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

合集下载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

3.吉林染料厂
属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的项目。1954年开始兴建苏联援助的吉林染料厂,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染料厂。1957年10月建成投产,可年产多种染料1万??工业落后面貌。
4.吉林电极厂(现吉林炭素厂)
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吉林炭素厂,是中国五十年代初期建设的基础工业项目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改造和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国家大型炭素企业,是具有现代化生产规模,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的基础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12户大中型
3.抚顺发电厂
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6.阜新新丘竖井
7.阜新平安竖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9.抚顺东露天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1.抚顺西露天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4.抚顺石油二厂
15.抚顺铝厂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2.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是一所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学院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之一.
3.沈阳风动工具厂
1955年1月我国第一座近代化风动工具厂——沈阳风动工具厂验收和开工典礼大会在沈阳举行。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风动工具厂),是中国凿岩机械和气动工具行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大型骨干企业。目前公司占地11.3万平方米,可年产气动凿岩机50000台、气动工具30000台、液压凿岩机150台、凿岩钻车350台、重矿机械配件700吨、锻件5000吨、热处理件5000吨、精铸件1000吨。我公司在中国设有24个自己的销售公司和众多代理商,有2000多个用户,产品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智利、泰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在中国同行厂家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中国市场信息占有率达50%以上,从八十年代开始,公司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于1984年引进了瑞典ATLASCOPCO公司液压凿岩机检测制造技术,成为中国唯一的生产液压凿岩机的厂家。

三个阶段诞生“156项工程”

三个阶段诞生“156项工程”

三个阶段诞生“156项工程”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23期
“156项工程”的形成是分三批逐渐确定的。

第一批项目是在毛泽东首次访苏联期间确定的。

双方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其中苏联同意向中国贷款3亿美元,实行1%优惠利率,5年还清。

苏联用这笔贷款向中国提供50个大型工程项目,包括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项目和国防项目。

抗美援朝后,苏联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

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访苏,双方确定了援助项目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和陈云等回国后,李富春带领代表团在苏联继续与苏联方面商定细节,边考察边学习边研究,最后在1953年5月,双方确定,苏联在1953年至1959年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91个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连同1950年签订的50个项目共141个。

这些项目将在1953年至1959年期间分别开工。

据当时预测,当这些项目建成后,中国的工业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达到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达到日本1937年的水平。

1954年,赫鲁晓夫率团访华,签署向中国移交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的正式协定。

双方又商定,苏联向中国提供5.2亿卢布长期贷款,再新添15个工业项目,追加提供总价值为4亿卢布的设备等。

这是第三批确定的项目。

这些项目加起来,总共156項,因此被称为“156项工程”。

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去掉2项,因此实际上是154项。

而真正实施兴建的是150项。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之为“156项工程”。

1/ 1。

苏联帮助过中国电机车发展史

苏联帮助过中国电机车发展史

苏联帮助过中国电机车发展史一、第一阶段仿制阶段1930—1968年为中国电力机车仿制阶段。

1930年代,在东北的煤矿和部分工厂已开始使用电力机车,主要是从欧洲和日本进口的。

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研制使用电力机车。

特别是1957年以后,参照苏联H60型电力机车,制造6Y1型电力机车,初期以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湘潭电机厂、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为主开发试制。

1958年1月,中国电力机车考察团赴苏联,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以H60型电力机车为原型,进行国产6Y1型电力机车的技术设计。

同年6月电力机车考察团完成技术设计及相关制造技术考察,全部回国。

此后,由湘潭电机厂、湘潭牵引电气研究所和株洲厂等单位人员组成国产电力机车联合设计处,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全面施工设计。

1958年底仓促仿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

1959年以后,逐渐过渡到以铁道部的株洲厂、株洲所为主。

1959—1960年间,在湘潭电机厂的大力帮助下,在苏联电力机车制造专家的指导下,株洲厂、湘潭所和株洲所等厂所联合对6Y1型机车进行了多次试验,做了很多改进。

1962—1967年间,针对6Y1型机车运行出现的问题,借鉴法国6Y2型机车技术,先后又进行了30余项重大改进。

到1968年,6Y1型改名为韶山1型电力机车,成为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开始小批生产。

从6Y1型到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成功,是引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集全中国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力量,协同作战、鼎力相助的结果。

