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下统计初步
难点详解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章节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B .甲、乙两人五次考试平均成绩相同,且20.9S =甲,2 1.2S =乙,则乙的成绩更稳定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内角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2)-与点(4,2)关于x 轴对称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 b =,0c ≠,则a c b c +=-B .90′=1.5°C .过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4条对角线D .疫情防控期间,要掌握进入校园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可采用抽样调查3、为了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在七年级的6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次调查的总体是600名学生B .此次调查属于全面调查C.此次调查的个体是被抽取的学生D.样本容量是504、体育老师让小明5分钟内共投篮50次,一共投进30个球,请问投进球的频率是()A.频率是0.5 B.频率是0.6 C.频率是0.3 D.频率是0.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买中奖率为110的奖券10张,中奖”是必然事件B.“汽车累积行驶10000km,出现一次故障”是随机事件C.襄阳气象局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70%”,意味着襄阳明天一定下雨D.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稳定6、小明根据演讲比赛中9位评委所给的分数制作了如下表格: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那么表格中数据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7、为了解某初中1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查了2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200名学生是总体C.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样本容量是1200名8、读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蕴.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统计今年1~8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八年级一班学生1~8月课外阅读数量折线统计图A.课外阅读数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份B.课外阅读数量比前一个月增加的月份共有4个月C.平均每月课外阅读数量大于58本D.阅读数量超过45本的月份共有4个月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样本7,7,6,5,4的众数是2B.样本2,2,3,4,5,6的中位数是4C.样本39,41,45,45不存在众数D.5,4,5,7,5的众数和中位数相等10、某公司的生产量在1﹣7月份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月份生产量最大B.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C .1﹣6月生产量逐月减少D .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增加有减少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对于三个数a ,b ,c ,用{,,}M a b c 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 b c 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1234{1,2,3}33M -++-==,min{1,2,3}1-=-,如果{3,21,1}min{3,7,25}M x x x x +-=-++,那么x =__________.2、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要选拔一名英语主持人,小聪参加选拔的各项成绩如下:读:92分,听:80分,写:90分,若把读,听、写的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个人的总分,则小聪的个人总分为____分.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3%,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_.4、小明某学期的数学平时成绩80分,期中考试90分,期末考试86分,若计算学期总评成绩的方法如下:平时:期中:期末2:3:5=,则小明总评成绩是________分.5、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天24小时的作息时间分配的扇形统计图,那么他的阅读时间是________小时.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深入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禁毒意识,某校联合禁毒办组织开展了“2021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活动,并随即抽查了部分同学的成绩,整理并制作成图表如下: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抽查的人数为______人,n ______;(2)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秀”,请你估计该校2400名学生中竞赛成绩是“优秀”的有多少名?2、为了解地铁开通对节约“出行时间”影响情况,对地铁1号线上某趟列车上的部分乘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A、B、C、D四类,其中A表示“出行节约0﹣10分钟”,B表示“出行节约10﹣30分钟”,C表示“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D表示“其他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图①、图②这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表.(1)求这次调查的总人数.(2)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图②的扇形统计图中,求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某校七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随机抽取学生的人数为______人;(2)直接补全频数直方图;(3)求扇形统计图中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和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该校七年级共有学生1000人,请估计七年级学生这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次的人数.4、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某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办起了养殖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饲养,总量为6000只的一批兔子达到了出售标准,现从这批兔中随机选择部分进行称重,将得到的数据用下列统计图表示(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图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估计这批兔子中质量不小于1.7kg 的有多少只.5、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水平,教育局组织了一次数学知识竞赛,满分为100分.为掌握甲、乙两校学生本次竞赛的情况,李老师分别从两个学校的成绩中都随机抽取20个进行整理和分析.李老师将抽取的成绩用x 表示,分为A 、B 、C 、D 、E 五个等级(A :90100x <≤;B :8090x <≤;C :7080x <≤;D :6070x <≤;E :60x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甲校抽取的20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为:91,83,92,80,79,82,82,77,82,80,75,63,56,85,91,70,82,76,64,82已知乙校抽取的成绩中,有1名同学的成绩不超过60分.乙校抽取的学生成绩扇形统计图甲、乙两校抽取的学生成绩数据统计表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a,b=,c=;(1)直接写出上述图表中a、b、c的值:=(2)不用计算,根据统计表,判断哪个学校的成绩好一些?并说明理由;(3)若甲、乙两校的八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420人、450人,且都参加了此次知识竞赛,估计本次竞赛中,两个学校共有多少人的成绩达到A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根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即可判断A;根据平均数相同的情形下,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判断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即可判断C;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判断D【详解】A. 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甲、乙两人五次考试平均成绩相同,且20.9S =甲,2 1.2S =乙,则甲的成绩更稳定,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内角,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2)-与点(4,2)关于x 轴对称,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方差的意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 ,由160,'︒= 可判断B ,由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作()3n -条对角线可判断C ,由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可判断D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若a b =,则,a c b c +=+故A 不符合题意; 90′=90 1.5,60⎛⎫︒=︒ ⎪⎝⎭故B 符合题意; 过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3条对角线,故C 不符合题意;疫情防控期间,要掌握进入校园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事关重大,一定采用全面调查,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角度的换算,多边形的对角线问题,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掌握以上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3、D【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解:A、此次调查的总体是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此次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此次调查的个体是每一名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样本容量是50.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收集,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4、B【分析】根据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即频率=频数÷总数可得答案.【详解】解:小明进球的频率是30÷50=0.6,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关键是掌握计算方法.5、B【分析】根据随机事件的概念、概率的意义和方差的意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买中奖率为110的奖券10张,中奖”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B、汽车累积行驶10000km,出现一次故障”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正确;C、襄阳气象局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70%”,意味着明天可能下雨,故本选项错误;D、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和方差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6、B【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七个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A【分析】根据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2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正确;B.学生不是被考查对象,200名学生不是总体,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视力,故本选项错误;C.学生不是被考查对象,200名学生不是总体的一个个体,个体是每名学生的视力,故本选项错误;D.样本容量是120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理解和运用,关键是能根据定义说出一个事件的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8、B【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信息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课外阅读数量最少的月份是6月份,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课外阅读数量比前一个月增加的月份分别是2,5,7,8,共有4个月,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每月阅读数量的平均数是1(3670584258287883)56.625⨯+++++++=小于58,选项错误,不符合题8意;D、阅读数量超过45本的月份有2、3、5、7、8,共有5个月,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9、D【分析】根据众数定义和中位数定义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判定即可.【详解】A. 样本7,7,6,5,4的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是7,所以众数是7,故选项A不正确;B. 样本2,2,3,4,5,6的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3和4,所以中位数是343.52+=,故选项B不正确;C. 