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红公鸡教案
大班红公鸡教案

大班红公鸡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红公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红公鸡的外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1. 红公鸡的图片或模型。
2. 课堂板书工具。
3. 学生的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坐在一起,展示红公鸡的图片或模型。
- 引导学生观察红公鸡的外貌特征,如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等。
-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红公鸡吗?红公鸡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逐步引导他们认识红公鸡的外貌特征。
2. 概念讲解(10分钟)- 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红公鸡轮廓,并标注红公鸡的各个部位,如头、身体、翅膀和脚等。
- 逐步向学生解释红公鸡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并让学生跟随指示指出相应的部位。
- 引导学生观察红公鸡的特征,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住每个部位的名称。
3. 观察练习(15分钟)- 分发纸和彩色铅笔给每个学生。
- 让学生模仿红公鸡的形状,画出一个简单的红公鸡。
- 引导学生观察红公鸡的特征,如画出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等。
-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描述他们画的红公鸡的特征,如“我的红公鸡有两只大大的翅膀”。
4. 合作游戏(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红公鸡。
- 其他小组成员通过观察红公鸡的特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红公鸡的外貌特征。
- 红公鸡的扮演者根据描述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姿势,以更好地表达红公鸡的特征。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和帮助。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红公鸡画作,并邀请他们描述自己画的红公鸡的特征。
-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总结红公鸡的外貌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公鸡会被称为红公鸡?它的外貌特征有什么作用?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红公鸡的相关资料,如红公鸡的习性、生活环境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公鸡。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动物园,亲身观察红公鸡,并与实际情境结合,加深学生对红公鸡的认识和理解。
大班音乐歌唱大公鸡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歌唱大公鸡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音乐歌唱大公鸡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唱跟的方式,准确地演唱儿歌《大公鸡》。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基本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韵律。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公鸡》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大公鸡的图片或卡片。
3. 音乐播放器或投影设备。
4. 学生的音乐乐器(如小鼓、铃鼓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关于公鸡的知识,如它的特征、叫声等。
- 展示大公鸡的图片或卡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听歌学唱(10分钟):- 播放《大公鸡》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 指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唱跟。
- 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3. 分组合唱(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位领唱。
-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在歌曲中加入一些动作或表情。
4. 乐器伴奏(10分钟):- 引导学生使用音乐乐器,如小鼓、铃鼓等,为歌曲伴奏。
- 指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合理运用乐器。
5. 反思与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合唱和乐器伴奏中的体验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案反思:在这节音乐课中,学生通过唱跟和分组合唱的方式,成功地演唱了儿歌《大公鸡》。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展示了积极的参与和合作精神,通过音乐乐器的伴奏,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然而,在教案的设计中,我发现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1. 情境创设可以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例如引入一些有关公鸡的趣味知识或故事,让学生更加投入和感兴趣。
2. 在听歌学唱环节,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互动的活动,如让学生模仿公鸡的叫声,或通过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分组合唱时,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加入一些创意的动作或表情,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红公鸡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红公鸡教案反思在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其中,红公鸡是一种常见的音乐游戏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动作和表情的模仿,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
然而,在进行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认真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活动流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效果的达成。
因此,本文将结合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在进行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自己希望幼儿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2. 活动准备。
在进行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工作,包括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选择适合的音乐曲目、准备活动道具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活动流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活动过程。
在进行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活动过程。
例如,可以先让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和表情模仿。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活动总结。
在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活动进行评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教学反思。
在进行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对活动进行反思,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1. 活动准备不充分。
