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
2019年12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 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 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51%,鼎晖 49%);双汇发展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转让给罗特 克斯(5.62元/股)。这样,罗特克斯即持有双汇 发展60.72%的股份。
双汇产品
案例内容
一、并购背景分析 二、并购动因 三、并购对双汇影响 四、案例启示
二、并购动因—高盛收购动因
2.1 高盛简介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全球第二大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于 1869年,总资产3000亿美元,在世界 24个国家设有42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共 2万多名员工,2000年名列世界500强 第112位。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 部,1994年在北京、上海设代表处。
管理环境整合包括制度与人核心是理念能否整合成功财务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财权配置模式的选择问题案例内容一并购背景分析二并购动因三并购对双汇影响四案例启示喜忧参半的并购双汇集团的挂牌吸引了包括淡马锡高盛集团鼎晖投资ccmp亚洲投资基金花旗集团中粮集团等十余个意向投资人先后来与北交所进行项目洽谈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一喜: 中国企业并购不再盲从
双汇集团的挂牌,吸引了包括淡马锡、高 盛集团、鼎晖投资、CCMP亚洲投资基金、 花旗集团、中粮集团等十余个意向投资人 先后来与北交所进行项目洽谈。
2019年4月26日漯河市国资委宣布,由 美国高盛集团和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 并代表两公司参与投标的罗特克斯公司中 标,中标价格为人民币20.1亿元。
并购风险分析
管理层收购案例研究-双汇mbo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研究——双汇集团曲线MBO学生姓名:刘凯华学号:063503426学院:会计学院专业:财务管理指导教师:王淑芳论文成绩:内容摘要经营管理层收购(MBO)于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作为明晰产权、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手段,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但是在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郎成平教授对“国退民进"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尖锐批评后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国有产权改革的大讨论。
国务院国资委也于当年9月下令禁止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向管理层转让。
从2005年以后国家对管理层收购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从积极探索到紧急叫停再到有条件的放开和认可。
本文在对经营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国内外实施的情况回顾之后,重点以双汇集团曲线MBO为例分析了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法律法规,包括操作规范、融资渠道、资产评估、合理定价、信息披露、监管措施等,并对管理层激励措施进行规范明确,那么就能够正确发挥经营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当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本文从多个方面给出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收购模式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防范对策ABSTRACTAs one wa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MBO changes manager into owner, which connects the enterprise’s operation goals with manager’s own ben efits.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by ways of case study and typical events analysis and factual description,this the sis studies problems which Chinese enterprises encounter in the process of MB O and give the countermeasures.Firstly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BO,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SHUANG HUI’s reform.Based on the typical events and factual description,four difficult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s of MB O in China’s state—owned company ale pointed out:Staff benefits protection,new solely big shareholder ,purchase price and sources of fund standard.Buildi ng enterprise growth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legislative standard of state—ow ned enterprises’ reform,improving the agency’s appraisal quality, promoting the property fight transaction marketability, enhancing administration of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MBO;Countermeasure study目录一、研究背景 (1)二、案例概况 (2)(一)双汇集团介绍: (2)(二)双汇的曲线MBO 之路 (3)1、2003年——2006年双海套现 (3)2、2006年——2009年高盛搭桥 (5)3、2010年投资者的反击 (8)三、双汇曲线MBO过程中的疑点 (8)(一)关于收购双汇集团的资金来源 (8)1、对股票高派现 (9)2、双汇高管对MBO资金来源的解释 (9)(二)、双汇集团挂牌出售 (9)1、受让方资质要求 (9)2、挂牌定价问题 (8)3、高盛收购价格的疑点 (8)(三)、复杂的股权结构和新增频繁的关联交易 (9)四、研究启示 (10)(一)双汇集团外卖凸现了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报酬制度困境 (10)(二)加强对国企改制的立法规范 (11)(三)提升中介机构的评估质量 (11)(四)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化 (11)(五)加强信息披露管理 (12)参考文献 (12)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研究——双汇集团曲线MBO一、研究背景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Mike Wright在研究公司的分立和剥离时首次发现了管理层收购现象,于是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给出了比较规范的定义,即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权,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

