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五十六式太极拳图谱

五十六式太极拳图谱(一)起势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
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
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双目平视前方。
见图111。
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
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
两脚趾抓地。
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
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
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
见图.112。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
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
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
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1.转腰搠臂身体微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拥出。
见图113。
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
见图114。
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
见图115。
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目视两手之间。
见图116。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棚以腰带动手臂。
两手臂棚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
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0。
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
目视左手前方。
见图117、图.11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跪膝。
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可歪斜。
转体右捋时采用气。
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接其肘部,顺式捋出。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五十六式心意浑元太极拳,由著名武术家申子荣先生再传弟子根据其授业恩师褚衍臣先生所传七十六式杨式老架传统太极拳精编而成,其套路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熔申氏心意八卦心法、浑元一气功法及传统杨式、吴式、武式太极拳于一炉。
以上诸多拳法虽风格各异、招式万千,然拳理一贯、均为内家,故能融而化之汇于心意浑元太极拳中,以太极拳之套路形式综合表现,具有松静轻灵、沉实圆活的太极神韵与鲜明的风格特征。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五十六式心意浑元太极拳源于杨式传统太极拳,完整保留了传统太极拳之特性,又形成独特表现风格,有独特的理论指导体系及相应的训练方法,适应各年龄层人群锻炼,并能收到显著的锻炼效果,能起到快速强身健体、增长功力之作用,自在社会推广传播以来深受广大习练者的欢迎。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1.预备式由无极式、大鹏展翅、水升火降组成。
以上诸式源于申氏浑元一气功中周天大运、乾坤流转。
【动作要领】并步立正,右腿微微向下屈蹲,身体下坐,左脚上提至右脚踝处,成鸡形步,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头顶上领(顶头悬,要有虚领顶颈),双目平视,下颌内收,舌抵上腭,齿微扣,面部表情安舒自然,松肩坠肘,收臀提裆(上提谷道),两膝外展,裆要圆撑,膝部放松微曲,两掌食指尖向前,虎口撑圆,掌心下按,拇指轻靠于大腿外侧,两腋虚松,此为无极式(图1~3)。
静立凝神做深呼吸3次,呼吸要匀细深长,鼻吸鼻呼。
然后两掌外旋成拇指向前、食指转向两侧,松腕垂掌指尖向下。
脚趾抓地,脚跟微上抬离地,两手掌心向下,顺两侧向上穿棚而起至与肩同高,食指略上翘约与两耳根平齐。
此为大鹏展翅(图4~7)。
两手腕部与肩平齐后两臂里合虎口相对,食指向前,两臂与肩同宽,松肩坠肘,手腕随屈腿下按,经腹部至两大腿外侧,身体直立,成无极式(图8~11)。
如此重复3~9次,随身体开合升降自然深呼吸。