样本39,41,45,45重复次数最多的数字是45,故选项C不正确;D. 5,4,5,7,5,将数据重新排序为4,5,5,5,7,重复次数最多的众数是5和中位数为5,所以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上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解题关键.10、B【分析】根据折线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观察折线图可知,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D错误;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7月份的生产量最大,A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增长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填空题1、2或-4【分析】依据定义分别求出{3,21,1}M x x +-和min{3,7,25}x x -++,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x 的值.【详解】3211{3,21,1}13x x M x x x +++-+-==+ 当min{3,7,25}3x x -++=时,73253x x -+≥⎧⎨+≥⎩,解得14x -≤≤, ∵{3,21,1}min{3,7,25}M x x x x +-=-++∴13x +=,解得2x =,符合条件;当min{3,7,25}7x x x -++=-+时,37257x x x ≥-+⎧⎨+≥-+⎩,解得4x ≥, ∵{3,21,1}min{3,7,25}M x x x x +-=-++∴17x x +=-+,解得3x =,不符合条件;当min{3,7,25}25x x x -++=+时,325725x x x ≥+⎧⎨-+≥+⎩,解得1x ≤-, ∵{3,21,1}min{3,7,25}M x x x x +-=-++∴125x x +=+,解得4x =-,符合条件;综上所述:2x =或4x =-故答案为:2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新定义运算的法则,并分情况讨论.需要考虑每种情况下x的取值范围2、88【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按照比例求得小莹的个人总分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53292+80+90=88⨯⨯⨯(分),5+3+25+3+25+3+2答:小聪的个人总分为88分;故答案为:88.【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候注意权的分配,另外还应细心,否则很容易出错.3、46.8°【分析】利用占总体的百分比是13%,则这部分的圆心角是360度的13%,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36013%46.8故答案为:46.8︒.【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中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熟练掌握扇形所对圆心角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4、86【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即可.【详解】 总评成绩23580908686101010=⨯+⨯+⨯=(分) 故答案为:86.【点睛】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1【分析】 先求“阅读”所占的圆心角,再用360阅读所占圆心角×24,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360o -(60o +30o +120o +135o )=15o ,15360×24=1(小时),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能够求出“阅读”所占的圆心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300,0.3;(2)见解析;(3)1440名【分析】(1)样本容量=60÷0.2=300,90÷300=n ;(2)计算300×0.4=12,补图即可;(3)用优秀率×2400,计算即可.【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60÷0.2=300(人),∴90÷300=n =0.3;故答案为:300, 0.3;(2)∵300×0.4=120(人),∴补图如下:(3)根据题意,优秀率为0.4+0.2,∴()24000.40.21440⨯+=(人),答:该校2400名学生中竞赛成绩为“优秀”的有1440名.【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样本估计整体,正确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1)50人;(2)见解析;(3)108°【分析】(1)利用B 类的人数除以B 类所占百分比,即可求解;(2)求出“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即可求解;(3)用360°乘以A类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详解】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1836%50÷=(人).(2)“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的人数有501518710---=(人),补全图形,如图所示:(3)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15360108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明确题意,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1)50;(2)补全频数直方图见解析;(3)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20%;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4)180人.【分析】(1)用A组频数除以频率,即可求得抽取人数为50人;(2)用50乘以C组所占百分比求出频数,用50减A、B、C、D、E组频数,即可求解,补全直方图即可;(3)用B组频数除以50,即可求解;用F组频数除以50再乘以360°即可求解;(4)用样本估计总体,用1000乘以样本中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的人数所占百分比,问题得解.【详解】(1)3÷6%=50,故答案为:50;(2)50×30%=15, 50-3-10-15-13-4=5,补全频数直方图如下;(3)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1050100%20%÷⨯=,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53603650⨯︒=︒;(4)45100018050+⨯=(人),答: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1000人中,这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次的人数为18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直方图,扇形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理解直方图、扇形图的意义,根据两种统计图中提供的公共信息求出样本容量是解题关键.4、(1)见解析;(2)960只【分析】(1)先根据D组的频数和占比求出抽取兔子的数量,然后求出C组兔子的数量,最后补全统计图即可;(2)先求出样本中这批兔子中质量不小于1.7kg的百分比,然后估计总体即可.【详解】解:(1)抽取兔子的数量是1530%50÷=,则质量在“C ”部分的兔子数量是506915812----=(只).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2)由题意得:这批兔子中质量不小于1.7kg 的大约有8600096050⨯=(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相关联,用样本估计总体,补全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理解题目所示的统计图.5、(1)40a =,81b =,82c =;(2)甲校的成绩好一些,因为甲校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高于乙校,所以甲校的成绩要好一些;(3)108人【分析】(1)B 等的人数=20-20×(1000+1000+3500)-1=8, 于是800100400020⨯=,可以确定a 值;先将数据排序,计算第10个,1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可得到b ;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2)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判断即可;(3)甲校约有34206320⨯=人,乙校约有45010%45⨯=人,求和即可. 【详解】(1)∵B 等的人数=20-20×(1000+1000+3500)-1=8,∴800100400020⨯=, ∴a =40;∵第10个,11个数据是80,82,∴b =8082812+=; ∵82出现次数最多,是5次,∴众数c =82;故答案为:40,81,82;(2)甲校的成绩好一些,因为甲校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高于乙校,所以甲校的成绩要好一些;(3)由题意,甲校约有34206320⨯=人,乙校约有45010%45⨯=人, ∴两校共约有63+45=108人的成绩达到A 级.【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熟练掌握三数的定义,并灵活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022年最新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综合训练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调查中,适合进行全面调查的是()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B.全国中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C.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D.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某班级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得分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B.组距为10C.人数最少的得分段的频数为2 D.得分及格(≥60)的有12人3、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江西省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B.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期间,对出入某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C.了解全国快递包裹产生包装垃圾的数量D.了解抚州市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了解情况4、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B.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分C.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分D.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分5、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B.了解某批扫地机器人平均使用时长C.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D.了解某省初一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长6、已知小明在一次面试中的成绩为创新:87,唱功:95,综合知识:89;若三项测试得分分别赋予权重3,6,1,则小明的平均成绩是()A.90 B.90.3 C.91 D.9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的相反数是2B .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C .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应采用普查的形式D .若线段AB 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8、某公司的生产量在1﹣7月份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月份生产量最大B .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C .1﹣6月生产量逐月减少D .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增加有减少9、如图是某中学学生上学方式的统计图,如果骑车的人有840人,那么乘地铁的人数有()A .2000个B .420个C .840个D .740个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 b =,0c ≠,则a c b c +=-B .90′=1.5°C.过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4条对角线D.疫情防控期间,要掌握进入校园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可采用抽样调查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新兴农场果农随机从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枇杷树中各选10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x(单位:千克)及方差(单位:千克2)如下表所示,他准备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______.2、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项,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3:2计算平均成绩.若小明笔试成绩为85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3、为了了解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知晓情况.某学校随机选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图.若该学校共有学生1800人.则可以估计其中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非常清楚的学生约有 __人.4、某市今年共有12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12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次调查中,被抽取的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______.(填“总体”,“样本”或“个体”)5、小明某学期的数学平时成绩80分,期中考试90分,期末考试86分,若计算学期总评成绩的方法如,则小明总评成绩是________分.下:平时:期中:期末2:3:5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黔西南州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是中国西部一个黄金旅游区.为了奖励员工,某公司计划组织一次旅游活动,有以下四个地点供选择:A.花江铁索桥;B.马玲河峡谷;C.二十四道拐;D.万峰林.现随机调查了部分员工最想去的旅游地点,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这次调查一共抽取了名员工;扇形统计图中,旅游地点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选择旅游地点C的员工中,甲、乙、丙、丁4人表现最为积极,现打算从这4人中任选2人作为本次旅游活动的策划员,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恰好选中甲和乙的概率.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去商场购物的支付方式更加多样、便捷.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支付习惯,某校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部分同学进行调查,其中要求每人选且只能选一种最喜欢的支付方式.