纵向并购---案例简介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FD)联合发布公告称,双汇国际将以总价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本次收购价格为每股34 美元,较5 月28 日收盘价溢价约31%,股权收购金额合计约48 亿美元,现金支付,由Morgan Stanley Senior Funding, Inc.和一个银团辛迪加承诺提供融资支持。
2.并购中阻碍:2.1.1价格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最大股东是对冲基金starboard Value,拥有公司5.7%的股份。
它认为公司价值90到108个亿,远远超出双汇70亿的报价,也因此曾一直是反对收购的主力军。
Starboard表示,如果将业务分拆为三部分,即美国猪肉加工、生猪养殖以及鲜肉和包装肉的国际销售,然后再行出售,史密斯菲尔德将具备更高价值。
该加总后的估值我们估计可以达到税后90亿到108亿美元,或者每股价值可以接近于44到55美元,这也意味着相较于双汇每股34美元的报价,双汇的收益率可以达到29%~62%。
Starboard第二次提出质疑的三天后,CFIUS的漫长审查期结束,结果姗姗来迟,表明该收购案没有涉及到国家安全风险的部分。
这一审查原本被外界认为是双汇此次收购的最大障碍。
同时美国反垄断机构也早在7月给该收购案亮出绿灯。
此后,史密斯菲尔德方面连续发出两封致股东函,表明两家独立的股东顾问公司——机构股东服务(ISS)与格拉斯(Glass Lewis)分别公开表示,建议股东对该收购案投赞成票。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Starboard最终放弃投反对票的决定。
Starboard认为,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所达成的收购协议,对该交易确定了一些基本限制,使得其他潜在买家无法短时间内达成新的购买要约。
“由于史密斯菲尔德与商会达成协议的限制条款以及对单一收购方要建构现金报价的要求,报价方很难在股东大会前形成并递交一个可选择的要约方案。
”Starboard 在文件中表示,“尽管我们相信史密斯菲尔德可能获得更高报价,但目前我们无法提供……除非有其他报价出现,否则我们将对目前的收购方案投赞成票。
高盛收购双汇案

双汇集团
• 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跨区域、跨国经营大型 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 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 亿元。 • 2006年时总资产60多亿元,是中国最大的 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 中列154位。 • 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 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
事件背景
•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 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 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 • 旋即招来AIG、JP摩根等众多国际机构前来 洽商。尽管交易价格可能低于预期,但双 汇股权争夺恰是海外资本强烈看好中国内 地消费领域的典型缩影。
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
高盛收购双汇过程中ROE及每股盈余变动情况
时间
06二季度
06三季度
06四季度
07一季度
ROE
0.1708
0.271
0.2318
0.2612每股Biblioteka 余5.027.37
5.93
6.21
效果分析
• 高盛收购双汇集团后,由于高盛强大的资金实力 的支持,使双汇的经营更加充满活力,双汇的盈 利能力和增长能力较之以前有明显的提高,这些 也加强了高盛继续控股25%从而达到对双汇绝对 控股的愿望,加强了高盛对双汇的信心,所以才 出现了2007年6月高盛面对收购海宇25%股份时价 格暴涨的情况下依然出手的情况。并且我们相信 双汇沿着这样的道路的发展,双汇的实力将更加 的强大,本身在中国肉产品加工中就为居老大的 双汇将有更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间。
高盛收购双汇案
制作人:杜慧超 专 业:10级国贸 学 号:01015029
目
录
• 背景知识 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 • 动 机
双汇集团借道MBO案例

第二阶段:国际投行、境外壳公司的配合
事情在2006年迎来转机,2006年3 月3 日,漯河市国资委将持有的双汇集团 全部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国资退出,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对管理层激励,被漯河市政府视为了“最稳 妥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接盘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万隆当时他自己的要求是“不能让产业资本进 入”,同时,还规定“财务投资者未来不得转让给双汇的同行”,以保证企业 的品牌和独立性,以及管理层的稳定。最终,高盛和鼎晖,通过境外公司双汇 国际,获得了双汇集团的全部股权。
第一阶段:“双海”套现
低调的海汇,其投资的公司频频出现在双汇年报的关联交易中。据年报显示,仅2004年, 双汇发展从海樱调味料公司和杜邦双汇分别采购原料金额为30,83.9万元和23,66.4万 元。而这两家公司海汇分别持股40%和20%。与此同时,双汇发展向海樱调味料公司和 海汇持股48.96%的进出口公司销售商品达4亿元。 据统计,短短三年时间,海汇通过 投资所获得的税后净利润达1.3亿元。在2005年注销前,海汇投资的一部分公司股权被 转让给上市公司。2005年1月和2月,双汇发展先后收购了海汇持有的漯河双汇商业投资 公司65%的股权,和双汇新材料公司24%的股权,收购价格分别为2098.7万元与 1930.79万元。而海汇最初的投资金额分别为1950万元与981万元。通过转让这两家企业, 海汇又赚得1098.49万元。 海汇为何在三年之后,获利大好的情况下突然消失?据当地 知情人士透露,在2004年之际,有媒体对海汇提出质疑。当时的看法是,海汇是依托双 汇而建,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而高管持股的情况也引人注目。为了避免嫌疑,海 汇悄然消失。
双汇集团借道MBO案例
王梦雪 温雅欣 李俊豪 卫学文
什么是MBO
【VIP专享】高盛收购双汇的案例分析

资本运营姓名:赵雅淑班级:会计113班学号:119034137任课老师:张红侠高盛收购双汇的案例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海外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海外并购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对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方式、收购价格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对高盛收购双汇后的经营绩效和走势的评价来分析高盛的收购效果。
最后进行总结,提出了对海外并购中过企业的一些看法和启示。
本文的写作,希望能够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海外并购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依据。
关键字:海外并购高盛集团双汇公司并购动机并购影响运营途径亮点与不足股权拍卖企业介绍: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
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40000人,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54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6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2亿美元。
原因分析2.高盛收购双汇的动机(1)分散化投资,规避风险的目的。
美国高盛本身是投资银行业的公司,投资于双汇集团这种肉类加工企业是高盛多元化经营的表现。
并购案例解剖——双汇

高盛收入构成 资产管理和 投资银行, 证券服务, 16.43%
15.67%
交易和直接 投资, 67.90% 高盛投资银行收入构成
序号
名称
1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N.A.