【注意】两臂上抬时,既要伸展,又应松肩坠肘,两手高低一致,起动速度要均匀,力量应由脚及腿及腰及肩及肘至手,节节放松,节节贯穿,意在唤起全身注意,放松舒展肌肉经络,调顺呼吸,振作精神,以调动意识,强化心意支配肌肉骨骼运动功能,使内气运行,起到调身、调息、调意及以气催力的作用。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尽管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关于这个太极老拳谱不知大家有没有见到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
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
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
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
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
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
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
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
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於懂劲之功矣。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12.斜单鞭由双云手、单鞭式、开单鞭组成。
【动作要领】手势与正单鞭相同,只是步法开成斜弓步。
接上式,双手由右向左立圆画弧至右手与右肩同高处,此为双云手(图95~97)。
收左脚于右脚踝处成单鞭式(图98、99),左转身向斜前方上左步蹬右腿成弓步,左手为掌向前方劈出,右手成勾向后叼拿。
此为斜单鞭式(图100~102)。
【注意】左手劈掌时应先横向立圆出肘,意在敌胸膛,后随肘劈掌意在敌面门。
此为“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方向为隅角。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13.肘底看捶由碾步转体、压手冲拳(右压左冲)组成。
【动作要领】接上式,以左脚跟为轴,左脚掌向外碾45度,右脚向右画弧,成左正弓步,此为碾步转体。
然后右脚向前上半步,两脚距离约一脚宽,左腿后蹬,右腿屈蹲成120度,左脚掌上翘成前虚步,左手由外向里画弧,顺左胯向上屈肘冲拳至拇指高与鼻齐、前与左脚尖齐,同时右手由后向前画弧经眉际握拳下压于左手肘下,左拳上冲在里,右拳下压在外,双手交会于下颌前,左右臂肘弯均约为120 度,此为压手冲拳。
右臂平横,左臂竖起,右拳至左肘下。
此为肘底看捶式(图103~105)。
【注意】“看”为守护之意,拳不离肘,肘不离拳,为相互照看之意,与心意鹞子钻天冲天炮同,含心意鹞形。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14.左高探马由左弓步捋手、右扑面掌组成。
【动作要领】接上式,收左脚,脚尖点地,右腿屈蹲,成左虚步。
左手外挽下捋至左肋旁,掌心向上,同时右手前穿至极限处,坐腕立掌成扑面掌(图106)。
此为左高探马。
【注意】左手回捋、右手扑面掌与脚的起落要同时进行,如心意鹰熊合练之熊形。
若发力如熊扑掌,含心意熊形。
所谓“高探马上拦手刺”。
五十六式心意混元太极拳15.卸步右分脚由左卸步采手、左蹲身(左腿为主支撑)、右手、右分脚组成。
【动作要领】接上式,左脚收至右脚踝处向后左斜方撤半步,左手采手外旋,成卸步撇身捶(图107)。
5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5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分解预备式1.自然直立眼平视2.两脚开立第1式起势(太极出势)1.两臂平举(两臂与肩平,掌心相对虎口向上。
)2.屈肘挑掌(双臂立掌收于胸前。
)3.分手推掌(双掌在胸前微分,向前推出,掌指向上与鼻平。
)4.屈膝按掌(两腿微屈,双掌下按于两腿前外侧。
)第2式左捧式1.提臂展脚(右脚外转45度,右掌屈臂上提于胸前,掌指向前,虎口向上。
)2.合手出步(左脚向正前迈步,左掌落于右腹前,掌心向上。
)3.弓步左捧(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臂向前平捧与胸平;右臂下按于髋旁。
) 第3式右揽雀尾 (捧势)1.扣脚展臂(身体左转,左脚内扣45度,双掌向两侧展开,眼视左手方向。
)2.合手出步(身体右转,右脚迈步,双掌左上右下合手。
)3.弓步立捧(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右臂立掌向前捧出与鼻平;左掌落于右肘内侧。
)第3式右揽雀尾(捋势)1.坐步捋掌(身体左转成坐步,左掌落于左腹前,右掌下落与腰平。
)第3式右揽雀尾(挤势)1.转体搭腕(身体右转成坐步,右臂掌心向收于腹前,左掌搭于右腕内侧。
2.弓步平挤(右弓步,双掌向前平挤,腕与肩平。
)第3式右揽雀尾 (按势)1.弓步分手(左掌从右掌上分开,掌心相对,虎口向上。
)2.坐步挑掌(重心后移成左坐步;双臂屈肘收于胸前。
)3.弓步按掌(右弓步;双掌微向下,再向前上按出,与肩平。
)第4式左搂膝1.扣脚摆掌(身体左转,右脚内扣135度,双掌摆至左前45度。
)2.迈步举臂(左脚迈步,左手掌心向内落于右肩前,右手撑掌至右后45度,与肩平,眼视右手。
