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管理学实验指导书 (1)
农业机械的管理与监督技术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的管理与监督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管理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意义 (4)1.1.1 发展历程 (4)1.1.2 意义 (4)1.2 农业机械化管理的重要性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1.2.2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4)1.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3 农业机械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5)1.3.1 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 (5)1.3.2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5)1.3.3 农业机械化管理法规与标准 (5)1.3.4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 (5)1.3.5 农业机械化管理培训与考核 (5)1.3.6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 (5)1.3.7 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管 (5)1.3.8 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5)第2章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5)2.1 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原则 (5)2.1.1 适用性原则 (5)2.1.2 经济性原则 (6)2.1.3 先进性原则 (6)2.1.4 安全性原则 (6)2.1.5 可靠性原则 (6)2.2 农业机械设备的配置要求 (6)2.2.1 完善性 (6)2.2.2 协调性 (6)2.2.3 灵活性 (6)2.2.4 模块化 (6)2.3 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6)2.3.1 设备管理 (6)2.3.2 设备维护 (7)2.3.3 操作培训 (7)2.3.4 安全防护 (7)第3章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培训 (7)3.1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7)3.1.1 学历与职业素养 (7)3.1.2 身体健康条件 (7)3.1.3 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7)3.2 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培训内容 (7)3.2.1 农业机械基本原理 (7)3.2.3 农业机械维护与保养 (8)3.2.4 农业机械操作技能 (8)3.3 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方法 (8)3.3.1 理论培训 (8)3.3.2 实操培训 (8)3.3.3 考核评价 (8)3.3.4 持续教育 (8)第4章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管理 (8)4.1 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措施 (8)4.1.1 操作人员安全培训 (8)4.1.2 机械设备检查与维护 (8)4.1.3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8)4.1.4 个人防护措施 (9)4.2 农业机械的预防与处理 (9)4.2.1 预防 (9)4.2.2 处理 (9)4.3 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9)4.3.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9)4.3.2 落实安全责任制 (9)4.3.3 加强安全监管 (9)4.3.4 持续改进 (9)第5章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 (9)5.1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要求 (9)5.1.1 维修原则 (9)5.1.2 维修流程 (10)5.1.3 维修技术要求 (10)5.2 农业机械保养措施及周期 (10)5.2.1 保养措施 (10)5.2.2 保养周期 (10)5.3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记录管理 (10)5.3.1 记录内容 (10)5.3.2 记录管理 (11)第6章农业机械监督技术 (11)6.1 农业机械监督的主要内容 (11)6.1.1 监督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 (11)6.1.2 监督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管理 (11)6.1.3 监督农业机械的更新与淘汰 (11)6.2 农业机械监督的方法与手段 (11)6.2.1 现场监督 (11)6.2.2 远程监控 (11)6.2.3 定期检查与年检 (12)6.2.4 技术培训与宣传 (12)6.3 农业机械违规行为的查处 (12)6.3.2 违规行为的处理 (12)6.3.3 违规行为的通报与曝光 (12)6.3.4 违规行为的整改与复查 (12)第7章农业机械信息技术应用 (12)7.1 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 (12)7.1.1 信息化管理概述 (12)7.1.2 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12)7.1.3 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 (12)7.2 农业机械导航与自动驾驶技术 (13)7.2.1 导航技术概述 (13)7.2.2 自动驾驶技术原理 (13)7.2.3 农业机械导航与自动驾驶技术应用 (13)7.3 农业机械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13)7.3.1 远程监控系统构建 (13)7.3.2 故障诊断技术原理 (13)7.3.3 农业机械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13)第8章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 (13)8.1 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13)8.1.1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13)8.1.2 农业机械节能减排与农业生产效益 (14)8.2 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措施 (14)8.2.1 优化农业机械设计 (14)8.2.2 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 (14)8.2.3 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4)8.3 农业机械节能减排评价与监管 (14)8.3.1 建立农业机械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14)8.3.2 加强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监管 (14)8.3.3 完善政策法规和支持措施 (14)第9章农业机械购置与补贴政策 (15)9.1 农业机械购置政策与流程 (15)9.1.1 购置政策 (15)9.1.2 购置流程 (15)9.2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15)9.2.1 补贴原则 (15)9.2.2 补贴标准 (15)9.3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申请与发放 (16)9.3.1 申请条件 (16)9.3.2 申请材料 (16)9.3.3 发放流程 (16)第10章农业机械化管理与监督案例分析 (16)10.1 农业机械化管理成功案例 (16)10.1.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项目 (16)10.1.2 案例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 (16)10.1.3 案例三:农业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6)10.2 农业机械监督执法案例 (16)10.2.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管 (16)10.2.2 案例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 (17)10.2.3 案例三:农业机械维修市场监管 (17)10.3 农业机械化管理与监督改进措施探讨 (17)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7)10.3.2 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 (17)10.3.3 提高监管能力与水平 (17)10.3.4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17)10.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7)10.3.6 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17)第1章农业机械化管理概述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意义1.1.1 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从人力操作到畜力操作,再到机械化操作的转变。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 (4)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4)1.1.1 耕作机械 (4)1.1.2 播种与栽植机械 (4)1.1.3 收获机械 (4)1.1.4 植保机械 (4)1.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6 农田排灌机械 (4)1.1.7 农业运输机械 (5)1.2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 (5)1.2.1 农业机械品种日益丰富 (5)1.2.2 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1.2.3 农业机械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5)1.2.4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5)1.2.5 农业机械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5)第2章农业机械操作基础 (5)2.1 农业机械操作安全知识 (5)2.1.1 安全操作规程 (5)2.1.2 紧急情况处理 (5)2.1.3 农业机械的保险与年检 (6)2.2 农业机械操作基本技能 (6)2.2.1 操作前准备 (6)2.2.2 启动与运行 (6)2.2.3 操作要领 (6)2.3 农业机械操作注意事项 (6)2.3.1 遵守操作规程 (6)2.3.2 注意观察与调整 (6)2.3.3 防止疲劳驾驶 (6)2.3.4 节能减排 (6)2.3.5 妥善保管机械 (6)第3章耕作机械操作与维护 (6)3.1 耕作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6)3.1.1 类型概述 (6)3.1.2 结构特点 (7)3.2 耕作机械的操作方法 (7)3.2.1 操作前准备 (7)3.2.2 操作步骤 (7)3.3 耕作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7)3.3.1 日常保养 (7)3.3.2 定期保养 (7)3.3.3 存放要求 (8)第4章播种机械操作与维护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8)4.1.1 播种机械的分类 (8)4.1.2 播种机械的结构 (8)4.1.3 各部分功能 (8)4.2 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8)4.2.1 准备工作 (8)4.2.2 播种作业 (9)4.2.3 播种后的检查 (9)4.