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4题型突破掌握

合集下载

教育最新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8高

教育最新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8高

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二(三(四)生活杂感(五)(六)贬谪失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

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

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 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 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 冷寂等。
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 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 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 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 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 砖石。
类型
举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 怀才不遇、
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 壮志难酬
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 的形象
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形象
(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 策略
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
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贤惜才 的形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 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类型
举例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儿女情长
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的形象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类型
类人物形象 举例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傲视权贵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配套K12]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

[配套K12]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突破新题型“扫除外物,直觅本来”——诗歌客观题深挖掘一、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考查点,掌握应对策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数未变,但其中5分的简答题变成了选择题。

题型变化,难度骤然增加。

一是因为选择题考查点多,综合性强。

考点涉及诗歌的词句含意、表现手法、情感、语言特点、意境以及文学常识等;考查形式有综合考查,也有就某一方面的考查。

二是因为考生应对这种新题型的经验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提供选择题的应对策略就十分必要。

下面谨结合具体高考试题提出相应对策。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 (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 彩笔写就断肠句 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 彩笔写就断肠句 考点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全部内容。

考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全国高考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有的归到“修辞手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

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

它下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很相似,“结构技巧"虽然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同属于古诗歌的“表达技巧”,但其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故分为两个考向处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

【答案】 第一问:表现了作者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 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 诗的格调。
三、 (2014· 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 5~6 题。 (11 分) 阮 郎 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 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 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 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 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里属于用典抒 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 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 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 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 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 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 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本专题高考考纲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我 们常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四大考点: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不论高考涉及哪一考点,都需要把握诗歌的情感, 因此,本专题准备从“能读懂” “会鉴赏” “精表达”三个角度 突破。所以,先通过“微课堂”来教学生读懂诗歌,然后分别 从四大考点和比较鉴赏方面加以逐点突破,在突破每一个考点 时都通过把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来认识高考对这一考点的常设 题型,然后再学习对应的解题技巧,这是“会鉴赏”部分,最 后通过“规范答题”来突破“精表达” ,让古代诗歌鉴赏题成为 我们高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 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 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 的暮色。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7高考命题点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7高考命题点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全国高考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

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有的归到“修辞手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

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抒怀描写:正侧、点面、细节与白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反复等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抑扬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首尾呼应等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很相似, “结构技巧”虽然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同属于古诗歌的“表达技巧”,但其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故分为两个考向处理。

考向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5.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规范答题——“三四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4评价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 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落。 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②摇落:零

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 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凭,人、物不同的感叹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不禁 感伤不已,生发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 古迹,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江山依旧,人生无常、人世沧桑的 悲伤之情)。

话别时写的。②沧州:滨海的地方,也指隐士居处。③慎风波: 慎于宦海风波。
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对朝廷的不满,对隐居的渴望。奉诏被贬却说成 “承优诏”,正话反说;“世事空知”“寄身且喜”表达对隐 居生活的向往。②对光阴流逝、无所作为的伤感。作者看到镜 中白发想到与朋友共老,又心生光阴流逝之叹。③友人劝诫诗 人要警惕宦海风波,又激起他的感激之情。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 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
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 叫虞舜,杜若 满芳洲。 【注】 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英 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惟 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 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2021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

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炼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上下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那么飞翔,风雨停那么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可惜之情。

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

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

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衬托出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E.全诗寄慨言志,风格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解析:选AE。

A项,“隐含可惜之情〞不正确;E项,“风格高昂〞“深沉忧思〞不正确。

(2)请对颈联中的“拂〞“吹〞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煽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

把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写作由石燕、江豚带来,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1)~(2)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配套K12]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

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

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看题目,思考信息[讲一讲]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

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词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能较快地深入到诗词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1.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看注释,推测作用[讲一讲]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2鉴赏


7.(2017·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完成后面题目。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③。
【注】
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湘江的三
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 即三湘地。“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 处,还是屈原被流放和投江之处。③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 的鼓角声。
【注】
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 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 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 里,并简要赏析。 答:
[解析] 该题考查诗歌炼句。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 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 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 “吹”两个动词。仰望 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 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 景物,而蜜蜂一“抱” ,鱼儿一“吹” ,就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 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 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 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 答:
[解析] 该题是考查炼字的题, 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 手法;③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 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词人…… 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突破新题型“扫除外物,直觅本来”——诗歌客观题深挖掘一、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考查点,掌握应对策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数未变,但其中5分的简答题变成了选择题。

题型变化,难度骤然增加。

一是因为选择题考查点多,综合性强。

考点涉及诗歌的词句含意、表现手法、情感、语言特点、意境以及文学常识等;考查形式有综合考查,也有就某一方面的考查。

二是因为考生应对这种新题型的经验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提供选择题的应对策略就十分必要。

下面谨结合具体高考试题提出相应对策。

挖掘点一:词句含意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分析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 (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声”“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

A项是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写琴声;D项是用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答案:B【应对策略】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川”,意思是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处。

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淹没了亭台曲栏。

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E项中“文物尽”和“可儿坟”传达出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慨。

答案:BE【应对策略】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之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特别是像 2014年高考北京卷一类的题,更要注意选项中的诗句本身;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问题】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语言特点方面设题。

本诗初读就不觉其难,它没有多少修辞,基本是直白之语,每句都语意显豁,可以说是“语言浅显平实”,而“鸟临窗语报天晴…新脱冬衣体乍轻”也确实清新自然,所以本项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应对策略】诗歌的语言特点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一、清新自然;二、朴素平实;三、生动形象;四、苍凉悲壮、沉郁顿挫。

平时就把每一种语言特点都作出自己的判断,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

然后再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是否正确:【问题】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的意境方面设题。

清晨,雪花飞舞,灯是“寒”灯,漏声“断绝”,月亮西沉,很明显,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所以此项正确。

答案:正确【应对策略】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后整合,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就能品味出诗歌意境。

另外,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凄、闲适恬淡、清幽明净、冷清幽静等。

示秬秸[注]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问题】“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解析:很明显选项是从诗歌的艺术效果方面设题。

“歌”是卖饼儿捧着盘子走出家门长声叫卖的声音,从艺术效果来看,“歌一声”并非“生动形象”,也非“富于童趣”,所以选项错误。

答案:错误【应对策略】首先,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其次,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最后,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三者结合看命题人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章等。

④曲,又称为词余。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很明显,本诗不属于“歌行”,也不属于“诗余”即“词”。

而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本诗的颔联和颈联上下句词性明显不对,不能构成对仗,因此选择A项,也符合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灵活的特点。

答案:A【应对策略】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于心,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做出判断或者选择。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问题】《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解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且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秦中吟》《卖炭翁》《琵琶行》等。

可见此说法正确。

答案:正确【应对策略】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更重要的是注意识记方法。

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

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

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读懂诗歌是关键,主客变化不离宗。

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

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掌握以下解题步骤。

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与其他类型的客观题一样,也有适合自身的设置陷阱的手法。

着眼词语命题,则“望文生义”,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阅读客观题第15题的C项;着眼景物命题,则“错置时间、季节”,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阅读客观题第15题的A项;着眼句意命题,则“以偏概全”“表面肤浅”,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诗歌阅读客观题B项、D项;着眼事件命题,则“张冠李戴”;着眼手法命题,则“错置名称”,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阅读客观题第10题①小题的C项;着眼细节命题,则“忽视意图”等。

考生熟悉这些针对不同考查点的设错方式,在审视选项时,强化相关内容的比对,会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正确率。

[典题演示](2018·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