)3.搂膝推掌(左弓步,左掌按掌至左膝外侧;右掌经耳旁立掌向前推出。
) 第5式右搂膝1.展脚翻掌(身体左转,左脚外展45度,双掌翻转掌心向上。
)2.迈步举臂(右脚迈步,右手掌心向内落于左肩前,左手撑掌至左后45度,与肩平,眼视左手。
)3.搂膝推掌(右弓步,右掌按掌至右膝外侧;左掌经耳旁立掌向前推出。
) 第6式左搂膝1.展脚翻手(身体右转,右脚外展45度,双掌翻转掌心向。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32~61)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32~61)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动作一:左脚落下,左膝微提,以右脚跟为轴,身体迅速向左后转;同时两掌向胸前合拢交叉,左掌在外,两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
(图131-132)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慢慢向左蹬出,脚尖朝上,右腿随着左脚蹬出渐渐起立,右膝仍微屈;眼关左掌分出,并通过左掌向左平视。
(图133)要点1.同前右分脚要点3、4。
2.左腿须随转身收回,不可着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后仰。
3.左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着力点。
注:杨澄甫老师原来的分脚、蹬脚,都是提膝后迅速踢出,劲透脚尖或脚跟,踢出时都有风声,后来他改为缓缓踢出或蹬出。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步动作一:左脚收回,右腿渐渐下蹲。
同时,左掌向右经:左胸前向左下弧形下搂;右掌弧形移至右耳侧,随移随着臂外旋、沉肘使掌心斜朝面部。
眼神稍关左掌下搂,即转向左视。
(图134)动作二:左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膝前搂至左胯旁,右掌也随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而向前(西)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
(图135)(二)右搂膝拗步动作与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2)右搂膝拗步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第九式是面朝东进行动作,此式是面朝西。
(图136—139,反面参看图38—41)要点与前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要点相同。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随着渐渐移于右腿,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起;同时,左掌随转体自前向右弧形下搂,右掌自右胯侧向右向后向前(变拳)划弧置于右.腰侧;眼神关顾左掌下搂。
(图140-141)动作二: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左转.沉腰落胯。
随转体,左掌继续弧形而下经左膝前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面下方打出,低过于膝。
56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陈式太极拳 56 式分解套路动作名称陈式太极拳 56 式分解套路动作名称第一组1.起势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起势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5.虚步撩掌 6. 右金刚捣碓震脚砸拳)3.揽扎衣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4.马步立掌)揽扎衣4.右六封四闭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右六封四闭5.左单鞭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左单鞭6.搬拦捶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搬拦捶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7.护心捶护心捶8.白鹤亮翅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白鹤亮翅9.斜行拗步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斜行拗步10.提收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提收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11.前趟前趟第二组:12.