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1 日常维护 (9)4.3.2 定期保养 (9)4.3.3 存放要求 (9)第5章施肥机械操作与维护 (9)5.1 施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9)5.1.1 撒肥机 (9)5.1.2 深施机 (10)5.1.3 注施机 (10)5.2 施肥机械的操作方法 (10)5.2.1 撒肥机操作方法 (10)5.2.2 深施机操作方法 (10)5.2.3 注施机操作方法 (10)5.3 施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0)5.3.1 日常检查 (10)5.3.2 定期保养 (11)第6章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 (11)6.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1)6.1.1 谷物收获机械 (11)6.1.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1)6.1.3 果蔬收获机械 (11)6.2 收获机械的操作方法 (11)6.2.1 准备工作 (11)6.2.2 操作流程 (11)6.2.3 停机与存放 (12)6.3 收获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2)6.3.1 日常检查 (12)6.3.2 定期保养 (12)6.3.3 季节性保养 (12)第7章脱粒机械操作与维护 (12)7.1 脱粒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2)7.1.1 按工作原理分类 (12)7.1.2 按结构特点分类 (12)7.2 脱粒机械的操作方法 (13)7.2.1 操作前准备 (13)7.2.2 操作步骤 (13)7.3 脱粒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3)7.3.1 日常维护 (13)7.3.2 定期保养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 (13)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3)8.1.1 类型概述 (13)8.1.2 结构特点 (14)8.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4)8.2.1 操作前准备 (14)8.2.2 操作步骤 (14)8.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4)8.3.1 日常维护 (14)8.3.2 定期保养 (15)第9章农田水利机械操作与维护 (15)9.1 农田水利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5)9.1.1 概述 (15)9.1.2 类型与结构 (15)9.2 农田水利机械的操作方法 (15)9.2.1 操作前准备 (15)9.2.2 操作步骤 (15)1.1 启动前,检查电源、水位、阀门等是否正常。
农机管理学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轮式车辆行走系的使用与维护目的与要求:1.掌握行驶系统的功用与类型;2.了解各种拖拉机汽车车架的类型与特点;3.掌握轮式车辆前轮定位概念与内容;4.掌握车轮组成与结构;5.了解悬架的功用与类型规范作业;6.了解各种拖拉机行走装置。
(一)传动系统离合器功用与性能要求;离合器类型与特点;摩擦式离合器工作原理;螺旋弹簧式离合器、双作用离合器;离合器操纵机构。
(二)变速器变速器功用与类型;机械式变速器基本构成及类型;典型变速器工作原理;变速器常规操纵机构。
(三)联轴器与驱动桥联轴器功用与类型;汽车驱动桥功用与构成、主减速器、半轴与桥壳;拖拉机驱动桥特点;轮式拖拉机驱动桥、履带式拖拉机驱动桥。
(四)行驶系统行驶系统基本功用、类型及组成;拖拉机汽车车架;转向桥、转向驱动桥;前轮定位;车轮、悬架及履带拖拉机的行走装置的功用、原理及构造。
(五)转向系统车辆转向方式;轮式车辆转向运动原理;转向系统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与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助力装置;简单差速器、差速锁、自锁差速器;履带拖拉机转向系统,手扶拖拉机转向系统。
目的与要求:1.掌握轮式车辆转向方式、原理及系统构成;2.掌握转向器的类型与结构3. 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4. 掌握差速器的工作原理;5. 了解履带拖拉机转向的工作原理。
(六)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功用与类型及要求;制动系统组成与原理;带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制动器的操纵传动机构。
目的与要求:1.掌握制动系统功用、类型及构成;2.掌握常见制动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3.掌握鼓式制动器构造与原理,以及调整方法;5. 了解盘式制动器;6. 掌握制动传动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检查调整。
(七)拖拉机动力输出系统拖拉机动力输出方式与要求;拖拉机牵引力调节方法;牵引装置;悬挂装置;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皮带轮;液压系统控制方式与组成;分置式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在机具作业深度的调节中,液压悬挂系统的几种调节方法。
农业机械化操作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操作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1.1.1 传统农业阶段: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动力,农具简单,生产效率低。
(4)1.1.2 半机械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机械化开始起步,半机械化农具如播种机、收割机等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
(4)1.1.3 机械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生产,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5)1.1.4 现代农业机械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先进设备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