6Y1型机车性能上相当于苏联1950年代的产品。

造成中国电力机车10多年徘徊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苏联H60型电力机车不是成熟的产品,设计上存在着固有的缺点;中国选择的25千伏单相工频交流供电制比较先进,但电力机车技术难度大;中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电机电器制造水平较低,应用于电力机车这个特殊场所尚没有经验;中国又是第一次设计制造干线大功率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缺乏人才和经验;1959年以后,6Y1型机车的继续试验改进从第一机械工业部为主改为以铁道部为主,由于铁道部的工厂和研究所主要对蒸汽机车制造修理有经验,对电机、电器缺乏人才和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大多从蒸汽机车修理转行过来,到1959年才有几位电力机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苏联援建新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

苏联援建新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

在人类历史上再也不可能有这样大规模的技术转移了。

中国抓住了现代历史上唯一的机会。

156项重点工程列表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期限建设规模煤炭(25项) 总计采煤2165万吨洗煤950万吨鹤岗东山1号立井续建鹤岗 50~55 采煤90万吨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续建鹤岗 52~56 采煤150万吨辽源中央立井续建辽源 50~55 采煤90万吨阜新平安立井续建阜新 52~57 采煤150万吨阜新新邱一号立井新建阜新 54~58 采煤60万吨阜新海州露天矿续建阜新 50~57 采煤300万吨兴安台洗煤厂新建鹤岗 57~59 洗煤150万吨城子河洗煤厂新建鸡西 57~59 洗煤150万吨城子河9号立井新建鸡西 55~59 采煤75万吨山西潞安洗煤厂新建潞南 56~58 洗煤200万吨焦作中马村立井新建焦作 55~59 采煤60万吨兴安台二号立井新建鹤岗 56~61 采煤150万吨大同鹅毛口立井新建大同 57~61 采煤120万吨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新建淮南 57~59 洗煤100万吨兴化湾沟立井新建兴化 56~58 洗煤60万吨峰峰中央洗煤厂新建峰峰 57~59 洗煤200万吨抚顺西露天矿改建抚顺 53~59 采煤300万吨抚顺龙凤矿改建抚顺 53~58 洗煤90万吨抚顺老虎台矿改建抚顺 53~57 洗煤80抚顺胜利矿改建抚顺 53~57 洗煤90双鸭山洗煤厂新建双鸭山 54~58 洗煤150铜川王石凹立井新建铜川 57~61 采煤120峰峰通顺三号立井新建峰峰 57~61 采煤120平顶山2号立井新建平顶山 57~60 采煤90抚顺东露天矿新建抚顺 56~61 油母页岩700万立方米石油(2项) 炼油170万吨兰州炼油厂新建兰州 56~59 炼油100万吨抚顺第二制油厂改建抚顺 56~59 页岩原油70万吨电力(25项) 装机288.65万千瓦阜新热电站扩建阜新 51~58 15万千瓦抚顺电站扩建抚顺 52~57 15万千瓦重庆电站新建重庆 53~54 2.4万千瓦丰满水电站扩建丰满 51~59 42.25万千瓦大连热电站扩建大连 54~56 2.5万千瓦太原第1热电站新建太原 53~57 7.4万千瓦西安热电站(1-2期) 新建西安 52~57 4.8万千瓦郑州第2热电站新建郑州 52~53 1.2万千瓦富拉尔基热电站新建富拉尔基 52~55 5万千瓦乌鲁木齐热电站新建乌鲁木齐 52~59 1.9万千瓦吉林热电站扩建吉林 56~58 10万千瓦太原第二热电站新建太原 56~58 5万千瓦石家庄热电站1-2期新建石家庄 56~59 4.9万千瓦雩县热电站1-2期新建鄂县 56-60 10万千瓦兰州热电站新建兰州 56-58 10万千瓦青山热电站扩建武汉 56-59 11.2万千瓦个旧电站1-2期新建个旧 54-58 2.8万千瓦包头四道沙河热电站新建包头 56-58 5万千瓦包头宁家壕热电站新建包头 57-60 6.2万千瓦佳木斯纸厂热电站新建佳木斯 55-57 2.4万千瓦株洲热电站新建株洲 55-57 1.2万千瓦成都热电站新建成都 56-58 5万千瓦洛阳热电站新建洛阳 56-58 7.5万千瓦三门峡水利枢纽新建陕县 56-69 110万千瓦北京热电站新建北京 58-59 10万千瓦钢铁(7项)铁670万吨钢636.6万吨钢材360万吨鞍山钢铁公司改建鞍山 52-60 铁250钢320钢材250 本溪钢铁公司改建本溪 53-57 铁110富拉尔基特钢厂1-2期新建富拉尔基 53-58 钢16.6万吨吉林铁合金公司新建吉林 53-56 铁合金4.35万吨武汉钢铁公司新建武汉 55-62 生铁150钢150我材110 包头钢铁公司新建包头 56-62 生铁160钢150热河钒钛矿新建承德 56-58 钛镁7000吨钒铁1000吨有色金属(11项)抚顺铝厂1-2期改建抚顺 52-57 铝锭3.9万吨铝0.12万吨哈尔滨铝加工厂1-2期新建哈尔滨 52-58 铝材3万吨吉林电缆厂新建吉林 53-55 石墨制品2.23万吨株洲硬质合金厂新建株洲 55-57 硬质合金500吨杨家杖子钼矿新建杨家杖子 56-58 钼矿4700吨云南锡业公司新建个旧 54-58 锡3万吨江西大吉山钨矿新建赣南 55-59 采选1600吨/日江西西华山钨矿新建大余 56-59 1856江西岿美山钨矿新建定南 56-59 1570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新建白银 56-62 电铜3万吨硫酸2.5万吨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新建洛阳 57-62 铜材6万吨化工(7项) 合成氨15.4万吨硝酸铵18.8万吨吉林染料厂新建吉林 55-58 合成染料及中间体7385吨吉林氮肥厂新建吉林 54-57 合成氨5万吨硝酸铵9万吨吉林电石厂新建吉林 55-57 电石6万吨太原化工厂新建太原 54-58 硫酸4万吨兰州合成橡胶厂新建兰州 56-60 合成橡胶1.5万吨太原氮肥厂新建太原 57-60 合成氨5.2万吨硝酸铵9.8万吨机械(24个)哈尔滨锅炉厂1-2期新建哈尔滨 54-60 高中压锅炉4080吨/年长春第一汽车厂新建长春 53-56 解放牌汽车3万辆沈阳第一机床厂新建沈阳 53-55 