左掩手肱拳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左掩手肱拳13. 披身捶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4. 背折靠15.青龙出水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青龙出水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16.斩手斩手17.翻花舞袖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翻花舞袖18.海底翻花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海底翻花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19.右掩手肱拳右掩手肱拳20.左六封四闭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左六封四闭21. 右单鞭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第三组:22.右云手右云手(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左云手24.高探马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高探马25.右连珠炮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右连珠炮26.左连珠炮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左连珠炮27.闪通臂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闪通臂第四组:28.指裆捶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指裆捶 29.白猿献果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白猿献果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30.双推掌双推掌31.中盘中盘(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中盘 6.马步拢手上提)32.前招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前招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33.后招后招34.右野马分鬃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右野马分鬃35.左野马分鬃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左野马分鬃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 摆莲跌叉跌叉步穿拳)第五组:37.左右金鸡独立左右金鸡独立左右金鸡独立(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38.倒卷肱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倒卷肱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39.退步压肘退步压肘40.擦脚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擦脚41.蹬一根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蹬一根42.海底翻花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海底翻花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43.击地捶击地捶44.翻身二起脚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翻身二起脚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45.双震脚双震脚第六组:46.蹬脚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蹬脚47.玉女穿梭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玉女穿梭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48.顺莺肘顺莺肘49.裹鞭炮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裹鞭炮50.雀地龙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雀地龙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51.上步七星上步七星52.退步跨虎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退步跨虎53.转身摆莲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转身摆莲 54.当头炮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当头炮55.左金刚捣碓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左金刚捣碓.收势 56.收势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分解预备式1.自然直立眼平视2.两脚开立第1式起势(太极出势)1.两臂平举(两臂与肩平,掌心相对虎口向上。
