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3成渝地区—位置与资源学案(无答案)晋教版
6.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6.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地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区域,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本课旨在通过对成渝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及影响、区位优势等方面的探究,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优势,了解成渝地区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引领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成渝地区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及区位优势等;2.了解成渝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影响;3.能够描述雾都成都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与城市核心区的发展规划,对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形成初始认识;4.具有一定的地理探究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优势及产业发展情况;2.探究成都的城市建设及其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的背景意义;2.理解成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5min)1.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问学生知道该地区吗?知道哪些城市?2.观看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飞速发展视频,让学生感知成渝地区的快速发展。
探究成渝地区(30min)1.上课前老师给学生分发资料,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特征,以及成渝地区的区位优势。
2.分组介绍成渝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成渝地区的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成都城市建设探究(60min)1.通过展示成都市的地图、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等,带领学生了解城市的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进一步了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学生可结合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背景材料,全面了解成都城市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学会从多个角度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总结(5min)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成渝地区及其对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教案设计

补充设计
2/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教案设计
阳曲三中导学设计流程
导学 流程
预设问题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五) (六)
A.石油资源丰富
组员讲给组长
B.有庐山、峨眉山等风景名胜 听,再由组长对
区
组员补充、纠
C.水能资源丰富
正。
D.水资源短缺
2.下列关于成都平原的叙述,正
列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
(1)读图 6.24,找出流经本地
区的河流,说出这些河流的流
向。
(2)读图 6.26,说出煤、天然
气、芒硝、井盐等矿产资源的分
布特征。
(3)完成 P37“图上所得”(读
图说出成渝地区经济战略位置
的重要性)
分层训练
1. 下列关于成渝地区的叙述, 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巡视、纠错
正确的是( )
与当地何种自然环境的特征关
系紧密( )
A.资源丰富,人称“天府之国”
B.光照少,气候潮湿,可用辛辣
食物祛除体内的湿气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富含磷、
钾
D.山地气候显著,变化多端
教师点拨知识点 在对河流的开发利 用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水资源与水能 资源是两个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的概 念。
教师指导方法
补充设计
计
自然资源
教 学 反 思
4/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教案设计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地理
课题
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 展的引擎之一(第一课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这一课时的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我国的地理概况、地形地貌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成渝地区的相关知识较为具体,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深入掌握成渝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成渝地区的典型事例,使学生了解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成渝地区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成渝地区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渝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成渝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2)成渝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什么?3)成渝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河流?3.操练(15分钟)根据呈现环节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成渝地区的重要地位。
【配套K12】山西省太原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6.3成渝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学案(无答案) 晋教版

【自主学习】
(一)高速发展的经济(38—39页)
1.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位于什么地方?
2.成渝地区的特色农林产品有哪些?
3.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请说出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
4.成渝地区最重要的水运港口、铁路枢纽和航空中心是哪里?
认真回顾,力求准确识记。
仔细阅读教材38页—42页的文字,根据提供的问题, 在文中找寻,勾画。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5.长江上游和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是哪里?“双核”城市群是哪?
6.阅读40页“信息传递”了解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容。
(二)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41—42页)
7.成渝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有哪些?应怎样治理?
A.广州市B.青岛市C.重庆市D.武汉市
( )5.关于成渝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渝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
B.成渝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C.成渝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盐铁路线分布,与河流无关
D.成渝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轻工业中心
( )6Hale Waihona Puke 关于成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合作交流】
1.目前,成渝地区人口超过8000万,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拥有两座特大城市和数十座大众型城市,其中重庆市和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极,也是西部地区工业重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读教材图6.28和图6 .31,分析成渝地区工业中心和城市的分布规律。
(1)在图中指出下列铁路线。
成渝地区交通运输业:、、和
“双核”城市群:、
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气象灾害:、、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1课时) 学案

第三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1课时复述巩固:(二人小组复述):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2、说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二、设问导读:1、阅读课本第33-34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2)、成渝地区的范围:(3)、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位置:2、阅读信息传递中的“西部大开发”回答下列问题:(1)、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范围包括:(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三、自学检测1 . 成渝地区所在的阶梯是()A、第一阶梯B、第二阶梯C、第三阶梯D、第二三阶梯2 . 成渝地区地处长江的()河段。
A、中游B、中下游C、上游D、上中游3. 成渝地区包括是()A、四川重庆B、湖南重庆C、青海重庆D、西藏四川四、巩固训练1. 成渝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中的()A、青藏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2 . 与成渝地区地理位置不相邻的是()A、青藏B、云贵C、湘鄂D、陕晋3. 关于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描述错误的是()A、北接陕甘B、东通青藏C、南连云贵D、东临湘鄂4. 关于成渝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我国东部大开发范围之内B、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C、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发展最慢的地区D、位于我国长江沿线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5 . 与成渝地区的简称相符的是()A、川、藏B、川、青C、湘、蜀D、蜀、渝五、拓展探究结合信息传递中的“西部大开发”,说一说我们家乡与西部大开发的联系:第三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1课时一、复述巩固:略二、设问导读:略三、自学检测: 1 . B 2 . C 3. A四、巩固训练:1. D 2 .D 3. B 4. B 5 .D五、拓展探究:略。
春晋教版地理八下6.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word学案