车床4000台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新建哈尔滨 53-54 量刃具512万付/1032吨沈阳风动工具厂改建沈阳 52-54 各种风动工具2万台/554吨沈阳电缆厂改建沈阳 52-54 各种电缆3万吨哈尔滨仪表厂新建哈尔滨 53-56 电气仪表10万只汽车仪表5万套电度表60万只哈尔滨汽轮机厂(1-2期) 新建哈尔滨 54-60 汽轮机60万千瓦沈阳第二机床厂改建沈阳 55-58 各种机床4497台/1.6万吨武汉重型机床厂新建武汉 55-59 机床380台洛阳拖拉机厂新建洛阳 56-59 拖拉机1.5万台洛阳滚珠轴承厂新建洛阳 54-58 滚珠轴承1000万套兰州石油机械厂新建兰州 56-59 石油设备1.5万吨西安高压电瓷厂新建西安 58-61 各种电瓷1.5万吨西安开关整流器厂新建西安 58-61 高压开关1.3万套西安绝缘材料厂新建西安 56-60 各种绝缘材料6000吨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新建西安 56-58 电力电容器100千伏安6.1万只洛阳矿山机械厂新建洛阳 56-58 矿山机械设备2万吨哈尔滨电机厂汽轮发电机车间新建哈尔滨 54-60 汽轮发电机60万千瓦富拉尔机重机厂新建富拉尔基 54-60 轧机炼钢炼铁设备6万吨哈尔滨炭刷厂新建哈尔滨 56-58 电刷及炭素制品100吨哈尔滨滚珠轴承厂改建哈尔滨 57-59 滚珠轴承655万套湘潭船用电机厂新建湘潭 57-59 电机11万千瓦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新建兰州 56-59 化工设备2.5万吨轻工(1项)佳木斯造纸厂新建佳木斯 53-57 水泥纸袋5万吨医药(2项)华北制药厂新建石家庄 54-58 青霉素链霉素等115吨淀粉1.5万吨太原制药厂新建太原 54-58 磺铵1200吨军工项目(43项)航空部12项112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改建 53~57113厂: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新建 55~57114厂:西安庆安集团新建 55~57115厂:陕西兴平秦岭航空电气公司新建 55~57120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改建 53~55122厂: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改建 53~55 212厂:宝鸡宝成通用电子公司新建 55~62 320厂:南昌航空工业集团改建 53~57 331厂:株洲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改建 55~56 410厂: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改建 53~57 422厂: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造成两项重复计算514厂:陕西兴平华兴航空机轮公司新建 55~62电子部10项715厂:四川成都宏明无线电器材厂新建 55~57 719厂:四川成都新兴仪器厂新建 55~57 738厂:北京有线电厂新建 55~57 774厂:北京电子管厂改建 54~56 782厂:陕西宝鸡长岭机器厂新建 56~57 784厂:四川成都锦江电机厂新建 57~60 785厂:山西太原无线电厂新建 56~59 786厂:陕西西安黄河机器制造厂新建 55~58 788厂:四川?新建 57~60 853厂:陕西华达无线电器材厂新建 55~58兵器部16项245厂:太原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建 53~59248厂: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新建 55~57 447厂:内蒙古包头第二机械制造厂新建 55~59 617厂:包头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新建 56~58 616厂: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 56~58 748厂:山西?新建 53~58 768厂:北京大华无线电器材厂新建 55~58 803厂: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新建 56~57 804厂: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新建 55~59 806厂:甘肃天水?新建 56~60 843厂: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新建 55~59 844厂:西安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新建 55~59 845厂: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建 55~58 847厂:西安昆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 55~57 884厂:山西太原汾西机器厂新建 55~59 908厂:山西太原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建 55~58航天部2项111厂: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改建 53~56 211厂:首都航空机械公司(属航天一院) 新建 54~57船舶公司3项407厂:河南洛阳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新建 56~60408厂:陕西兴平柴油机厂新建 56~60431厂: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葫芦岛)新建 56~60 生产核潜艇“二五”时期施工3项有色金属2项云南昆明东川矿务局新建 58~61 采选2万吨/日云南曲靖会泽铅锌矿新建 58~62 铅1.5万吨、锌3万吨军工1项874厂:山西侯马平阳机械厂新建 58~66在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时确定的156项中,由于赣南电站改为成都电站;航空部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造成两项重复计算。