现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 这次活动共调查了_______人; 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支付宝”支付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如果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喜欢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的学生一共有多少名?(4)根据上图, 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3、某台风给香港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某中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根据预备年级的捐款情况绘制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给出得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活动中预备年级共有______名同学捐款?(2)本次活动种捐款20元以上(不包括捐款20元的)人数占预备年级捐款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写出过程)4、为了解某校学生睡眠时间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学生进行调查.学生睡眠时长记为x 小时,将所得数据分为5组(A :10x ≥;B :910x ≤<;C :89x ≤<;D :78x ≤<;E :7x <),学校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部分信息: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a的值;(2)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学校五项管理有关要求,中学生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个小时,那么估计该中学1000名学生中符合要求的有多少人?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每一名中学生的责任.某校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学校在演讲比赛活动中,对全校学生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分,现从中随机抽取m名学生进行调查,绘制出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m ;(2)将图甲中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图乙中A等级所占圆心角的度数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解: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适合进行抽样调查,则此项不符题意;B、“全国中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 适合进行抽样调查,则此项不符题意;C、“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适合进行全面调查,则此项符合题意;D、“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适合进行抽样调查,则此项不符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熟练掌握全面调查的定义(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是解题关键.2、D【分析】根据统计图中各分数的人数最大判断A正确,由横轴的数据差判断B正确,由各分数的人数最少判断C正确,由及格的人数相加判断D错误.【详解】解:A. 得分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 组距为10,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 人数最少的得分段的频数为2,故该项不符合题意;D. 得分及格(≥60)的有12+14+8+2=36人,故该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正确理解横轴及纵轴的意义,掌握各分数的对应人数是解题的关键.3、B【分析】由题意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 了解江西省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A不合题意;B. 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期间,对出入某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应该采用全面调查(普查),B符合题意;C. 了解全国快递包裹产生包装垃圾的数量,适合采用抽样调查,C不合题意;D. 了解抚州市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了解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D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注意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4、C【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0×(46+47×2+48×3+49×2+50×2)=48.2,故D选项错误,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10×[(46﹣48.2)2+2×(47﹣48.2)2+3×(48﹣48.2)2+2×(49﹣48.2)2+2×(50﹣48.2)2]=1.56,故A选项错误,∵这组数据中,48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8,故B选项错误,∵这组数据中间的两个数据为48、4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8482=48,故C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及公式是解题关键.5、C【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解:A、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具有破坏性,适合采用抽样调查;B、了解某批扫地机器人平均使用时长,具有破坏性,适合采用抽样调查;C、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精确度要求高,适合采用全面调查;D、了解某省初一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长,调查数量较大且调查结果要求准确度不高,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6、D【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详解】解:小明的平均成绩为87395689192361⨯+⨯+⨯=++分,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正确掌握各权重的意义及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C【分析】根据相反数、正多边形、抽样调查、中点的相关定义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2-的相反数是-2,原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原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应采用普查的形式,原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m、B、C三点不共线时,则说D. A、B、C三点共线时,若线段AB BC法不成立,原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正多边形、全面调查和线段的中点,解题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准确进行判断.8、B【分析】根据折线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观察折线图可知,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D错误;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7月份的生产量最大,A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增长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9、D【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本次调查的总人数,然后即可计算出乘地铁的人数.【详解】解:由统计图可得,调查的总人数为:840÷42%=2000,乘地铁的人数有:2000×(1-42%-21%)=2000×37%=740,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0、B【分析】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 ,由160,'︒= 可判断B ,由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作()3n -条对角线可判断C ,由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可判断D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若a b =,则,a c b c +=+故A 不符合题意; 90′=90 1.5,60⎛⎫︒=︒ ⎪⎝⎭故B 符合题意; 过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3条对角线,故C 不符合题意;疫情防控期间,要掌握进入校园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事关重大,一定采用全面调查,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角度的换算,多边形的对角线问题,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掌握以上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乙【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乙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乙的方差比甲小,所以乙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差;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2、87【分析】按照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小明的平均成绩是:85390232⨯+⨯+=87(分).故答案为:87.【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是关键.3、540【分析】先求出非常清楚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该校的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901800(130%15%100%)360⨯---⨯180030%=⨯540=(人).答:可以估计其中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非常清楚的学生约有540人.故答案为:540.【点睛】此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部分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4、样本【分析】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根据概念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答案为:样本【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个体和样本.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察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查的事物.5、86【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即可.【详解】总评成绩23580908686101010=⨯+⨯+⨯=(分)故答案为:86.【点睛】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50,108°;(2)见解析;(3)1 6【分析】(1)先用旅游地点B的人数除以百分比得到总人数,再利用360度×旅游地点D的百分比即可得到其圆心角度数;(2)先求出旅游地点C的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3)画出树状图得到所有的等可能性的结果,然后找到恰好选中甲和乙的结果数,最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这次调查一共抽取了1326%=50÷名员工,∴旅游地点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5360=10850︒⨯︒,故答案为:50,108°;(2)由(1)得最想去旅游地点C的人数=50-13-15-4=18人,∴补全统计图如下所示:(3)画树状图如下所示:由树状图可知一共有12种等可能性的结果数,其中恰好选中甲和乙的结果数有两种,∴P恰好选中甲和乙=21 12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相关联,画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概率,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1)200;81;(2)见解析;(3)630名;(4)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线上支付;采用现金支付的学生人数不足三分之一【分析】(1)根据支付宝、现金、其他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人数,并求出示“支付宝”支付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2)根据(1)中的结果可以求得使用微信和银行卡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购物选择用支付宝支付方式的学生约有多少人;(4)信息合理即可.【详解】(1)本次调查的人数为:(45+50+15)÷(1−15%−30%)=200,表示“支付宝”支付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45200=81°,故答案为:200,81°;(2)使用微信的人数为:200×30%=60,使用银行卡的人数为:200×15%=30,补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60451200630200+⨯=名. 答:1200名学生中估计喜欢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的学生一共有630名.(4)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线上支付; 采用现金支付的学生人数不足三分之一.【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1)190(2)捐款20元以上(不包括捐款20元的)的人数占预备年级捐款总人数938【分析】(1)把捐每种款项的人数相加即是预备年级共有的学生人数,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2)用捐款20元以上(不包括捐款20元的)的人数除以预备年级捐款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1)25705016254190+++++=(人) 本次活动中预备年级共有190个同学捐款;故答案为:190;(2)()9 162541904519038 ++÷=÷=,答:捐款20元以上(不包括捐款20元的)的人数占预备年级捐款总人数为9 3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预备年级捐款总人数,然后再列式解答即可.4、(1)a的值为8;(2)补全统计图见详解;(3)估计符合要求的人数为750(人).【分析】(1)结合两个图形可得:A组频数为23,所占比例为23%,可得抽取的总人数,然后利用D组的频数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D组所占的比例,求出a的值;(2)利用总人数减去各组频数求出C组频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3)根据题意可得:不少于9个小时的只有A、B两个组,可得出其所占比例,然后总人数乘以比例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结合两个图形可得:A组频数为23,所占比例为23%,∴抽取的总人数为:2310023%=(人),∴D组所占的比例为:8100%8% 100⨯=,∴a的值为8;(2)C组频数为:10023528215----=,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3)不少于9个小时的只有A、B两个组,总数为:235275+=,所占比例为:75100%75% 100⨯=,∴估计符合要求的人数为:100075%750⨯=(人).【点睛】题目主要考查数据的分析,包括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结合使用,根据部分数据估算整体数据等,熟练掌握根据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5、(1)50;(2)见详解;(3)108°.【分析】(1)用C等级的人数除以C等级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抽取的总人数;(2)先用总数50分别减去A、C、D等级的人数得到B等级的人数,即可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用360°乘以A等级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A等级所占圆心角的度数;【详解】解:(1)10÷20%=50,∴50m=,所以抽取了50个学生进行调查;故答案为:50;(2)B等级的人数=50-15-10-5=20(人),补全统计图如下:(3)图乙中A等级所占圆心角的度数=360°×1550=108°;故答案为:108°.【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也考查了扇形统计图.。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28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28.4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练习一和参考答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一、选择题1.在统计中,样本的标准差可以反映这组数据的(C)离散程度。