在进行红公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有时会因为活动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中班音乐红公鸡教案

中班音乐红公鸡教案教案:中班音乐《红公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中班音乐教材《红公鸡》。
该教材取自于中班音乐课程第二单元《动物的歌》,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歌曲《红公鸡》,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通过学习歌曲,认识红公鸡,了解红公鸡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歌曲《红公鸡》,让幼儿能够跟上节奏,正确地唱出歌曲。
难点:让幼儿理解歌曲的意义,能够通过歌曲表达出对红公鸡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教学课件(红公鸡的图片)、小红帽头饰学具:幼儿课本、小手拍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穿着小红帽服装,唱着《小红帽》的歌曲,进入教室,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认识红公鸡: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红公鸡的图片,让幼儿说出红公鸡的特点,如“红红的羽毛,尖尖的嘴巴”等。
3.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红公鸡》,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唱出歌曲。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红公鸡、小鸡、母鸡),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角色扮演。
5. 练习演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演唱练习,要求幼儿声音洪亮,节奏准确。
6. 表演展示:每组幼儿进行演唱表演,其他幼儿进行观看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红公鸡红红的羽毛尖尖的嘴巴爱唱歌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歌曲《红公鸡》的内容,并表演给家长看。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红公鸡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歌曲《红公鸡》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红公鸡的特点。
但在演唱环节,部分幼儿的声音较小,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演唱练习,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幼儿教案红公鸡

幼儿教案红公鸡教案标题:幼儿教案红公鸡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红公鸡这一动物。
2. 培养幼儿对红公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认知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红公鸡的外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游戏和互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 插图或图片展示红公鸡的外貌特征。
2. 红公鸡的玩具或模型。
3. 红公鸡的鸣叫音频或视频。
4. 红公鸡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红公鸡的图片或插图,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动物。
2. 引导幼儿观察红公鸡的外貌特征,如红色的羽毛、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嘴等。
主体活动:1. 观察红公鸡的模型或玩具,让幼儿亲自触摸、感受其特征。
2. 播放红公鸡的鸣叫音频或视频,引导幼儿模仿红公鸡的叫声。
3. 通过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介绍红公鸡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4. 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用纸板、纸杯等材料制作红公鸡的面具或手偶。
5.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红公鸡,模仿它的动作和叫声。
结束活动:1. 回顾红公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制作红公鸡面具或扮演红公鸡时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或动物园,观察真实的红公鸡。
2. 制作红公鸡的拼图或贴纸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进一步扩展幼儿的知识,介绍其他不同颜色和品种的鸡类。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红公鸡特征时的专注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和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红公鸡面具或手偶,评估幼儿对红公鸡外貌特征的理解。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公鸡》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公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公鸡》的歌曲及其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唱歌、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国家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通过游戏、童谣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幼儿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爱国主义概念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形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以国旗飘扬的画面为背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互搭配动作,展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2.歌曲欣赏播放《大公鸡》的歌曲,引导幼儿认真听歌,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所表达的内容。
然后请幼儿手拿各自的鸡儿卡片,认真观察卡片上的鸡儿图案,认为这只鸡儿是不是很喜庆呢?如果我们想唱哪个鸡儿,应该怎么办呢?3.歌曲演唱引导幼儿一起大声唱《大公鸡》的歌曲,同时让孩子们手舞足蹈地跟着歌曲的节奏,充分展现出快乐的状态。
4.情感教育通过让幼儿参与到《大公鸡》这首歌曲的演唱和表演中来,引导幼儿深入了解歌曲背后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祖国的美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5.音乐游戏播放《欢乐颂》,让幼儿对着音乐做出各种形态的变化,尽情地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师会发出一声口令,孩子们听到口令后,马上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排排坐”,“直起腰”等等口令。
6.评价及纠错在完成音乐游戏之后,教师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纠错。
在表现良好的幼儿身上,教师将送上一份小礼物,以激励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而在表现不佳的幼儿身上,教师则会逐一纠正错误,并耐心引导,让孩子们慢慢明白正确的行为方式。
四、教学总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国家富强发展的坚实保障。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学习爱国的歌曲,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明白祖国的美好,知道自己是祖国的花朵,培养出对祖国的浓厚的感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大公鸡》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大公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大公鸡,了解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大公鸡的动作和叫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大公鸡的动作和叫声,参与音乐活动。