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项目

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项目

工程研究张久春参与评论(243)人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苏联的援助,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工业化。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不久,双方还签订了秘密的《补充协定》。

这些协定使1949年7月30日签订的中苏两党层次上的所谓苏联与中共东北政府之间的“商品交换协定”变成了公开的两国政府间协定。

1950年的协定与1949年的协定在主要内容上是一致的。

1952年初,中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并确定“一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军工、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基础工业[1]。

1953年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苏联专家对中国“一五”计划时期需要建设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制造厂、西安电气器材和水银整流器制造厂、西安静电电容器制造厂、西安滚珠轴承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和拖拉机制造厂等项目提出了意见。

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调整对华政策,扩大了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援华规模。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仍处于战争恢复阶段,经济上还算不上富裕。

苏联领导层对大规模援华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这会对苏联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或引起其他问题。

赫鲁晓夫对此做了说服工作和批驳。

由此,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的“156项工程”得以全面展开。

1“156项工程”的确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政府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经济、巩固国防等重大使命。

这时,煤炭、电力供应缺口很大,石油工业落后,制造业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所提出的装备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的技术,展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计划就是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程”,这些工程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

1.1“156项工程”的分批确定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是逐步商定,并逐步实施的。

中国工业化的基石—前苏联援建的“156项目”

中国工业化的基石—前苏联援建的“156项目”

中国工业化的基石—前苏联援建的“156项目”文章回顾了20世纪50—6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156项目”的国际国内背景,介绍了“156项目”的基本情况,评价了“156项目”的实施对我国工业化的意义:改变了我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局面,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生产技术能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使我国工业布局趋于合理,为国防安全奠定基础。

标签:苏联援助;一五计划;工业化;意义一、“156项目”的引进背景1、国际背景建国伊始,面临的国际形势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妄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没有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竭力阻扰他国与中国建交。

尽管如此,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立刻对苏联进行访问。

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寻求得到苏联对我国的经济援助。

1949年12月16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但是谈判过程的不顺,使两国领导人彼此之间都形成了猜忌和不满,沈志华学者认为“如果不是4个月后朝鲜战争的爆发,如果不是中国在苏联最需要援手出兵朝鲜,那么苏联履行各项经济协定程度以及中苏经济关系在战争时期的发展前景的确是难以预料的。

”[1]纵然在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困难和军事装备极其落后的局面下,毅然做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改变了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中苏领导人签订的《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揭开了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序幕。