)2.屈肘挑掌(双臂立掌收于胸前。
)3.分手推掌(双掌在胸前微分,向前推出,掌指向上与鼻平。
)4.屈膝按掌(两腿微屈,双掌下按于两腿前外侧。
)第2式左捧式1.提臂展脚(右脚外转45度,右掌屈臂上提于胸前,掌指向前,虎口向上。
)2.合手出步(左脚向正前迈步,左掌落于右腹前,掌心向上。
)3.弓步左捧(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臂向前平捧与胸平;右臂下按于髋旁。
) 第3式右揽雀尾 (捧势)1.扣脚展臂(身体左转,左脚内扣45度,双掌向两侧展开,眼视左手方向。
)2.合手出步(身体右转,右脚迈步,双掌左上右下合手。
)3.弓步立捧(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右臂立掌向前捧出与鼻平;左掌落于右肘内侧。
)第3式右揽雀尾(捋势)1.坐步捋掌(身体左转成坐步,左掌落于左腹前,右掌下落与腰平。
)第3式右揽雀尾(挤势)1.转体搭腕(身体右转成坐步,右臂掌心向收于腹前,左掌搭于右腕内侧。
2.弓步平挤(右弓步,双掌向前平挤,腕与肩平。
)第3式右揽雀尾 (按势)1.弓步分手(左掌从右掌上分开,掌心相对,虎口向上。
)2.坐步挑掌(重心后移成左坐步;双臂屈肘收于胸前。
)3.弓步按掌(右弓步;双掌微向下,再向前上按出,与肩平。
)第4式左搂膝1.扣脚摆掌(身体左转,右脚内扣135度,双掌摆至左前45度。
)2.迈步举臂(左脚迈步,左手掌心向内落于右肩前,右手撑掌至右后45度,与肩平,眼视右手。
)3.搂膝推掌(左弓步,左掌按掌至左膝外侧;右掌经耳旁立掌向前推出。
) 第5式右搂膝1.展脚翻掌(身体左转,左脚外展45度,双掌翻转掌心向上。
)2.迈步举臂(右脚迈步,右手掌心向内落于左肩前,左手撑掌至左后45度,与肩平,眼视左手。
)3.搂膝推掌(右弓步,右掌按掌至右膝外侧;左掌经耳旁立掌向前推出。
) 第6式左搂膝1.展脚翻手(身体右转,右脚外展45度,双掌翻转掌心向。
)2.迈步举臂(同第5式第2节)3.搂膝推掌(同第5式第3节)第7式手挥琵琶1.跟步推掌(身体微左转,右脚跟半步,右掌前推,左掌按于左髋旁。
)2.坐步挑掌(身体转至右前45度,成坐步,右掌立掌收于胸前,左掌立掌挑于体前与鼻平。
)3.虚步挥手(身体左转成虚步,双掌微向前推,右掌心与左肘相对。
)第8式左野马分鬃1.合手上步(左脚微向前迈步,双掌右上左下合手。
)2.弓步分手(左弓步,双掌前后分开,左掌心向上与眼平,右掌按于右髋旁。
)第9式右野马分鬃1.合手上步(左脚外展45度,右脚迈步,双掌左上右下合手。
)2.弓步分手(右弓步,双掌前后分开,右掌心向上与眼平,左掌按于左髋旁。
)第10式左野马分鬃(同第8式)第11式肘底捶1.跟步落手(身体左转,右脚跟半步,左手收于腰间,右手横掌摆至体前。
)2.虚步握拳(身体右转成坐步,左掌从右臂上穿出与鼻平,右掌握拳于收于左肘下。
)第12式右倒卷肱1.落掌转体(身体右转45度,右拳变掌落于腰间。
)2.撤步撑掌(左脚撤步,前脚掌踏地,右掌撑掌于右后45度,眼视右手。
)3.虚步推掌(身体左转成坐步,右臂经耳侧立掌向前推出与鼻平,左掌收至腹前。
)第13式左倒卷肱1.落掌转体(身体左转45度,左掌收于腰间。
)2.撤步撑掌(右脚撤步,前脚掌踏地,左掌向左后45度撑掌,眼视左手。
)3.虚步推掌(身体右转成坐步,左臂经耳侧立掌向前推出与鼻平,右掌收至腹前。
)第14式右倒卷肱(同第12式)第15式左倒卷肱(同第13式)第16式右倒卷肱(同第12式)第17式斜飞式1.撤步落手(身体微左转,右脚撤步,左手收于腰间。
)2.展臂扣脚(身体右转,左脚内扣,双掌平摆展开。
)3.合手出步(右脚向右前45度迈步,双掌左上右下合手。
)4.弓步分手(右弓步,双掌右上左下分开,右掌与眼平,左掌按于左髋旁。
) 第18式提手上式1.移重心跟步(左脚跟半步,双掌不变。
)2.坐步翻掌(身体左转成坐步,左掌翻转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3.虚步推掌(右脚迈步,脚跟落地,双掌经耳侧向前推出,左掌对右肘。
)4.坐步落手(身体左转,左手落于腰间。
)5.上步搭手(右脚微向前上步,右手收于胸前,左掌按在右小臂上。
)6.弓步下挤(移重心成右弓步,双掌向前下方挤出,眼视前下方。
)第19式白鹤亮翅1.扣脚转体(身体左转,右脚内扣45度,右掌虎口向上,左掌不变。
)2.虚步分掌(左脚迈出成虚步,右掌撑至右额前,左掌按于左髋前外侧。
) 第20式海底针1.落手摆掌(身体微左转,右手掌心向上摆掌于胸前。
)2.上步举臂(身体右转,左脚上步,左手落于右肩前,右掌向右后45度撑掌,眼视右手。
)3.搂膝推掌(左弓步,左掌按至左膝外侧,右掌经耳旁立掌推出,略高于肩,同时右脚跟半步。
)4.坐步挑掌(身体右转成坐步,右手立掌收于胸前,左掌挑掌于体前。
)5.虚步下插掌(左脚前脚掌踏地成虚步,右掌向前下方插出,左掌按于左膝旁,眼视前下方。
)第21式闪通臂1.迈步搭手(左脚上步,左掌搭在右手腕,上提至右额前,右掌心向外。
)2.弓步推掌(左弓步,左掌微向下经胸前立掌推出,右掌向右前上方推掌。