2.数学老师对XXX在参加中考前的 5 次数学模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XXX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需要知道XXX这 5 次数学成绩的(A)平均数或中位数。
3.若一组数据 2,1,x,5,4 的平均数是 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B)4.4.已知一组数据 x1,x2,x3,x4,x5 的平均数是 2,方差为,那么另一组数据 2x1-1,2x2-1,2x3-1,2x4-1,2x5-1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B)2,2.5.某车间 7 月上旬生产零件的次品数如下(单位:个):0,2,0,2,3,0,2,3,1,2,则在这 10 天中该车间生产零件的次品数的(A)众数是 0 个。
6.甲、乙两名学生在参加今年体育中考前作了 5 次立定跳远测试,两人平均成绩相同,其中甲所测得成绩的方差是0.005,乙所测得的成绩如下:2.20m,2.30m,2.30m,2.40m,2.30m,那么甲、乙的成绩比较(B)乙的成绩更稳定。
二、填空题7.已知数据 x1,x2,…,xn,则平均数为,方差为,标准差为。
8.已知数据 2,3,4,5,6,7,8 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标准差为。
9.已知数据 91,92,93,94,95,96,97 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标准差为。
10.把 2,3,4,5,6,7,8 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按 3x+2计算后,可得到新的数据为;则新的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标准差为。
11.已知数据 x1,x2,…,xn 的平均数为 m,方差为 s。
则数据 2x1+3,2x2+3,…,2xn+3 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标准差为。
12.已知数据 x1,x2,…,xn 的平均数为 m,方差为 s。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八章 统计初步练习 沪教版五四制

统计初步一、填空题1、数据收集常用的方式有普查和 两种.2、要想估计池塘里鱼的条数,先捞出50条作上记号后放回池塘,过一段时间后再捞出100条鱼,有记号的鱼正好10条,问池塘里原来大约有 条鱼.3、一组数据25、80、84、90、95、96中,25通常叫做 ,描述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用 比较合适,这个值是 .4、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为x 1 , x 2 , x 3…x 29 , 则其中位数是 ,若数据中再增加一个x 1 ,其中位数是 ,若数据中再增加一个x 29 ,其中位数是5、一个样本的容量为50 ,一组的频数为18,则这组的频率为 .6、一组数据中,各组数据的频率之和等于 .7、101、99、97、102、100、96、105、99、103、98的平均数为 . 8、已知一组数据x 、-1、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x=9、一个植树小组共有6名同学,其中有2人各植树20棵,有3人各植树16棵,有1人植树14棵,平均每人植树 ; 10、某校对初三学生进行政治学习情况的测试, 从中随机抽取了40份试卷, 这40份试卷中80分及以上有16人,由此可估计全校200名初三学生80分及以上有 人,优良率为_________%,二、选择题1、某工厂对一个生产小组的零件进行抽样调查。
在10天中,这个生产小组每天出的次品数如下(单位:个)0, 2, 0, 2, 3, 0, 2, 3, 1, 2在这10天中,该生产小组生产零件所出的次品数平均数为 ( ) (A )2 (B )3 (C )1.5 (D )1.23、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 个x 1,b 个x 2,c 个x 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
(A )3321x x x ++(B )3cb a ++(C )3321cx bx ax ++(D )cb a cx bx ax ++++3214、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会考,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 )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 )7万名考生是总体 (D )1000名考生是样本容量5、有甲、乙两种产品,抽查每批产品的合格产品数后,计算出样本方差分别为2甲S =11,2乙S =3.4,由此可以估计( )(A )甲产品比乙产品稳定 (B )乙产品比甲产品稳定(C )两种产品稳定程度相同 (D )甲、乙两种产品稳定程度不能比较三、解答题 1、(本题6分)为了了解某地区初三女生的身高情况,以200名女生的身高(单位:cm )作为样本,将她们的身高整理、分组,列成下表:(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 分组(cm ) 150-155 155-160 160-165 165-170 170-175 175-180 频数 10 30 n 60 m 频率 0.09 0.01 填空:(1)表中的m =________,n =_________;(2)20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_ 小组内;(3)样本中身高不到160cm 的女生占了百分之几?答:占_________。
最新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定向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定向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调查一批防疫口罩的质量B.调查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C.对乘坐某班次飞机的乘客进行安检D.国务院于2020年11月1日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调查2、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75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其中20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调查是普查B.2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75000名学生是总体D.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3、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单位:g)分别是:200,300,200,240,260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240 B.中位数是200C.众数是300 D.以上三个选项均不正确4、下列调查中,适合进行全面调查的是()A .《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B .全国中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C .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D .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5、九年级(1)班学生在引体向上测试中,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个):4,5,6,7,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A .7,7B .6,7C .6.5,7D .5,66、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B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分C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分D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分7、数据a ,a ,b ,c ,a ,c ,d 的平均数是( )A .7a b c d+++ B .327a b c d+++C .4a b c d+++ D .324a b c d+++8、如图是某超市2017~2021年的销售额及其增长率的统计图,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5年中,销售额先增后减再增B.这5年中,增长率先变大后变小C.这5年中,销售额一直增加D.这5年中,2021年的增长率最大9、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10、如果你和其余6人进入了八年级速算比赛的总决赛,你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3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右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某市2013~2017年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及增长速度的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有以下三个推断:①2013~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连年增高;②2014~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实际增长最多的是2017年;③与2015年相比,2016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2、小明上学期数学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为93分、87分、90分,若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综合得分,则小明上学期数学综合得分为_____分.3、跳远运动员李强在一次训练中,先跳了6次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7.9(单位:m ).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7.8,方差为160.如果李强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6,8.0,则李强这8次跳远成绩与前6次的成绩相比较,其方差 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已知一组数据12345,,,,x x x x x 的平均数是5,极差为3,方差为2,则另一组新数组1234521,21,21,21,21x x x x 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极差是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5、小明某学期数学平时成绩为90分,期中考试成绩为80分,期末成绩为90分,计算学期总评成绩的方法:平时占20%,期中占30%,期末占50%,则小明这学期的总评成绩是______分.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问题,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某校结合自身情况,在开展中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面做了全面规划,并且落到实处.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在托管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体育、艺术、及其他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抽取的学生都选择了一种自己喜爱的活动),下面是根据调查情况,得到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本次调查中,随机抽取的学生人数;(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求出“其他”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3)若该校学生总人数为840人,估计选择阅读的学生有多少人?2、某校想了解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对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x(单位:小时)进行分组整理,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随机抽取了_____________名学生,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求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和E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在该校3000名学生中,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学生约有________________名.3、小明想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对“书画、器乐、艺术、棋类”四项“校本课程”的喜欢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名学生只选择一项),将调查结果整理并绘制成如图所示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抽取的学生的人数.(2)请根据以上信息直接在答题卡中补全条形统计图.(3)求扇形统计图中a的值.