2、国内背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实现工业化。

我国农业落后且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工业主要是轻纺和食品工业,现代化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

建国后,我国工业数量少,工业分布不合理及畸形发展,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

对此毛主席有个形象的说法:“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与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与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与合作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援助与合作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与合作展开论述,探讨其对中国战胜日本侵略的重要作用。

一、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国共产党抵达延安,成立了抗日根据地。

随后,中共中央与苏联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

苏联援助包括提供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技术支持等,大大弥补了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足和作战能力不强的问题。

此外,苏联还组织了一批军事顾问团,派遣军事专家来中国指导抗战作战。

二、美国援助美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援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为盟国的中国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如坦克、飞机、枪炮等,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训练。

此外,美国还在中国境内设立了航空基地和物资供应站,为中国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美国援助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其他国家的援助除了苏联和美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向中国提供了援助。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向中国提供了军事物资和经济援助。

这些援助虽然规模不如苏联和美国,但在中国抗战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

此外,中国还获得了来自澳大利亚、荷兰、菲律宾等国的援助,丰富了中国的战略资源。

四、国际合作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政府和其他抗日力量保持着密切合作与协调。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战争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包括苏联、美国在内的各国结为了抗日同盟。

这种国际间的合作与合作,为中国争取了重要的外交支持和国际地位,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与合作是中国战胜日本侵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 中外关系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 中外关系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中外关系(一)中日关系一、中国古代中日关系发展⑴友好交往时期(汉、唐、宋、元、明前期)①两汉时期:1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遣使奉献”。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②唐朝:1全方位的交往:互遣使节,日本有13批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

2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③从宋朝到明朝前期:中日之间经济贸易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两国人民由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⑵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明后期、清)①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②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③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二、中国近代:日本侵华从鸦片战争的新中国成立: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使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日本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文明开化”,成为亚洲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度过程中,制定了“征韩侵华”的政策,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①1894—1895年又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工业项目
二五期间,中苏共签订两几个苏联援助中国工业项目的协定,即八、八协定、二、七协定,以及调整苏联援助的有关协定,如六、九协定。

八、八协定。

1958年8月8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在技术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扩建47个工业企业的协定》。

27个派遣
专家和提供技术资料项目。

共74个项目
二、七协定。

1959年2月7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在技术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扩建工业企业的协定》,共计78个
项目。

六、九协定。

1961年6月19日签署了《关于处理过去双方所签订的苏联
在技术上援助中国建设和扩建工业企业及其他项目的各项协定和有关文件的议
定书》及《关于苏联在技术上援助中国建设和扩建66个工业企业和其他项目的协定》。

1958年、1959年初,中国先后提请苏联恢复1957年12月14日中苏协定
撤销的8个成套项目。

这8个项目包括5个军工项目和1个船用蓄电池厂、1
个有机合成厂、1个塑料厂,即232厂、125厂、124厂、133厂、729厂和保
定船用铅蓄电池厂、西北有机合成厂、西北塑料厂。

协定清理建国以来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个项目,截止1961年除了交完设
计设备的120个项目和基本交完的29个项目之外,撤消了89个项目(含援助
专家项目)。

保留了66个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即空气动利研究院和试飞研究院,
划到了新技术方面;另外新增半导体材料厂和天然气管道铺设两个项目。

因此,保留项目总数仍为66个。

1962年5月13日,中苏双方就此共识签订了相互
的议定书,将保留下的66个项目延后至1964年再做处理。

1965年2月11日,周恩来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会晤,双方同意把过去的建设项目取消,以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

据此,4月21日,双方主管部门在北京交换
了《一九六五年关于成套设备项目问题的备忘录》,撤消了全部项目。

根据苏联计划援助的几个协定(不计国际新技术协定),一五期间(156个工业项目),二五期间152个项目,其中工业有132个项目(由中国自主设计的项目数约占70%),由于受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执行情况并不好,完成或基本完成的项目很少,保留下的项目不多,个别项目作了调整,大部分项目被撤销。

这些项目因签订于中国“大跃进”期间,其规模结构明显带有“大跃进”的痕迹。

它们与“一五”时期苏联援华项目一起,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八、八协定一:苏联全部援建工业项目名单
二、七协定二:苏联技术援助新建和扩建中方自行设计的工业项目清单
二、七协定四:苏联给予设计咨询、提供技术资料和供应中国不制造的设备和仪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