(5)1.2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5)1.2.1 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5)1.2.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1.2.3 改善农产品质量: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1.2.4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1.2.5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1.3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5)1.3.1 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农业机械类型及选择 (6)2.1 农业机械分类 (6)2.2 农业机械主要类型及功能 (6)2.3 农业机械的选择与配置 (6)第3章耕整地机械化作业 (7)3.1 耕整地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7)3.1.1 耕地机械 (7)3.1.2 整地机械 (7)3.2 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7)3.2.1 耕地机械化作业 (7)3.2.2 整地机械化作业 (8)3.3 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8)3.3.1 安全操作 (8)3.3.2 机械维护 (8)3.3.3 环保作业 (8)第4章播种机械化作业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1.2 播种机械的选择 (9)4.2 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9)4.2.1 播种深度 (9)4.2.2 播种密度 (9)4.2.3 播种速度 (9)4.2.4 播种质量 (9)4.3 播种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9)4.3.1 机械调试 (9)4.3.2 土壤处理 (9)4.3.3 种子处理 (9)4.3.4 播种时间 (9)4.3.5 作业人员培训 (10)4.3.6 安全生产 (10)第5章施肥机械化作业 (10)5.1 施肥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选择原则 (10)5.2 施肥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0)5.2.1 施肥量控制 (10)5.2.2 施肥深度与宽度 (10)5.2.3 作业速度 (10)5.2.4 作业时机 (11)5.3 施肥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1)5.3.1 安全操作 (11)5.3.2 保养维护 (11)5.3.3 环境保护 (11)5.3.4 适应气候变化 (11)5.3.5 遵循农艺要求 (11)第6章灌溉机械化作业 (11)6.1 灌溉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1)6.1.1 类型概述 (11)6.1.2 选择依据 (11)6.2 灌溉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1)6.2.1 灌溉制度 (12)6.2.2 灌溉设备安装 (12)6.2.3 灌溉操作 (12)6.3 灌溉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2)6.3.1 设备维护 (12)6.3.2 水质管理 (12)6.3.3 节水措施 (12)6.3.4 安全生产 (12)第7章收获机械化作业 (12)7.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3)7.1.2 选择原则 (13)7.2 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3)7.2.1 作业前准备 (13)7.2.2 作业过程 (13)7.2.3 作业后检查 (13)7.3 收获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3)7.3.1 安全生产 (13)7.3.2 环保要求 (14)7.3.3 技术更新与培训 (14)7.3.4 故障处理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 (14)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4)8.1.1 加工对象的特性:根据加工农产品的种类、品质、含水量等特性,选择相应类型的加工机械。
农业机械学实习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一)了解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和工作性能,熟悉使用调整和保养方法,为学好专业理论课增加感性认识。
(二)参加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课的信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了解农场农机具的运用现状,开阔思路,逐步认识今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二、实习守则:(一)服从指导教师和农场各级领导、工人师傅们的指导,遵守秩序。
有事一定要与指导教师或组长请假,未经许可,不准擅自行动。
(二)讲文明、讲道德、有礼貌。
注意与地方群众搞好关系。
(三)爱护机具和其它公共财物,未经驾驶员批准,不能随意开动机器。
(四)严守工作制度,在首先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生产与实习兼顾。
(五)同学和师生之间都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争做好人好事,要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六)加强组织观念,各实习小组长,要经常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规定,并注意防火。
(八)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者,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习。
三、安全技术规则:(一)不允许非驾驶员驾驶联合收割机。
(二)在发动机起动,接合作业离合器即行走前,必须给信号,给信号后,只有在确保机器有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动机器。
(三)在联合收割机工作时,不允许用手触动机器的工作部件。
只有在发动机停止后才能进行各种调整和保养。