(4)求扇形统计图中喜欢器乐的学生人数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4、深圳某中学全校学生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知识竞赛,为了解全校学生竞赛成B x<;绩的情况,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分成四组:A:70分以下(不包括70);:7080D x,并绘制出不完整的统计图.:8090C x<;:90100(1)被抽取的学生成绩在C组的有______人,请补全条形统计图;(2)被抽取的学生成绩在A组的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3)若该中学全校共有2400人,则成绩在B组的大约有多少人?5、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落下帷幕,重庆某中学学生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声乐团、话剧团等五大艺术团均荣获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若以下两个统计图统计了舞蹈组各代表队的得分情况:(1)m=,补全条形统计图;(2)各组得分的中位数是分,众数是分;(3)若舞蹈组获得一等奖的队伍有2组,已知主办方各组的奖项个数是按相同比例设置的,若参加该展演活动的总队伍数共有120组,那么该展演活动共产生了多少个一等奖?-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普查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A.调查一批防疫口罩的质量,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符合题意;B.调查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对乘坐某班次飞机的乘客进行安检,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国务院于2020年11月1日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调查,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2、B【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相关概念(抽样调查是从全部的调查研究对象中,选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进行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该调查为抽样调查,不是普查,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2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75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是总体,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每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相关概念.解题关键是理解相关概念(抽样调查是从全部的调查研究对象中,选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3、A【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平均数是:15×(200+300+200+240+260)=240(g),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00,200,240,260,300,中位数是24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众数是20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以上三个选项A选项正确,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4、C【详解】解: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适合进行抽样调查,则此项不符题意;B、“全国中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 适合进行抽样调查,则此项不符题意;C、“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适合进行全面调查,则此项符合题意;D、“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适合进行抽样调查,则此项不符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熟练掌握全面调查的定义(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是解题关键.5、C【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可得答案,中位数是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详解】解:在这一组数据中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7,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5、6、7、7、8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6和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6、C【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0×(46+47×2+48×3+49×2+50×2)=48.2,故D选项错误,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10×[(46﹣48.2)2+2×(47﹣48.2)2+3×(48﹣48.2)2+2×(49﹣48.2)2+2×(50﹣48.2)2]=1.56,故A选项错误,∵这组数据中,48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8,故B选项错误,∵这组数据中间的两个数据为48、4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8482=48,故C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及公式是解题关键.7、B【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数据:a,b,c,d的权数分别是3,1,2,1∴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是23231217a b c d a b c 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8、C【分析】根据统计图中增长率及销售额的变化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A.这5年中,销售额连续增长,故该选项错误,B.这5年中,增长率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故该选项错误,C.这5年中,销售额一直增加,故该选项正确,D.这5年中,2018年的增长率最大,故该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正确得出需要信息是解题关键.9、D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应采用全面调查,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0、C【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由中位数的概念,可知7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4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3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详解】解:由于总共有7个人,第4位选手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3名,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的含义,以及利用中位数作判断,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分析】根据统计图中2013~2017年,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的数据即可判断①;计算出2014~2017年每年的增长量即可判断②;根据统计图中的增长速度即可判断③.【详解】<<<<,解:因为1185.01268.81384.01484.61595.3所以2013~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连年增高,①正确;-=(亿元),2014年比2013年实际增长量为1268.8118583.8-=(亿元),2015年比2014年实际增长量为13841268.8115.2-=(亿元),2016年比2015年实际增长量为1484.61384100.6-=(亿元),2017年比2016年实际增长量为1595.31484.6110.7由此可知,2014~2017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实际增长最多的是2015年,则②错误;因为115.2>100.6,所以与2015年相比,2016年某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③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读懂统计图是解题关键.2、90【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933873904334⨯+⨯+⨯++ =27926136010++ =90010 =90(分).故小明上学期数学综合得分为90分.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求法,要注意乘以各自的权,直接相加除以3是错误的求法.3、变大【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李强第二次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李强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6,8.0,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867.68.07.88m ⨯++=, ∴这8次跳远成绩的方差是:()()()()()222222127.67.827.87.87.77.828.07.87.97.88S ⎡⎤=⨯-+⨯-+-+⨯-+-⎣⎦ 0.0225= ∵0.0225>160, ∴方差变大;故答案为:变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和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11 6 8【分析】根据方差和平均数的变化规律可得:数据2x1+1、2x2+1、2x3+1、2x4+1、2x5+1的平均数是2×5+1,极差为2×3,方差是方差为2×22,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极差为3,方差为2,∴新数据2x1+1、2x2+1、2x3+1、2x4+1、2x5+1的平均数是2×5+1=11,极差为2×3=6,方差为2×22=8,故答案为:11、6、8.【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的特点,若在原来数据前乘以同一个数,平均数也乘以同一个数,而方差要乘以这个数的平方,若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5、87【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90×20%+80×30%+90×50%=18+24+45=87(分).故答案为87.【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不要把数据代错.加权平均数公式为:1122......n nx x w x w x w=+++(其中w1、w2、……、w n分别为x1、x2、……、x n的权).三、解答题1、(1)120人;(2)见解析,36°;(3)126人【分析】(1)从条形图选择体育的人数÷从扇形图中体育所占百分比计算即可;(2)从调查总人数减去阅读,体育和其它得出艺术人数,补画条形图,再求出其它12人除以120得出所占百分比,再乘以360°即可;(3)先计算样本中选择阅读所占样本的百分比,再用样本中所含百分比乘以总数估计总体中的含量即可.【详解】解:(1)本次调查中从条形图得出选择体育有54人,从扇形统计图中体育所占百分比为45%,本次调查人数为:5445%120÷=(人);(2)∵艺术:12018541236---=(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所示:“其他”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1236036120⨯︒=︒; (3)样本中选择阅读的人数为18人,占样本的百分比为18100%=15%120⨯, 该校学生总人数为840人,估计选择阅读的学生有:84015%126⨯=(人),∴选择“阅读”的学生大约有126人.【点睛】本题考查从条形图和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样本容量,补画条形图,扇形圆心角,用样本的百分比含量估计总体中的数量,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关键.2、(1)100,图见解析(2)40,14.4︒(3)870【分析】(1)A 组人数A ÷组所占百分比=被调查总人数,将总人数D ⨯组所占百分比D =组人数;(2)m C =组人数÷调查总人数100⨯,E 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E =组占调查人数比例360⨯︒;(3)将样本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百分比乘以3000可得.(1)解:(1)随机调查学生数为:1010%100÷=(人),课外阅读时间在68-小时之间的人数为:10025%25⨯=(人),补全图形如下:故答案是:100;(2)解:4010040100m=⨯=,E组对应的圆心角为:436014.4 100⨯︒=︒;(3)解:3000(25%4%)870⨯+=(人).估计该校3000名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约为870人,故答案是:87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3、(1)200人;(2)图见解析;(3)20;(4)144︒.【分析】(1)根据喜欢棋类的学生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信息即可得;(2)先根据(1)的结果求出喜欢书画的学生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得;(3)利用喜欢艺术学生的人数除以调查的总人数即可得;(4)利用喜欢器乐的学生人数所占百分比乘以360︒即可得.【详解】÷=(人),解:(1)3015%200答:本次抽取的学生有200人;⨯=(人),(2)喜欢书画的学生人数为20025%50由此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3)40200100%20%a=;则20÷⨯⨯︒=︒,(4)80200100%360144答:喜欢器乐的学生人数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为144︒.【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画条形统计图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4、(1)24,图见解析;(2)36°;(3)480人【分析】(1)由D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出被调查总人数,总人数减去A、B、D组人数即可求出C组人数,从而补全图形;(2)用360°乘以A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B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详解】解:(1)∵被抽取的总人数为18÷30%=60(人),∴C组人数为60-(6+12+18)=24(人),补全图形如下:故答案为:24(2)被抽取的学生成绩在A组的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660=36°,故答案为:36°;(3)成绩在B组的大约有2400×1260=480(人).【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1)25,图见详解;(2)6.5;6;(3)12【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即可得到总的组数,进而得出各分数对应的组数,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统计图;(2)根据中位数以及众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值;(3)依据舞蹈组获得一等奖的队伍的比例,即可估计该展演活动共产生一等奖的组数.