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临床路径
肺部感染护理临床路径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日期
住院第一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肺部感染护理常规。
□I级优质护理。
□给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遵医嘱应用药物,做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嘱患者午夜禁食,翌日晨抽血行常规检查。
护理与健康指导
□入院护理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时:T℃P次/分R次/分BP
□停止各种医嘱,整理病案。
□遵医嘱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留患者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护理与健康指导
□向患者详细交代回家后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限制烟酒、浓茶。
□坚持梯恩能够锻炼,劳逸结合。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
□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鼓励多饮水,及时擦汗,更换病员服。
□给予口腔护理。
□保持呼吸畅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质饮食。
变异
□无□有。原因:
日期
第6—10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日期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肺部感染护理常规。
□II级优质护理。
□执行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护理与健康指导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开展户外运动,进行体格锻炼,尤其在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做好用药指导。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A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A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肺部感染(ICD10.J98.402),合并其它疾病住院期间无需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血常规示: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感染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部感染。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胸腔积液培养+药敏、咽拭子、咽喉分泌物、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肿瘤相关检查;(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3)根据病情查血清IgG、IgM等;(4)出现意识障碍者查头颅CT等。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抗生素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甲硝唑等药物;3.解痉平喘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4.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5.化痰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化痰药物;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一、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社区起病、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肿瘤及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的肺炎患者,或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ICD-10:J98.4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I. 免疫缺陷状态,包括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肿瘤及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
II.医院获得性肺炎定义为住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指气管插管/切开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III.临床诊断依据同社区获得性肺炎:(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啰音。
(4)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但需要注意:(1)咳嗽、脓痰是肺部感染主要症状,但可能因咳嗽反射受抑制而不明显;在机械通气患者可仅表现为缺氧加重、呼吸支持条件提高或人机不协调。
(2)在因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基础疾病导致机体反应性减弱的患者中,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可不明显。
(3)肺实变体征和(或)啰音的诊断意义较小。
IV. 胸部影像学检查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性病变。
符合以上I+II+III中任何1项和(或)IV,并除外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应当注意的是,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能阴性;正压通气模式对胸部影像学可能产生影响;接受机械通气、脓痰增加但影像学表现阴性,可诊断气管-支气管炎而不一定诊断肺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2018年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年版)1.支持、对症治疗。
细菌性肺炎(咳嗽)临床路径(2013年)

咳嗽(细菌性肺炎)临床路径(2013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住院患者。
一、咳嗽(细菌性肺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细菌性肺炎(ICD-10编码:J1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咳嗽(细菌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燥热伤肺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咯,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
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表寒里热证:咳嗽声重,痰黄白相间,伴有头痛、鼻塞流黄涕,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证: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难咯,或面赤口渴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细菌性肺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细菌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在内的炎症。
肺炎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
细菌性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
本临床路径实施对象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路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18周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或其它可能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二、中医诊断:(一)诊断标准细菌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
1、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的外感热病。
2、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表现。
3、病变过程中,由初起邪犯肺卫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等表现。
(二)辩证分型:1、邪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发热,畏寒,少汗,无口干,周身酸痛,咳嗽,咯白稀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或夏日起病,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痰热壅肺:身热,汗出,咳嗽,咳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有胸闷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
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三、西医诊断标准(一)肺炎诊断标准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血常规: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班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ICD-10: P23.904)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肺炎感染的前驱病史,包括流涕、咳嗽、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差等。
2.以出现症状早晚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早发性(生后7天内)及晚发性(出生7天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有吃奶差,吐奶、呛奶、也可表现为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等。
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
3.实验室检查: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4.肺部X线变化:肺炎的X线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ICD-10: P23.904)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平均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2)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监测频率随胎龄、病情严重性而定;(3)胸部X线片,并复查;(4)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可能需要反复检查痰培养、血培养、TORCH检查。
2)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如为晚发感染性肺炎,则注意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和呼吸困难等。
一旦发现肺部感染症状,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肺部感染的临床路径是指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肺部感染的临床路径。
首先,患者会在咳嗽、咳痰、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刺激下就诊于医院。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的发生时间、伴随症状以及接触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其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以确诊肺部感染。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光检查、血常规、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痰液培养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确定感染的位置、类型以及病原体的种类,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确诊肺部感染后,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轻度肺部感染可以选择在家中进行抗生素治疗,但重度肺部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护理,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如果病原体已经被确定,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患者不应自行选择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随着治疗的进行,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评估疗效。
复查包括重复辅助检查、观察症状变化以及检测炎症指标的变化等。
评估疗效有助于医生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在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随访包括定期复查、询问症状是否有改善以及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等。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复发和加速康复。
总之,肺部感染的临床路径包括初诊、辅助检查、确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监测以及随访等环节。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2020版】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0:P23.900x001)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人民卫生出版社)》。
1.新生儿肺炎包括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临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青紫、咳嗽、口吐白沫、呛奶、反应差等。
部分患儿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可不典型。
2.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3.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减弱或粗糙、可有干湿罗音、不同程度青紫。
4.肺部X线变化:肺炎的X线表现。
5.实验室检查: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入院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1: P23.900)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平均5-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2)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TORCH检查;2)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3)心脏超声;4)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2.呼吸支持(1)鼻导管给氧:改善低氧血症(2)CPAP:尽早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严重肺炎患儿、用CPAP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肺部感染(),合并其它疾病住院期间无需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血常规示: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部感染。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胸腔积液培养+药敏、咽拭子、咽喉分泌物、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相关检查;
(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根据病情查血清IgG、IgM等;
(4)出现意识障碍者查头颅CT等。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抗生素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甲硝唑等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4.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5.化痰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化痰药物;
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血常规、胸部X片恢复正常。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多脏器衰竭;出现脓胸、气胸等须外科手术治疗;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须进入ICU治疗。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表单A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部感染()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B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其它疾病住院期间无需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表现为新近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血常规示: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2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部感染。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胸腔积液培养+药敏、咽拭子、咽喉分泌物、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相关检查;
(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
养及药敏试验;
(3)根据病情查血清IgG、IgM等;
(4)出现意识障碍者查头颅CT等。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抗生素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甲硝唑等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4.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5.化痰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化痰药物;
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血常规、胸部X片恢复正常。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多脏器衰竭;出现脓胸、气胸等须外科手术治疗;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须进入ICU治疗。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表单A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部感染()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