2. 教学难点:幼儿在模仿大公鸡叫声时,能准确地发出“咕咕”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大公鸡的图片、玩具鸡、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适当的座椅,有利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展示大公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如鸡冠、羽毛等。
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大公鸡的了解。
2. 教学部分:教师播放《大公鸡》音乐,让幼儿听并提出问题,如“大公鸡是怎么叫的?”“大公鸡是怎么走路的?”引导幼儿关注音乐节奏和歌词内容。
接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大公鸡的动作和叫声,学会歌曲。
3. 实践部分: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大公鸡,其他幼儿伴奏。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 总结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内容,强调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模仿大公鸡的动作和叫声。
2. 教师评价幼儿对大公鸡的了解程度,如是否能正确描述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教师收集幼儿在实践环节的表演视频或照片,评价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让家长在家帮助幼儿巩固《大公鸡》这首歌曲,并鼓励家长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内布置“农场”主题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农场动物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教学内容是否过于简单或复杂等。
大班音乐红公鸡教案

大班音乐红公鸡教案教案标题:大班音乐红公鸡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在教室中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问题:向幼儿提问,“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们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主体活动:1. 学唱歌曲《红公鸡》:- 老师先带领幼儿跟随节奏拍手,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
- 老师逐句教唱歌曲,幼儿跟随学唱。
- 分组练唱: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的一部分。
- 全班合唱:让所有幼儿一起合唱歌曲。
2. 舞蹈动作配合:- 老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拍手、跳跃等,与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配合。
- 将歌曲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合唱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
3. 制作简易乐器:- 老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 老师和幼儿一起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乐器,如利用空瓶子制作鼓、利用纸杯制作铃铛等。
- 幼儿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与歌曲一起演奏。
4. 音乐游戏:-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动物的叫声、根据音乐的快慢进行身体动作等。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总结活动:1. 回顾学习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学唱的歌曲、学习的舞蹈动作和制作的乐器。
2. 鼓励幼儿分享感受:让幼儿分享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喜爱和收获。
3. 展示成果:邀请幼儿进行小型表演,展示他们学到的歌曲、舞蹈和乐器演奏。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学唱歌曲、跟随舞蹈动作和演奏乐器的能力。
2. 听取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反馈和感受,了解他们对活动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教案延伸:1. 继续进行其他音乐活动,如学唱其他儿歌、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小歌曲或舞蹈动作,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与其他班级或家长共同举办音乐表演,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红公鸡教案
1)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讲故事(故事内容就是歌词)
2)小朋友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读一读吧!(师幼一起有节奏的读故事)师:真棒!我们请出小手来帮帮忙吧!
(师幼一起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
师:小朋友的小手和小眼睛真能干,现在老师想请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来比一比,谁最棒?(先请女小朋友再请男小朋友)
师:我觉得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都很棒。
二、学唱歌曲,掌握休止符。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帮它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学吗?(想)先听老师来唱一唱。
(师师范)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老师在唱歌的时候加了点头的动作,用点头来表示空拍,
空拍就是不要唱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幼一起加上点头的动作来唱)
师:那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空拍的地方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示,可以互
相讨论一
下。
(幼儿讨论)
师:讨论好了吗?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
幼1:还可以拍手。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空拍的地方用拍手来表示。
(幼儿练习)还
有其他方法吗?幼2:拍腿
师:拍腿也可以的,我们来学一学。
幼3:拍肩
师:准备,听好前奏。
幼4:跺脚
师:大家一起来。
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
师:这首歌曲除了可以加上动作来唱,老师还有一个有趣的唱法呢,想不想听一听?(师范唱,并加入衬词)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个有趣的唱法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儿回答)
师:老师在空拍的地方不再是用拍手、拍头来表示了,而是加上了衬词。
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唱一唱有趣的衬词,老师来唱歌词。
师:老师觉得唱衬词很有趣也想来唱一唱,这样吧,我们交换一下,你们来唱歌词,我来唱衬词。
师指挥分组演唱:分成两组,一半幼儿起立。
教师指挥一半幼儿唱歌词,一半幼
儿唱衬词
四、取名字
师:我们学会了唱这么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名字呢!请小朋友来帮它取名字吧。
(幼儿自由回答)
五、谈话:不做胆小鬼,做个勇敢的好孩子。
六、律动
:不怕不怕
师
:今天学会了唱这么有趣的歌曲
,开不开心?(开心) 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吧,随便你做什么动作。
我的大鞋会唱歌(音乐)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更新:2007-1-23 阅读:
我的大鞋会唱歌(音乐)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活动准备:室外环境报纸硬纸板长凳塑料布铁筒
活动过程:
1、充分感受
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