【详解】解:(1)1050%20÷=(组),2023105---=(组),=⨯=5%100%25%20m , 统计图如下:(2)∵8分这一组的组数为5, ∴各组得分的中位数是()176 6.52⨯+=,分数为6分的组数最多,故众数为6;故答案为:6.5,6;(3)由题可得,21201220⨯=(组), ∴该展演活动共产生了12个一等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基本统计量》教学设计1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基本统计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基本统计量》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统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统计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基本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对统计学的一些概念和图表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算和应用基本统计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及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基本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统计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基本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基本统计量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基本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基本统计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基本统计量的概念,如“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60cm、165cm、170cm…,请计算该班级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各射击10次,两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1环,方差分别是2S甲=1.2,2S乙=1.1,则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乙比甲稳定B.甲比乙稳定C.甲和乙一样稳定D.甲、乙稳定性没法对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样本7,7,6,5,4的众数是2B.样本2,2,3,4,5,6的中位数是4C.样本39,41,45,45不存在众数D.5,4,5,7,5的众数和中位数相等3、小颖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抗击疫情,你我同行”主题演讲比赛,她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和形象风度三项得分分别为86分、90分、80分,若这三项依次按照50%,40%,10%的百分比确定成绩,则她的成绩为()A.84分B.85分C.86分D.87分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B .甲、乙两人五次考试平均成绩相同,且20.9S =甲,2 1.2S =乙,则乙的成绩更稳定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内角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2)-与点(4,2)关于x 轴对称5、某校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班,同时参加了一次数学测试,对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分都是72分,方差分别为2206S =甲,2198S =乙,2156S =丙,则成绩波动最小的班级( )A .甲B .乙C .丙D .无法确定6、九年级(1)班学生在引体向上测试中,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个):4,5,6,7,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A .7,7B .6,7C .6.5,7D .5,67、某校“安全知识”比赛有16名同学参加,规定前8名的同学进入决赛.若某同学想知道自己能否晋级,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需要了解16名参赛同学成绩的(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8、下列调查中,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 .对某市中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时间的调查B .对全国中学生节水意识的调查C .对某班全体学生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D .对某批次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9、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 )A .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B .了解神舟十二号零部件的质量情况,采用普查C .了解单县中学生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D .了解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采用抽样调查10、在春季运动会中,有9名学生参加100米比赛,并且他们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若一名学生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除了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外,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方差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表中记录了甲、乙两名运动员跳远选拔赛成绩(单位:cm)的平均数和方差.要从中选择一名运动员参加决赛,最合适的运动员是______.2、已知有50个数据分别落在五个小组内,落在第一、二、三、五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分别为2,8,15,15,则落在第四小组内的频率是_____.3、一组数据:2,2,3,3,2,4,2,5,1,1,它们的众数为_____.4、一组数据7,2,1,3的极差为______.5、小丽的笔试成绩为90分,面试成绩为95分,若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按6:4计算平均成绩,则小丽的平均成绩是 _______分.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古诗文的理解水平及语文素养,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初2020级在本学期开展了一次“背诵小达人”活动.该年级在“背通小达人”活动中,对全年级学生用A(五星级)、B(四星级)、C(三星级)、D(二星级)四个等级进行评价,现从中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绘制出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2)将图甲中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求出图乙中D等级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年级1000名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获得A等级或B等级.2、萌萌同学想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对哪门课程感兴趣,随机抽取了部分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每名学生都只选择了一门课程).将获得的数据整理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名学生;(2)请根据以上信息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语文”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度;(4)若该校九年级共有1200名学生,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对物理感兴趣.3、某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类拓展课程,分别设置了体育类、艺术类、文学类及其它类课程(要求人人参与,每人只能选择一门课程).为了解学生喜爱的拓展类别,学校做了一次抽样调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直接在图①中补全条形统计图;(2)图②中其它类课程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度(直接填空);(3)若该校有1500名学生,请估计喜欢文学类课程的学生有多少人?4、某校气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预估一下泰安市某区域明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状况.他们收集了该区域近五年9月份每天的日平均气温,从中随机抽取了60天的日平均气温,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中位数为,众数为;(2)求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3)若日平均气温在18℃~21℃的范围内(包含18℃和21℃)为“舒适温度”.请预估区域明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为“舒适温度”的天数.5、某校七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随机抽取学生的人数为______人;(2)直接补全频数直方图;(3)求扇形统计图中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和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该校七年级共有学生1000人,请估计七年级学生这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次的人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解答.【详解】解:∵甲乙两人的方差分别是2S甲=1.2,2S乙=1.1,∴乙比甲稳定,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的性质:方差越小越稳定.2、D【分析】根据众数定义和中位数定义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判定即可.【详解】A. 样本7,7,6,5,4的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是7,所以众数是7,故选项A不正确;B. 样本2,2,3,4,5,6的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3和4,所以中位数是343.52+=,故选项B不正确;C. 样本39,41,45,45重复次数最多的数字是45,故选项C不正确;D. 5,4,5,7,5,将数据重新排序为4,5,5,5,7,重复次数最多的众数是5和中位数为5,所以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故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上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解题关键.3、D【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86×50%+90×40%+80×10%=43+36+8=87(分).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求86,90,80这三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4、D【分析】根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即可判断A ;根据平均数相同的情形下,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判断B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即可判断C ;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判断D【详解】A. 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甲、乙两人五次考试平均成绩相同,且20.9S =甲,2 1.2S =乙,则甲的成绩更稳定,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内角,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2)-与点(4,2)关于x 轴对称,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方差的意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2206S =甲,2198S =乙,2156S =丙,∴222S S S >>甲乙丙,∴成绩波动最小的班级是:丙班.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正确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6、C【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可得答案,中位数是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详解】解:在这一组数据中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7,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5、6、7、7、8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6和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7、B【分析】由中位数的概念,即最中间一个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可知16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和第9名的成绩.根据题意可得: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详解】解:由于16个人中,第8和第9名的成绩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故同学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后,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知道这16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8、C【分析】由题意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对某市中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时间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对全国中学生节水意识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对某班全体学生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对某批次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注意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9、A【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即可.