发展历史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
1993-1994年,精准农业技术思想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
结果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精准农业的试验成功,使得其技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发展。
近五年来,世界上每年都举办相当规模的“国际精细农作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览会,已有上千篇关于精细农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见诸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
在万维网上设有多个专题网址,可及时检索到有关精细农作研究的最新信息。
美、英、澳、加、德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相继设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的培训课程。
在发达国家,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已实验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土豆的生产管理上。
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精细农作技术,近年来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精确农业名词解释

精确农业名词解释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的现代农业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准确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精确农业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无人机等,结合精确的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对农田进行细粒度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收集和分析土壤和植物的相关数据,包括土壤营养含量、湿度、pH值,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以及气象因素等,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管理。
精确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
1.变量施肥:根据土壤的不同部分和不同需求,精确施加适
量的肥料,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土壤营养,减少浪费。
2.变量灌溉:根据土壤湿度、降雨和植物需水量等信息,精
确控制灌溉量和时间,以节约水资源,并避免过度灌溉或
不足灌溉。
3.定点喷药:利用精确农业技术定位和检测病虫害的发生情
况,以精确的方式施用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
治效果,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4.地块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精确农业技术,对不同地
块进行分区管理,根据土壤、植物生长状况和需求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农业管理方案。
精确农业的优势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及对全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精准农业的理解

精准农业的理解
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农业模式。
精准农业的核心在于通过精准测量、精准控制和精准管理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精准农业的发展源于对农业生产不确定性的认识到。
传统的农业生产往往依赖于天气、土壤和地形等自然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是缓慢且难以预测的。
而精准农业利用传感器、GPS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作物生长状态等,通过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反馈,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精准农业包括多种技术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精准测绘、精准农业气象预报、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和精准无人驾驶等。
精准测绘是指使用激光扫描技术对土地、作物等地形数据进行扫描和测量,以实现对地形数据的精准管理和分析。
精准农业气象预报是指通过气象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预测天气变化和农业状态,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精准施肥是指通过精准施肥系统,根据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土壤养分情况,精确地施肥,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精准灌溉是指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水分情况,精确地浇水,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精准无人驾驶是指使用智能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操作,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精准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农业劳动力和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并对环境友好。
精准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普及等方面的努力。
未来,精准农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领域,
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精准农业的概念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
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
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准农业的发展历史
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
1993-1994年,精准农业技术思想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
结果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精准农业的试验成功,使得其技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发展。
近五年来,世界上每年都举办相当规模的“国际精细农作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览会,已有上千篇关于精细农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见诸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
在万维网上设有多个专题网址,可及时检索到有关精细农作研究的最新信息。
美、英、澳、加、德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相继设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的培训课程。
在发达国家,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已实验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土豆的生产管理上。
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精细农作技术,近年来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在美、加、澳、欧等国,精准农业的实验研究以涉及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土豆等作物生产。
不仅发达国家对精细农作的技术实践非常重视,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亦已开始了试验示范应用。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为此专门立项对有关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经过由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组织评估,于1997年发表了一份“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信息技术为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改善经济效益提供的巨大潜力,阐明了“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为信息产业和支持技术开发研究提供的机遇。
精准农业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产业,且已被广泛承认是发展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
目前,适应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用的DGPS装置,GIS适用平台及农作物资源空间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作物生产决策支持模拟模型,带DGPS接收机小区产量传感器和产量分
布绘图装置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自动调控施药、施肥机、播种机均已有商品化产品;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的田间土壤水份、N、P、K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作物苗情、杂草分布等的传感器技术,已有初步研究开发成果。
可以预言,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装备技术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日新月异,有关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精准农业的思想已经为科技界和社会广为接受,并在实践上有一些应用。
如1992年北京顺义区在1.5万公顷的范围内用GPS导航开展了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
在遥感应用方面,我国已成为遥感大国,在农业监测、作物估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应用更加广泛,1997年辽宁省用GIS进行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管理的应用研究,吉林省结合其省农业信息网开发“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北京密云县完成以GIS技术建立的县级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智能技术方面,国家863计划在全国20个省市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今后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这些研究与应用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ES、M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精准农业完整的技术体系。
尽管如此,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和相关信息产业、工程制造业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准农业的技术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且将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设施农作、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精细管理与经营。
国际上精准农业的实践表明,实施精准农业要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技术的集成组装,综合是其典型特征,技术集成是其核心,因此需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作战。
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的近期目标,一方面是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有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求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确农业的发展道路。
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
1、全球定位系统。
精准农业广泛采用了GPS系统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施的准确定位。
为了提高精度广泛采用了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即所谓“差分校正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它的特点是定位精度高,根据不同的目的可自由选择不同精度的GPS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
精准农业离不开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的技术支持,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
3、遥感系统RS。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信息的技术要求。
4、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
它的核心内容是用于提供作物生长过程模拟、投入产出分析与模拟的模型库;支持作物生产管理的数据资源的数据库;作物生产管理知识、经验的集合知识库;基于数据、模型、知识库的推理程序;人机交互界面程序等。
5、田间肥力、墒情、苗情、杂草及病虫害监测及信息采集处理技术设备。
如田间信息适时采集传感器与数据处理方法。
6、带GPS系统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
如带产量
传感器及小区产量生成图的收获机械;自动控制精密播种、施肥、洒药机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