(四)联合收割机工作或运输时,最大允许坡度不超过15°。
上下坡时不许换档。
在斜坡上停车时要刹车,并用定位器卡住刹车踏板。
(五)经常检查刹车机构和转向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六)卸粮时,禁止用铁铲或其它工具推粮仓里的粮食。
(七)禁止用联合收割机拖带任何其它机器。
也不允许用集草箱搬运货物。
(八)不要在正收割的地内加油。
电路导线上不应沾有油污,严禁在机器旁和成熟了的作物旁边吸烟,每台机器上必须带两个状态良好的灭火器,一把铁锹和医药用品等。
(九)机器停止后,应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并切断作业离合器,当收割台未放到可靠的支承物上之前,禁止人到收割台下方。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设备概述 (3)1.1 农业机械设备分类与特点 (3)1.2 农业机械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农业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 (5)2.1 农业机械设备选型原则 (5)2.1.1 适用性原则 (5)2.1.2 经济性原则 (5)2.1.3 先进性原则 (5)2.1.4 安全性原则 (5)2.1.5 环保性原则 (5)2.2 农业机械设备配置方案 (5)2.2.1 作物生产环节配置 (5)2.2.2 畜禽养殖环节配置 (5)2.2.3 农产品加工环节配置 (6)2.2.4 农业废弃物处理环节配置 (6)2.3 农业机械设备购置与维护 (6)2.3.1 购置流程 (6)2.3.2 维护保养 (6)第3章耕整地机械 (6)3.1 耕地机械 (6)3.1.1 概述 (6)3.1.2 类型及特点 (6)3.2 整地机械 (7)3.2.1 概述 (7)3.2.2 类型及特点 (7)3.3 耕整地机械操作技巧 (7)3.3.1 操作前准备 (7)3.3.2 操作注意事项 (7)3.3.3 操作后保养 (7)3.3.4 安全操作 (7)第4章播种机械 (7)4.1 播种机分类与工作原理 (8)4.1.1 播种机分类 (8)4.1.2 播种机工作原理 (8)4.2 播种机械操作要点 (8)4.2.1 播种前准备 (8)4.2.2 播种操作 (8)4.3 播种质量检测与调整 (9)4.3.1 播种质量检测 (9)4.3.2 播种质量调整 (9)第5章施肥机械 (9)5.1.1 撒肥机 (9)5.1.2 液体施肥机 (9)5.1.3 粉尘施肥机 (9)5.2 施肥机械操作方法 (10)5.2.1 准备工作 (10)5.2.2 操作步骤 (10)5.2.3 注意事项 (10)5.3 施肥效果评价与优化 (10)5.3.1 评价方法 (10)5.3.2 优化措施 (10)第6章植保机械 (11)6.1 喷雾机械 (11)6.1.1 设备选择 (11)6.1.2 操作方法 (11)6.2 喷粉机械 (11)6.2.1 设备选择 (11)6.2.2 操作方法 (11)6.3 防虫网与遮阳网应用 (11)6.3.1 防虫网应用 (11)6.3.2 遮阳网应用 (11)第7章收获机械 (12)7.1 谷物收获机械 (12)7.1.1 简介 (12)7.1.2 常见谷物收获机械 (12)7.1.3 操作要点 (12)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2)7.2.1 简介 (12)7.2.2 常见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2)7.2.3 操作要点 (12)7.3 收获机械操作注意事项 (12)7.3.1 操作前准备 (12)7.3.2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13)7.3.3 操作后注意事项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3)8.1 粮食加工机械 (13)8.1.1 稻谷加工机械 (13)8.1.2 小麦加工机械 (13)8.1.3 玉米加工机械 (13)8.2 油料加工机械 (13)8.2.1 油菜籽加工机械 (13)8.2.2 花生加工机械 (14)8.2.3 棉籽加工机械 (14)8.3 果蔬加工机械 (14)8.3.2 蔬菜加工机械 (14)8.3.3 脱水蔬菜加工机械 (14)第9章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 (14)9.1 秸秆处理机械 (14)9.1.1 秸秆粉碎机 (14)9.1.2 秸秆压块机 (15)9.1.3 秸秆打捆机 (15)9.2 畜禽粪便处理机械 (15)9.2.1 粪便搅拌机 (15)9.2.2 粪便脱水机 (15)9.2.3 粪便发酵设备 (15)9.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9.3.1 秸秆还田机械 (15)9.3.2 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设备 (15)9.3.3 农业废弃物发电设备 (15)9.3.4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燃料设备 (15)第10章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 (16)10.1 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保养 (16)10.1.1 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16)10.1.2 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 (16)10.1.3 维护保养的实施方法 (16)10.2 农业机械设备故障排除 (16)10.2.1 故障诊断方法 (16)10.2.2 常见故障排除 (16)10.2.3 故障排除注意事项 (17)10.3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策略与制度 (17)10.3.1 管理策略 (17)10.3.2 管理制度 (17)第1章农业机械设备概述1.1 农业机械设备分类与特点农业机械设备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装置,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机械:包括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等,主要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种植作物。
实验指导书农业机械学教学课件

实验一稻麦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收割台及输送装置一、目的:为学习南方稻麦收获机械建立感性认识,以便于提高听课的理解能力。
