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 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 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 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
能成为行为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4)高一级需要产 生时,低级需要并 不消失。同一时期 内,人就有多种需 要并存,但有的需 要占主导地位。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 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3)成功→ →
/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教育有心理成学第就七章任学习务动机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
和条件如:。需求要知欲
诱因 如:奖
动机
励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Sawrey & Telford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时内在的动力和决心。
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和目标,是推动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志愿,如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提升的欲望等;而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的奖励或惩罚而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动机的方向性分为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
积极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如个人的兴趣和愉悦;而消极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避免惩罚或负面结果而参与学习活动,如外部的压力和恐惧。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心程度,它会影响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决心。
当个体对自身能力有信心时,会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另外,学习者的目标导向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目标时,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和有价值的。
其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此外,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对提高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以及外部环境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如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及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 (一)引发作用 • 动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 • (二)定向作用 • 动机使个体的行为向一定懂得方向、目标前进,使个体的行为具有明确指向性; • (三)维持作用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勤奋还是懒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
动机的水平; • (四)调节作用 • 动机还能使个体的行为继续维持对该目标的指向,并调节着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 动机。
•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具体的动机。 •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远大理想相联系的动机。
•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 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太低都不利于学习,而当动机保持在最佳水平时,则可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 果。学习动机过低时,个体对学习活动态度冷漠,学习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 • (2)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效率最高。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 机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学习效率随动机水平增强而提高,在动机达到最佳水 平时学习效率最佳,此后随着动机进一步增强而下降。 • (3)任务容易时,中等偏高的动机下,效率最高;任务困难,中等偏低的 动机下,效率最高。
和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动机的内在因素。 • (2)诱因 • 能够激发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
(如食物的芳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
• 2、内驱力
•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存在于学习任务 本身。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 向。简言之,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习动机的三个基本成分包括:A. 需要、驱动力、目标B. 兴趣、态度、价值观C. 知识、技能、态度D.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 以下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权力需求3.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A. 成就经验B. 替代经验C. 言语说服D. 个性特征4. 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习者倾向于通过哪种方式来接受信息?A. 视觉B. 听觉C. 动觉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种学习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A. 计划策略B. 监控策略C. 组织策略D. 复述策略6.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应该:A. 增加学习材料的复杂性B. 减少学习材料的信息量C. 增加学习材料的趣味性D. 优化学习材料的结构7.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A.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 学习者的先前知识C. 学习者的动机水平D. 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8.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以下哪种目标取向更可能促进深度学习?A. 表现接近目标B. 表现回避目标C. 主题掌握目标D. 任务掌握目标9. 以下哪种记忆策略不属于精加工策略?A. 联想B. 组织C. 重复D. 可视化10.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 问题表征B. 知识结构C. 动机水平D. 问题难度答案:1. D2. D3. D4. D5. D6. D7. C8. C9. C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 描述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答案:1. 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提出,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成功经验、模仿学习、鼓励和支持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第七章 学习动机(二)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 自我效能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 经过训练,自我效能可以得到提高 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 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 习中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 绩。
改进:
首先,为他们选择难以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不 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 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 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 最后,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 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判断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 实的归因
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其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巨大的 动机作用 各种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 的因素,将成功归于能力,有助于增强个体的 自我效能,进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归因;将 失败归因于能力,就会轻易放弃努力,产生习 得性无力感,变得无助、冷漠、听之任之,破 罐子破摔
受训斥组 静听组 控制组
低
时间(天)
为什么?
不同诱因条件下的效果
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 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竞赛或竞争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 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校 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 有促进作用
竞赛的消极作用 成功可能性在50%时反应倾向强度最大, 因此竞赛对处于中间偏上状态的学生影响最大, 但对无希望得名次者只有消极作用
(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 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 础 教育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时激发学生 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2.学习动机的类型(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远景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因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价值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有以下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的陈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类似于一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只是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有以下两种主要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类似于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将工作做好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作用任何动机的基本作用都是:激活、指向、维持、调节,作为学习行为的专属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中介对认知过程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这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动机理论,他们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认为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赞扬、奖赏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因而有较大局限性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又称成长性需要。
学习动机PPT(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真题解析
1. 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 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2.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C) 。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间接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3.根据学习动机的持续时间 – 远景性学习动机:与长期目标相联系 (1)直接远景性动机 (2)间接远景性动机
– 近景性学习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1)直接近景性动机 (2)间接近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真题解析
1.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 动机是 (C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动机 D.外部动机 2.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的动机是 (D )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 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 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 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功能 1.引发个体活动——激活功能。 2.引导这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使个体行为有 明显的选择性——指向功能。 3.维持这种活动——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真题解析
(三)学习动机的形成
1.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 (推力)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拉力)。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
情景和条件。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 内部学习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因学习活动本身的 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
维控度性。 稳定性
内外在性
可控制性
关系 因素
稳 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任务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态
√
√
√
外界环境
√
√
√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与失
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与可控性 将响情绪反应。
(赞许、训斥、 愤怒、同情、鼓 励、安慰、帮助)
学生归因
四、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 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 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
和条件。需要
如:求知欲
动机
诱因
如:奖 励
如:遇到危险时人能产生 巨大的力量逃出生天;
平时偷懒不用功的学 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 变,长期的、概括的
如:影响人一生的兴趣 爱好、价值观;
高成就动机者有三 大特征:工作狂、有节 制的冒险、需要反馈。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续)
(三)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 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好奇心(求知欲); 胜任力(完成欲); 自居作用(认同欲); 互易性(互惠欲)。
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 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外部强化与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食物、水 、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金钱;社
会接纳、活动等: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续)
(四)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
社会性动机
亲和动机
希望同社会中的人 保持亲近关系的动 机。
成就动机
个人对于他认为是 有价值的工作愿意 去做,并力求有所 成就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考试内 容)
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 习的充分的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 重要条件。
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 绝对必要的。
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 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强化后果对操作行为的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 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 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 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
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
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
就具有动机功能。
情感反应
对行动成败的归因
如,沮丧、灰心
后继行为
如,将竞赛失败 归于能力差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如,下次也不能成功
三、归因理论(续)
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他提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Sawrey & Telford)
社会动机
交往性动机
如:为自己喜欢的 老师而努力学习某 课程。
威信性动机
如:期望得到别人 的尊重、肯定和赞 扬,向往获得成就 等等。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续)
(二)情境动机与人格动机
情境动机
人格动机
在一定情境下产生, 暂时的、可变的
第七章 动机与学习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学习动机的含义; 2、掌握并熟悉各种学习动机理论; 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重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难点 学习动机理论
进入
第七章 动机与学习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本章复习思考题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3)成功→ →
/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
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 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
链接:教师反馈影响学生归因
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印象
教师对学生 表现的评定
教师归因
教师的反馈
语言的
(错误改正)
非语言的
(如面部表情)
学生觉知到 自己的成败
学生猜想教师 对他的态度
教师的行为
三、归因理论
归因(Attribution):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 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 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三、归因理论(续)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归
(3)维持作用
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
链接: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 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论 三、归因理论 四、成就动机论 五、自为主义认为,一种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 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发生的概率就增加。
讨论:学习动机 属于非智力因素
吗?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续)
4、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续)
5、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1)激活作用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2)指向作用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行为动力。
二、需要层次论(续)
(4)高一级需要产生 时,低级需要并不消 失。同一时期内,人 就有多种需要并存, 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 位。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二、需要层次论(续)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 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注意需要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