) 第22式撇身捶1.扣脚转体落拳撑掌(身体右转左脚内扣,右掌变拳下落至腹前,左手撑掌至额前。
)2.迈步翻打(右脚迈步,左掌按于髋旁,右拳向前翻打。
)3.弓步推掌(右弓步,左掌从右臂上横掌推出,右拳收于腰间。
)第23式白蛇吐信1.弓步穿掌(身体微左转,右拳变掌穿出与肩平,左掌收于右肘上。
)第24式左云手1.转体展脚(身体左转,左脚外展45度,左手掌心向内摆掌于面前。
)2.扣脚落手(右脚内扣90度,右手掌心向上落于腹前。
)3.收步按掌(右脚收步于左脚旁,左手掌心向外按掌,眼视左手。
)第25式右云手1.移重心摆掌(重心移至右腿,右掌穿掌于面前,左掌下落于腹前。
)2.出步按掌(左脚出步,右手掌心向外按掌,眼视右手。
)第26式左云手(同第24式)第27式右云手(同第25式)第28式左云手(同第24式)第29式高探马1.扣脚展臂(右脚内扣,右手撑掌至右后45度,眼视右手。
)2.虚步横推(左脚上步成虚步,右掌经耳侧横掌推出,左掌收至腹前。
) 第30式右分脚1.上步落手(左脚向左前上步,左手摆掌至体前,右手下落于髋旁。
)2.弓步推掌(左弓步,右掌从左臂上横掌推出,左掌收于胸前,眼视右手。
)3.提膝合手(左独立步,右手合手于左腕外,双掌心向内。
)4.分腿撑掌(右腿向右前分腿,双掌向两侧推出,眼视右手。
)第31式左分脚1.屈蹲落步(左腿屈蹲落步,右手翻掌落于体前,左掌收于腰间。
)2.弓步推掌(右弓步,左掌从右臂上横掌推出,右掌收于胸前,眼视左手。
)3.提膝合手(右独立步,左手合手于右腕外,双掌心向内。
)4.分腿撑掌(左腿向左前分腿,双掌向两侧推出,眼视左手。
)第32式回身左蹬脚1.转体合手(身体左转左脚踏地,双掌向下交叉落于腹前。
)2.蹬腿分手(左腿蹬出,双掌向两侧推出,眼视左手。
)第33式进步栽捶1.屈蹲落步上步撑掌(右腿屈蹲,左脚落步外展,右脚上步,手与右搂膝动作相同。
)2.弓步搂推(同右搂膝动作相同。
)3.上步藏拳(右脚外展,左脚上步,右掌握拳收于腰间,左掌落于右肩前。
)4.弓步栽拳(左弓步,左手按掌至左膝外侧,右拳向前下方栽打。
)第34式左打虎势1.步摆掌(右脚跟步,脚尖内扣90度,双掌摆至右后45度。
)2.上步分手(左脚上步,双手左右展开。
)3.左弓步打虎(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双手打拳,左上右下,拳心向内。
) 第35式右打虎势1.扣脚转体上步分手(左脚内扣,右脚上步,双手左右平分。
)2.右弓步打虎(同34式第3节)第36式双峰贯耳1.坐步收掌(左坐步,双掌向外分开落于腰间,掌心向上。
)2.弓步穿掌(右弓步,双掌向前穿出与鼻平。
)3.坐步收拳(左坐步,双掌变拳曲臂收于腰间。
)4.弓步贯拳(右弓步,双拳从两侧贯打于面前,与耳平。
)第37式左玉女穿梭1.上步摆掌(左脚跟向内拧脚右脚上步,左拳变掌收于腰间,右拳变掌平摆于体前。
)2.合手出步(左脚上步,双手左下右上合手。
)3.弓步架推(左弓步,右手平推,左手架于额前。
)第38式右玉女穿梭1.扣脚摆掌(左脚内扣,身体右转。
)2.撤步扣脚(右脚撤步,与左脚一脚距离,左脚内扣。
)3.合手出步(左脚内扣,右脚出步,双手左上右下合手。
)4.弓步架推(右弓步,左手平推,右手架于额前。
)第39式左玉女穿梭(同第37式)第40式右玉女穿梭(同第38式)第41式单鞭下势1.扣脚摆掌(右脚内扣,身体左转,双掌平摆至左前45度。
)2.侧弓步勾手(左脚上步成侧弓步,右手勾手至右后45度。
左手落于胸前。
)3.扑步穿掌(身体左转成扑步,左掌穿出。
)4.弓步挑掌(移重心成左弓步,左手挑掌,右手勾尖向上。
)第42式左独立(左腿支撑,右腿提膝,左掌下按,右掌平挑。
)第43式右独立(右腿支撑,左腿提膝,右掌下按,左掌平挑。
)第44式弓步穿掌1.屈蹲落步(右腿屈蹲,左脚落步,右手横掌摆于体前,左手收于腰间。
)2.弓步穿掌(左弓步,左掌向前平穿,右掌收于左肘下。
)第45式转身单摆莲1.扣脚转体,虚步横掌(左脚内扣,身体右转,右脚上步成虚步,右掌从左掌下穿出,左掌内收于胸前,双掌心向下。
)2.弹踢拍脚(左腿支撑,右腿提膝向前弹踢,左掌拍右脚面后落于胸前,右掌下按。
)第46式进步指裆捶1.上步藏拳(屈蹲落步,左脚上步,右掌握拳于腰间,左掌落于右肩前。
)2.弓步打拳(左弓步,右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按于膝旁。
)第47式进步揽雀尾1.上步合手(左脚外展45度,右脚上步,双手左上右下合手。
)2.弓步立捧,坐步下捋,转体搭腕,弓步平挤,弓步分手,坐步挑掌,弓步按掌。
第48式单鞭1.脚摆掌(右脚内扣,双掌立掌平摆至左前45度。
)2.上步勾手(左脚上步,右手勾手至右后45度,左手落于腹前。
3.弓步推掌(左弓步,左手平推。
)第49式上步七星1.展脚撑掌(左脚外展45度,双掌平举于身体两侧。
)2.虚步架拳(右脚上步成虚步,双掌变拳,双腕交叉向上架,腕与肩平。
) 第50式退步跨虎1.撤步搁挡(右脚撤步,右拳收于腰间,左拳摆掌面前。
)2.转体贯拳(身体左转,左拳落至腹前,右拳贯打至额前。
)3.虚步分手(左脚微调步,双拳变掌向两侧撑掌。
)第51式转身双摆莲1.转体合手(身体右转,右脚跟向内拧转,右掌收于胸前,左掌平摆于体前。
)2.上步合抱(左脚上步落于右脚前,双手合抱,掌心向下。
)3.虚步推掌(右脚上步成虚步,左掌心向上收于胸前,右掌从左臂上横掌推出。
)4.摆腿双拍(左腿支撑,右腿外摆,双手拍脚面。
)第52式弯弓射虎1.屈蹲落步(左腿屈蹲,右脚向右侧落步,眼视左掌。
)2.摆掌握拳(身体右转,双掌从右膝上摆掌,屈臂握拳。
)3.弓步打拳(身体左转成弓步,收拳向左前立拳打出,左下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