2 Marsico Capital Management, L.L.C.
3 Alliance Bernstein L.P.
高盛收购双汇案例分析
——通过解剖一个案例进行全方位学习
交易结构
骡河国资委
16位自然人
双汇集团
35.715%
海宇投资
25%
社会公众
39.285%
双汇发展
12:40:16
1
收购方
2
收购方
12:40:16
1、罗特克斯有限公司 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参与双汇集团股权转让项目而根据国际惯例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项目公司。高盛策略投资(亚洲) 有限责任公司持有51%的股权,鼎晖Shine 有限公司持有其49%股权。
2006年5月16日——罗 特克斯向中国证监会 提交有关上市公司收 购报告书;
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

管理团队及架构: 管理团队及架构:
双汇集团实施集团化管控模式,按照产业布局 和发展需要,建立鲜冻品事业部、肉制品事业部、 化工包装事业部、养殖事业部等,推行目标管理、 预算管理、标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 企业的信息化。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三大看点
1、双汇发展实际控制人变成兴隆公司。 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由外资,变成双汇员工全部持股的兴隆 公司,。这对有利于民族品牌的保护,有利于 双汇实际控制人主 动的贯彻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意图, 有利于双汇的长远经营。 2、消除了同业竞争,减少了关联交易。 双汇发展收纳了集团公司所有与屠宰与加工肉制品相关的资产 ,消除与集团的同业竞争,,有利于双汇发展的所有股东。。 3、资产重组与置换价格确定。 本次资产重组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罗特克斯定向增发,用于 吸收合并该公司持有的股权;二是对双汇集团定向增发 。。本 次资产重组基本为双汇未来发展扫除障碍。
运营路径
股权结构图
借助本次资产重组方案的 实施,双汇管理层最终获得 双汇海外控股主体53%的 表决权,从而最终获得了双 汇集团的法律意义上的控股 权。
双汇发展重大资产重组
经历了8个月的焦急等待,2010年11月29号,双 汇发展连发18条公告,公布了一揽子资产重组方 案。资产重组方案包括资产置换、换股吸收合并以 及资产认购。 方案显示:第一,双汇发展将以双汇物流85%股 权与双汇集团旗下22家公司股权进行置换,并以 51.94元/股的价格向双汇集团非公开发行A股购买 置入资产中价值超过置出资产部分;第二,向罗特 克斯发行A股购买罗特克斯认股资产;第三,以换 股方式吸收合并广东双汇、内蒙古双汇等五家公司 。
备受争议-双汇式 备受争议 双汇式MBO 双汇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知识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 MBO)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指公司管理层利用 借贷融资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本,并终止公司上市地位(going private)的行为。在西方的概念中,强调MBO本身就是排斥股权多元化的,并辅以公 司下市安排。 中西方MBO制度差异主要表现为 : 1.动因不同。 西方实施MBO的最主要原因是降低代理成本,而处于转轨中的中国企 业,不仅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还有因所有者缺位造成的产权残缺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 下的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国企MBO只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2.实施主体不同。 西方MBO实施主体是上市公司的创业者或者企业高管,我国企业 MBO的主体就比较复杂,往往包括公司董事、高管、中层经理,大股东管理层等 3.融资方式不同。西方国家绝大部分MBO项目都是通过高级债、次级债和权益所构成 的融资组合。在我国,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管理层的自筹资金,或者股权质押融资。 4.交易价格方法不同。西方企业的MBO对目标公司的定价一般采用通行的企业估值 模型,中国的MBO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政府和管理层协议转让的方式。 5.收购过程的透明度不同。西方各项法律法规规定了管理层收购的信息披露要求。 而在我国MBO收购的对象往往是收购企业的国有股,收购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完整, 整个收购过程经常暗箱操作。
案例十五
双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层收购基本理论、关键财务问题及其制度后 果。我们发现双汇管理层“借道”外资巧妙地突破了“大型国企国有股权不得向管 理层转让”的政策限制,并依靠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及与外资各取所需的合作实现了 MBO,通过本案例熟悉中外MBO的主要差异,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在MBO博弈中的 不同取向与制衡。
高盛和鼎晖进行了内部重组,通过Shine B、Shine C(即双汇国际)间接持有 罗特克斯股权;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在 BVI 设立兴泰集团,并通过其全 资子公司雄域公司持有Shine C股权 双汇发展在公众股东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弃了十家公司少数股权的优先认 购权,并将之转让罗特克斯