6.3 省际区域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了解成渝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通过结合实例和图文资料掌握成渝地区重要的地理特色。
【重点难点】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特点【自主学习】一、重要的地理位置1.成渝地区地处,包括、及其周边地区,北接,南连,西通,东临。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看图6.23,进一步了解掌握成渝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1.成渝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2.成渝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3.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是。
【合作学习】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课本37页的图上所得:说出成渝地区经济战略的重要性。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1.下列地区不属于成渝地区的是()A.四川省B.重庆市C.贵州某些地区D.广西省2.关于成渝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成渝地区不属于西部地区C.该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成渝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3.成渝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A.煤炭、天然气B.煤炭、石油C.天然气、铁矿D.天然气、铜矿4.成渝地区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在()A.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气候适宜、地形平坦C.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D.有“天府之国”之称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成都—重庆)是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建设初期有两套方案,如下图。
读图回答5-6各题。
5.成渝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A.地质地貌复杂B.河网密布C.高寒缺氧D.气候湿热6.南线为在建项目,南线与北线相比较,优势有()A.搬迁量小B.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C.线路更短,投资量更小D.连接的居民点多,运输量更大【本节收获】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试着总结一下吧!6.3 省际区域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工业类型,成渝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
晋教版初二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成渝地区教案

工业
高速发展的经济 交通运输业
成 “双核”城市群
渝
地
区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自然灾害与生态建设 气象灾害:洪涝、大雾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酸雨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P47巩固训练3、P51巩固训练3
教后反思
教学中有的放矢,适当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很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构建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成渝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
教学难点
成渝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域的学习中,对四川、重庆、成都的地理位置已有初步认识,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能力、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但他们对图片、音频资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探究问题:
成渝地区经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结合教材P37图上所得)
探究所得:认识一个地区经济战略地位重要性应该从、、等方面分析。
课堂小结
重要的地理位置
成
渝
地
区 地形特点
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候特点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资源
1、阅读教材41教材内容:
(1)成渝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说出应对该区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合作探究】(这是最给力,也是最容易形成能力的环节,要开动脑筋哦!)
探究问题: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阅读教材p38图文,探究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成渝地区的发展情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3.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资料,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案例分析的素材,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成渝地区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具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称号的是哪里?
5)成渝地区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什么动物的所在地?
6)成渝地区有哪些旅游资源?
3、读课本37页图片,了解成渝地区经济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完成37页“图上所得”。
【讨论探究】
1.有人说,成渝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应该大力修建水电站,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也有人说,成渝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电站的建设容易诱发地质灾害。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说法?
学法指导
【回顾旧知】
1.全 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最突出。
2.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的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2/3;而且、和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
3.“黑三角”位于接壤地区,包括,和等地。
4.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是位于地区的气田。
【情境导入】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这里,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1.73座城市,比西部平均水平多1.49座,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座; 这里,每平方千米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万元,比西部高出316万元。成渝经济区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的区域。
2.成渝地区地形以、和为主。
3.成渝地区属气候,夏季,冬季;因地处,多,雾,日照
4.我国最早、最著名的盐井基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在。具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称号的是
5.成渝地区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的所在地。
6.成渝地区的旅游资源有很多,如、、、、等。
( )1.关于成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你知道成渝地区是指哪里吗?关于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多少呢?
【学习新知】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33页)
1.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成渝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周围有哪些省级行政区?
3.联系34页“信息传递”思考为什么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34—36页)
()8.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识记本节所学内容
选做题:填写填充图
3..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回答)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认真回顾,力求准确识记。
仔细阅读教材33页—37页的文字,根据提供的问题,在文中找 寻,勾画。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活动交流】
1、成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读教材34页图6.24和6.25,分析成渝地区的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四川盆地向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所产水稻、小麦、有才、柑橘、甘蔗、蚕丝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故称之为“天府之国”。请你分析四川盆地称为“天府之国”的原因有哪些。
按要求认真读图,根据提供的问题活动的交流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误区警示】
在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河流流量的大小,水能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河流流量的大小和落差的大小
成渝地区—位置与资源第1课时
一、学习目 标:
1、运用地图掌握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评价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2、读图说出成渝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掌握本区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读识地图,构建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学会从图中提取有 效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
( )5.成渝地区的冬季气 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原因是:
A.地处四川盆地,阻挡了冬季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
B.成渝地区海拔比长江中下游地区低C.成渝地区受西南气流影响, 冬季气温高
D.地处四川盆地,河流密布,对气温起到调节作用
( )6.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资源丰富B海运便利C工业发达D劳动力充足
( )7.2010年暑假,明明去重庆旅游,午餐时发现餐桌上基本上是辣味的,这种饮食文化特征与当地何种自然环境的特征关系密切。
A资源丰富,人称“天府之国”B光照少,气候潮湿,可用辛辣食物去除体内的湿气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富含磷、钾D山地气候显著,变化多端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东部达州,至于上海市,途径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
【知识小结】
重要的地理位置
地形特点:以、、为主
成渝地区 气候特点:属气候,夏季冬季
丰富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野生动植物资源众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旅游资源:
自我评分
评分项目
小组合作表现
自学能力
答题
组长评分
自评分
总分
回顾本节所学,认真填写小结
当堂检测
1.成渝地区地处长江,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它北接,南连,西通,东临,在我国实施西 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说出成渝地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简称。
2)找出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流,说出这些河流的流向。
3)四川盆地的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 请你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成渝地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阅读图6.26和6.27,回答
1)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2)我国最早、最著名的盐井基地是哪?。
A位于亚热带B属于湿润区C冬温夏暖D位于非季风区
( )2.下列关于成渝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岷江和沱江等河流冲积而成B土壤肥沃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D水能资源丰富
( )3.下列关于成渝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资源丰富B.有庐山,峨眉山等风景名胜C.水能资源丰富D.水资源短缺
( )4.下列直辖市地处成渝地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