1、了解稻麦联合收获机的各部分组成就功用;2、了解稻麦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流程;3、了解稻麦联合收获机割台、中间输送机构、籽粒杂余输送机构的形式、构造及功用。
二、内容:1、观察闽江—150,龙江—120,丰收—I,三圆盘回转割台等联合收获机,了解其总体结构及各部分功用;2、了解全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流程;3、了解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流程;4、详细观察割台、中间输送、籽粒杂余输送机构的组成,了解其各部分的功用:1)往复式切割器的构造(动刀片、定刀片、护刃器、刀杆、压刃器、摩擦片)及功用;2)圆盘回转式割台的构造(圆盘刀、活动分禾器、拦禾掌、挡禾圈)及各部分功用;3)偏心拔禾轮构造(弹齿式拔禾板、框架、偏心调节机构)及功用;4)拔禾器的构造(扶禾指、扶禾链、上、下轨道)及功用;5)割台搅龙及偏心拔杆机构的构造及功用;6)带拔禾星轮宽形链夹持输送机构的构造及功用;7)了解闽江—150,龙江—120,丰收—I,三圆盘联合收获机中间输送机构的结构特点;8)谷物搅龙及扬谷器的构造与功用;9)了解小型立式割台收割机(工农69-108、100-3型)割台及输送装置的结构。
三、教学课时:3学时四、注意事项:机器空运转前,人员应离开机器1米以外。
观察机器空运转时要注意安全。
五、实验报告:1、简述闽江—150联收机的主要组成,并用框图说明其工艺流程;2、闽江—150和丰收I联合收获机的扶禾装置各属于何种类型;3、往复式切割器主要由哪些零件组成,它们各有何作用,比较闽江—150和丰收I联收机动力驱动机构的异同点。
4、测量记录以下数据:1)拔禾轮直径;2)割刀行程;3)扶禾指间距;4)扶禾框架间距;5)拔禾星轮直径;6)割台搅龙内、外直径及偏心拔杆长度。
实验二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脱粒和清选装置一、目的:了解稻麦收获机机械上脱粒和清选装置的类型、构造、各部分功用及工作过程。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 (3)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4)1.1.1 耕作机械 (4)1.1.2 播种机械 (4)1.1.3 施肥机械 (4)1.1.4 田间管理机械 (4)1.1.5 收获机械 (4)1.1.6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7 农田水利机械 (4)1.2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 (4)1.2.1 农业机械品种齐全 (4)1.2.2 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1.2.3 农业机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4)1.2.4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 (5)1.2.5 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5)第2章农业机械的选型与配置 (5)2.1 选型原则与依据 (5)2.1.1 选型原则 (5)2.1.2 选型依据 (5)2.2 配置方案与要求 (5)2.2.1 配置方案 (5)2.2.2 配置要求 (6)2.3 农业机械购置流程与注意事项 (6)2.3.1 购置流程 (6)2.3.2 注意事项 (6)第3章耕整地机械 (7)3.1 耕整地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7)3.1.1 耕地机械 (7)3.1.2 整地机械 (7)3.2 耕整地机械的操作与使用 (7)3.2.1 操作前的准备 (7)3.2.2 操作步骤 (7)3.2.3 注意事项 (8)3.3 耕整地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8)3.3.1 日常保养 (8)3.3.2 定期保养 (8)3.3.3 存放与保管 (8)第4章播种与栽植机械 (8)4.1 播种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8)4.1.1 种类 (8)4.1.2 原理 (8)4.2.1 种类 (9)4.2.2 原理 (9)4.3 播种与栽植机械的操作与使用 (9)4.3.1 操作步骤 (9)4.3.2 使用注意事项 (9)4.4 播种与栽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4.1 日常维护 (9)4.4.2 定期保养 (10)第5章施肥与植保机械 (10)5.1 施肥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10)5.1.1 撒肥机 (10)5.1.2 施肥机 (10)5.1.3 滴灌设备 (10)5.2 植保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10)5.2.1 喷雾器 (10)5.2.2 喷粉器 (10)5.2.3 弥雾机 (11)5.3 施肥与植保机械的操作与使用 (11)5.3.1 操作前准备 (11)5.3.2 施肥机械的操作 (11)5.3.3 植保机械的操作 (11)5.4 施肥与植保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1)5.4.1 日常维护 (11)5.4.2 定期保养 (11)5.4.3 存放与保管 (11)第6章收获机械 (11)6.1 收获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11)6.1.1 种类 (11)6.1.2 工作原理 (12)6.2 收获机械的操作与使用 (12)6.2.1 操作前准备 (12)6.2.2 操作步骤 (12)6.3 收获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2)6.3.1 日常维护 (12)6.3.2 定期保养 (12)第7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3)7.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13)7.1.1 粮食加工机械 (13)7.1.2 油料加工机械 (13)7.1.3 蔬菜加工机械 (13)7.1.4 果品加工机械 (13)7.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与使用 (13)7.2.1 操作前准备 (13)7.2.3 注意事项 (14)7.