双汇发展发布澄清公告,就高盛鼎晖在境外进行内部重组的情况予以披露 双汇发展再次发布澄清公告,就管理层间接持股双汇集团情况予以披露 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众股东以高票否决上述少数股权转让议案 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尽快拟定整改方案,公司股票停牌 双汇发展2009年度股东大会,《关于日常关联交易的议案》再次被公众股东 悉数否决 双汇发展历经8个月连续发布32个《重大事项进展暨停牌公告》后,重组方案 终于在29日凌晨公告,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将主业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 现肉制品业务整体上市并解决关联交易问题,双汇将以 50.94元 / 股价格向二 者定向增发 6.32亿股作为对价;通过投票权安排,兴泰集团成为双汇的实际 控制人,已触发全面收购要约义务(实际控股超过75%);公司股票当日复 牌。
二、案例资料
(三) MBO成功后的上市之路
尽管双汇发展管理层MBO已经成功,但以鼎晖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一直是双汇国际的 第一大股东。即使把常年合作伙伴所控制的股权也计算在内,双汇管理层持有的股权 仍少于机构投资者。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意志的实现,也夺取了双汇高 管部分应得的利益,转移了集团财富。面对这种情况,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开始 积极促成双汇国际的上市,推动机构投资者退出的同时欲夺取绝对控股权。 对于双汇国际来说,如果能够收购一家跨国企业,那么上市就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解决问题的契机就出现在史密斯菲尔德股东有意出售股权的时候。美国肉类加工企业 史密斯菲尔德于2013年6月18日发布公告称已与双汇国际达成战略性合并。2013年6月, 在经过反复博弈后,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的高价力挫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泰国正大食 品公司以及巴西JBS集团等收购竞争者,最终以每股34美元获得史密斯菲尔德100%股 权。
二、案例资料
(一) 双汇集团与双汇发展的基本情况
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曾是中国最大的国有肉类加工企业, 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市国资委持有其100%股权。双 汇集团董事长为万隆,其同时担任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及集团 旗下二十多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董事职位。2006年3月3日, 漯河市国资委将持有的双汇集团全部股权转让。高盛策略投 资和鼎晖国际投资组建的财团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亿元 人民币中标,成为双汇集团的100%控股股东。 1998年10月,双汇集团发起成立河南双汇股份公司,并于同 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后更名双汇发展,交易 代码sz000895。根据双汇发展2008年年报,双汇集团持有双 汇发展30.27%的股权,罗特克斯持有21.18%,其余48.55%则 由社会公众股东持有(图3)。在前十大股东中,以基金为 主的机构投资者占据八席。
表2-1 双汇发 展管理 层的八 年MBO 之路
2006年7月 2007年6月13日
二、案例资料
表 公告披露) 2009年上半年
2009年12月14日 2009年12月31日 2010年3月3日 2010年3月23日 2010年6月29日 2010年11月29日
图2 双汇发展股权结构示意图
二、案例资料
(二) 双汇发展管理层八年MBO终成正果
时间 1998年10月 2002年6月 2003年6月11日 2003年6月13日 2005年初 2005年12月31日 事 件 双汇发展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万隆等12名双汇管理层及其他自然人出资设立漯河海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 称海汇投资)。海汇投资先后参控股18家企业,围绕肉制品加工行业生产流通、 渠道流通的多个环节,与双汇集团和双汇发展发生关联交易 双汇发展时任董事长贺圣华等 5名高管和其他11名自然人发起成立漯河海宇投 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宇投资) 海宇投资与双汇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4.14元的价格受让双汇发 展25%的股份。当日双汇发展收盘价13.48元,净资产4.49元。因国资部门提出 国有股权转让底线不应低于净资产,经过商量将价格提到4.7元/股 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河南证监局责令整改,海汇投资旗下多家企业股权 被迫转让 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稿,其中规定股权激励 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而贺圣华等高管实 际持有海宇投资 55.6% 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 13.9% 股权,遇到政策红线, MBO努力失败 高盛和鼎晖以 20.1亿元收购双汇集团,同时以 5.62亿元收购海宇投资所持 25% 股权 罗特克斯收购双汇集团和双汇股权的转让手续全部办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