【详解】解: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抽样调查,本选项说法不合适,符合题意;B、了解神舟十二号零部件的质量情况,采用普查,本选项说法合适,不符合题意;C、了解单县中学生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本选项说法合适,不符合题意;D、了解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采用抽样调查,本选项说法合适,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0、B【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意义知,只要知道了中位数即可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详解】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知道众数无法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它们都不能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只有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9名学生中,成绩按高低排列第5位学生的成绩是中位数,若该学生的成绩等于或高于中位数,则进入前5名,否则没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这四个统计量,前三个反映的是数据的平均水平,后一个反映的是数据的波动程度,理解这四个概念是关键.二、填空题1、甲【分析】首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运动员参加.【详解】解:∵甲的平均数比乙的平均数大,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最合适的运动员是甲.故答案为:甲.【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0.4【分析】先求出第四小组的频数,再根据频率=频数÷样本容量计算即可;【详解】由题可知:第四小组的频数()502815520=-+++=,频率=频数÷样本容量20500.4=÷=;故答案是0.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和频数的计算,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2【分析】根据“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叫做众数”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数据2出现了4次,数据1、3出现了2次,数据4、5出现1次;∴它们的众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熟练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解题的关键.4、6【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为极差,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7,2,1,3的极差为71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92【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小丽的平均成绩是90695464⨯+⨯+=92(分).故答案为:9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三、解答题1、(1)100(2)见详解(3)18°(4)850【分析】(1)用C等级的人数除以C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求解;(2)求出B等级的人数,即可求解;(3)用360°乘以D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求解;(4)用1000乘以获得A等级或B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求解.(1)解:1010%100÷=名;(2)B等级的人数为1005010535---=名,补全图形,如下图:(3)D等级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536018100⨯=︒;(4)获得A等级或B等级的人数为5035 1000850100+⨯=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1)50;(2)见解析;(3)64.8;(4)192.【分析】(1)用喜欢化学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2)先计算出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然后补全条形统计图;(3)用对语文感兴趣的人数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4)用1200乘以样本中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10÷20%=50,所以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50名学生,故答案为:50;(2)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为50﹣9﹣5﹣8﹣10﹣3=15(人),补全条形统计图为:(3)扇形统计图中,“语文”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360°×950=64.8°,故答案为:64.8;(4)1200×850=192,所以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中有192名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3、(1)见解析;(2)36;(3)450【分析】(1)结合两个统计图,根据体育类80人所占的百分比是40%,计算出总人数,利用总人数乘以20%求得参加艺术社团的人数,再求得参加其它社团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2)利用360°乘以参加其它类课程的所占的比例求得圆心角的度数;(3)求出文学类所占的百分比,再用1500乘以百分比估计即可.【详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80÷40%=200(人),参加艺术社团的人数是200×20%=40(人),参加其它社团的人数200−80−40−60=2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2)它类课程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圆心角的度数是2036036200,故答案为:36;(3)601500450200⨯=(人),∴估计该校喜欢文学类课程的学生450人.【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4、(1)20℃,19℃(2)20.6℃(3)18天【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3)用样本中气温在18℃~21℃的范围内的天数所占比例乘以今年9月份的天数即可.(1)解:∵共有60个数,∴中位数是第30、31个数的平均数,∴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0+20)÷2=20℃;众数为19℃;故答案为:20℃,19℃;(2)解: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为1741810191220921522423524625226320.660x ⨯+⨯+⨯+⨯+⨯+⨯+⨯+⨯+⨯+⨯==(℃); (3) 解:∵101295301860+++⨯=(天), ∴估计该区域明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为“舒适温度”的天数约为18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加权平均数、样本估计总体,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5、(1)50;(2)补全频数直方图见解析;(3)B 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20%;F 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4)180人.【分析】(1)用A组频数除以频率,即可求得抽取人数为50人;(2)用50乘以C组所占百分比求出频数,用50减A、B、C、D、E组频数,即可求解,补全直方图即可;(3)用B组频数除以50,即可求解;用F组频数除以50再乘以360°即可求解;(4)用样本估计总体,用1000乘以样本中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的人数所占百分比,问题得解.【详解】(1)3÷6%=50,故答案为:50;(2)50×30%=15, 50-3-10-15-13-4=5,补全频数直方图如下;(3)B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1050100%20%÷⨯=,F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53603650⨯︒=︒;(4)45100018050+⨯=(人),答: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1000人中,这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大于等于12次的人数为18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直方图,扇形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理解直方图、扇形图的意义,根据两种统计图中提供的公共信息求出样本容量是解题关键.。
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综合练习练习题(精选)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8,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A.89 B.90 C.91 D.922、某公司的生产量在1﹣7月份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月份生产量最大B.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C.1﹣6月生产量逐月减少D.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增加有减少3、为了解某校八年级9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A.100 B.被抽取的100名学生C.900名学生的体重D.被抽取的100名学生的体重4、某县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了一次全县600名学生参加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为了解本次大赛的选手成绩,随机抽取了其中50名选手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600名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绩的全体是总体B.5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每个学生是个体D.样本容量是50名5、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6、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江西省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B.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期间,对出入某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C.了解全国快递包裹产生包装垃圾的数量D.了解抚州市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了解情况7、鞋厂生产不同号码的鞋,其中,生产数量最多的鞋号是调查不同年龄的人的鞋号所构成的数据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众数或中位数8、一组数据2,9,5,5,8,5,8的中位数是()A .2B .5C .8D .99、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一次身体素质测试中,将全班学生的测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测试结果达到优秀的有18人,合格的有17人,则在这次测试中,测试结果不合格的频率是( )A .0.125B .0.30C .0.45D .1.2510、要调查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A .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B .某城市居民6月份人均网上购物的次数C .即将发射的气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D .银川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9月3日,某校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征文活动.为了解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从全校6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2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是____.2、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数字5出现的频数是____.3、若一组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1.则132x +,232x +,…32n x +的平均数是_______,方差是_______.4、某校有3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体重调查.该问题中样本是_______________.5、小丽的笔试成绩为90分,面试成绩为95分,若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按6:4计算平均成绩,则小丽的平均成绩是 _______分.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了解地铁开通对节约“出行时间”影响情况,对地铁1号线上某趟列车上的部分乘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A 、B 、C 、D 四类,其中A 表示“出行节约0﹣10分钟”,B 表示“出行节约10﹣30分钟”,C 表示“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D 表示“其他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图①、图②这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表.(1)求这次调查的总人数.(2)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图②的扇形统计图中,求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2、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所示),并规定:顾客购买10元以上的商品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个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下表所示的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数据:(1)请估计当m很大时,落在“牙膏”区域的频率将会接近多少?(精确到0.1)(2)假如你去转动转盘一次,你获得洗衣液的概率大约是多少?(精确到0.1)(3)在该转盘中,标有“牙膏”区域的扇形圆心角大约是多少度?(精确到1)3、长沙作为新晋的网红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岳麓区共有A、B、C、D、E等网红景点,区旅游部门统计绘制出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旅游情况统计图(不完整)如下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岳麓区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万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在等可能性的情况下,甲、乙两个旅行团在A、B、C、D四个景点中选择去同一景点的概率是多少?