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4)7.3.1 日常维护 (14)7.3.2 定期保养 (14)第8章农业运输机械 (14)8.1 农业运输机械的种类与原理 (14)8.1.1 种类 (14)8.1.2 原理 (14)8.2 农业运输机械的操作与使用 (15)8.2.1 操作准备 (15)8.2.2 操作步骤 (15)8.2.3 注意事项 (15)8.3 农业运输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5)8.3.1 日常维护 (15)8.3.2 定期保养 (15)8.3.3 季节性保养 (16)第9章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 (16)9.1 故障诊断方法与技巧 (16)9.1.1 望、闻、问、切四诊法 (16)9.1.2 数据分析法 (16)9.1.3 经验判断法 (16)9.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6)9.2.1 发动机故障 (16)9.2.2 传动系统故障 (16)9.2.3 液压系统故障 (17)9.3 故障预防与维修管理 (17)9.3.1 预防措施 (17)9.3.2 维修管理 (17)第10章农业机械安全与环保 (17)10.1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范 (17)10.1.1 操作前准备 (17)10.1.2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17)10.1.3 操作后注意事项 (18)10.2 农业机械环保要求与措施 (18)10.2.1 环保要求 (18)10.2.2 环保措施 (18)10.3 农业机械处理与应急预案 (18)10.3.1 处理 (18)10.3.2 应急预案 (18)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农业机械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及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轮式车辆行走系的使用与维护目的与要求:1.掌握行驶系统的功用与类型;2.了解各种拖拉机汽车车架的类型与特点;3.掌握轮式车辆前轮定位概念与内容;4.掌握车轮组成与结构;5.了解悬架的功用与类型规范作业;6.了解各种拖拉机行走装置。
(一)传动系统离合器功用与性能要求;离合器类型与特点;摩擦式离合器工作原理;螺旋弹簧式离合器、双作用离合器;离合器操纵机构。
(二)变速器变速器功用与类型;机械式变速器基本构成及类型;典型变速器工作原理;变速器常规操纵机构。
(三)联轴器与驱动桥联轴器功用与类型;汽车驱动桥功用与构成、主减速器、半轴与桥壳;拖拉机驱动桥特点;轮式拖拉机驱动桥、履带式拖拉机驱动桥。
(四)行驶系统行驶系统基本功用、类型及组成;拖拉机汽车车架;转向桥、转向驱动桥;前轮定位;车轮、悬架及履带拖拉机的行走装置的功用、原理及构造。
(五)转向系统车辆转向方式;轮式车辆转向运动原理;转向系统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与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助力装置;简单差速器、差速锁、自锁差速器;履带拖拉机转向系统,手扶拖拉机转向系统。
目的与要求:1.掌握轮式车辆转向方式、原理及系统构成;2.掌握转向器的类型与结构3. 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4. 掌握差速器的工作原理;5. 了解履带拖拉机转向的工作原理。
(六)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功用与类型及要求;制动系统组成与原理;带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制动器的操纵传动机构。
目的与要求:1.掌握制动系统功用、类型及构成;2.掌握常见制动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3.掌握鼓式制动器构造与原理,以及调整方法;5. 了解盘式制动器;6. 掌握制动传动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检查调整。
(七)拖拉机动力输出系统拖拉机动力输出方式与要求;拖拉机牵引力调节方法;牵引装置;悬挂装置;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皮带轮;液压系统控制方式与组成;分置式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在机具作业深度的调节中,液压悬挂系统的几种调节方法。
1. 掌握动力输出装置的原理和构造。
正确安装动力输出装置与田间机具和固定机具的挂接;2. 掌握耕作机械工作深度的几种调节原理;3. 掌握分置式、半分置式和整体式液压悬挂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4. 掌握悬挂装置与机具的正确挂接。
(八)行走系的使用与维护1.主、从动锥齿轮的啮合间隙调整,可用拧动差速器轴承预紧度的调整螺母来实现。
由于轴承预紧度已预先调好,因此调整齿轮啮合间隙时,一侧松(紧)多少,另一侧应紧(松)多少,以保持轴承预紧度不变。
⑦以上各项调好后,在差速器轴承盖上装上调整螺母止动锁片,用螺栓紧固,并用锁片将螺栓头部锁住。
2.前轮前束的调整前束值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车辆的行驶阻力增大,轮胎磨损加剧,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前轮前束。
检查方法,将前轮轮摆正,用卷尺量前轮轴线水平上两轮前后中的线间的距离,后、前之差2~4mm(解放CA1091)。
可通过改变将支承轴圈螺母锁紧。
在制动操纵中制动阀平衡弹簧总线不得随意拆卸和调整,因为制动过程的随动作用完全取决于平衡弹簧的调整质量,如预紧力过小,则气压增长缓慢制动不灵。
只有出现上述不良现象时,将按修理技术条件进行弹簧的调整。
3.轮距的调整拖拉机田间作业时,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旺旺需要调整轮距。
前轮轮距调整时可以从前轴管内轴出转向节支架并用定位销插入不级调整,后轮轮距调整为无级整。
三.方向盘自由行程的调整1.银拖20的自由行程为10°~15°。
2.调整转向垂壁轴的前轮与方向盘轴上蜗杆的中心偏移距离。
(1)松开压紧螺母止动片。
(2)旋上螺母。
(3)增减调整垫片的厚度,即可调整蜗杆与前轮啮合间隙。
(4)把车轮摆正,将转向臂紧固在转向臂轴转角的1/2处。
四. 进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1.观察气压制动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结构特点、工作情况。
2.观察液压制动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结构特点、工作情况。
3. 鼓式制动器结构特点:鼓式制动器是最早形式的汽车制动器,当盘式制动器还没有出现前,它已经广泛用于各类汽车上。
但由于结构问题使它在制动过程中散热性能差和排水性能差,容易导致制动效率下降,因此在近三十年中,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