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加以说明.4、某校对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条形图形代表的是:例如阅读时间1至2小时的人数为14人,并且在时间上含前一个边界值1,不含后一个边界值2,以此类推…)(1)随机抽样调查的总人数是多少?(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随机抽样调查的情况;(3)若该校有1500名学生,则根据调查结果可估算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是多少?5、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成绩(单位:个)经统计发现两班5名学生踢毽子的总个数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以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为参考,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甲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为,乙班比赛数据的平均数为;(2)计算两班比赛数据的方差;(3)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95×20%+90×30%+88×50%=90(分).即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90分.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常考题.2、B【分析】根据折线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观察折线图可知,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D错误;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7月份的生产量最大,A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增长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D【分析】根据样本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样本是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所以样本是指被抽取的100名学生的体重.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样本的定义,掌握样本的定义进行判断是解题的关键.4、A【分析】根据总体的定义:表示考察的全体对象;样本的定义: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个体的定义:总体中每个成员成为个体,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这600名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50名学生的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样本容量是50,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样本,总体,个体和样本容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知相关定义.5、D【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应采用全面调查,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分析】由题意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 了解江西省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A不合题意;B. 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期间,对出入某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应该采用全面调查(普查),B符合题意;C. 了解全国快递包裹产生包装垃圾的数量,适合采用抽样调查,C不合题意;D. 了解抚州市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了解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D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注意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7、B【分析】由鞋厂关心的数据,即大众买的最多的鞋号,也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从而可得所构成的数据是众数.【详解】解:生产数量最多的鞋号是调查不同年龄的人的鞋号所构成的数据的众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的含义及众数表示的意义,理解众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本题的关键.【分析】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详解】解:将改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2,5,5,5,8,8,9,中间位置的数为:5,所以中位数为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地中位数的定义,是求解该类问题的关键.9、A【分析】先求得不合格人数,再根据频率的计算公式求得不合格人数的频率即可.【详解】解:不合格人数为4018175--=(人),∴不合格人数的频率是50.125 4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与概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10、C【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再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调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适合抽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调查某城市居民6月份人均网上购物的次数,适合抽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调查即将发射的气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调查银川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抽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二、填空题1、120【分析】由题意根据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进行分析可得答案.【详解】解:本次调查的样本是被随机抽取的120名学生,所以样本容量是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样本容量,注意掌握样本容量只是个数字,没有单位.2、3【分析】π≈数5出现的次数即可得出答案.从 3.141592653589793【详解】π≈中,5出现了3次,在 3.141592653589793∴数字5出现的频数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某数据出现的次数,掌握频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8 9【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性质及计算公式直接求解可得.【详解】解:∵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是2,∴数据3x1+2,3x2+2,…+3x n+2的平均数是3×2+2=8;∵数据x1,x2,…x n的方差为1,∴数据3x1,3x2,3x3,……,3x n的方差是1×32=9,∴数据3x1+2,3x2+2,…+3x n+2的方差是9.故答案为:8、9.【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变换特点,若在原来数据前乘以同一个数,平均数也乘以同一个数,而方差要乘以这个数的平方,在数据上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方差不变.4、300名学生的体重【分析】根据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出一部分个体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某校有3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体重调查,该问题中,300名学生的体重是调查的样本.故答案为:300名学生的体重.【点睛】本题考查样本的定义,即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是常用的统计思想方法.5、92【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小丽的平均成绩是90695464⨯+⨯+=92(分).故答案为:9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三、解答题1、(1)50人;(2)见解析;(3)108°【分析】(1)利用B类的人数除以B类所占百分比,即可求解;(2)求出“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即可求解;(3)用360°乘以A类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详解】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1836%50÷=(人).(2)“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的人数有501518710---=(人),补全图形,如图所示:(3)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15︒⨯=︒.360108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明确题意,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1)0.7;(2)0.3;(3)252°.【分析】(1)根据频率的定义,可得当m很大时,频率将会接近其概率;(2)根据概率的求法计算即可;(3)根据扇形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计算即可.【详解】解:(1)当m很大时,频率将会接近0.7;(2)获得洗衣液的概率大约是1-0.70=0.3;(3)扇形的圆心角约是0.7×360°=25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为:频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3、(1)50,见解析;(2)14,见解析【分析】(1)由A类景区有15万人,占比30%,从而可得游客的总人数,再由总人数乘以B类的占比得到B 类的人数,再补全图形即可;(2)先画树状图得到选择的所有的等可能的结果数16种,同时得到选择同一景区的等可能的结果数有4种,再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1)岳麓区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5÷30%=50(万人),B景点的人数为50×24%=12(万人),补全条形图如下:(2)画树状图如图所示:∵共有16种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甲、乙两个旅行团在A、B、C、D四个景点中选择去同一景点的结果有4种,∴甲、乙两个旅行团在A、B、C、D四个景点中选择去同一景点的概率=41 16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从条形图与扇形图中获取信息,补全条形图,利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熟练的掌握统计与概率中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1)100人;(2)见解析;(3)990人【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直接相加,即可得到答案;(2)由题意,分别求出每个时间段的百分比,然后画出扇形统计图即可;(3)用1500乘以超过3小时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随机抽样调查的总人数是:14+20+35+25+6=100人;(2)根据题意,则1至2小时的百分比为:14100%14% 100⨯=;2至3小时的百分比为:20100%20% 100⨯=;3至4小时的百分比为:35100%35% 100⨯=;4至5小时的百分比为:25100%25% 100⨯=;5至6小时的百分比为:6100%6% 100⨯=;用扇形统计图表示随机抽样调查的情况;(3)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是:1500×(6% + 25% + 35%)=990(人);答:根据调查结果可估算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大约是99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从条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从而进行计算.5、(1)100,100(2)246.8S =甲,256S =乙(3)应该把团体第一名的奖状给甲班,因为甲班和乙班的平均数相同,甲班的方差比乙班低,甲班比较稳定,综合评定甲班比较好【解析】(1)解:甲班的成绩重新排列为:89,98,100,103,110,故中位数为100, 乙班成绩的平均数为5001005 , 故答案为:100,100;(2)甲的平均数为:500÷5=100(个),S甲2=[(100﹣100)2+(98﹣100)2+(110﹣100)2+(89﹣100)2+(103﹣100)2]÷5=46.8;乙的平均数为:500÷5=100(个),S乙2=[(90﹣100)2+(97﹣100)2+(101﹣100)2+(113﹣100)2+(99﹣100)2]÷5=56;(3)应该把团体第一名的奖状给甲班,理由如下:因为甲班和乙班的平均数相同,甲班的方差比乙班低,甲班比较稳定,综合评定甲班比较好.【点睛】此题考查了统计计算,正确掌握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利用方差做决策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统计初步
一、填空题
1、数据收集常用的方式有普查和 两种.
2、要想估计池塘里鱼的条数,先捞出50条作上记号后放回池塘,过一段时间后再捞出100条鱼,有记号的鱼正好10条,问池塘里原来大约有 条鱼.
3、一组数据25、80、8
4、90、9
5、96中,25通常叫做 ,描述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用 比较合适,这个值是 .
4、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为x 1 , x 2 , x 3…x 29 , 则其中位数是 ,若数据中再增加一个x 1 ,其中位数是 ,若数据中再增加一个x 29 ,其中位数是
5、一个样本的容量为50 ,一组的频数为18,则这组的频率为 .
6、一组数据中,各组数据的频率之和等于 .
7、101、99、97、102、100、96、105、99、103、98的平均数为 .
8、已知一组数据x 、-1、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x=
9、一个植树小组共有6名同学,其中有2人各植树20棵,有3人各植树16棵,有1人植树14棵,平均每人植树 ;
10、某校对初三学生进行政治学习情况的测试, 从中随机抽取了40份试卷, 这40份试卷中80分及以上有16人,由此可估计全校200名初三学生80分及以上有 人,优良率为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工厂对一个生产小组的零件进行抽样调查。
在10天中,这个生产小组每天出的次品数如下(单位:个)0, 2, 0, 2, 3, 0, 2, 3, 1, 2
在这10天中,该生产小组生产零件所出的次品数平均数为 ( )
(A )2 (B )3 (C )1.5 (D )1.2
3、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 个x 1,b 个x 2,c 个x 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
(A )3321x x x ++(B )3c b a ++(C )3321cx bx ax ++(D )c
b a cx bx ax ++++321 4、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会考,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