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仍然在一些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底板、制动鼓、制动蹄、轮缸(制动分泵)、回位弹簧、定位销等零部件组成。
底板安装在车轴的固定位置上,它是固定不动的,上面装有制动蹄、轮缸、回位弹簧、定位销,承受制动时的旋转扭力。
每一个鼓有一对制动蹄,制动蹄上有摩擦衬片。
制动鼓则是安装在轮毂上,是随车轮一起旋转的部件,它是由一定份量的铸铁做成,形状似园鼓状。
当制动时,轮缸活塞推动制动蹄压迫制动鼓,制动鼓受到摩擦减速,迫使车轮停止转动。
4. 领从蹄式制动器结构特点:在轿车制动鼓上,一般只有一个轮缸,在制动时轮缸受到来自总泵液力后,轮缸两端活塞会同时顶向左右制动蹄的蹄端,作用力相等。
但由于车轮是旋转的,制动鼓五. 制动间隙为了保持良好的制动效率,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要有一个最佳间隙值。
随着摩擦衬片磨损,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增大,需要有一个调整间隙的机构。
过去的鼓式制动器间隙需要人工调整,用塞尺调整间隙。
现在轿车鼓式制动器都是采用自动调整方式,摩擦衬片磨损后会自动调整与制动鼓间隙。
当间隙增大时,制动蹄推出量超过一定范围时,调整间隙机构会将调整杆(棘爪)拉到与调整齿下一个齿接合的位置,从而增加连杆的长度,使制动蹄位置位移,恢复正常间隙。
六. 思考题或讨论题1.为什么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要有一个最佳间隙值?2.前轮前束的调整步骤?实验二铧式犁机组牵引阻力测定1.试验的目的要求:测定铧式犁机组的牵引力,通过性能试验来评定对当地农艺要求的适应性,与拖拉机配套的合理性,考核性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2. 样机名称台数铁牛55型拖拉机两台XL-425型铧式犁一台3.试验的工作量情况:验大纲规定,我们将全体同学分成6组,分别进行速度,土壤含水率,坚实度测量及地表特征调查,耕深,耕宽及铧式犁的调查,入土行程的测定,滑转率和机组牵引力的测定。
牵引阻力测五个行程,分别满负荷和空负荷两个步骤,每个行程读书22次。
样机简介:1. XL-425型铧式犁的简介:采用悬挂式铧式犁作为试验样机,其耕深可达20cm,耕宽可达100cm,安装有4个单铧犁,一个圆犁刀和一个限深轮,同时设有悬挂架。
犁曲面为翻土型,适合旱地熟地耕作,碎土性能强,翻垡覆盖效果好。
2. 铁牛55型拖拉机运转正常,5吨测力仪正常。
试验条件及试验情况(1)试验条件和依据:试验的条件:试验选择在平坦,有代表性的土块。
试验地的纵横向坡度大于3度,前茬高度应小于20cm,土壤含水量坚实度应在适度范围(10%-25%)试验机组状态:试验样组及其配套动力应有良好的状态,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需要校正。
对比试验应在同等条件下。
试验测区的划分:性能测区的长度旱田应不小于50m,试验测区的宽度应满足于试验样机和对比试验需要。
(2)试验使用的仪器和设备:55型拖拉机两台,5吨测力仪一台,XL-425型铧式犁(3)试验进行的概况:A,机组连接。
在已划分的试验地块上的测区找11个等分点并插上标杆。
在拖拉机以恒定的速度V小于5米每秒,工作档位不变的情况下,由第一台牵引第二台,中间连接测力仪,进入测力区。
B,数据采集。
当第二台拖拉机后轮轴到达第一标杆开始读数,并记录数据,以后每到下一个标杆处都读数并记入表格中,到第一行程满负荷完成后不再读数。
C,机组掉头后,开始测定空行程读数。
从倒数第一标杆到11标杆。
并依此记录表格。
D,以后各行程重复以上方法,直到第五杆行程完。
(4)依据标准:《铧式犁试验方法》GB/14225.3-93《铧式犁技术条件》GB\T14225.2-93试验结果和分析1原始数据记录:犁的名称和型号:XL-425型铧式犁测力装置:五吨测力仪2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1 对各行程满载荷,空载荷求平均值X ,再 ()1-N X -Xi ∑=S 求满空载的标准差,然后据各数据值是否在3S —X<X i <3S+X 范围内,如果在此范围,就剃除粗大误差一组数。
由此分析出原始数据不存在粗大误差2 对五个行程牵引力和平均值,标准差由3S ‘—X ’<3S ‘+ X 断每个行程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最大粗大误差。
第四行程空载为粗大误差。
3剃除粗大误差后的最终结果X铧式犁机组牵引力为:实验三轮式拖拉机牵引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牵引力与牵引速度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牵引力与牵引功率之间的关系。
3.掌握牵引力与油耗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1.铁牛—55,铁牛654拖拉机各一台;2.悬挂四铧犁一部;3.3-5吨拉力表一块;4.钢丝绳20米,2米各一根;5. 1.5-2米标杆5个6.哨子2枚;7.试验地5亩。
三.试验步骤与方法:1.在完成牵引车速测定等相关试验工作后开始本实验。
2.正确挂结铁牛55拖拉机与悬挂四铧犁,并用2根钢丝绳将两台拖拉机相连,拉力表串接并靠近前一牵引车.3.前车牵引后撤与悬挂四铧犁前屈。
4.在四铧犁未放下时在测定区各等分标杆处(即数据采集点)读取拉力表数据并记录,此数据即为空行程阻力。
5.当四铧犁入土工作时,在测定区各等分标杆处读取拉力表数据并记录,此为工作阻力。
四、思考题1、将4,5重复10次,在测定区内车速档位应配套。
整理所有得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2、得出试验结论并绘制牵引也行曲线。
实验四 拖拉机驱动轮滑转率测定一 实验目的:1.熟悉拖拉机的田间工作过程,2.熟悉拖拉机驱动轮滑转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时间,地点:时间:2013.10.28地点:宁夏大学北校区北侧农田。
三 实验设备:1.铁牛—55型拖拉机一台,2.悬挂4铧犁一部,3.50米皮尺一把,4.标杆20根。
5.作标记定位用磁铁2块(分别吸于左右轮两侧)。
四 实验原理在测定区的分别测定在相同转速下两驱动轮空行和作业行进的距离,滑转率公式如下: %100⨯-=LkLzLk δ式中:δ:为驱动滑转率,Lk:为机组空行程时驱动轮n 转前进的距离,学位m. Lz:为机组作业与驱动轮n 转测定前进的距离。
五 实验轮参数轮子直径=750mm 轮子周长=4.71m六 数据处理结论驱动轮滑转率测定记录犁的名称和型号:测力仪类型:拖拉机型号:土壤类型:测定日期:实验地点:测定人:记录人:表14牵引阻力测定记录犁的名称和型号测力仪类型拖拉机型号土壤类型测定日期测定人记录人轮式拖拉机牵引特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